初中数学快乐学习探析

初中数学快乐学习探析

福建省漳浦县霞南中学363214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可以从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运用激励语言三个方面着手,创设有效情境,挖掘学生快乐学习的源泉,探析快乐学习的策略与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关键词:初中数学快乐学习策略研究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总是荡漾着学生快乐学习的自豪感。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总是规划着学生快乐学习的责任感。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可以在引领学生快乐学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为造就学生的快乐学习奠基,拓宽了教育教学视野。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应该让学生成为快乐学习的探索者和体验者,引导学生泛起活动数学和生活数学的快乐学习之舟。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快乐学习的“催化剂”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语)如果说“奋斗”是鲜花的生发点,那么学习兴趣何尝不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催化剂”呢?教学艺术的真谛首先应该凸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

例如,听过两位老师分别前后教学“多项式的乘法”一节,引导学生探究“(a+b)(c+d)=?”时,第一位教师只是按部就班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乘法分配律,进行强化训练:(a+b)(c+d)=a(c+d)+b(c+d)=ac+ad+bc+bd;或:(a+b)(c+d)=(a+b)c+(a+b)d=ac+bc+ad+bd。第二位老师则让学生课前准备学具:四个长方形纸片,长和宽分别是:b和d;c和b;a和c;a和d。教学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把四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经过学生动手操作后,得出大长方形的长是(a+b),宽是(c+d)。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长方形面积,很快就得出:(a+b)(c+d)=ac+ad+bc+bd。这样整合代数与几何知识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纷纷跃跃欲试了。然而,第二位教师似乎意犹未尽,继续启发学生“如获至宝”式地前进学习:握手游戏开始了,教师指名2位男生和2位女生分别代表a、b、c、d,其中a、b为一组表示七年级一班的同学,c、d为一组表示七年级一班的同学。假设两组的同学不认识,互相握手问好(同组的认识不用握手)。创设表演情境后,提问:a、b、c、d这4人每人分别握了几次手?学生对答如流:2次。教师因势利导:如果把4位同学的握手情景表示成(a+b)(c+d),那么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达呢?可想而知,第二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快乐学习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快乐学习的“点金术”

从数学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快乐学习的“点金术”。数学建构主义观倡导“做”中学,学中“做”。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必须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暴露无遗,并且体验到快乐学习的满足感,才能积极去思考、去探索、去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练习题“已知x+y=1,求x2+y2的最小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训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上第一种思路是用代入法进行取舍而消元,去掉y字母从而转化为一般的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第二种思路是利用一次式x与y的和的平方与二次式平方的和x2+y2的密切关联,由等式转换成不等式而求得最值问题;第三种思路是用配方法。还有一位学生居然想出了第四种思路:假设z=x2+y2,问题转化为直线x+y=1与圆x2+y2=z有交点时,求半径z的最小值。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知识、智慧交互生成,多元智力并进发展,思维得到扩展性开发。

三、激励学生的语言是快乐学习的“助推器”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是快乐学习的“助推器”,是架起“教”与“学”相长的桥梁。数学教师善于运用语言与学生沟通,导入语扣人心弦,讲解语有条有理,互动语亲切自然,小结语画龙点睛,赞赏语发自肺腑,建议语心悦诚服……例如,对于以上的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评价要具有导向性。数学新课标倡导的“算法多样化”绝不是滥竽充数,而应该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出发,激励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念。初中数学学习不能以算法的多少作为课堂教学好坏的一个指标,不能违背认知规律。在肯定和表扬学生的算法独特后,尽量选择易于理解、提高效率的解法。激励评价语言不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要学会运用“三言两语”、“甜言蜜语”,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吸引到数学思想运用的情境之中。在快乐学习中感动着,在错误中感悟,在探究中感叹,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参考文献

[1]盛建武现在,我们这样做教师(数学卷)[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巩秋文浅谈初中数学的快乐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2,(1)。

标签:;  ;  ;  

初中数学快乐学习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