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空间飞行器论文-于盈,梁伟栋,朱秀娟,王建林,王玲

近空间飞行器论文-于盈,梁伟栋,朱秀娟,王建林,王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近空间飞行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作战仿真,仿真平台,可视化推演

近空间飞行器论文文献综述

于盈,梁伟栋,朱秀娟,王建林,王玲[1](2019)在《临近空间飞行器作战对抗仿真与推演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作战仿真的思路,针对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作战特点和典型作战模式,开展了作战对抗仿真与推演系统设计,以飞行器攻击某固定目标为例,实现了攻防双方作战方案的制定、兵力的部署和作战流程设计。在上述基础上,一方面搭建了涵盖攻防双方多种作战元素在内的作战对抗仿真平台,一方面以可视化的手段通过作战仿真数据实时驱动的方式直观展现临近空间飞行器作战对抗的全过程,为进一步衡量临近空间飞行器突防能力、攻击目标能力等作战能力提供分析方法与仿真手段。(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王海舰,林建[2](2019)在《临近空间飞行器探测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迅速,在远程打击、侦察监视、通信中继、导航定位等军事领域发挥了日益重大的作用,如何对其进行探测对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发展现状入手,结合普通空天目标的探测手段,探讨对其进行探测的可行性方法。(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11期)

李一鸣,马曙辉,刘鹤,张明鹤[3](2019)在《基于专利分析的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策略分析及启示——以谷歌高空气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专利分析为视角、谷歌公司为案例,从专利申请趋势、专利技术主题、专利布局国家等维度对谷歌高空气球项目专利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研究谷歌公司高空气球的发展路线,专利布局策略及目标市场,结合我国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现状,得出谷歌公司的专利发展战略对我国临近空间飞行器领域知识产权管理的启示,并提出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杨明,刘明,郑伟,高兴,陈志刚[4](2019)在《空射近空间飞行器助推弹道规划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空射近空间飞行器低弹道快速入轨弹道规划问题,将空射近空间飞行器助推弹道分为投放段、一级飞行段、无动力滑行段、二级飞行段。一级飞行段采用最大可用过载快速拉起;二级飞行段纵向剖面采用基于分段多项式的参数化控制方法,二级飞行段横向剖面设计了基于叁角函数的参数化能量管理;形成了多段多约束参数化助推弹道规划模型,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该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规划弹道满足过载、控制及分离等各类约束条件;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求解精度和较快的求解速度,能获得满足不同交班需求的参考弹道。(本文来源于《弹道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吕冬翔,邓绍刚,赵超,李钏[5](2019)在《一种临近空间飞行器MPPT的电磁兼容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临近空间飞行器主要指以太阳能为能源,飞行高度在20 000 m以上的电动无人飞行器。太阳能电源控制器(MPPT)是临近空间飞行器进行太阳能-电能转换的核心设备。对一种临近空间飞行器MPPT的电路、外壳、结构和接地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并对设计后MPPT电磁兼容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最后对该MPPT的电磁兼容特性进行了实际测试。理论计算和实测结果都表明,该MPPT经过电磁兼容防护针对性设计后,能够满足环境适应性标准的要求,并且某临近空间浮空器成功应用该MPPT完成了临近空间飞行。(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袁利,黄煌[6](2019)在《空间飞行器智能自主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升空间飞行器的自主水平一直是航天领域的发展重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进步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对国内外空间飞行器智能自主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未来空间任务的发展需求,阐述空间飞行器智能自主控制的新特征,提出新的感知-决策-操控星上闭环结构,从智能自主角度剖析感知、决策、操控和健康管理的能力要素,并根据系统对地面的依赖程度和处理复杂任务的智能水平,提出空间智能自主控制的分级方法.针对发展空间智能自主控制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从感知与认知、决策与规划、学习与操控、健康管理和系统体系架构五个方面给出发展建议.(本文来源于《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王鉴,赵宏宇,钟继鸿,王孟渝,蔡志俊[7](2019)在《临近空间飞行器的鲁棒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H_∞混合灵敏度鲁棒控制方法设计系统纵向控制器,引入加权函数,由加权函数直接反映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使被控对象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在飞行器的整个飞行包线内,设计的H_∞混合灵敏度鲁棒控制器能够使飞行器的响应较快,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空天防御》期刊2019年03期)

赵毓[8](2019)在《有限推力空间飞行器自主避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飞行器小范围快速变轨机动方法的分析,针对有限推力飞行器在轨自主避障过程中机动时机决策和推力方向控制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在线自主决策有限推力避障规划方法。其中,基于强化学习理论,揭示了轨道飞行器避障过程中机动时机与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线下学习,线上决策"的空间飞行器自主避障决策训练模型。对影响轨道机动的典型参数进行研究,构建了以时间为奖励函数参量的强化学习评价机制,实现了能量最优的小范围轨道机动规划。与传统高斯伪谱法有限推力轨迹规划对比分析表明,提出的自主避障机动决策方法在求解速度和运算性能上更优。(本文来源于《无人系统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丁敏,吴桂清[9](2019)在《基于空间飞行器放电调节电路的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源分系统是空间飞行器能够稳定运行的保障系统,航天器电源包括分流、充电和放电电路。当航天器进入地影期或者弱光区时需要蓄电池放电供母线负载,放电采用的是恒压放电模式,也是典型的DC/DC功率变换电路。针对用于放电调节电路的隔离推挽变换器进行状态空间平均法建模,并对防止磁偏的峰值电流控制方式进行小信号分析,有助于设计师缩短电路的调试周期。通过仿真结果分析,运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的模型与实际模型的稳定性、快速性以及高频抗干扰性基本相符,对于控制器参数设计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电气自动化》期刊2019年03期)

郭靖[10](2019)在《基于OSG的空间飞行器飞行过程仿真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飞行器可视化仿真对掌握空间飞行器运行现状,新航天器发射任务完成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OpenSceneGraph渲染引擎,在中标麒麟系统平台上设计一个以星空场景和数字地球为背景,以相机跟随技术实现场景可视化的集航天器发射,卫星在轨飞行和卫星变轨运动功能为一体的仿真系统。全文主要内容如下:(1)仿真系统分析。空间飞行器飞行过程仿真系统的目的是对航天器发射过程以及卫星在轨和变轨航天任务进行可视化仿真。系统划分为基础场景,可视化模型以及相机跟随叁个功能模块。本文重点是数字地球的构建和相机跟随监视功能的实现。(2)构建数字地球。数字地球的实现包括:在OSG场景树中加载地球节点构建地球可视化模型、采用Mipmap技术为地球贴加全球高清地球纹理、以多分辨率LOD金字塔模型为基础,采用TIN算法构建高程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与星空背景构成了仿真系统的基础场景。数字地球与星体的位置由儒略日计算得到。以时间为驱动实现时空统一。(3)相机跟随监视。通过访问监视目标的节点,获取到目标节点的位置矩阵信息。将该矩阵设置为相机的位置变化矩阵信息。将相机“依附”到飞行器节点上,进行跟踪。在场景的更新回调中加入相机节点和目标节点实现相机实时跟随目标。完成相机跟随下的可视化场景显示。本文设计完成了空间飞行器可视化仿真。构建了高清数字地球,实现了相机跟随。完成了对火箭发射过程,以及卫星在轨飞行,卫星高低轨往返等航天任务的仿真演示功能。系统仿真结果真实,稳定性好,运行效率高。满足了系统开发的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5-22)

近空间飞行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迅速,在远程打击、侦察监视、通信中继、导航定位等军事领域发挥了日益重大的作用,如何对其进行探测对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发展现状入手,结合普通空天目标的探测手段,探讨对其进行探测的可行性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空间飞行器论文参考文献

[1].于盈,梁伟栋,朱秀娟,王建林,王玲.临近空间飞行器作战对抗仿真与推演系统设计[J].系统仿真学报.2019

[2].王海舰,林建.临近空间飞行器探测方法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19

[3].李一鸣,马曙辉,刘鹤,张明鹤.基于专利分析的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策略分析及启示——以谷歌高空气球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9

[4].杨明,刘明,郑伟,高兴,陈志刚.空射近空间飞行器助推弹道规划方法[J].弹道学报.2019

[5].吕冬翔,邓绍刚,赵超,李钏.一种临近空间飞行器MPPT的电磁兼容特性研究[J].电源技术.2019

[6].袁利,黄煌.空间飞行器智能自主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思考[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9

[7].王鉴,赵宏宇,钟继鸿,王孟渝,蔡志俊.临近空间飞行器的鲁棒控制器设计[J].空天防御.2019

[8].赵毓.有限推力空间飞行器自主避障研究[J].无人系统技术.2019

[9].丁敏,吴桂清.基于空间飞行器放电调节电路的建模与仿真[J].电气自动化.2019

[10].郭靖.基于OSG的空间飞行器飞行过程仿真系统研究[D].中北大学.2019

标签:;  ;  ;  

近空间飞行器论文-于盈,梁伟栋,朱秀娟,王建林,王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