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知识分子论文-陈殿林

新文化知识分子论文-陈殿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文化知识分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知识分子论文文献综述

陈殿林[1](2019)在《论五四新文化时期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偶然性的吗?敢于从历史与理论的角度回应这种疑问,需要说清楚: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历史背景下的学习西方潮流;对资本主义的失望与"以俄为师"的转向;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传入中国的社会思潮在比较中获得优势;中国先进分子由自觉传播马克思主义到实践马克思主义。(本文来源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2019年15期)

丘为君[2](2019)在《从“群性”到“个性”的价值转换——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批判传统家庭制度的历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集体与个体的概念在近代中国的"转型时期"(1895-1925),前后出现着戏剧性的变化。在前期里,集体意识曾经以"群"的概念为主流知识分子所讴歌,而相对于"群"的、强调个体意识的"独"的概念,则受到相当的贬抑。但是到了转型时期的后期阶段,即是进入"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5),集体意识受到了主流知识分子猛烈的攻击,其中作为"群"核心观念的国家与家族,尤其受到严厉批判。而以强调个体意识的"独"的思想的出现——个人主义观念,则受到主流知识分子广泛的回响。近代中国的转型时代由"群性"探索到"个性"追求的价值转换,对后来的思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将透过新文化运动时期主流知识分子对家庭与家族制度的反思与批判,探讨近代中国从集体意识走向个体意识之变化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黄小雪,田利军[3](2019)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自由观”的转变——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知识分子的"个人自由观"经历了从"外-内的限制"到从"内-外的内省式"转变,唤醒了中国人的自我意识,使更多的人摆脱了传统的框架,有更多的勇气去挑战,去追求个人的幸福。与此同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自由观"也经历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承担"的"自觉式"转变,使更多的人主动地投入到政治变革中去,为国家的发展主动地付出。产生如此转变的原因有政治、社会、思想、教育等方面。这场转变促进了"重视个人解放""直接行动""勇担责任"的五四精神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党政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胡紫玥[4](2018)在《中国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先导——由鲁迅谈中国知识分子在近代国难中的自觉自省》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救国救民的典型代表,他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第一线,用笔墨做武器、用文字做弹药,用思想和文化引领和推动了人们在民主革命中不断成熟、不断走向胜利——这是鲁迅的贡献,也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新思想新文化革命中的贡献。(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8年25期)

魏少辉[5](2016)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对贞操观念的批判——以《新青年》为中心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揭露了传统贞操观念的虚伪,批判了其对女性的摧残,号召打破传统的贞操观念,树立以爱情为基础的、对等的贞操观念,进而要求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开展妇女解放运动。先进知识分子的这些主张和要求,开始动摇传统的贞操观念,具有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加之统治者的有意提倡,更由于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条件,贞操观念依然禁锢着广大女性。(本文来源于《贵州省党校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萧功秦[6](2016)在《知识分子如何避免观念的陷阱——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理性到政治激进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近30年以来,知识界对新文化运动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向。如果说,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主流知识界对这场思想文化运动怀有强烈的道德激情与浪漫审美心态,那么,现在更多地是转向平和、冷静与审慎的反省。本文即尝试对20世纪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文化运动中的激进主义作进一步反思。中国激进反传统主义是世界思想史上的独特现象众所周知,发端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其内部始终存在着两种思潮势力,一种是北方以《新青年》为代(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6年02期)

萧功秦[7](2015)在《知识分子如何避免观念的陷阱——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理性到政治激进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分子常常运用自己的理性能力来进行思考与思想创造,而人的理性本身却有着一些先天性的缺陷,它有一种逻辑上"自圆其说"的能力,它会编织出一种观念的网罗,让人脱离现实,变成作茧自缚的"观念人"。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反传统主义对集体经验的否定,使之不能承担起过滤外来经验与信条的功能,从而进一步导致各种超越本土经验的舶来的主义在中国长驱直入。人们是经由主义而行动,并改变着周围的世界的。正因为如此,对21世纪的知识分子来说,要避免成为"观念人",最重要的就是回归经验主义。(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2015年11期)

张炜[8](2015)在《抗战时期跨文化知识分子的文化抗敌活动及其文化思想——以阎宗临和蒋彝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战线是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阎宗临和蒋彝作为跨文化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利用自身所学,在抗战期间积极参与了海内外的各种文化抗敌活动,为提高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和西方人对中国的理解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抗敌活动根植于他们富有诸多共同点的文化思想中,即充分肯定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对西方文化中偏重机械、忽视个人的倾向提出批评,并强调世界各种文化尽管外在形式有别,但都具有广泛的统一性。他们的文化抗敌活动和文化思想满足了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某些要求,突显了文化的积极能动作用。(本文来源于《抗战文化研究》期刊2015年00期)

刘淑萍[9](2014)在《山东青年知识分子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时期,山东青年知识分子迅速崛起,有力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山东知识分子的崛起和壮大,为山东五四的发展准备了社会条件,山东五四运动的开展也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其个人和社会价值。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的主要来源包括:具有传统功名并接受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从新式学堂走出来的新型知识分子,留洋归来的先进知识分子,教会学校培育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们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再是埋头于故纸堆的儒士。这一时期山东知识分子的数量也大为增加,到1917年时,他们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达到0.12%。山东知识分子人数的增加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微调,在社会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五四时期,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的职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大多知识分子分布在教育界、政界、军界和农工商实业界,小部分知识分子从事新闻出版业,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是自由职业者,甚至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勇于当一名革命者。其中,从事教育的最多,其次是政界和军界。山东知识分子的地域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山东东部沿海最多,越往西人数相对减少,胶济沿线也是人才比较集聚的地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开放程度和交通因素对教育和人才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山东知识分子还存在城乡差距,一般情况下,城市因为新式教育发展比较迅速,人才济济,乡村则因为相对闭塞,教育落后、人才缺乏。五四运动中,山东青年知识分子进行了积极的抗争,他们充分发挥了先锋作用,推动了整个五四运动的发展。旅京的山东知识分子积极联系军政界高层中的鲁籍人员,勇敢向北洋政府请愿,他们的不懈努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流血牺牲。在本土的山东知识分子也积极开展斗争,他们广泛联系农民,提高农民的觉悟,这种有农民参加的五四运动,是山东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山东知识分子勇于打破常规,追求新思想、新文化,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他们提倡白话文,促进文学的革命。批判儒学的伦理纲常,倡导个性解放和妇女解放,提倡男女同校,聘请女教师等,都有利于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和社会风气的改善。山东知识分子把民主与科学当做追求的目标,在追求的过程中,他们认识到民主与科学的重要性。俄国十月革命后,山东知识分子更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当作改造社会的指导思想。研究五四这一特殊时期的山东知识分子,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不仅领会了他们的心理转化,而且分析了他们对五四新文化的贡献。山东知识分子既有传统知识分子的爱国忠心,也有现代知识分子的敢闯敢拼。由于客观原因,他们与东南沿海知识分子相比,略显保守性,但是他们的崛起和抗争,是历史性的巨大进步。(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05-20)

孙逊[10](2013)在《新文化运动:清末民初知识分子群体的彷徨与求索——对《孔乙己》的深读与再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鲁迅的名作《孔乙己》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文本的深读,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隐喻。由此重新诠释鲁迅本人对于新文化运动和反儒反孔思潮的复杂态度,还原鲁迅作为思想家深邃复杂的思考,并进而探讨新文化运动中反孔思潮的产生原因和清末民初知识分子的整体精神状态。(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13年10期)

新文化知识分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集体与个体的概念在近代中国的"转型时期"(1895-1925),前后出现着戏剧性的变化。在前期里,集体意识曾经以"群"的概念为主流知识分子所讴歌,而相对于"群"的、强调个体意识的"独"的概念,则受到相当的贬抑。但是到了转型时期的后期阶段,即是进入"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5),集体意识受到了主流知识分子猛烈的攻击,其中作为"群"核心观念的国家与家族,尤其受到严厉批判。而以强调个体意识的"独"的思想的出现——个人主义观念,则受到主流知识分子广泛的回响。近代中国的转型时代由"群性"探索到"个性"追求的价值转换,对后来的思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将透过新文化运动时期主流知识分子对家庭与家族制度的反思与批判,探讨近代中国从集体意识走向个体意识之变化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文化知识分子论文参考文献

[1].陈殿林.论五四新文化时期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

[2].丘为君.从“群性”到“个性”的价值转换——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批判传统家庭制度的历史意义[J].中国文化研究.2019

[3].黄小雪,田利军.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自由观”的转变——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J].党政研究.2019

[4].胡紫玥.中国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先导——由鲁迅谈中国知识分子在近代国难中的自觉自省[J].高考.2018

[5].魏少辉.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对贞操观念的批判——以《新青年》为中心的探讨[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6

[6].萧功秦.知识分子如何避免观念的陷阱——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理性到政治激进主义[J].社会科学文摘.2016

[7].萧功秦.知识分子如何避免观念的陷阱——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理性到政治激进主义[J].探索与争鸣.2015

[8].张炜.抗战时期跨文化知识分子的文化抗敌活动及其文化思想——以阎宗临和蒋彝为中心[J].抗战文化研究.2015

[9].刘淑萍.山东青年知识分子与五四新文化运动[D].山东师范大学.2014

[10].孙逊.新文化运动:清末民初知识分子群体的彷徨与求索——对《孔乙己》的深读与再诠释[J].理论界.2013

标签:;  ;  ;  

新文化知识分子论文-陈殿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