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均布论文-袁培,康浩杰,常宏旭,党奥飞,吕彦力

流量均布论文-袁培,康浩杰,常宏旭,党奥飞,吕彦力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量均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梯形,微通道,流量分配,数值模拟

流量均布论文文献综述

袁培,康浩杰,常宏旭,党奥飞,吕彦力[1](2018)在《梯形平行流换热器流量均布性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改变入口Re数分析U型和Z型两种不同进出口结构的梯形微通道换热器。研究表明:随着入口速度的增加,两种结构的总流量分配不均匀度变大,Z型结构梯形微通道换热器的不均匀度增加了约89.7%,U型结构梯形微通道换热器不均匀度增加了约87.7%,U型结构梯形微通道整体不均匀性比Z型结构梯形微通道不均匀性增加了12%-31%。入口速度较低时,两种结构梯形微通道的进出口压降比较接近,随着入口速度的增加,U型结构的进出口压降逐渐大于Z型。(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8年03期)

袁培,李丹,康浩杰,吕彦力,付云飞[2](2017)在《微细平行流通道换热器流量均布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为工质,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进出口结构和Re数下微细平行流通道内流体的流动,使用高速摄影系统拍摄,得到流体在Z型和U型微细通道内的流动情况,并通过Image-pro plus软件提取各通道流体的流速。结果表明:在试验涵盖Re数下,Z型和U型结构换热器流量分配均匀性随着Re数的减小而变好,其中Z型换热器的整体流量分配均匀性提高了约80.4%,U型换热器的整体流量分配均匀性提高了约64.3%;进出口结构对微细平行流通道的流量分配和压降有很大的影响,Z型换热器整体均匀性比U型换热器高约2%—44%,Z型换热器进出口压降比U型减小了约1.2%—19.9%。因此Z型换热器的综合性能更好。(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7年04期)

芮道哲[3](2016)在《大流量立式径向流吸附器分层并联均布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钢铁、冶金、化工等诸多工业领域对氧、氮等工业气体的需求急剧增长。未来需要更大规模、更高效的低温空分系统来适应这个趋势。在低温空分过程中,吸附纯化环节对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意义重大。如何进一步提高吸附器的空气处理量和吸附颗粒利用效率,是目前制约空分系统大型化和低能耗化发展的一大障碍。然而,立式径向流吸附器具有占地面积小、床层压降小、再生能耗低等优点,在国内外大型和超大型空分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改进立式径向流吸附器的结构,优化其流场分布,则是实现吸附系统大型化和高效化的有效途径。为此,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为降低径向流吸附器高度对均布的影响,提出了径向流吸附器的分层并联设计方法,设计并加工了分层并联吸附器,对其内部流体压力场的分布进行了测量。(2)建立了径向流分层并联吸附器的数值计算模型。应用了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分层并联式径向流吸附器中流体在床层内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在相同条件下与普通结构后的径向流吸附器的流场分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分层并联结构呢的均匀度相比于普通结构的均匀度提高了80%,有效清除了径向流吸附器过高对床层内流体均布的负面影响。(3)对分层并联径向流吸附器的多个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使其均匀度更好,吸附颗粒利用率更高;并对分层并联方法与其他均布方法的耦合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1-01)

万智华,王国平,陈宏振,苏长满,陈建[4](2015)在《支路阻抗可调并联管路流量均布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并联管路流量均布实验台的组成和功能。实验台中采用平衡阀代替板翅式换热器或冷箱的阻抗,同时,为了保证各支路阻抗的一致性,采用标定台来标定各支路平衡阀的阻抗。结果表明,单相流体在并联管路中分配较为均匀;异程式布置方式的流量均布性优于同程式布置方式;改变总管流量的大小对并联管路流量均布性能影响不大;增大支路阻抗有利于提高流量均布性能。(本文来源于《实验科学与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万智华,朱蒙生,蔡伟华,王国平,陈宏振[5](2015)在《并联管路气液两相流量均布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保大型液化天然气(LNG)板翅式换热器冷箱并联管路流量均布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根据实际板翅式换热器冷箱并联管路的形式,简化并建立了并联管路物理模型,模拟研究了气液两相流的流量均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气液两相流速固定时,增加两相的体积含气率会先降低后提高流量分配的均匀性;当两相的体积含气率固定时,流量分配均匀性随流速的增加而变好。不同管路布置方式对并联管路流量分配影响不同。为提高并联管路流量的均布性,当管道水平布置时,优先考虑水平上进下出式;当管道垂直布置时,优先考虑垂直向下流入式。上述研究成果将为大型LNG板翅式换热器冷箱并联管路运行参数和布置方法的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能源化工》期刊2015年02期)

万智华,王国平,陈宏振,张宝军,朱蒙生[6](2014)在《LNG冷箱并联管路气液两相流量均布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VOF两相流模型模拟研究了气液两相流在并联管路中的流量均布特性。结果表明:两相的流量均布性随体积含气率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提高的趋势。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增加两相的流速可以提高两相流量的均布性。水平上进下出和垂直向下流入的管路布置方式更加有利于并联管路流量的均布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4年21期)

胡明辅,别玉,卜江华[7](2011)在《太阳能集热器阵列流量均布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基于变质量动量守恒方程组的流量分布离散化数学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流量均布模型,在假设流量均匀分布的条件下求解该模型,反求集管内的阻力配置。根据解出的阻力配置,在某些集管连接处设置相应的阻力元件,实验测试表明,流量分布基本趋于均匀。流量均布模型也适用于其他并联管组系统解决其流量分布不均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流量均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水为工质,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进出口结构和Re数下微细平行流通道内流体的流动,使用高速摄影系统拍摄,得到流体在Z型和U型微细通道内的流动情况,并通过Image-pro plus软件提取各通道流体的流速。结果表明:在试验涵盖Re数下,Z型和U型结构换热器流量分配均匀性随着Re数的减小而变好,其中Z型换热器的整体流量分配均匀性提高了约80.4%,U型换热器的整体流量分配均匀性提高了约64.3%;进出口结构对微细平行流通道的流量分配和压降有很大的影响,Z型换热器整体均匀性比U型换热器高约2%—44%,Z型换热器进出口压降比U型减小了约1.2%—19.9%。因此Z型换热器的综合性能更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量均布论文参考文献

[1].袁培,康浩杰,常宏旭,党奥飞,吕彦力.梯形平行流换热器流量均布性模拟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8

[2].袁培,李丹,康浩杰,吕彦力,付云飞.微细平行流通道换热器流量均布性试验研究[J].化学工程.2017

[3].芮道哲.大流量立式径向流吸附器分层并联均布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6

[4].万智华,王国平,陈宏振,苏长满,陈建.支路阻抗可调并联管路流量均布实验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

[5].万智华,朱蒙生,蔡伟华,王国平,陈宏振.并联管路气液两相流量均布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能源化工.2015

[6].万智华,王国平,陈宏振,张宝军,朱蒙生.LNG冷箱并联管路气液两相流量均布特性研究[J].广东化工.2014

[7].胡明辅,别玉,卜江华.太阳能集热器阵列流量均布模型[J].太阳能学报.2011

标签:;  ;  ;  ;  

流量均布论文-袁培,康浩杰,常宏旭,党奥飞,吕彦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