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皂苷论文-刘雨阳,杨晓泉

茶皂苷论文-刘雨阳,杨晓泉

导读:本文包含了茶皂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醇溶蛋白,茶皂苷,相互作用,泡沫

茶皂苷论文文献综述

刘雨阳,杨晓泉[1](2019)在《小麦醇溶蛋白与茶皂苷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甘油基泡沫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调控大分子-小分子相互作用构建界面主导的食品泡沫体系,首次利用食品级甘油作为绿色共溶剂溶解疏水性小麦醇溶蛋白和两亲性小分子茶皂苷,进一步研究和评估了蛋白-茶皂苷复合体系的相互作用及其泡沫形成和稳定能力。内源荧光光谱分析荧光猝灭参数为1.345×109 M-1 S-1,其远远小于最大动态猝灭常量(2×1010 M-1 S-1),说明由茶皂苷介导的动态猝灭可促使蛋白与茶皂苷通过非特异性疏水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系。通过界面动态吸附结果可知,与单纯的小麦醇溶蛋白或茶皂苷相比,蛋白-茶皂苷复合体系在适宜的茶皂苷浓度(0.5%~0.75%)下可通过两者在气-甘油界面的相互作用增强界面活性及覆盖面积。激光共聚焦图片显示在上述茶皂苷浓度下小麦醇溶蛋白富集在气泡表面,可形成尺度更小的泡沫,最终提高小麦醇溶蛋白-茶皂苷复合体系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王玄源[2](2018)在《苦丁茶皂苷的提取、分离纯化及kudinoside A的降血脂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苦丁茶(Ilex kudingcha C.J Tseng)不仅是我国传统茶叶中广泛使用的饮品,而且也是民间的药用植物。苦丁茶中的叁萜皂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结构复杂,种类繁多。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具有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等药效活性。目前大多研究集中在对其总提取物或部位的药理活性研究,对其活性单体成分的分离纯化工艺及其降血脂药效学研究较少。本课题拟对苦丁茶中皂苷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及降血脂活性进行系统研究。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对苦丁茶总皂苷的醇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以苦丁茶皂苷A(kudinoside A)含量作为指标,分别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总皂苷得率的影响,为因素水平的设置提供依据。然后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3%,料液比1:16,提取时间90min,所得苦丁茶皂苷得率为5.59%。建立苦丁茶中叁萜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蒸发光散色检测器(HPLC-ELSD)对五种苦丁茶皂苷进行含量测定,使用色谱柱为Agilent XDB-C_(18)柱(4.6mm×250mm,5μm),流速为0.8mL?min~(-1),甲醇和水(含体积比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40℃;进样量10μL;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10℃,载气流速为3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以压缩空气为雾化气,载气压力:0.4MPa。结果表明苦丁茶中五种皂苷的浓度在50μg?mL~(-1)~800μg?mL~(-1)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本试验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准确、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结果良好,符合定量分析要求。同时,该方法测定了海南和广西苦丁茶中叁萜皂苷含量,结果表明海南苦丁茶皂苷含量较高,为大叶苦丁茶叁萜皂苷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优化苦丁茶中皂苷的分离纯化工艺参数,选用了9种不同型号的树脂,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附试验筛选出最佳树脂为HP20SS,并通过吸附与解吸附实验考察了相关影响因素,确定最佳的纯化工艺条件为:采用湿法上样,上样流速为2 BV?h~(-1),上样液浓度为0.866mg?mL~(-1),上样液量为88mL,洗脱流速为2BV?h~(-1),水冲洗至洗脱液无色,5BV(10mL)20%乙醇洗脱部分异绿原酸的残余液,60%乙醇溶液洗脱6BV(12mL),得到纯度较高的苦丁茶皂苷部位,以这5个皂苷含量来表示苦丁茶总皂苷富集效率,纯化前纯度为11.80%,纯化后纯度为81.51%,富集倍数为6.91,总体回收率为69.76%。最后,采用半制备HPLC分离得到5个单体苦丁茶皂苷(kudinoside G、C、A、F、D),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实验性高胆固醇脂血症小鼠模型,比较各组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病理切片,评价苦丁茶皂苷A的降血脂作用。结果如下: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肉眼观察到的正常组小鼠肝脏近鲜红色、色泽鲜亮;模型组肝脏呈灰白色、无光泽、体积明显较正常组增大;阳性组肝组织颜色呈淡红色偏黄,体积较对照组增大;苦丁茶皂苷A高、低剂量给药组肝组织颜色较正常组颜色白,光泽度较差,体积较模型组减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肝脏脂肪聚集最为严重,表现为大片的红色区域,且细胞间隙多,排列无规律,肝细胞明显减少;经过4w的灌胃给药治疗,皂苷A组高、低剂量组均可显着减少小鼠肝脏的脂质堆积,且皂苷A高剂量给药组效果最好。说明苦丁茶皂苷A组具有显着的肝脏保护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实验性高胆固醇脂血症小鼠肝脏的脂质病变。小鼠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苦丁茶皂苷A高、低剂量给药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水平下降(p<0.01,p<0.01,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着升高(p<0.05),且高剂量给药组优于低剂量给药组;苦丁茶皂苷A低剂量给药组血清TC、LDL-C、MDA、SOD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本文以苦丁茶皂苷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为主要研究内容,最终得到纯度较高的苦丁茶皂苷部位。然后,采用半制备HPLC分离得到5种单体皂苷化合物,并利用高分辨飞行时间液质联用仪(LC-QTOF-MS/MS)和核磁共振(NMR)鉴定结构。最后,对苦丁茶皂苷A的降血脂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丁茶皂苷A具有良好的降血脂的作用。本文为苦丁茶皂苷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12)

杨谦[3](2018)在《光响应茶皂苷元衍生物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抗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生素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药物,然而长期的大量使用抗生素已经造成细菌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显着下降,因此开发一种安全、高效、绿色的抗生素替代品已经成为时下十分迫切的任务。本文通过将油茶皂苷元分离纯化、结构修饰和采用纳米制剂技术,开发一种新型高效、稳定和控释的抗菌剂并揭示其抗菌机制。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采用超滤-反渗透串联大孔吸附树脂对茶皂素粗品进行纯化,得到的油茶皂苷纯度为91.62%,然后分别经过碱水解和酸水解,得到的水解粗产物采用氯仿萃取,无水乙醇/水混合溶剂重结晶,得到浅黄色茶皂苷元粉末,并通过红外、核磁确定其结构。(2)以茶皂苷元为原料,通过酰化反应合成19个茶皂苷元衍生物并通过红外、核磁和高分辨质谱确定其结构。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茶皂苷元及其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细菌生长抑制率和最低杀菌浓度,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其细菌生物膜生长抑制率,结合叁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分析,结果表明茶皂苷元衍生物的活性得到显着提高,其中芳环、杂环基团修饰抗菌活性更强,而且修饰基团的间位和对位引入强吸电子基团有利于提高活性。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细菌形态的观察发现,茶皂苷元及其衍生物能够破坏细菌正常的细胞结构,随后研究其对细菌生物膜完整性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了其对细胞膜的破坏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茶皂苷元及其衍生物与细菌甘露醇脱氢酶具有显着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其减少细菌的耐药性。(3)以磷脂酰乙醇胺为原料,采用均相反应合成N-马来酰胺-磷脂酰乙醇胺;通过异相反应,将N-马来酰胺-磷脂酰乙醇胺接枝于羧甲基壳聚糖氨基,经过透析法纯化,得到一种新的载体材料CMC-g-SPE,经过红外和核磁确定其结构,元素分析表明其接枝率为87.89%。(4)采用薄膜分散法,以CMC-g-SPE和大豆卵磷脂为囊材,以脱镁叶绿酸a为光敏剂,制备一种光响应茶皂苷元衍生物(S-16)阳离子脂质体。以包封率、粒径和电位为评价指标,对脂质体处方优化,得到脂质体粒径为189.23±1.11 nm,电位为18.80±2.37mV,包封率为83.52±1.53%,载药量为2.83±0.05%。光响应阳离子脂质体的体外累计释放曲线表明其具有红光控释作用,由于羧甲基壳聚糖表面修饰,脂质体相变温度和表面亲水性得到显着增加,从而提高其稳定性。(5)基于微量稀释法研究光响应茶皂苷元衍生物(S-16)阳离子脂质体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红光光照下可以显着提高光响应阳离子脂质体抗菌活性,而且光响应阳离子脂质体和茶皂苷元衍生物通过利用不同的抗菌机制产生协同抗菌作用。通过红细胞溶血和HeLa细胞毒性对光响应阳离子脂质体安全性进行考察,当其浓度低于32μg/m L无红细胞溶血性,低于4μg/m L无细胞毒性,因此其抗菌活性在安全范围内。通过观察光响应阳离子脂质体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和对细菌形态的影响发现,光响应阳离子脂质体能够破坏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应用核酸探针观察其对细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进一步证明其对细胞膜具有破坏作用,且其对处于生长期和静止期的细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4)

杨丹霞[4](2018)在《茶皂苷油水界面组装行为及其稳定的风味乳液、油粉及油胶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全天然(All-Natural)成分和清洁标签(Clean label)的日益追求,促使寻求天然乳化稳定剂成为一种必要的需求。茶油副产物茶皂苷是双亲性小分子,能快速吸附到油-水界面,降低表面张力,而表现出良好的表面活性。本研究首次发现茶皂苷(Tea saponin,TS)在油-水界面的诱导下发生纤维化自组装形成界面网络膜,以此构建了油-水界面自组装微结构体系(乳液、油粉和油胶)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系统的表征,探究皂苷的界面自组装行为和其构建的乳液、油粉和油胶体系,以及风味控释之间的构效关系,为开发新型食品、化妆品和医药产品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各种天然皂苷小分子结构差异性,探讨了茶皂苷(TS)、皂皮皂苷(QS)、甘草酸苷(GA)和甜菊糖苷(STE)四种天然皂苷小分子在油水界面的自组装行为及其构建的乳液体系,以及对比合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酸钠(SDS)的效果。研究发现,双亲性小分子茶皂苷(TS)具有与商业化皂皮皂苷(QS)可媲美的油-水界面自组装行为,在油-水界面的诱导下形成纤维化界面网络膜;通过油-水界面吸附动力学行为分析证实茶皂苷相较于其他天然皂(GA和STE)和SDS呈现出显着低的油-水界面临界聚集浓度(CAC)和高的界面扩散系数,能有效地降低界面张力,强化乳液的稳定性。茶皂苷在油-水界面诱导下的界面组装形成的界面网络膜起到屏障作用,显着地降低了风味物质的(低的V_0和C_(max))释放。(2)利用茶皂苷油-水界面诱导的组装特性,通过简单的一锅(One-pot)超声法制备富含植物甾醇的风味乳液及油粉。研究发现,随着风味油和TS含量的增加,尤其是薄荷油和橙油,形成的乳滴小(<420 nm),甾醇的包封率更高(分别高达88.03%和92.06%)。相比其他5种传统商业乳化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皂皮皂苷、TW80和卵磷脂),茶皂苷乳液粒径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高甾醇包封率以及良好的稳定性。以一锅法制备的乳液为模板,通过喷雾干燥制备了风味粉末颗粒,茶皂苷油粉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休止角<40°)、分散性和溶解性。通过GC-MS对不同乳化剂获得风味油粉挥发物分析证实茶皂苷对风味挥发物具有良好的包封效果,可作为活性成分和风味物质的良好输送载体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3)利用疏水性不同的植物油,探讨了不同疏水油相对茶皂苷高内相乳液胶微观结构、流变特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并以此为模板构建结构可控性超高油相透明油凝胶(油含量高达95%)。研究发现,茶皂苷乳液胶具有3D网络状微观结构,具有完全的触变恢复性。当以大豆油为疏水油相时,茶皂苷具有更低的油-水界面表面张力,形成乳滴粒度更小(6.5μm),3D微观网络结构也更加致密,进而表现出更高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基于茶皂苷的界面组装行为,以其高内相乳液为模板通过热风干燥获得了高的机械强度(G?可达10~5 Pa)和良好冷冻稳定性的油凝胶。因此,通过改变疏水油相,有效地改善高内相乳液胶和油胶的机械性能和微观结构,提高乳液胶的热稳定性和油胶的冷冻稳定性,拓展其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内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0)

韦英亮,陈秋虹,盘杨桂,张思敏,莫建光[5](2018)在《金花茶皂苷A对照品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金花茶鲜叶为原料,通过超声波提取、大孔树脂富集、制备HPLC法对金花茶浸膏进行分离纯化,建立高纯度金花茶皂苷A对照品的制备方法。通过IR、ESI-MS、NMR等技术手段确认对照品结构,TLC和HPLC法检测对照品纯度。所得金花茶皂苷A的纯度大于99%,确定了制备色谱条件、纯度分析色谱条件以及考察了对照品的稳定性。该方法制得的金花茶皂苷A对照品符合化学对照品相关要求,可用于金花茶系列产品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李穗敏,杨谦,赵闯,赵俊,叶勇[6](2018)在《光响应茶皂苷元纳米囊的制备及其抗耐药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茶皂苷元的稳定性和抗耐药菌活性,采用复乳法制备光响应茶皂苷元纳米囊。以大豆卵磷脂、胆固醇和脱镁叶绿酸(质量比为50:10:1)为囊材,制得茶皂苷元纳米囊的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Zeta电位分别为:87.3%±4.6%、13.5%±1.2%、(155±5)nm、(-43.3±2.0)m V。该纳米囊在无光照下具有缓释作用,而在650 nm光照下可加速释放。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50%抑菌浓度分别是52.5和85.4μg?m L-1,而与庆大霉素(10μg?m L-1)联合用药时,降至22.6和45.7μg?m L-1,表明它可降低并逆转细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分子对接显示茶皂苷元和细菌的甘露醇脱氢酶和黏肽合成酶有显着相互作用,与其抗耐药菌机制相关。(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郭建军,任道远,李照[7](2017)在《绞股蓝茶皂苷对高胆碱饮食所致小鼠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质量分数为3%高胆碱饮食对小鼠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程度以及绞股蓝茶皂苷潜在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连续8周饮食3%高胆碱后,小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eNOS)、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PGI2)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内皮素-1(ET-1)和血栓素(TXA2)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此外,小鼠胸主动脉血管组织的苏木精伊红切片也表明3%高胆碱饮食8周可导致典型的血管内皮损伤。然而,经连续8周的绞股蓝茶皂苷的营养干预后,血清生化指标及血管组织病理切片均得到显着缓解(p<0.05,p<0.01)。结果表明,高胆碱饮食可诱导小鼠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而绞股蓝茶皂苷可有效干预高胆碱饮食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是一种潜在的预防心血管损伤的营养物质。(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刘华鼐,杨谦,叶勇[8](2017)在《光响应茶皂苷元纳米胶囊的制备及其抗菌活性研究综合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以科研为导向,设计和开设的"光响应茶皂苷元纳米胶囊的制备及其抗菌活性研究"研究性综合实验。通过本实验,学生体验了查阅文献、了解实验原理、确立研究思路和策略、制备产品、表征性能、处理数据、分析讨论、撰写实验报告等完整的科研过程,掌握了天然产物的水解和提纯、纳米胶囊的制备、物质的化学反应性质、光谱表征、抗菌活性研究等相关知识。实践表明,本实验选题针对性强,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综合实验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7年08期)

韩敏[9](2017)在《酶解辅助提取茶皂苷的工艺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研究茶皂苷的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使用多酶复合辅助提取法进行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提取液的pH值、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复合酶比例等对茶皂苷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实验的最优结果进行正交试验,得出α-淀粉酶和糖化酶复合提取最优条件为:酶解温度T=51℃、缓冲液pH=5.4、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用量比为4:1、酶解时间t=135 min。(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7年04期)

王娅玲,李维峰,桂花,陈小龙,曹海燕[10](2017)在《超声辅助纤维素酶提取茶粕中茶皂苷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茶粕中茶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在纤维素酶作用下,利用超声辅助,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研究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的用量等因素对茶皂苷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茶粕中茶皂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添加量0.3%,酶解时间70 min,料液比1∶20(g∶m L),在此条件下茶皂苷提取得率为9.769%。[结论]采用超声辅助纤维素酶提取,可有效提高茶粕中茶皂苷的提取得率。(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2期)

茶皂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苦丁茶(Ilex kudingcha C.J Tseng)不仅是我国传统茶叶中广泛使用的饮品,而且也是民间的药用植物。苦丁茶中的叁萜皂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结构复杂,种类繁多。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具有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等药效活性。目前大多研究集中在对其总提取物或部位的药理活性研究,对其活性单体成分的分离纯化工艺及其降血脂药效学研究较少。本课题拟对苦丁茶中皂苷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及降血脂活性进行系统研究。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对苦丁茶总皂苷的醇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以苦丁茶皂苷A(kudinoside A)含量作为指标,分别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总皂苷得率的影响,为因素水平的设置提供依据。然后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3%,料液比1:16,提取时间90min,所得苦丁茶皂苷得率为5.59%。建立苦丁茶中叁萜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蒸发光散色检测器(HPLC-ELSD)对五种苦丁茶皂苷进行含量测定,使用色谱柱为Agilent XDB-C_(18)柱(4.6mm×250mm,5μm),流速为0.8mL?min~(-1),甲醇和水(含体积比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40℃;进样量10μL;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10℃,载气流速为3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以压缩空气为雾化气,载气压力:0.4MPa。结果表明苦丁茶中五种皂苷的浓度在50μg?mL~(-1)~800μg?mL~(-1)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本试验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准确、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结果良好,符合定量分析要求。同时,该方法测定了海南和广西苦丁茶中叁萜皂苷含量,结果表明海南苦丁茶皂苷含量较高,为大叶苦丁茶叁萜皂苷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优化苦丁茶中皂苷的分离纯化工艺参数,选用了9种不同型号的树脂,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附试验筛选出最佳树脂为HP20SS,并通过吸附与解吸附实验考察了相关影响因素,确定最佳的纯化工艺条件为:采用湿法上样,上样流速为2 BV?h~(-1),上样液浓度为0.866mg?mL~(-1),上样液量为88mL,洗脱流速为2BV?h~(-1),水冲洗至洗脱液无色,5BV(10mL)20%乙醇洗脱部分异绿原酸的残余液,60%乙醇溶液洗脱6BV(12mL),得到纯度较高的苦丁茶皂苷部位,以这5个皂苷含量来表示苦丁茶总皂苷富集效率,纯化前纯度为11.80%,纯化后纯度为81.51%,富集倍数为6.91,总体回收率为69.76%。最后,采用半制备HPLC分离得到5个单体苦丁茶皂苷(kudinoside G、C、A、F、D),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实验性高胆固醇脂血症小鼠模型,比较各组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病理切片,评价苦丁茶皂苷A的降血脂作用。结果如下: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肉眼观察到的正常组小鼠肝脏近鲜红色、色泽鲜亮;模型组肝脏呈灰白色、无光泽、体积明显较正常组增大;阳性组肝组织颜色呈淡红色偏黄,体积较对照组增大;苦丁茶皂苷A高、低剂量给药组肝组织颜色较正常组颜色白,光泽度较差,体积较模型组减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肝脏脂肪聚集最为严重,表现为大片的红色区域,且细胞间隙多,排列无规律,肝细胞明显减少;经过4w的灌胃给药治疗,皂苷A组高、低剂量组均可显着减少小鼠肝脏的脂质堆积,且皂苷A高剂量给药组效果最好。说明苦丁茶皂苷A组具有显着的肝脏保护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实验性高胆固醇脂血症小鼠肝脏的脂质病变。小鼠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苦丁茶皂苷A高、低剂量给药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水平下降(p<0.01,p<0.01,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着升高(p<0.05),且高剂量给药组优于低剂量给药组;苦丁茶皂苷A低剂量给药组血清TC、LDL-C、MDA、SOD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本文以苦丁茶皂苷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为主要研究内容,最终得到纯度较高的苦丁茶皂苷部位。然后,采用半制备HPLC分离得到5种单体皂苷化合物,并利用高分辨飞行时间液质联用仪(LC-QTOF-MS/MS)和核磁共振(NMR)鉴定结构。最后,对苦丁茶皂苷A的降血脂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丁茶皂苷A具有良好的降血脂的作用。本文为苦丁茶皂苷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茶皂苷论文参考文献

[1].刘雨阳,杨晓泉.小麦醇溶蛋白与茶皂苷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甘油基泡沫性质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19

[2].王玄源.苦丁茶皂苷的提取、分离纯化及kudinosideA的降血脂作用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

[3].杨谦.光响应茶皂苷元衍生物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4].杨丹霞.茶皂苷油水界面组装行为及其稳定的风味乳液、油粉及油胶构建[D].华南理工大学.2018

[5].韦英亮,陈秋虹,盘杨桂,张思敏,莫建光.金花茶皂苷A对照品的制备[J].食品科技.2018

[6].李穗敏,杨谦,赵闯,赵俊,叶勇.光响应茶皂苷元纳米囊的制备及其抗耐药菌活性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8

[7].郭建军,任道远,李照.绞股蓝茶皂苷对高胆碱饮食所致小鼠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7

[8].刘华鼐,杨谦,叶勇.光响应茶皂苷元纳米胶囊的制备及其抗菌活性研究综合实验[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

[9].韩敏.酶解辅助提取茶皂苷的工艺参数研究[J].食品科技.2017

[10].王娅玲,李维峰,桂花,陈小龙,曹海燕.超声辅助纤维素酶提取茶粕中茶皂苷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

标签:;  ;  ;  ;  

茶皂苷论文-刘雨阳,杨晓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