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认同论文-姜海思

人际认同论文-姜海思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际认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初中生,人际信任,合作倾向,中华民族认同

人际认同论文文献综述

姜海思[1](2019)在《边境地区初中生人际信任、合作倾向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中华民族认同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社会学、民族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过往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为相关理论的阐述研究,其实证性研究较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越发重要。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是培养人际信任、合作倾向与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时期。本研究将探究中华民族认同、人际信任与合作倾向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学校进行中华民族认同教育,及学者进行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本研究采用文献、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800名初中生进行实证研究,调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的两所初中的初一、初二及初叁的学生。采用中华民族认同问卷、合作倾向评定量表、儿童马基雅维里主义量表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中介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本研究对中华民族认同、人际信任与合作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的具体结论如下:(1)在性别上,人际信任、中华民族认同存在显着差异,合作倾向不存在显着差异;在学校上,人际信任、合作倾向、中华民族认同存在显着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上,人际信任存在显着差异,人际信任、中华民族认同不存在显着差异;在年级上,人际信任、中华民族认同存在显着差异,合作倾向不存在显着差异;在家庭关系上,人际信任、合作倾向、中华民族认同存在显着差异。(2)中华民族认同与合作倾向存在显着的正相关;中华民族认同与人际信任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合作倾向与人际信任存在显着的负相关。(3)人际信任对中华民族认同有直接的积极的影响。人际信任作用于合作倾向,进而对中华民族认同产生影响。人际信任对合作倾向产生消极的影响,合作倾向在该模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4)性别在人际信任、合作倾向、中华民族认同叁者之间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1)

魏爽,苏琪琪[2](2019)在《社会认同:理解农民工随迁子女人际交往特点的解释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迁子女在校人际交往影响着其对自我的认同、对城市生活的适应及融入发展。以北京市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了解随迁子女人际交往现状并归纳其交往特点,借以社会认同理论的社会分类、社会认同、社会比较等核心概念作为解释框架分析随迁子女人际交往特点,从随迁子女、家庭、学校与教师、宏观力量等四个主体力量提出弱化社会分类的群体界限、强化正面认同评价、缩小社会比较差异性等叁大方面对策,期望促进随迁子女人际交往问题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北京青年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孙步宽,汤晓菁[3](2019)在《自我认同、积极情绪体验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自我认同、积极情绪体验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采用自我认同感量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以及积极情绪体验问卷,对福建省40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自我认同具有显着正相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积极情绪体验存在显着正相关,积极情绪体验与自我认同感具有显着的正相关。积极情绪体验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自我认同感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积极情绪体验在大学生自我认同与宿舍人际关系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得出结论: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不仅受到自我认同的直接影响,而且还受到积极情绪体验的间接作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朱文秀,黄志刚[4](2018)在《学习投入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角色认同中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学习投入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角色认同间的作用机制,采用学习投入量表(UWES-S)、大学生角色认同问卷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92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量。结果显示:(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消极角色认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得分均显着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2)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角色认同与学习投入呈正相关,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呈负相关;消极角色认同与学习投入呈负相关,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呈正相关;(3)学习投入、人际关系对积极角色认同与消极角色认同均有显着的预测作用;(4)学习投入在人际关系与积极角色认同、消极角色认同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蔡雁宇[5](2018)在《归国留学人员的双文化认同整合与人际信任、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文化认同整合是指双文化个体如何感知其主流文化与其他族群文化相容或相冲的程度,是双文化个体组织和理解两种文化的方式。归国留学人员作为经历了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个体,其所建构的人际信任与感受到的孤独感也并不仅仅依赖于某种单一的文化,双文化认同整合程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归国留学人员的人际信任程度与感受到的孤独感。本研究旨在探讨归国留学人员中双文化个体的双文化认同整合、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现状以及叁者之间的关系,并着重分析探讨归国留学人员中双文化个体具体如何对所面对的两种文化进行认同整合以及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具体的解决策略,同时在经过这样的文化认同整合后对于该群体所带来的改变是什么,以及双文化认同整合究竟如何具体影响了该群体的人际信任与孤独感。整个研究分为研究一与研究二两个部分。其中,研究一使用双文化认同整合量表、信赖他人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叁个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有效研究对象200人,依此对归国留学人员的双文化认同整合、人际信任和孤独感的现状及叁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察。结果表明:归国留学人员中双文化个体的双文化认同整合总体水平与其文化和谐对文化冲突、文化融合对文化分隔两个维度的水平、人际信任总体水平和孤独感总体水平均较高;在归国留学人员中的双文化个体群体中,其双文化认同整合程度能显着正向预测人际信任以及其能显着负向预测孤独感,即说明双文化认同整合的程度越高,对他人的信任程度也越高,感受到的孤独感越少;同时,人际信任能显着负向预测孤独感,说明人际信任程度越高,体验到的孤独感就越少;并且人际信任在双文化认同整合对孤独感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说明双文化个体之所以会感受到的更少的孤独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对两种文化的认同整合程度越高,就意味着更好的群际关系和更多的开放性与包容度,而这更好地帮助了个体融入群体中从而降低了其所感受到的孤独感。研究二质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自编访谈提纲,对20位归国留学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后用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分析,逐级编码后建立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对于归国留学人员中的双文化个体而言,其双文化的经历源于一开始对于出国学习生活的选择和准备;而在整个双文化经历的过程中,其所遇到的最常见和最大的问题与压力则来自于语言、环境以及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差异;在过程当中自我适应策略与重要他人的帮助是被提到最多的策略与资源;另外在经历了对双文化的认同整合之后的个体会变得更加多元与立体化,其中体现最明显的两部分分别是源于情境的转变与对人际关系所持态度的变化的重塑的人际信任,与更多源自于新的空间与距离感和个体被强化的独立与自主性的被“治愈”的孤独感。(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9-28)

杨川[6](2018)在《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与人际关系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阐述了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特点,分析了影响其文化认同与人际关系的因素,提出了改善和加强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对策和建议。要大力倡导文化认同,正视差异;弘扬民族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民族宗教政策;注重人际交往技能的传授,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8年23期)

张林林[7](2018)在《社会化问答用户社区契合的决定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得以不断发展和应用,加上网民对知识呈现出更高、更精准的要求,社会化问答社区出现并快速发展,不断满足网民信息沟通的需求。社会化问答社区非常关注人的知识创造能动性,认为他们不仅是知识的需求方,也是供给方,其契合行为对社区的长久运行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此,了解用户为什么会主动贡献,即探究影响社区契合的因素,对于社区运营者更好地理解和满足用户需求,提升服务品质,有着重大的影响。本论文通过梳理群体认同和人际纽带,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以更好地探索社会化问答社区中社区契合的影响要素。通过问卷调查总共收集402份有效样本,随后,借助SPSS 22.0和AMOS 21.0,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构建的理论模型,即从基于群体认同对社区的依恋(社区认同)和基于人际纽带对成员的依恋(感知在线关系承诺)两个方面研究社区契合的影响因素。检验结果表明,社区认同对用户社区契合有正向影响,且社区认同在感知在线关系承诺对社区契合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感知社区声誉是社区认同的前因变量,社会存在感和熟悉度对感知在线关系承诺有正向影响。(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8-06-30)

文亮淳[8](2018)在《网络游戏人际关系对玩家自我认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实生活的压力,让网络游戏成为了许多玩家进行人际交往、舒缓压力、形塑自我、达到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而网络游戏中无处不在的人际关系,成为了影响玩家自我认同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人际关系对玩家自我认同的影响,本文对玩家在游戏中如何塑造"自我"、玩家是如何进行人际互动达到自我认同、人际关系是如何影响玩家的自我认同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网络游戏玩家人际关系与自我认同的相关研究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的内容。(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8年04期)

任重,朱舜楷[9](2017)在《叁亚市外来人口城市认同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为叁亚市外来人口城市认同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选取选取叁亚某社区内300名外来人员为被试,采用量表测验的方法进行研究。量表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对叁亚某社区外来居民进行测验,同时运用自编城市认同量表对被试进行测试,测得其城市认同。研究叁亚市外来人口城市认同与人际信任的相关影响,希望可以更进一步的加强叁亚市外来人口的城市认同,从而使其更好地生活并且带给叁亚市更好地发展。研究结论如下:1.叁亚市外来人口总体的城市认同程度较高。2.叁亚市外来人口总体的人际信任偏低。3.叁亚市外来人口城市认同总体水平存在着显着的年龄差异。中老年外人来口的城市认同较高。4.叁亚市外来人口城市认同总体水平在城市定居时长上存在显着差异。外来人口在叁亚居住的时间越长其城市认同度就越高。5.叁亚市外来人口人际信任存在着显着的年龄上的差异。中年外人来口的城市认同最高。6.叁亚市外来人口城市认同与人际信任呈类正相关,且外来人口城市认同的得分越高,人际信任的水平越高。(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17期)

李晓红,魏荟荟,贺豪振[10](2016)在《大学生自我认同对其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认同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和自我认同量表对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和宿舍人际关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1)性别、生源地、年级对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没有显着性影响;文科生在"过去的危机"评分(t=1.96,P<0.05),以及"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得分显着高于理科生(t=2.21,P<0.05);相比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上得分更高(t=-2.37,P<0.05);(2)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没有显着性影响(P>0.05);而专业(t=4.73,P<0.001)和年级(F=9.42,P<0.001)对宿舍人际关系均有显着影响;(3)大学生自我认同中"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对宿舍人际关系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β=0.468,t=6.44,P<0.001)。结论:大学生较高的自我认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6年10期)

人际认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迁子女在校人际交往影响着其对自我的认同、对城市生活的适应及融入发展。以北京市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了解随迁子女人际交往现状并归纳其交往特点,借以社会认同理论的社会分类、社会认同、社会比较等核心概念作为解释框架分析随迁子女人际交往特点,从随迁子女、家庭、学校与教师、宏观力量等四个主体力量提出弱化社会分类的群体界限、强化正面认同评价、缩小社会比较差异性等叁大方面对策,期望促进随迁子女人际交往问题的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际认同论文参考文献

[1].姜海思.边境地区初中生人际信任、合作倾向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关系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

[2].魏爽,苏琪琪.社会认同:理解农民工随迁子女人际交往特点的解释框架[J].北京青年研究.2019

[3].孙步宽,汤晓菁.自我认同、积极情绪体验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影响[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9

[4].朱文秀,黄志刚.学习投入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角色认同中的中介作用[J].宜春学院学报.2018

[5].蔡雁宇.归国留学人员的双文化认同整合与人际信任、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6].杨川.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与人际关系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J].新西部.2018

[7].张林林.社会化问答用户社区契合的决定因素[D].暨南大学.2018

[8].文亮淳.网络游戏人际关系对玩家自我认同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8

[9].任重,朱舜楷.叁亚市外来人口城市认同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北方文学.2017

[10].李晓红,魏荟荟,贺豪振.大学生自我认同对其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

标签:;  ;  ;  ;  

人际认同论文-姜海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