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中学生论文-李国忠

少数民族中学生论文-李国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少数民族中学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特有少数民族,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

少数民族中学生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忠[1](2019)在《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与汉族中学生体质状况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云南省布朗族与拉祜族中学生身体形态、身体功能及身体素质指标的发育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拉祜族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优于布朗族,布朗族中学生身体功能发育水平及身体素质总体优于拉祜族。应针对布朗族与拉祜族中学生体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布朗族与拉祜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9期)

杨蓉蓉[2](2019)在《少数民族中学生社会网络与文化适应状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在主流文化地区就读的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调查表明,亲缘网在少数民族学生社会网络中超过九成,这在时间推进到一定阶段后有所改变但不普遍,一小部分学生建立起了于促进其文化适应有益的人际关系网络。提示少数民族学生应注重对其社会网络的拓展和维护,以促进助其更好地适应与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8期)

杨婷婷,卢次勇,陈钢,郭蓝,李鹏声[3](2019)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自杀意念及尝试自杀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两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青少年健康调查问卷、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儿童期虐待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等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6 13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学生自杀行为影响因素。结果 1 241名(20.2%)中学生在过去12个月里有过自杀意念,250名(4.1%)在过去12个月里尝试自杀。中学生自杀意念与女性、不住校、独生子女、吸烟、与教师关系较差、与同学关系较差、存在校园暴力行为、被躯体虐待、性虐待、被情感忽视、有抑郁症状、有睡眠障碍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67,1.64,0.84,0.72,0.67,0.58,2.06,2.45,2.12,1.68,2.82,1.62);尝试自杀与女性、不住校、吸烟、与教师关系较差、与同学关系较差、存在校园暴力行为、被躯体虐待、性虐待、被躯体忽视、有抑郁症状、有睡眠障碍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52,2.25,0.52,0.49,0.47,1.79,2.17,1.97,1.94,3.14,1.66)。结论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自杀意念较为普遍,教师和家长应高度重视,早期识别学生的自杀风险,以减少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9年07期)

熊丽[4](2019)在《少数民族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以赫章县民族中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意识教育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公民教育也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少数民族中学生公民意识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少数民族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取得的成效、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提升少数民族中学生公民意识的策略。(本文来源于《新智慧》期刊2019年18期)

杨学宝[5](2019)在《云南边境县少数民族中学生英语学习倦怠问题研究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积极的学习情感能促进自主高效的语言认知和习得。在对当前国内外外语学习倦怠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从少数民族学习者民汉双语知识经验对第叁语言英语学习影响视角,对云南边境县少数民族中学生英语学习倦怠问题现状、研究价值、可能举措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分析,以期对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英语教学和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马正孔[6](2019)在《提高少数民族异地就读高中学生汉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语文学科的思辨性、逻辑性、操作性、深度、广度等较于初中都有明显的提高,阅读理解更多的是从形象性思维转化为抽象性思维,对问题的探究不仅是表象的描述,更多的是对问题本质的理性思考和分析。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因科目增多、作业量大以及难度的增加,很多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异地就读高中学生在汉语文学习中出现了初高中衔接困难甚至无法衔接的困难局面。(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9年05期)

林云,周言,李欣[7](2019)在《多元文化语境对少数民族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启示——以保山阿昌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多语习得"与多语认知发展的相互影响和多元文化语境对多语习得的积极意义出发,以保山阿昌族中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为例进行调查分析,阐述多元文化语境对少数民族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9年05期)

周林茜[8](2019)在《云南省怒江州中学生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动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所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我国对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必定是一个新的机遇,各民族地区应该引起重视,并牢牢把握的重要时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我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是中缅滇藏的结合部,有长达449.5千米的国界线,其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地带,是闻名于世的高山深切割地貌。怒江州不仅地貌独特,土壤类型比较复杂,更别具一格的是所居住的民族十分广泛,在52万人口中包含了傈僳族、白族、普米族、独龙族、怒族、彝族、纳西族、藏族、汉族等9个千人以上的民族,还有部分人口较少的民族未列入其中,其中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州所特有的少数民族,总之,怒江州是我国民族族别成分最多,也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正是在这样具有独特民族文化色彩的民族地区,才更要把握新时代的新时机,创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挽救逐渐异化或濒临消失的优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做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本研究以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中学生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动机为研究对象。以怒江州民族中学、泸水县第一中学、福贡县第一中学、贡山县第一中学和兰坪县民族中学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前往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县、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和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进行调查。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及实际调研情况,共选取800名中学生参与本次调查,其中包括白族、普米族、傈僳族、独龙族、怒族和汉族。旨在了解怒江州中学生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基本现状,明确不同性别、年级、民族的中学生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时,他们的动机有何差异,其差异是否具有显着性。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回收、整理、分析和讨论后,得出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怒江州中学生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现状不容乐观,怒江州中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关注度比较高,但了解程度比较低,参与次数比较少,并且大多数中学生每次参与的时长都在30分钟以下。第二,怒江州中学生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动机呈以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的现象,动机水平排序为:成就动机、求知动机、放松自我、环境因素、人际交往、健身需要。第叁,在求知动机、放松自我、环境因素、健身需要和人际交往方面,怒江州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初中生的动机水平低于高中生。第四,在求知动机方面,怒江州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边缘显着性差异,初中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通过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习知识;在环境因素和健身需要方面,各年级具有显着性差异,初一年级学生的动机水平高于初叁年级高于初二年级。第五,在求知动机、环境因素和人际交往方面,怒江州高中男女生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男生的动机水平均高于女生;在放松自我和健身需要方面,高中各年级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高二年级学生的动机水平高于高叁年级高于高一年级。第六,在放松自我、成就动机和求知动机方面,怒江州少数民族与汉族中学生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动机水平高于汉族中学生。在放松自我方面,主要是白族、普米族、独龙族和怒族与汉族之间极具显着性差异;在成就动机方面,主要是独龙族与汉族具有显着性差异;在求知动机方面,主要是独龙族和怒族与汉族之间极具显着性差异。第七,在求知动机和放松自我方面,怒江州各少数民族中学生之间极具显着性差异,并且各少数民族中学生之间动机水平排序为:独龙族>怒族>普米族>白族>傈僳族。在求知动机方面,主要是白族和傈僳族与独龙族之间极具显着性差异;在放松自我方面,主要是傈僳族与独龙族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在环境因素、人际交往和健身需要方面,各少数民族中学生之间整体上不具有显着性差异,但在环境因素方面,普米族与独龙族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在人际交往方面,白族和普米族与独龙族和怒族均具有显着性差异;在健身需要方面,白族和普米族与怒族具有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17)

毕德旭,常丽萍,王琴,吴闻[9](2019)在《田阳县少数民族大中学生家庭因素对身体攻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集中连片特困少数民族地区在校生家庭因素对身体攻击性的影响,为在校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百色市田阳县洞靖镇、五村镇、坡洪镇、巴别乡296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因素及身体攻击性。结果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情感氛围、家庭功能对在校生身体攻击性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F/t值分别为35.15,-5.78,5.57,9.54,60.86,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除家庭经济状况外,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情感氛围,家庭功能对身体攻击性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于身体攻击性得分,结构完整的比不完整的低,被殴打过的家庭高,家庭情感氛围差的家庭高,家庭功能好的低(β值分别为-0.11,0.17,0.17,-0.36)。结论应创造和谐的家庭情感互动仪式链实现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维护家庭结构的完整;倡导民主式家庭教育,进而优化家庭功能,从而实现结果显示的影响指标的优化,降低攻击性特征,促使在校生的心理正向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9年02期)

马占伟,魏小燕[10](2019)在《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运动素质的方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中学生运动素质的提升,提升中学生的运动素质,增强学生的身体技能,已经成为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教学的重要课题,运动素质不仅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还间接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有效改善了学生的力量和耐力等一系列方面。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运动素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9年03期)

少数民族中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在主流文化地区就读的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调查表明,亲缘网在少数民族学生社会网络中超过九成,这在时间推进到一定阶段后有所改变但不普遍,一小部分学生建立起了于促进其文化适应有益的人际关系网络。提示少数民族学生应注重对其社会网络的拓展和维护,以促进助其更好地适应与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少数民族中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1].李国忠.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与汉族中学生体质状况比较[J].现代交际.2019

[2].杨蓉蓉.少数民族中学生社会网络与文化适应状况研究[J].现代交际.2019

[3].杨婷婷,卢次勇,陈钢,郭蓝,李鹏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自杀意念及尝试自杀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9

[4].熊丽.少数民族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以赫章县民族中学为例[J].新智慧.2019

[5].杨学宝.云南边境县少数民族中学生英语学习倦怠问题研究的思考[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

[6].马正孔.提高少数民族异地就读高中学生汉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下).2019

[7].林云,周言,李欣.多元文化语境对少数民族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启示——以保山阿昌族为例[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

[8].周林茜.云南省怒江州中学生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动机研究[D].西南大学.2019

[9].毕德旭,常丽萍,王琴,吴闻.田阳县少数民族大中学生家庭因素对身体攻击性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9

[10].马占伟,魏小燕.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运动素质的方法探究[J].中华少年.2019

标签:;  ;  ;  ;  

少数民族中学生论文-李国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