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不良120例临床分析

小儿营养不良120例临床分析

马玉芬(云南省鲁甸县人民医院儿科云南鲁甸657100)

【中图分类号】R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088-01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特点、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120例小儿营养不良的年龄、城乡分布、病因、并发症、预防、治疗。结果小儿营养不良以6个月~2岁发病率高,并与母乳量不足,生后因特殊疾病不能母乳喂养,断乳过早,未及时添加辅食或添加不当有关,特别是与蛋白质不足有密切关系。腹泻、反复感染、先天畸形、早产、双胎亦是本病常见原因。结论本病农村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这与农村生活水平较低,卫生习惯较差,喂养不合理,护理不当有密切关系。本病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建立健全基层卫生组织,加强儿童保健工作,从新生儿期开始大力推广新法育儿,提倡母乳喂养,及时诊治各种感染性疾病,纠正畸形等。

【关键词】小儿营养不良病因预防治疗

营养不良是因能量和(或)蛋白质不足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上以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皮下水肿为特征,患儿进行性消瘦,较重者生长发育停滞,同时伴有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及抵抗力低下,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在我县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发病率较高,现将我科收治的120例营养不良患儿进行综合分析,为今后防治小儿营养不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0例营养不良患儿中,男55例,女65例,年龄最小者42天,最大者5岁。6个月以下25例,6个月~2岁75例,2岁以上20例;胎次1胎90例,2胎18例,3胎12例;农村患儿102例,城镇患儿18例。寄生虫感染23例、口腔炎18例、双胎3例、早产儿喂养困难3例、唇腭裂2例,母亲患特殊疾病不宜哺乳5例。临床症状:体重不增、消瘦、皮肤干燥、苍白和肌肉松弛,皮肤弹性差,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有部分伴有水肿。体格发育落后,智力减退,表情呆滞或烦躁不安。其中营养不良I度45例、Ⅱ度65例、Ⅲ度营养不良10例。

1.2病因120例营养不良病例中纯母乳喂养者20例,人工喂养70例,混合喂养者30例。人工喂养率与混合喂养率占营养不良的比例较高。母乳喂养者主要是未及时添加辅食,人工喂养,混合喂养者的主食或辅食绝大部分是以淀粉类食物为主。与感染有关者45例:其中消化道感染(迁延性腹泻,肠寄生虫感染等)为27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共18例。与先天畸形有关的2例,主要是先天性唇腭裂。有的患儿同时存在有1项以上的原因。

1.3并发症120例中有并发症者103例,其中以营养不良性贫血为最多共65例;并发感染者45例,主要是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口腔炎,皮肤感染,泌尿道感染。角膜软化症30例,佝偻病52例。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8例,尿布皮炎12例。血常规检查:120例中血红蛋白<60g/L8例,61~90g/L60例,91~110g/L52例。白细胞>10×109/L45例,>20×109/L23例。并发症有低血钾、低血钙、自发性低血糖等。有的患儿同时存在有1项以上并发症。

2结果

120例营养不良患儿发病率最高年龄组为:6个月~2岁为75例;农村患儿102例,城镇患儿18例,农村患儿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患儿发病率。纯母乳喂养者20例,发病率为16.7%;人工喂养混合喂养共100例,发病率为83.3%。纯母乳喂养者发病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的发病率;并发症以营养不良性贫血最为多见为65例,发病率为54.2%。并发感染者45例,发病率为37.5%。以消化道、呼吸道、口腔炎、皮肤感染等有关。

3讨论

3.1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病情况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上升,大力提倡母乳喂养,科学育儿,计划生育控制多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广泛推广,营养不良的发病率有了明显下降。6个月以内的小儿发病率低,与母乳喂养密切相关;6个月以后小儿,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小儿发病率高。

3.2小儿营养不良的病因喂养不当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特别是蛋白质不足。急慢性感染如:腹泻、肠寄生虫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先天畸形等也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此外,护理不当、早产、双胎、先天畸形使小儿喂养困难也是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

3.3小儿营养不良的预防小儿营养不良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要大力宣传小儿保健知识,让家长参与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降低发病率。大力提倡母乳喂养。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应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包括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尤其要注意断奶前后的喂养。合理安排生活制度,搞好卫生保健工作,保证小儿充足睡眠,纠正不良卫生习惯,适当安排户外活动和锻炼,以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及时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纠正先天畸形,同时加强计划生育,控制多胎率。

3.4小儿营养不良的治疗营养不良的治疗原则应把消除病因放在首位。在查明病因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原发病。属喂养不当造成的,应迅速改进喂养方法,调整饮食。一般第I度、第Ⅱ度营养不良的患儿消化能力尚好,以调整饮食为主,给予足够的热量;第Ⅲ度营养不良的患儿,因组织器官功能低下,特别是消化功能低下,供给的热量应由少到多,逐渐增至每天需要量。食物选择: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并给予足量的维生素,必须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引起腹泻。病情严重者还可以少量输血浆或全血、氨基酸、脂肪乳等高价营养液。治疗并发症,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纠正贫血、继发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也可配合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抚触、捏脊等也有一定疗效。

标签:;  ;  ;  

小儿营养不良120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