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社会性软件论文-高洁

移动社会性软件论文-高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移动社会性软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性软件,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策略

移动社会性软件论文文献综述

高洁[1](2016)在《基于社会性软件的移动学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性软件成功集成了现有通信方式的众多优点,突破了单一通信工具的局限性,为大学生所接受。文章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生利用典型的社会性软件进行移动学习的现状,分析影响他们移动学习效果的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陕西教育(高教)》期刊2016年07期)

息明东,宋汉君,周国华[2](2015)在《社会性软件提升教师移动教学能力的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移动设备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很多学校在引进信息化技术后,实现了学生的移动学习。利用社会性软件,也可以提高移动教学的能力。移动教学是指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及移动设备进行教学的方式,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优化,提高移动教学的能力。本文对社会性软件提升教师移动教学能力的实践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培训》期刊2015年14期)

仇娜[3](2011)在《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中激励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用户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已经很难满足于坐在电脑面前获取信息与资源。用户的交互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大量的社会性软件拓展到移动平台成为移动社会性软件。同时,网络供应商开始提供更加完善的无线网络服务,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通过移动设备在互联网上享受各种服务,于是移动社会软性件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大的便利。移动社会性软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中,由于节点的自私性及其贡献资源的自主性,他们均希望获得资源而不是共享资源,这使得移动环境下的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的性能大幅降低,为保持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有序、良好的运行,提出一种能促使节点自觉贡献资源、共同参与到系统中的激励机制十分必要。激励机制是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需求,是保证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有序运行的关键。因此需要考虑如何构建适合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且有效的激励机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已有的理论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的分析,对已有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的形式化定义给予了补充和完善,并给出了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的中间件层(MiMoSoSo)体系结构,然后在总结各种激励机制及综合考虑一系列评价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中资源共享的公平合作激励机制。本文主要工作包括: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P2P网络中常用激励机制的构建思想及适用范围,并从几个方面对几种激励机制作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其次,分析了典型的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给出了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的特点,并在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已有定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补充与完善。提出了激励机制所在的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中间件层的设计方法与体系结构。第叁,在分析P2P网络中激励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移动社会性件系统中基于信誉的差分服务机制——公平合作激励机制。它鼓励节点之间的相互合作,并从公平与合作的角度综合考虑节点的访问级别和参与级别,最后给出节点在某时刻访问系统资源的级别,同时还给出了增加节点效用的策略。公平合作激励机制优化了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中理性节点的资源共享问题,同时鼓励搭便车者改变他们的策略,贡献更多资源从而得到更好的服务,鼓励发送节点转发其资源请求到收到请求较少的节点。本文还对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中如何避免重新洗牌给出了解决方法。最后对公平合作激励机制进行了仿真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提出算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1-06-16)

黄雯,王红,徐娜,李爱军[4](2011)在《一种改进的移动社会性软件搜索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多数移动社会性软件搜索方法缺乏对用户物理位置和社会性的兼顾研究。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兴趣和位置的移动社会性软件搜索方法,通过设置不同功能类型的超级节点将覆盖层网络分层,从而兼顾了节点的社会性和物理位置。为了提高查询效率,引入了查询度的概念,节点的查询和位置更新均受其查询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算法该方法在平均响应时间和查询效率上有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1年01期)

徐娜,王红,黄雯[5](2010)在《移动社会性软件中的位置隐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护移动社会性软件中用户的位置隐私,以位置-匿名模型为基础,基于分布式结构提出了一种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中的P2P位置匿名算法。用户在提出服务请求前,查找-1个用户形成包含自己在内的一个组,覆盖整个组成员的最小区域就是用户匿名后的位置范围。在该算法中引入了复杂网络中度的概念。根据用户度的大小决定查找-1个用户的方式(单跳/多跳),有效地减少了服务的平均响应时间。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中心服务器结构的匿名算法相比,该算法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0年17期)

徐娜[6](2010)在《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中位置隐私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Web2.0和Mobile2.0的发展和融合,大量的社会性软件与移动平台有效地编织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产物——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Mobile Social Software,MoSoSo)。在系统中,用户由原来的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成了主动的内容创造者。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移动设备制造或者分享信息,如在旅行中的图片、随时随地的感想等;可以在集体分享与协作中进行社会交互,共同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如查找离自己最近的兴趣相同的朋友等,用户利用自己几乎不变的物理近邻设备就可以享受到一个广泛的新的社会交互服务。然而,不幸的是,在用户享受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也增加了用户对自己重要隐私信息的担忧。因为用户在获得服务之前,必须周期性的向服务的提供者发送位置更新信息,以此来协调用户之间的交互。而通常这些位置信息都集中的存储在一个管理区域,恶意的攻击者通过窃听位置信息传输通道等方式可以收集到大量关于用户原始的位置信息,并计算推理获取与位置信息相关的个人隐私信息,如通过获取的位置信息可以获知用户的生活方式等。因此,如何在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中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信息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应用复杂系统研究相关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对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的典型特征进行整体分析和研究,构建出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中的位置隐私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给出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的定义。应用复杂系统研究相关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一些典型的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进行动态和整体研究,总结出它们所共有的典型特征,给出一个符合本研究讨论语境的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定义。第二,构建基于复杂性理论的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模型。在了解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的本质特征基础上,通过对复杂性理论中局域世界演化网络建模方法的改进,提出了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的动态模型。第叁,提出一种适合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的Peer-to-Peer(P2P)位置匿名算法。以位置k-匿名模型为基础,基于分布式结构提出了一种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中的Peer-to-Peer位置匿名算法。在算法中引入了复杂性理论中复杂网络度的概念决定查找用户的方式(单跳或多跳)。同时,为了避免可能的隐私泄露还提出了一种中心位置调整算法。最后,仿真验证。基于NS-2中的无线移动模型对移动社会性网络进行模拟,在计算机上运行该模型,并对运行的输出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提出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0-06-05)

黄雯[7](2010)在《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中搜索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用户的交互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面对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视线集中到研究如何将人们的社会行为映射到网络中去。社会性软件将人的行为设计、社会关系、社群关系和人群协作机制、资源网络的动力学演化机制等纳入到系统之内,为现实和网络的联系提供了一个桥梁。社会性软件部署到移动平台,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便应运而生,该系统可以具有更灵活的参与以及协作方式、更生动的社会关系描述,也能够更贴近于真实世界。但目前大多数的研究成果仅仅关注某一具体的方面、具体的项目,并没有为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建立一个统一的应用模型。此外,搜索是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需要研究的一个基础性课题,如何能够更有效地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如何能在移动设备的物理位置频繁移动的情况下提高搜索效率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现实中的网络大多具有复杂网络的特性,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映射了用户之间的社会性,该网络也具有复杂网络的诸多基本特征。然而,在设计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的搜索算法时,大多数研究没能将网络的拓扑特征和节点的社会性特点相结合,仅是单一的考虑覆盖层与底层网络的匹配或是节点的兴趣度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已有的理论及研究的基础上,将复杂性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引入到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研究中。通过对典型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的分析,抽象出可以描述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的参数,给出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的形式化定义。建立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模型,并分析其网络拓扑特征。根据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拓扑特征和社会性优化搜索算法,并使用缓存机制辅助搜索。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通过分析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的特点,给出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的形式化定义。尽管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的概念已经提出很久,定义也是多种多样,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形式化定义。文章通过对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相关定义和特征的分析,归纳总结已有的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的特征,给出一个并非全面,但可以较细致描述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特性和功能的定义。2.根据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定义,提出一种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系统模型,并分析其所具有的网络拓扑特征。在复杂网络的基础上,根据局域世界演化模型,构建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模型,研究模型的度分布特征。3.对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中的搜索算法进行优化改进。大多数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搜索方法缺乏对用户物理位置和社会性的兼顾研究。针对这种情况,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兴趣和位置的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搜索方法,通过设置不同功能类型的超级节点将覆盖层网络分层,从而兼顾了节点的社会性和物理位置。为了提高了查询效率,本文引入了查询度的概念,节点的查询和位置更新均受其查询度的影响。此外,缓存也是提高搜索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移动环境下,如何保持缓存一致性以及缓存替换策略的设计也将是本文研究的内容之一。4.在生成的社会性软件系统网络中对算法进行仿真实验。(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0-06-05)

徐娜,王红[8](2009)在《基于Mobile P2P环境下移动社会性软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社会性软件是目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领域关注与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移动对等网的环境下,提出了一种p2p的多跳方法,解决了移动社会性软件开发中位置隐私的担忧,提高了匹配的数量和质量。(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期刊2009年02期)

移动社会性软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移动设备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很多学校在引进信息化技术后,实现了学生的移动学习。利用社会性软件,也可以提高移动教学的能力。移动教学是指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及移动设备进行教学的方式,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优化,提高移动教学的能力。本文对社会性软件提升教师移动教学能力的实践进行了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动社会性软件论文参考文献

[1].高洁.基于社会性软件的移动学习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6

[2].息明东,宋汉君,周国华.社会性软件提升教师移动教学能力的实践研究[J].中国培训.2015

[3].仇娜.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中激励机制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4].黄雯,王红,徐娜,李爱军.一种改进的移动社会性软件搜索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

[5].徐娜,王红,黄雯.移动社会性软件中的位置隐私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

[6].徐娜.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中位置隐私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7].黄雯.移动社会性软件系统中搜索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8].徐娜,王红.基于MobileP2P环境下移动社会性软件的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9

标签:;  ;  ;  ;  

移动社会性软件论文-高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