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膜孔论文-毕超,郝雪,李剑飞,房建国

气膜孔论文-毕超,郝雪,李剑飞,房建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膜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航空发动机,气膜孔,视觉测量,对焦评价函数

气膜孔论文文献综述

毕超,郝雪,李剑飞,房建国[1](2019)在《气膜孔图像对焦评价函数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工业影像测头能够正确对焦于气膜孔的出口表面,开展了对焦评价函数选取的实验研究。首先,分析了各类对焦评价函数的特性、要求及优缺点,并确定选择灰度梯度函数用于图像序列的清晰度评价;然后,考察了Brenner梯度函数、Tenengrad梯度函数和Laplacian梯度函数等5种具有代表性的灰度梯度函数,通过实验获得了它们的函数曲线,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和比较分析,最终确定Laplacian梯度函数作为系统的对焦评价函数,并进行了重复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Laplacian梯度函数可以正确判别出被测气膜孔的对焦位置,且对焦重复性小于0.005mm,满足气膜孔形位参数的检测要求。(本文来源于《宇航计测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孟通,朱惠人,刘存良,徐杨,魏建生[2](2019)在《气膜孔内流动结构对冷却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涡轮叶片气膜孔内的流场结构对气膜射流下游的流动有着明显的影响。本文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平板上四种气膜冷却结构的孔内涡流场,从而分析气膜孔内涡结构对气膜冷却效率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当射流进入气膜孔并发生偏转时,气膜孔内会生成不同强度的旋转涡对;此对涡会导致气膜孔内射流能量的损失,并对主流内的肾型涡产生作用。当孔内涡对与主流肾型涡转向相同时,主流肾型涡湍流强度增加,气膜冷却效率下降;反之,当孔内涡转向与主流肾型涡相反时,主流肾型涡湍流强度降低,气膜冷却效率提升。通过对孔内涡结构的优化,文中所提的两种气膜孔改型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气膜冷却效率。(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张鹏飞,白林超,张超[3](2019)在《叶栅环境下凹坑气膜孔的冷却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膜冷却技术在燃气轮机涡轮冷却叶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冷却性能与主流流动、冷气流动、孔型等相关.本文首先利用平板条件下凹坑孔的实验数据对所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之后分别对叶片压力面、吸力面处的凹坑孔在不同吹风比下的冷却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典型圆柱孔的冷却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无论在压力面还是吸力面,凹坑孔的面积平均冷却效率均高于圆柱孔,而总压损失系数均稍低于圆柱孔;随着吹风比的增大,压力面和吸力面处凹坑孔的总压损失系数也随之增大,而面积平均冷却效率并非随之单调增大;在任一吹风比下,吸力面处凹坑孔的面积平均冷却效率、总压损失系数均大于压力面处.(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毕超,郝雪,刘孟晨,刘勇[4](2019)在《气膜孔视觉测量中的坐标系建立与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够应用所搭建的四轴视觉坐标测量系统对批量气膜孔的分布位置进行检测,结合四轴运动系统与工业相机的特点,开展了将测量数据由图像空间转化到叶片空间过程中的坐标系建立与转换关系研究。在应用过程中,建立了图像像素坐标系、图像物理坐标系、基准坐标系、回转台坐标系和叶片坐标系,并确立了这些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从而实现了将工业相机所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转化成物理测量数据,并最终转换到叶片坐标系中。最后,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选取了某个高压涡轮导向叶片作为被测物,首先对其上的一个气膜孔进行了分布位置的多次等精度重复测量实验,检验了该测量系统的重复性精度,而后对该叶片上的一排12个气膜孔进行了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坐标系建立与转换方法,可以完成气膜孔分布位置的检测任务,从而为后续与气膜孔的设计数据进行比对并做出评价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胡春燕,刘新灵,陶春虎,孔志强[5](2019)在《电液束加工对DD6单晶高温合金气膜孔的损伤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液束加工主要是电化学阳极溶解的过程,对单晶高温合金会造成孔边材料的腐蚀损伤,进而在服役条件下影响单晶叶片的性能。通过宏、微观形貌观察、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电液束加工对单晶高温合金气膜孔的损伤行为,通过高温原位疲劳试验分析打孔损伤对疲劳裂纹萌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入口侧孔边及孔壁的腐蚀区域形貌均为DD6单晶高温合金电解腐蚀组织的特征,部分γ相被腐蚀掉,γ′相突出。入口侧孔边的电解腐蚀层厚度在15~30μm范围内,中间孔壁的电解腐蚀层厚度在6~9μm范围内;带单孔的DD6单晶高温合金试样疲劳裂纹萌生有两种情况:一是从孔边的疏松缺陷处萌生裂纹;二是从孔边的电解腐蚀损伤层附近的应力集中处起源。(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盛传德,熊新红,朱超,戴彭丹,章桥新[6](2019)在《添加气膜孔对镍基单晶合金DD6蠕变寿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外加应力为200 MPa、温度为1 000℃的条件下,对镍基单晶合金DD6带气膜孔试样(飞秒激光环形扫描与旋切扫描相结合加工而成)和不带气膜孔试样进行了蠕变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带气膜孔试样的蠕变寿命显着短于不带气膜孔试样的蠕变寿命。借助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试样蠕变前、后的微观结构进行观测发现:不带气膜孔试样的变形机理为位错在塑性比较好的基体相内(γ相)均匀滑移;而带气膜孔试样由于变形主要集中在孔周围,位错大量增殖交叉,从而在γ/γ'两相界面处产生极大的应力集中,直接将强化相即脆硬相(γ'相)剪切贯穿,导致裂纹快速扩展,合金的蠕变寿命显着缩短。(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22期)

王祯,杨泽南,张朕,张强[7](2019)在《单晶涡轮叶片气膜孔加工技术及其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分析了传统电火花、电液束及长脉冲激光加工在航空发动机单晶涡轮叶片气膜孔加工品质、加工精度或加工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指出飞秒激光技术可为单晶叶片高品质气膜孔加工提供解决方案。为此,重点分析了飞秒激光"冷加工"特性及机理,并介绍了能量损伤阈值的基本理论及试验测定方法;同时,概述了飞秒激光烧蚀机理的数值计算模型及方法,提出结合双温度场模型的分子动力学方法是数值模拟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08期)

姚春意,朱惠人,付仲议,刘存良,张博伦[8](2019)在《主流湍流度对涡轮导叶吸力面W型气膜孔冷却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亚声速涡轮导叶吸力面不同位置处单排W型气膜孔的气膜冷却特性,在短周期跨声速风洞中实验研究了吹风比、主流湍流度对W型气膜孔冷却效率的影响。两列单排气膜孔分别布置在吸力面16%和21%相对弧长处,实验进口雷诺数范围为3.0×105~9.0×105,吹风比范围是0.5~2.0,叶栅出口等熵马赫数为0.8,高低湍流度分别为14.7%和1.3%。实验结果表明:低湍流度时孔排1和孔排2下游的气膜冷却效率都随吹风比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最佳吹风比分别为BR=1.2和BR=0.8。由于孔排1和孔排2所处位置的主流边界层状态不同,导致湍流度对于气膜冷却效率有不同的影响。对于孔排1,大吹风比时高湍流度使冷气核心向壁面移动,提高了气膜冷却效率;而小吹风比时,湍流度对冷却效率的影响随雷诺数升高而减弱。对于孔排2,大吹风比时高湍流度提高了孔附近区域的冷却效率,同时加快了冷却效率沿流向下降的速度,而在小吹风比时高湍流度显着降低了孔排下游气膜冷却效率。(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黎旭,屈衍静,宋柳丽[9](2019)在《扇形气膜孔冷却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扇形气膜孔是一种先进的气膜冷却结构,其冷却效果相对于常规的圆形气膜孔显着提高。本文在多种流动进口条件下,对扇形气膜孔的冷却效果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中使用的流动进口条件包括:叁种吹风比(0.5,1.0,1.5),四种主流道马赫数(0.3,0.45,0.6,0.75)。研究中使用了叁种不同的RANS湍流模型(可实现的k-ε,SST k-ω,标准k-ε)进行了CFD计算分析,以中心线绝热冷却效果为观测对象,对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试验结果,可实现的k-ε模型相对另外两种模型在计算冷却效果时有较高的温和度,但是另一方面,上述叁种湍流模型计算得到的冷却效果相对试验结果都是偏高。(本文来源于《风机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王晓春,李娟[10](2019)在《扇形气膜孔冷却效率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进气膜孔结构,提高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表面气膜冷却效率,采用商业软件ANSYS CFX,对扇形圆角扩张气膜孔的气膜冷却效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根据绝热壁面假设下的温度分布云图可以发现,冷气在气膜孔的出口区域分叉成两股,冷气分叉使最期望被冷却的孔中心的下游区域没有得到充分冷却。随后又根据流固耦合条件下的模拟结果,提出了定量描述气膜冷却的气膜冷却效率随位置和毕渥数的拟合公式。现有文献关于气膜冷却的研究往往采用冷却效率云图,而采用数学公式定量描述冷却效率的方法不仅更加简洁,而且更便于定量比较不同结构气膜孔的冷却效率。(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气膜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涡轮叶片气膜孔内的流场结构对气膜射流下游的流动有着明显的影响。本文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平板上四种气膜冷却结构的孔内涡流场,从而分析气膜孔内涡结构对气膜冷却效率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当射流进入气膜孔并发生偏转时,气膜孔内会生成不同强度的旋转涡对;此对涡会导致气膜孔内射流能量的损失,并对主流内的肾型涡产生作用。当孔内涡对与主流肾型涡转向相同时,主流肾型涡湍流强度增加,气膜冷却效率下降;反之,当孔内涡转向与主流肾型涡相反时,主流肾型涡湍流强度降低,气膜冷却效率提升。通过对孔内涡结构的优化,文中所提的两种气膜孔改型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气膜冷却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膜孔论文参考文献

[1].毕超,郝雪,李剑飞,房建国.气膜孔图像对焦评价函数的实验研究[J].宇航计测技术.2019

[2].孟通,朱惠人,刘存良,徐杨,魏建生.气膜孔内流动结构对冷却效率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3].张鹏飞,白林超,张超.叶栅环境下凹坑气膜孔的冷却特性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9

[4].毕超,郝雪,刘孟晨,刘勇.气膜孔视觉测量中的坐标系建立与转换[J].传感技术学报.2019

[5].胡春燕,刘新灵,陶春虎,孔志强.电液束加工对DD6单晶高温合金气膜孔的损伤行为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6].盛传德,熊新红,朱超,戴彭丹,章桥新.添加气膜孔对镍基单晶合金DD6蠕变寿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9

[7].王祯,杨泽南,张朕,张强.单晶涡轮叶片气膜孔加工技术及其发展[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8].姚春意,朱惠人,付仲议,刘存良,张博伦.主流湍流度对涡轮导叶吸力面W型气膜孔冷却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推进技术.2019

[9].黎旭,屈衍静,宋柳丽.扇形气膜孔冷却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英文)[J].风机技术.2019

[10].王晓春,李娟.扇形气膜孔冷却效率的数值模拟[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标签:;  ;  ;  ;  

气膜孔论文-毕超,郝雪,李剑飞,房建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