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权力腐败论文-邓太平,胡思

行政权力腐败论文-邓太平,胡思

导读:本文包含了行政权力腐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业经营体寻租,行政权力腐败,治理对策

行政权力腐败论文文献综述

邓太平,胡思[1](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营体寻租与农村行政权力腐败治理研究——基于政府经济学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以政策扶持引导,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乡村产业,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然而,农村市场化程度低,加之农村法制滞后,法律监督较弱,存在治理漏洞,使得农村农业经营者和地方官员牟取利益有机可乘,滋生寻租,腐败蔓延。基于这一现象问题,本文从经济学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农业经营者政策利益寻租、政府价格管制寻租和政府特许权寻租的成因,又从法理学视角讨论农村地方行政权力政策利益腐败、行政权力政治经济庇佑腐败和行政权力肆意腐败的成因,再从法治治理角度提出预防和遏制非法寻租,杜绝行政权力腐败的对策。(本文来源于《新农业》期刊2019年17期)

张冰[2](2016)在《论预防行政权力腐败的路径选择——加强社会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党和国家一直持续高举反腐败大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更是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里","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等重要观点,强调了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决心。而另一方面,行政权力腐败现象却屡禁不止,无论是腐败的程度,还是腐败的方式都在不断变化,使得党和政府在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打击反腐败的过程中难以取得与付出成比例的效果。本文结合当前理论研究和实践情况对如何通过加强社会制约预防行政权力腐败提出个人的几点对策。(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6年12期)

代晓雨[3](2015)在《行政权力腐败问题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所述的行政权力腐败是指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中,将手中掌握的公共行政权力特权化、私有化和商品化,违背公共行政权力的使用规则和性质,严重侵犯服务对象的公共利益,给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等带来严重干扰,影响广泛、持久和顽固。因此,十大大后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官员和公务人员行政权力腐败的查处力度空前、效果显着,群众满意度急剧攀升。为加大对行政权力腐败问题的深层次了解,更好的遏制权力腐败问题,本文剖析了权力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遏制行政权力腐败现象的对策。(本文来源于《“决策论坛——企业精细化管理与决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期刊2015-11-14)

安菲[4](2015)在《新时期行政权力腐败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权力腐败问题涉及社会各个层面,本文从行政权力腐败的原因分析入手,从合理配置行政权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反腐败立法、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加强社会监督、加强政风建设、加紧追逃追赃等方面探讨行政权力腐败的对策,对于新时期遏制行政权力腐败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东方企业文化》期刊2015年21期)

安菲[5](2015)在《浅谈行政权力腐败新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权力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本文从行政权力腐败的概念入手,结合十八大以来行政权力腐败实例探究新时期行政权力朋友圈腐败、家族式腐败、塌方式腐败、能人腐败、苍蝇式腐败、贿选式腐败、资源领域腐败、为官不为式腐败八种类型。掌握这些权力腐败新类型,对评估权力腐败形势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反腐败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5年29期)

吴坚[6](2015)在《健全我国行政权力腐败防范机制的对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无一国家能幸免腐败的侵蚀和干扰,根治腐败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腐败的类型中,数量最多、影响面最广、危害最大的是行政权力腐败。在新的形势下,探索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办公室业务》期刊2015年10期)

钟奇敏[7](2015)在《行政权力腐败的成因及其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权力的腐败实质是国家公职人员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个人利益服务的一种行为,当前这种行为普遍的存在我国各地,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引起公众越来越多的厌恶与反感。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关键期,如果不能有效的遏制行政权力的腐败,那么腐败现象就会愈加猖獗,并有越演越烈之趋势,严重侵蚀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严重损害执政党的形象,降低政府的公信力,甚至影响经济的增长。腐败的产生有历史、文化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遏制行政权力腐败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需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国家行政监督机制,建立反腐长效预警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公职人员文化素养等。(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5年09期)

何雨联[8](2014)在《行政伦理视角下的权力腐败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腐败作为当今国内外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腐败成为国家和社会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利益的诱惑导致行政人员的责任意识薄弱、行政信念理想动摇、公仆之心丧失,行政权力失范,腐败事件频发。就目前来看,中国的腐败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无可忽视的是只靠法律制度的防治并不能从根本上达到防治权力腐败的目的,法律制度作为非完全理性人实施的活动过程,自身存在的漏洞和缺陷无法避免。纯粹的外部防治效果十分有限,而这种局限性需要行政伦理来进行弥补和规范,以达到权力腐败防治的最优效果。权力腐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由规范权力的行政伦理失范引起的,行政伦理是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过程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能调整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及其社会之间的关系,调整行政人员之间和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是约束和规范行政权力的重要的伦理规范和制度准则,对防治权力失范具有重要作用。公务员作为行政权力运作的关键要素,其行政伦理水平和道德素质水平直接关系着行政权力能否得到正确、正当行使。行政伦理所包含的个人道德、行政责任、职业道德、机制体系等内容都直接与公务员相关,行政伦理的内化约束作用能对公务员的行政能力和行为选择起到干预和引导作用。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写作。以刘志军腐败案作个案研究,从行政伦理的视角分析腐败案频发的原因,具体包括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缺失,组织伦理缺失以及公共政策伦理缺失。进一步挖掘导致腐败的行政伦理失范深层的原因则在于行政伦理机制体系运作不规范和行政伦理法制化的不足。同时,本文用比较分析法对国外防治腐败的行政伦理建设的相关经验进行探索,对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等廉洁程度高的发达国家在防治腐败过程中,行政伦理建设的相关经验进行了借鉴。立足我国国情,提出我国要加强行政伦理建设以防治腐败的对策,主要有:一是加强行政伦理法制化建设;二是加强行政伦理的组织建设;叁是加强行政伦理机制建设---创新以良好行政人格为目的的行政伦理养成机制,建立以第叁部门和专家为主体的行政伦理评价机制,强化以责任为核心的行政伦理选择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4-03-20)

曾浩[9](2012)在《行政伦理视角下的公务员权力腐败及其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腐败问题作为“全球性灰色瘟疫”,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世界难题。面对当前形势,中央提出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思想,这标志着我们反腐败思路有了一个重大转变,即从打击为重点,到教育、预防与打击并重;从权力制约、制度制约反腐败,到制度与伦理道德制约并重。正如张康之教授所言,把反腐败完全寄托在制度和法律建设上,必然会走入死胡同,只有把制度、法律建设与行政伦理建设结合起来,才能在内外多个角度上实现抑制腐败的目标。反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行政伦理建设正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本文从行政伦理角度研究腐败及其治理的原因之所在。本文在了解我国腐败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站在行政伦理的视角,以权力腐败为核心,试图研究行政人员行使职务权力时腐败的实质、成因及其治理途径。其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关键词是“疑惑”。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行政人员职务权力行使中的腐败问题的现有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并提出本文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的关键词是“反思”。这一部分首先探讨了行政人员行使职权时,其承担职责的应然状态,即职务权力应该有相应的职务职责;接着,进一步从抽象权力与具体权力的角度,探讨腐败(权力异化)的表现形式,即具体权力脱离了抽象权力的规定。最后,探讨行政人员行使职权时,其承担职责的实然状态,即出现了职务权力与职务职责的分离,也就出现了腐败;第叁部分的关键词是“探寻”。即探讨传统模式上如何使职权与职责相一致的问题。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以往促使职权一致的基本方式——强化认同,以及强化认同的两条途径——道德教化和制度强制,并对其进行分析,分析其中的不足;第四部分的关键词是“出路”。这部分在分析权力腐败根源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借鉴张康之教授关于公共权力制约的相关理论来设计权力的道德制约途径。首先,从行政人员方面角度,培养行政人员的道德自主性;然后,从行政组织方面考虑,建立一种信任合作型的行政组织,为权责一致提供一种组织氛围和组织文化;最后,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行政人员形成一种健全的行政人格,促使行政人员在行政工作中保持职权与责任的一致性,从而有效地防治权力行使中的腐败。(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2-10-01)

周锋[10](2012)在《论行政审批权力腐败及其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审批是我国政府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职能。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行政审批领域却滋生了严重的腐败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分析其产生原因,探索新的治理之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权力腐败及其治理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全局中处于重要地位。反腐败经验表明,在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时期,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能够解决权力腐败的问题。正确把握治理腐败的基本策略,抓住行政审批领域治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就成为治理行政审批腐败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概述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解析了行政审批权力腐败的内涵、特征和类型,这是我们治理行政审批腐败的认识前提;其次探索行政审批权力腐败的主要表现,并总结出导致其中腐败的主要原因;再次明确行政审批权力腐败的危害,克服和防止思想观念认识上的偏差;第四,明确行政审批权力腐败治理的价值,确立治理审批腐败的必要性;第五,提出权力腐败治理的对策思路,增强有效治理权力腐败的主动性,提高预防腐败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提出了由审批制度改革转向公民参与监督,由被动性改革转为主动性、预防性的公民参与;从制度性改革转变为市场机制分配,由政府主导转变为社会、市场多元主体参与;从体制改革向机制创新转变等,以期从行政审批权力治理上遏制腐败等对策思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04-01)

行政权力腐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一直持续高举反腐败大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更是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里","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等重要观点,强调了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决心。而另一方面,行政权力腐败现象却屡禁不止,无论是腐败的程度,还是腐败的方式都在不断变化,使得党和政府在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打击反腐败的过程中难以取得与付出成比例的效果。本文结合当前理论研究和实践情况对如何通过加强社会制约预防行政权力腐败提出个人的几点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政权力腐败论文参考文献

[1].邓太平,胡思.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营体寻租与农村行政权力腐败治理研究——基于政府经济学理论视角[J].新农业.2019

[2].张冰.论预防行政权力腐败的路径选择——加强社会制约[J].才智.2016

[3].代晓雨.行政权力腐败问题探究[C].“决策论坛——企业精细化管理与决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2015

[4].安菲.新时期行政权力腐败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5

[5].安菲.浅谈行政权力腐败新类型[J].才智.2015

[6].吴坚.健全我国行政权力腐败防范机制的对策建议[J].办公室业务.2015

[7].钟奇敏.行政权力腐败的成因及其对策[J].青春岁月.2015

[8].何雨联.行政伦理视角下的权力腐败防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

[9].曾浩.行政伦理视角下的公务员权力腐败及其治理[D].中南大学.2012

[10].周锋.论行政审批权力腐败及其治理[D].吉林大学.2012

标签:;  ;  ;  

行政权力腐败论文-邓太平,胡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