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酶功能区受体论文-文博,矫阳田,冯海航,李瑞,周炳炎

激酶功能区受体论文-文博,矫阳田,冯海航,李瑞,周炳炎

导读:本文包含了激酶功能区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1-磷酸鞘氨醇受体3,Rho相关激酶,勃起功能障碍,糖尿病

激酶功能区受体论文文献综述

文博,矫阳田,冯海航,李瑞,周炳炎[1](2019)在《1-磷酸鞘氨醇受体3调控RhoA/Rho激酶途径影响糖尿病ED大鼠勃起功能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受体3(S1PR3)在Ⅰ型糖尿病所致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的表达,为糖尿病ED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18只正常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建模8周后,测定2组大鼠阴茎海绵体内压/平均动脉压,采用免疫组化、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1PR3在2组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使用Western blot检测2组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RhoA、ROCK1和ROCK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勃起功能明显降低(P<0.05);糖尿病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S1PR3mRNA及其蛋白、RhoA、ROCK1和ROCK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Ⅰ型糖尿病可诱导大鼠ED,其原因可能与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S1PR3表达上调,进而激活RhoA/Rho激酶通路有关。(本文来源于《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苏强,荣玮,张增艳[2](2019)在《小麦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TaPK3A的克隆与抗纹枯病功能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纹枯病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研究小麦防御反应分子基础,发掘有效的抗病基因是小麦抗纹枯病育种突破的前提。本研究从抗纹枯病小麦品系CI12633中克隆出一个类受体蛋白激酶(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RLK)基因TaPK3A,并对其表达特性及抗纹枯病功能进行了分析和验证。TaPK3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983bp,编码660个氨基酸组成的类受体蛋白激酶。TaPK3A在抗纹枯病小麦品系CI12633中的表达受禾谷丝核菌的诱导而显着上调; TaPK3A在根、茎、叶、穗中都有表达,以叶中的表达量最高; TaPK3A的表达受植物激素水杨酸诱导最为显着。利用大麦条形花叶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 BSMV)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降低抗纹枯病小麦CI12633中TaPK3A的转录水平,再接种禾谷丝核菌WK207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与对照植株相比, TaPK3A转录量下降的CI12633植株对纹枯病的抗性显着降低,说明TaPK3A是小麦防御纹枯病反应所需的。(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余振伟,王学慧[3](2018)在《神经胶质细胞生长因子-1β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及促血管生成素、大麻素受体、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神经胶质细胞生长因子-1β(neuregulin-1β)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及促血管生成素(Ang2)、大麻素受体(CB1)、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neuregulin-1β干预组(each n=10)。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20 mg/kg)的方法建立慢性心衰大鼠模型,并通过心脏超声确定模型成功。干预组于建模成功后连续1周每天尾静脉给予neuregulin-1β(10μg/kg·d),正常组给予与模型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叁组大鼠均于实验第9周行大鼠心脏超声及血流动力学检测,取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测,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叁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KC蛋白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叁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ng2、CB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和neuregulin-1β干预组在第8周心脏超声指标均显示慢性心衰大鼠模型建立成功。neuregulin-1β干预1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的心脏超声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显着性降低(P<0.05),左室缩短率与左室射血分数均显着性升高(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均显着性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压显着性降低(P<0.05);PKC相对蛋白量显着减少(P<0.05);Ang2和CB1阳性区域评分明显降低(P<0.05);同时病理结果显示,neuregulin-1β干预组较模型组心肌病变较轻,除部分心肌水肿外,未见明显的心肌细胞坏死、炎证浸润及明显的血管充血扩张。结论 neuregulin-1β的干预显著改善大鼠心肌细胞的病变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KC蛋白及Ang2、CB1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韩志富,肖裕,宋文,王继纵,林光忠[4](2018)在《植物受体激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多细胞营固着生长的生命体,植物需要对外界多变的环境及内部不同组织细胞之间协调发育的多样信号做出精确的反应.与多细胞动物主要通过数量巨大的GPCR等受体蛋白参与细胞与环境及细胞之间的交流不同,植物主要靠数目庞大的植物受体激酶来完成相应功能.通过30多年的深入研究,植物受体激酶的功能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研究发现,植物受体激酶参与植物多种多样的生理病理过程,包括生长发育、气孔发育、分生组织发育、抗病、花粉管吸引和自交不亲和等.这些受体激酶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在近10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使我们对各种受体激酶的配体识别及活化机制有了系统的认识.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油菜素内酯等受体激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也是对这些成果的肯定.本综述对参与不同过程的受体激酶结构进行总结描述,随后对受体激酶的识别及活化规律进行总结,最后对该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8年Z2期)

刘崇霞,高爱华,赵亚芸,朱淑金[5](2018)在《血清可溶性尿激酶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受体浓度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和心功能指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可溶性尿激酶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受体(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水平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和心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05~2016-10在本院就诊的65岁以上高血压合并阵发性AF患者64例,并选择同期来院治疗的65岁以上单纯性高血压患者85例作为对照。检测比较两组患者suPAR及血生化指标和心脏结构功能参数,分析suPAR浓度与心脏结构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阵发性AF发生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分析suPAR蛋白浓度与无AF复发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AF组患者suPAR、hs-CRP、总胆固醇以及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 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uPAR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与NT-proBNP正相关。suPAR低于3. 5 ng/ml的患者,AF的发生率为26. 1%,suPAR高于3. 5 ng/ml的患者,AF的发生率为57. 5%。Logistic回归显示suPAR水平是老年高血压患者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201,95%CI 1. 117-1. 435,P=0. 020)。随访过程中AF组患者18例房颤复发,suPAR高于和低于3. 5 ng/ml两组患者AF复发率和无AF复发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suPAR水平是老年高血压患者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AF的复发无明显关系。(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王德[6](2018)在《玉米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ZmLRLK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s,RLKs)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胁迫响应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具有类似动物受体蛋白激酶(receptor protein kinases,RPKs)的特性,而绝大部分都没分离出与其特异结合的胞外配体,故称为类受体蛋白激酶。根据RLKs胞外域的不同,可分为多个亚家族,植物RLKs的多样性,反映在其结构和功能特性上,为植物细胞信号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新领域,对植物细胞感知和响应细胞外信号的机制有着深远的影响。玉米(Zea Mays L.)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作物,是食物、饲料、生物燃料和工业产品的重要来源,在全球粮食安全、经济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课题前期查阅相关文献,获取玉米类受体蛋白激酶相关基因登陆号,基于已有的RNA-Seq数据,绘制了727个玉米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在籽粒中的表达热聚图,从中筛选到了2个在玉米籽粒中表达量较高或特异性表达的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利用SMART分析蛋白保守结构域,发现都含有多个LRR重复结构单元,属于LRR-RLK亚家族成员,将其基因分别命名为ZmLRLK1和ZmLRLK2,利用Real time PCR分析它们的表达模式,发现ZmLRLK1仅在籽粒中有较高的相对表达水平,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而ZmLRLK2在籽粒和叶片等部位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以具有籽粒特异性表达特性的ZmLRLK1基因为研究对象,利用RNA组织原位杂交、亚细胞定位、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重组蛋白原核表达、抗体的制备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初步分析了其功能,为进一步进行体外自磷酸化活性分析、筛选ZmLRLK1的胞外配体及胞内互作蛋白激酶等研究奠定基础。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RNA组织原位杂交实验表明ZmLRLK1基因主要在胚乳中表达;从玉米胚乳cDNA中克隆的ZmLRLK1基因含有一个编码958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SMART分析表明,ZmLRLK1蛋白具有一个包含7个保守LRR重复单元的胞外域,跨膜区和一个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属于典型的LRR-RLK,其胞内域包含327个氨基酸残基,具有多个可能发生磷酸化的丝/苏氨酸位点。2.构建GFP融合表达载体,利用玉米叶片原生质体对ZmLRLK1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ZmLRLK1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可能定位于叶绿体膜上,是在膜上行使功能的蛋白;酵母自激活活性分析表明ZmLRLK1胞内域不具有自激活活性,可进行酵母双杂交实验。3.利用酵母双杂交分析ZmLRLK1形成同源二聚体的情况,结果表明二者不能直接发生相互作用,推测其可能与其它激酶形成异源二聚体参与信号转导途径或可能经某些修饰后,才具有功能活性;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玉米胚乳cDNA文库中与ZmLRLK1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表明淀粉合酶SSⅢa与翻译起始因子蛋白Eif4a能在酵母体内与ZmLRLK1相互作用。4.克隆ZmLRLK1蛋白胞内域对应的DNA序列,构建到pGEX-6t-1载体上,在大肠杆菌Transetta(DE3)菌株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出的重组蛋白具有可溶性,经纯化后进行了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从蛋白水平上检测了玉米籽粒中的ZmLRLK1蛋白。(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高坤[7](2018)在《拟南芥类受体激酶BIR3及其同源蛋白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甾醇类激素,它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过程,如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光形态建成、开花、育性及衰老等。BRI1与BAK1形成受体-共受体复合物共同介导BR的信号转导。BIRs编码一类含有LRR的类受体激酶蛋白的小家族,和BRI1同属一个亚家族,包括BIR1、BIR2、BIR3和BIR4四个成员。之前的研究表明,BIR1与BON1以及BAK1互作参与温度依赖的植物生长发育和细胞死亡过程。另外,BIR2负向调节BAK1参与调控植物的免疫反应。而BIR3的功能研究相对较少。我们的研究发现BIR3超表达转基因幼苗根和下胚轴较野生型明显缩短;成体植株叶型较圆、叶柄缩短、莲座较小。生理实验发现BIR3超表达转基因幼苗对外源施加的BL(<100nM)不敏感。在野生型中,BR信号通路下游转录因子BES1响应外源施加的BR发生去磷酸化;BR合成基因的表达受到外源施加的BL的负反馈抑制。但是,BIR3超表达转基因幼苗中BES1的磷酸化状态并不受外源施加BL的影响;BR合成基因的表达也不响应外源BL而降低。超表达缺失激酶活性的mBIR3导致与BIR3超表达类似的表型且对外源BL不敏感,说明BIR3的激酶活性在BR信号转导过程中不重要。超表达BIR3会不同程度的加剧bri1-301和bak1-4的表型。详细的生化实验证明BIR3及其同源蛋白BIR2、BIR4与BRI1和BAK1具有相互作用,暗示了BIRs在BR信号传导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再者,BIR3超表达植物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出现了阶段性的滞后现象,其体内GA合成基因以及ABA代谢基因的表达受到显着抑制,说明BIR3可能是通过影响种子体内GA和ABA的平衡从而调节种子萌发。(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4-01)

胡迎[8](2018)在《非受体酪氨酸激酶BMX对LP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吞噬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研究背景烧伤创面由于存在大量的坏死和变性组织,细菌定植不可避免。革兰氏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等)引起的感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非受体酪氨酸激酶BMX(bone marrow tyrosine kinase on chromosome X)简称骨髓激酶X,是Tec家族成员之一。Tec家族激酶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明星蛋白”,是非受体酪氨酸激酶第二大家族。BMX激酶最初发现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广泛表达于骨髓造血细胞、淋巴细胞、上皮细胞及内皮血管细胞和某些恶性肿瘤细胞(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肾细胞癌等),并参与炎症反应和多种细胞内信号转导,在细胞免疫、发育、增殖和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BMX激酶与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和创伤(脑再灌注损伤)等的发生相关。巨噬细胞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并在发育,体内平衡,组织修复和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组织中有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组织中巨噬细胞命名不同,包括小胶质细胞,组织细胞,破骨细胞,肺泡巨噬细胞,枯否细胞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是重要的抗原递呈系统,两者(单核细胞为巨噬细胞前体)有不同的抗原识别与递呈能力,巨噬细胞通过微丝参与的胞吞作用中的吞噬作用,激活特异性免疫系统。研究表明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在创面感染以及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都有重要作用,本实验以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为实验材料,用大肠杆菌的LPS诱发细胞炎症反应,并用特异性抑制剂BMX-IN-1进行干预,观察非受体酪氨酸激酶BMX对LP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吞噬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分子机制,以进一步阐明在烧伤后天然免疫巨噬细胞在炎症反应中作用,并对烧伤后感染防治提供意见。二、研究目的探讨非受体酪氨酸激酶BMX对LP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分泌和吞噬大肠杆菌的影响。三、研究内容第一部分非受体酪氨酸激酶BMX在炎症环境下表达的时间效应巨噬细胞系RAW264.7制成单细胞悬液,培养于48孔板,1*106/孔。实验分组:0min组、15min组、30 min组、60 min组和120 min组。10ng/ml LPS刺激,不同时间梯度,流式细胞术检测TNF-α的分泌量,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BMX蛋白表达。第二部分非受体酪氨酸激酶BMX在LPS诱导巨噬细胞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产生中的作用及信号通路巨噬细胞系RAW264.7制成单细胞悬液,培养于48孔板,1*106/孔。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LPS组、25μmol/L+LPS组、75μmol/L+LPS组。LPS组用10ng/ml LPS刺激1 h。后2组预先用适宜剂量的BMX-IN-1处理12h,再用10ng/ml LPS刺激1 h,流式细胞术检测TNF-α的分泌量,Western blot法检测BMX、P-JNK蛋白表达。第叁部分非受体酪氨酸激酶BMX在炎症环境下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巨噬细胞系RAW264.7制成单细胞悬液,培养于48孔板,1*106/孔。摇菌过夜,E.coli带绿色荧光,分光光度计测OD值。RAW264.7细胞:E.coli=1:50。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LPS组、75μmol/L+LPS组。75μmol/L+LPS组预先用75μmol/LBMX-IN-1处理12h,LPS组和75μmol/L+LPS组用LPS刺激2小时,叁组同时加入等量的E.coli吞噬两小时。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百分率。四、研究结果第一部分非受体酪氨酸激酶BMX在炎症环境下表达的时间效应10ng/ml LPS刺激(0、15、30、60、120 min),流式细胞术检测到TNF-α(7.96%、25.93%、42.61%、53.63%、70.71%)。10ng/ml LPS刺激15min,Western blot可见P-BMX条带最亮。第二部分非受体酪氨酸激酶BMX在LPS诱导巨噬细胞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产生中的作用及信号通路(1)Graph Pad Prism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75μmol/L BMX-IN-1+LPS组和LPS组,q=5.337,P<0.01;75μmol/L BMX-IN-1+LPS组和25μmol/L BMX-IN-1+LPS组,q=3.960,P<0.05;75μmol/L BMX-IN-1+LPS组和空白对照组,q=21.07,P<0.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Western blot可见BMX和P-JNK条带亮度减弱,并用Image J和Graph Pad Prism软件做单因素方差分析,BMX/β-Actin,P-JNK/β-Actin结果一致第叁部分非受体酪氨酸激酶BMX在炎症环境下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在炎症环境下,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吞噬百分率,Graph Pad Prism软件做单因素方差分析,LPS组和75μmol/L+LPS组,q=0.2535,P>0.05,无统计学意义。五、研究结论(1)非受体酪氨酸激酶BMX在炎症反应中可能通过JNK途径,促进LP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2)非受体酪氨酸激酶BMX对LPS刺激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没有统计学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8-03-16)

高梅[9](2018)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通过CXCR4受体-ERK信号调控滑膜细胞功能以及CP-25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滑膜炎、骨与软骨破坏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过程主要是炎症细胞浸润、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能够释放出大量的促炎因子和基质降解效应分子,造成免疫细胞浸润和关节破坏,滑膜细胞信号转导异常是RA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CXCL12又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属于趋化因子家族,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干细胞动员、炎性细胞浸润和血管生成;参与各种疾病过程,如癌症,艾滋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缺血性疾病等。CXCL12及其受体CXCR4在关节组织中表达,参与RA的病理过程,如炎性细胞浸润在关节组织、滑膜细胞异常增生以及血管翳形成等。RA病人的关节滑膜、滑液和血液中CXCL12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RA时滑膜的病理改变与CXCL12/CXCR4有关,但具体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芍药苷-6′-O-苯磺酸酯(paeoniflorin-6'-O-benzene sulfonate,CP-25)是课题组对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的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paeoniflorin,Pae)结构进行酯化修饰,合成的新型活性单体。研究表明,TGP和Pae均发挥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可明显抑制关节炎大鼠的关节肿胀,改善关节、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病理变化。然而,Pae生物利用度低,导致其起效慢。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CP-25可以抑制滑膜细胞的异常增殖,下调滑膜细胞分泌的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CP-25(25、50、100 mg·kg-1)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A)大鼠有确切的治疗作用,不仅可以显着降低AA大鼠关节炎症,改善滑膜细胞异常增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调节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改善AA大鼠脾脏和关节的病理,包括减轻白髓增生和红髓充血,减少动脉周围淋巴鞘细胞密度,减轻淋巴小结、边缘区和生发中心增生;改善滑膜组织的异常增殖,减少滑膜组织中血管翳的形成,减少各种炎症细胞的浸润。而CP-25改善RA关节滑膜病理的机制尚不清楚。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发现,Pae抑制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细胞增殖,降低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TNF-a和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 2)等促炎性细胞因子和介质分泌。Pae调节前列腺素受体(E-prostanoid,EP)-G蛋白-AC-c AMP信号通路,上调滑膜细胞EP4和EP2表达,下调抑制性G蛋白(inhibitory G protein,Gi)表达,从而升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 AMP)的水平,进一步改善滑膜细胞的增殖。Pae可抑制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FLS中高表达的β-arrestin和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2,GRK2)从而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偶联信号,发挥治疗CIA的作用。CP-25可以通过改变GRK2的磷酸化从而抑制其从胞质向胞膜的过度转化,降低GRK2和EP4的结合,从而使EP4受体复敏,改善FLS功能(待发表)。细胞膜上的GRK2可以通过招募β-arrestin1使CXCR4发生内化,胞质中GRK2通过抑制MEK的活性来减少ERK的活化从而改善细胞异常增殖。CP-25能否通过调节GRK2和CXCR4受体信号改善FLS功能尚不清楚。基于以往的研究,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大鼠AA动物模型,采用CP-25的有效剂量(50 mg·kg-1)给药,观察滑膜组织的病理结构改变、滑膜中CXCL12和CXCR4的表达,探讨AA滑膜病理改变与CXCL12/CXCR4的关系;利用AA大鼠的FLS,采用transwell,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等技术,以CXCL12为刺激剂,观察CXCR4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和GRK2相互作用,及CP-25对CXCR4受体与GRK2相互作用的调控作用,阐明GRK2对FLS CXCR4受体信号的调节及CP-25的作用,为揭示CP-25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提供依据。目的:1.观察CXCL12/CXCR4在AA大鼠滑膜组织中的变化,明确AA大鼠滑膜病理改变与CXCL12/CXCR4的关系。2.观察CXCL12对正常大鼠FLS和AA大鼠FLS功能的影响,明确炎性条件下FLS对CXCL12的作用特点。3.观察CXCL12对AA大鼠FLS功能的影响及CP-25的作用,揭示GRK2通过影响ERK的活化对CXCR4受体信号通路发挥调节作用,阐明GRK2通过调节CXCR4-ERK信号通路改善AA的FLS功能以及CP-25的作用。方法:1.构建大鼠AA模型,HE染色观察关节滑膜的病理情况,关节滑膜组织中CXCL12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中CXCR4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2.CCK-8法检测CXCL12对FLS增殖能力的影响;3.Transwell检测CXCL12对FLS迁移能力的影响;4.超速离心法分离胞浆胞膜蛋白,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XCL12对FLS总蛋白,胞膜及胞质上GRK2、CXCR4、ERK和p-ERK的表达。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法测GRK2与CXCR4、GRK2与p-ERK之间的共表达。结果:1.AA大鼠滑膜组织中升高的CXCL12和CXCR4与滑膜病理有关及CP-25的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大鼠滑膜细胞异常增殖,滑膜组织中CXCL12和CXCR4表达增加;且滑膜组织中CXCL12和CXCR4表达与其病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CP-25可以明显改善AA大鼠滑膜细胞异常增殖,使滑膜组织中CXCL12和CXCR4表达下调。2.CXCL12对正常大鼠FLS和AA大鼠FLS迁移能力的影响CXCL12(12.5,25,50,100,200 ng·m L-1)刺激显着促进正常大鼠FLS以及AA大鼠FLS迁移,与正常大鼠FLS相比,AA大鼠FLS对CXCL12的敏感性更高。3.CXCL12对正常大鼠FLS和AA大鼠FLS中CXCR4、GRK2、ERK和p-ERK表达的影响AA大鼠FLS中GRK2、CXCR4的总表达,GRK2、CXCR4的胞质表达,GRK2、CXCR4的胞膜表达以及ERK和p-ERK的表达均比正常滑膜细胞高。CXCL12(100ng·m L-1)刺激AA大鼠FLS和正常大鼠FLS 30 min,其各自的GRK2和CXCR4的总表达以及ERK的表达不变,但AA大鼠FLS中GRK2、CXCR4的总表达和ERK的表达均比正常大鼠FLS高。CXCL12上调AA大鼠FLS和正常大鼠FLS GRK2的胞膜表达和CXCR4的胞质表达以及p-ERK的表达,下调GRK2的胞质和CXCR4的胞膜表达,且AA大鼠FLS对CXCL12刺激的敏感性比正常滑膜细胞高。4.CXCL12对AA大鼠FL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CP-25的作用CXCL12(50,100,200 ng·m L-1)促进AA大鼠FLS的增殖,与CXCL12(50ng·m L-1)比较,CP-25(10-5mol·L-1)可降低AA大鼠FLS的异常增殖。CXCL12(12.5,25,50,100,200 ng·m L-1)促进AA大鼠FLS的迁移,与CXCL12(50 ng·m L-1)比较,CP-25(10-8,10-7,10-6,10-5mol·L-1)可以降低AA大鼠FLS的异常迁移。5.CXCL12对AA大鼠FLS中CXCR4、GRK2、ERK和p-ERK表达的影响及CP-25的作用CXCL12(100 ng·m L-1)刺激AA大鼠FLS 30 min,其GRK2、CXCR4的总表达以及ERK的表达不变,GRK2的胞膜表达和CXCR4的胞质表达以及p-ERK的表达上调,GRK2的胞质和CXCR4的胞膜表达下调。CP-25(10-7,10-5mol·L-1)可以下调GRK2的胞膜表达和CXCR4的胞质表达以及p-ERK的表达,上调GRK2的胞质和CXCR4的胞膜表达。CXCL12作用30 min上调AA大鼠FLS中GRK2与CXCR4的共表达,下调GRK2与p-ERK的共表达,而CP-25可以下调AA大鼠FLS中GRK2与CXCR4的共表达,上调GRK2与p-ERK的共表达。结论:1.CXCL12及其受体CXCR4的高表达与AA大鼠关节滑膜的病理改变有关,CP-25下调A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CXCL12及其受体CXCR4的高表达。2.CXCL12上调GRK2与CXCR4的共表达,下调GRK2与p-ERK的共表达,提示CXCL12通过促进胞质GRK2的膜转位从而促进FLS的增殖和迁移。3.CP-25下调GRK2与CXCR4的共表达,上调GRK2与p-ERK的共表达,提示CP-25通过抑制胞质GRK2的膜转位,恢复胞质GRK2对ERK活化的抑制,可能是其下调FLS的增殖和迁移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张倩,梁晓春[10](2018)在《线粒体功能异常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信号途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制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一种由长期高血糖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理过程如周围神经元丢失、神经脱髓鞘、轴索变性、神经再生修复障碍等可能与线粒体功能异常有关。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异常、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可能为发生DPN的原因,这些因素均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信号途径缺陷相关。针对该通路的药物可能具有神经保护或减缓DPN进展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激酶功能区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麦纹枯病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研究小麦防御反应分子基础,发掘有效的抗病基因是小麦抗纹枯病育种突破的前提。本研究从抗纹枯病小麦品系CI12633中克隆出一个类受体蛋白激酶(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RLK)基因TaPK3A,并对其表达特性及抗纹枯病功能进行了分析和验证。TaPK3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983bp,编码660个氨基酸组成的类受体蛋白激酶。TaPK3A在抗纹枯病小麦品系CI12633中的表达受禾谷丝核菌的诱导而显着上调; TaPK3A在根、茎、叶、穗中都有表达,以叶中的表达量最高; TaPK3A的表达受植物激素水杨酸诱导最为显着。利用大麦条形花叶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 BSMV)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降低抗纹枯病小麦CI12633中TaPK3A的转录水平,再接种禾谷丝核菌WK207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与对照植株相比, TaPK3A转录量下降的CI12633植株对纹枯病的抗性显着降低,说明TaPK3A是小麦防御纹枯病反应所需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酶功能区受体论文参考文献

[1].文博,矫阳田,冯海航,李瑞,周炳炎.1-磷酸鞘氨醇受体3调控RhoA/Rho激酶途径影响糖尿病ED大鼠勃起功能的初步研究[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9

[2].苏强,荣玮,张增艳.小麦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TaPK3A的克隆与抗纹枯病功能初步分析[J].作物学报.2019

[3].余振伟,王学慧.神经胶质细胞生长因子-1β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及促血管生成素、大麻素受体、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

[4].韩志富,肖裕,宋文,王继纵,林光忠.植物受体激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8

[5].刘崇霞,高爱华,赵亚芸,朱淑金.血清可溶性尿激酶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受体浓度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和心功能指标的关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

[6].王德.玉米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ZmLRLK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8

[7].高坤.拟南芥类受体激酶BIR3及其同源蛋白的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8

[8].胡迎.非受体酪氨酸激酶BMX对LP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吞噬功能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8

[9].高梅.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通过CXCR4受体-ERK信号调控滑膜细胞功能以及CP-25的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8

[10].张倩,梁晓春.线粒体功能异常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信号途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8

标签:;  ;  ;  ;  

激酶功能区受体论文-文博,矫阳田,冯海航,李瑞,周炳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