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论文-刘博之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论文-刘博之

导读:本文包含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球化,国际贸易,中国政策选择,战略性贸易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刘博之[1](2016)在《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选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让我国在发展中做出战略贸易调整战略贸易调整,这是适应世界发展趋势的必要措施。本文主要介绍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发展模式和分析当前需要推行的战略发展政策,提出具体的政策解决方式,目的是让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席之地。(本文来源于《企业导报》期刊2016年07期)

徐元康[2](2014)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因较好地解释了当今发达国家间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现象且促进了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而深受诸多学者的肯定,但同时也受到广泛的质疑和批评。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及其最新研究成果进行重新梳理,并与重商主义、幼稚工业保护政策的比较分析。研究出:战略性贸易政策其实质是一种新保护贸易政策,是一种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政策,是一项国际竞争政策。(本文来源于《岭南学刊》期刊2014年05期)

徐元康[3](2014)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新发展与新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及其新发展的梳理,通过对美国二战后贸易政策演变的分析,与重商主义和幼稚工业保护论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得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质是一种保护贸易政策,是一项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政策,是一种国际竞争政策。(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4年22期)

卜书迪,李慕菲[4](2013)在《浅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新贸易主义逐渐发展,作为其在国家政策干预领域的拓展,Brander和Spencer等人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并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的讲述,提出了针对我国实际国情的发展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建议,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又一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外资》期刊2013年08期)

荆林波,袁平红[5](2012)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研究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政府干预的重要理论之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最先由Barbara J.Spencer & James A.Brander于1985年首先提出,现已成为新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贸易政策理论不同的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突出了垄断竞争市场下公共政策的重要性,给贸易政策提高一个国家的福利留下了空间。本文介绍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生背景和基本框架,并从政府承诺能力、信息不对称、政策工具非线性、社会资金成本、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参与国的经济发展差异、中间产品贸易以及战略联盟等方面,梳理了其关键发展。(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动态》期刊2012年11期)

韩民春,曹玉平[6](2012)在《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技术创新研究的新进展——基于外部经济理论视角的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包括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两大分支。从外部经济理论视角出发,可以对国外将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技术创新、南北技术扩散、合作研发和产业发展相结合进行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述评。尽管WTO有关规则限制了传统的基于利润转移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应用范围,但是从外部经济理论出发的基于技术创新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通过提出R&D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合作研发政策等产业政策形式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新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这一制约,而且符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对于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赵璐璐[7](2011)在《战略性贸易政策兴起的理论意义与实践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指基于或者可以改变不同国家竞争企业之间战略性互动形成的均衡的贸易政策。相对于静态的传统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即:资源禀赋,消费偏好,科技等都是固定不变,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当中融入了更多当今的时代内容。本文将着眼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兴起的理论意义与其在国际贸易范围内部被运用的实例,对这种逐渐兴起的理论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1年05期)

雷兴长,葛林[8](2010)在《中国飞机制造业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支线飞机于2010年4月首飞成功,开始了自行研发运输类飞机的新阶段。飞机制造业作为典型的不完全竞争产业和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候选行业,由于其规模经济巨大、外溢效应显着,对各国的经济作用非常突出。本文将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相关理论以及其他学者对于欧洲和美国两大飞机制造公司所做的实证研究,对中国如何发展飞机制造业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0年10期)

姚丽伟[9](2009)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之下,全球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各发达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展开了漫长的经济调整。而战略性贸易正作为实质性的贸易保护政策又再次受到了各国的青睐。因此,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研究对于当前我国贸易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回顾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核心内容,分析了该类贸易政策的现实意义,并为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提出了对策思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09年17期)

余道先,刘威[10](2009)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产生、发展及研究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模收益递增为理论基础,以战略性出口政策、战略性进口政策和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为主要观点。其基本结论为: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贸易干预政策改变本国厂商与外国厂商之间的博弈关系,使博弈的结果有利于本国厂商,从而提高国民福利。20多年来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扩展、反驳和修正促进了理论的发展。未来的研究将更注重理论的深化和实证的丰富。(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研究》期刊2009年04期)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因较好地解释了当今发达国家间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现象且促进了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而深受诸多学者的肯定,但同时也受到广泛的质疑和批评。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及其最新研究成果进行重新梳理,并与重商主义、幼稚工业保护政策的比较分析。研究出:战略性贸易政策其实质是一种新保护贸易政策,是一种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政策,是一项国际竞争政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博之.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选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分析[J].企业导报.2016

[2].徐元康.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述评[J].岭南学刊.2014

[3].徐元康.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新发展与新评价[J].中国集体经济.2014

[4].卜书迪,李慕菲.浅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J].中国外资.2013

[5].荆林波,袁平红.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2

[6].韩民春,曹玉平.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技术创新研究的新进展——基于外部经济理论视角的述评[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

[7].赵璐璐.战略性贸易政策兴起的理论意义与实践综述[J].现代商业.2011

[8].雷兴长,葛林.中国飞机制造业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理论分析[J].社科纵横.2010

[9].姚丽伟.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

[10].余道先,刘威.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产生、发展及研究展望[J].当代经济研究.2009

标签:;  ;  ;  ;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论文-刘博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