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课程论文-杨小丽

大陆课程论文-杨小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陆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容分布,《纲要》,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

大陆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杨小丽[1](2019)在《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数学课程标准中内容分布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 研究缘起2019年1月3日,我国大陆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启动~[1] .将对2012年1月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2] (以下简称《标准》)进行修订.2018年6月,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公布了《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国民中小学暨普通型高级中等学校数学领域》~[3](以下简称《纲要》).中国台北在2012及2015年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本文来源于《数学通报》期刊2019年06期)

任远[2](2019)在《大陆与台湾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设置及实施对比分析——以台湾中正大学与山东师范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英语专业对阅读课重视程度不足,学生阅读水平不达标且缺乏思辨能力,无法满足大纲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相关课程设置亟待改进。笔者于2017至2018年赴中国台湾交流学习4个月,写成此篇对比报告,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24期)

陆平[3](2019)在《大陆与台湾初中写作课程目标比较与省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课程标准层面,大陆与台湾的初中写作课程目标都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注重过程性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多种文类的写作,掌握相关写作技巧,但在具体要求上存在差异。揭示这些共同追求与不同旨趣,对于两岸在语文课程标准层面加强初中写作课程目标与内容建设具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祺萍[4](2019)在《大陆与台湾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课程标准是指导数学教材编写和数学教学的指南,在数学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大陆地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从2011年施行以来一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在2017年施行。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台湾地区之前一直施行的九年一贯数学课程大纲也淡出舞台,十二年公民基本数学教育课程纲要正在施行。因此,对两岸最新数学课标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大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我国台湾《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国民中小学暨普通型高级中等学校)数学领域》为比较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问题是:以函数部分为例,两岸新课标的异同点有哪些?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阅读法、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首先,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对两岸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分别研究两岸课标背景,梳理两岸课标形成概况,从两岸数学课标形成历史、两岸新课标的特点等相似的维度着手进行纵向研究。为接下来的文本比较研究做好铺垫。其次,由于新课标刚刚出版,目前中国台湾地区的相关文献不是非常的充足,因此本文除了采用文献阅读法之外,还采用了访谈法对台湾的数学课标形成背景进行研究。本文对四位台湾资深一线教师进行半结构性访谈,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打散、重组和再浓缩,在编码处理的基础上得到台湾地区数学课标背景相关问题的解答分析,之后,与大陆课程标准进行相关比较。再次,利用比较分析法,以函数部分为例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对两岸数学新课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从宏观角度对两岸数学新课标代表性的课程结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其中课程内容以函数部分为例展开更为详细的比较研究,并且得出相应结论:1、两岸数学新课标结构有所不同,台湾地区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变成十二年公民基本教育。2、两岸数学新课标都提出数学核心素养概念,大陆地区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简洁严谨,台湾地区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总纲下阐述,详尽具体。3、两岸数学新课标课程内容设置上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循序渐进,但是在数学分类上有不同,在函数知识点内容设置上也有不同。4、两岸数学新课标的理念、课程目标基本一致。教科书是数学课标的重要应用,数学课标也要应用于教学实践,因此本文从微观层面对教科书中函数部分的经典内容进行比较研究,义务教育阶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次函数”、高中阶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数函数”,从教科书常见的内容结构、教科书课时、教科书讲解方式、例题习题设置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最后,基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的比较分析及相应结论,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结合两岸的优点,给出了几点教学建议,从而希望对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1.注重立德树人。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先成人,后成才。2.聚焦学科素养。要把握数学本质,创设数学活动,在学习活动中,突出数学思维,凸显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3.实施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差异,结合学生成长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习惯,加入数理元素,启发思考。4.重视过程评价。总体把握,细节关注,过程把控;突出主线,精选内容,围绕素养,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张泽[5](2019)在《台湾地区高校开设通识课程对大陆人文素质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台湾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通识课程开设的特点是定位准确,注重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严格课程过程考评,注重法律观念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陆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软""散""松""弱""乱"。台湾地区开设通识课程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做好合理的顶层设计,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强化学用结合和科学的考评体系。(本文来源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陈红,赵斌[6](2019)在《我国台湾地区新修订“特殊教育课程纲要”对大陆推进随班就读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台湾地区新修订的"特殊教育课程纲要"强调通过课程调整,让所有特殊儿童皆能充分参与普通教育课程,接受基于需求的适性教育。通过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特殊教育课程纲要"的设计及实施经验,大陆推进随班就读应加强融合教育理念宣传,共建相互尊重与接纳的融合文化氛围;加强普教与特教课程的衔接,以满足随班就读生的个别化教育需求;课程与教学应紧密结合"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以满足随班就读生的学习需求;加强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间的合作,使随班就读教学服务更加优质化;配齐硬件设备,使随班就读生学习及生活无障碍;加强教学评价的适性调整,使评价更加人性化、差异化、个别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大陆随班就读的整体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教师教育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陈玲[7](2018)在《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纲要)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作为基础的学科,它的存在至关重要。语文的工具性的特质使语文成为获取新知的工具;但是,语文的人文性的特质,又使语文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语文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内充满传统文化的精髓,集中体现了我国的民族文化;最后语文也是美的一种欣赏,在美的环境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学生心灵得到提升,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得到充分发挥。但语文并非生来就会,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各面相都能提高,而语文课程标准作为指导语文学习的指导性文件,对它的研究不可忽视。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是最值得比较的两个实体,它们同根同源,有着相同的文化底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更是一脉相承,两岸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许多的相通之处。但是由于政治经济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两岸也存在着诸多差异,呈现各自特色。故本文选取大陆和台湾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纲要)进行成体系的比较,发现大陆课标和台湾纲要的优点,并以台湾纲要中缺点为鉴,总结经验,为不久之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重新研订提供合理建议。本论文采用文献法、比较法等的研究方法,主要从两岸现行语文课标(纲要)的制定背景、课程理念、结构体系、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方面入手,对两者进行详细的比较。发现两份文件中不仅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也存在不同点。两岸的教育、文化、环境都是影响两岸课标的社会因素。在课程基础理念方面,大陆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台湾偏于能力的形成。课程标准结构方面,两岸框架结构大致相同,但台湾纲要增加分段能力目标与十大基本能力之关系部分,以强化将语文能力与生活的结合。课程总目标方面,大陆采用叁维目标整体的设计方式,使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而台湾通过十大基本能力转化,直接强调加强语文能力与生活的联系。分段能力目标方面,大陆重视识字和写字的基本作用,台湾则突出了有关聆听的作用。实施建议方面,两岸共同关注教学、评价和教科书的编写,但大陆还从语文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方面给教师提供参考意见,更为全面的指导教师教学。最后,以语文两岸课程标准(纲要)比较结果,对中国大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部分修改和保留建议。(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4-20)

兰仙[8](2018)在《香港、大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世界发展更加多元,变化更加迅猛,这给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为能让学生适应发展需要,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逐步开展关于核心素养融入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研究。课程改革的关键任务是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对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采用文献法、比较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法,将大陆新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与旧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2003版课标》)进行纵向对比,与香港2015年颁布的最新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以下简称《2015版指引》)进行横向对比。通过新旧两版课程标准的比较,可帮助教师快速了解新版课程标准的特点,同时揭示大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趋势。通过与香港地区进行比较以期发现差异,为大陆化学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大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趋于内容越来越全面,文本详细度越来越高,实施意见的呈现上更加注重宏观上的整体指导与微观上的具体实践指导相结合的发展趋势。但在课程衔接方面内容缺失,教学建议、学习评价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方面可从香港《2015版指引》中借鉴有益经验。(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8-03-19)

渠亚会[9](2017)在《大陆与香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改革在教育进程中是不断完善的,大陆和香港两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框架及课程开发侧重点等有一定的共性,但也存在差异。基于此,课程能力目标应进一步详细明确,应注重课程标准的可执行性,注重大陆与香港两地数学教育方式相互吸收互补。(本文来源于《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李欢,汪甜甜,彭燕[10](2017)在《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大陆颁布了盲、聋和培智叁类特殊教育学校的新课程标准,这对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升特殊教育整体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文中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大陆和台湾地区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制订背景、总体框架、理念与目标、教学对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价等具体内容进行深入比较和剖析,借鉴台湾地区发展特殊教育的宝贵经验,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融合教育,扎实推进医教结合;(2)健全特殊教育安置体系,规范特殊教育对象分类;(3)重视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和超常教育;(4)加强个别化教育理念,提升特殊教育课程的人性化、生活化、实用化。以期提高大陆特殊教育课程质量,为每一位残疾学生提供更加合适、优质的教育。(本文来源于《教师教育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大陆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校英语专业对阅读课重视程度不足,学生阅读水平不达标且缺乏思辨能力,无法满足大纲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相关课程设置亟待改进。笔者于2017至2018年赴中国台湾交流学习4个月,写成此篇对比报告,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陆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1].杨小丽.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数学课程标准中内容分布的比较研究[J].数学通报.2019

[2].任远.大陆与台湾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设置及实施对比分析——以台湾中正大学与山东师范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

[3].陆平.大陆与台湾初中写作课程目标比较与省思[J].中学语文教学.2019

[4].王祺萍.大陆与台湾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5].张泽.台湾地区高校开设通识课程对大陆人文素质教育的启示[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6].陈红,赵斌.我国台湾地区新修订“特殊教育课程纲要”对大陆推进随班就读的启示[J].教师教育学报.2019

[7].陈玲.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纲要)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8

[8].兰仙.香港、大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9].渠亚会.大陆与香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10].李欢,汪甜甜,彭燕.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J].教师教育学报.2017

标签:;  ;  ;  ;  

大陆课程论文-杨小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