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畸药物论文-朱少芳,周列民

致畸药物论文-朱少芳,周列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致畸药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MTHFR,丙戊酸钠

致畸药物论文文献综述

朱少芳,周列民[1](2019)在《OCM相关酶基因多态性与抗癫痫药物致畸作用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抗癫痫药物可通过干扰叶酸的肠道吸收以及叶酸代谢中辅酶的活性造成癫痫患者叶酸水平下降,叶酸的缺乏影响了一碳单位代谢,最终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和DNA特定区域甲基化水平降低。这可能是抗癫痫药物致畸的几种机制之一。除药物对一碳单位代谢的影响外,一碳单位代谢相关酶(本文来源于《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8)

祭仲石,王中清,张木泓,宋丽芳[2](2019)在《几种药物对鲫鱼鱼种的致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鲫鱼养殖中容易发生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感染,寄生虫大量寄生于鲫鱼鳃部,导致鳃丝上黏液增多,鳃丝浮肿呈灰白色,鳃盖难以闭合,病情严重时往往引发细菌感染,进而导致鲫鱼死亡。这类寄生虫病在鲫鱼苗种养殖阶段经常发生,严重时造成池养夏花鱼种大量死亡。目前,防治寄生虫类疾病主要还是通过泼洒(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9年01期)

林阳洋,潘博[3](2018)在《先天性小耳畸形致畸药物机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天性小耳畸形是一种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先天性耳廓发育不全,临床表现从小耳畸形到无耳畸形不等。小耳畸形也是多种综合症的突出症状之一。孕期服用的多种药物都有导致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可能。本文对近年来文献中可能导致小耳畸形的药物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这些药物可能的致畸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杨六香[4](2017)在《对药物致畸说“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药物致畸认识的提高,目前对于孕期的用药非常谨慎。但另一方面,一些孕妇在孕前就患有某些疾病,或因妊娠引发了某种疾病,需要用药治疗,而拒绝用药也会给母子都带来严重后果。尤其是目前在我国,“二孩”时代来临,高龄孕产妇增加,孕期的安全用药问题表现得更为(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报》期刊2017-09-12)

张雪飞[5](2017)在《孕妇服用丙戊酸药物有高致畸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新华社巴黎4月20日电 (张雪飞)法国4月20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1967年~2016年,因母亲在孕期服用丙戊酸类抗癫痫和躁郁症药物,法国有数千名新生儿出现先天畸形,再次证明丙戊酸具有较高的致畸性。丙戊酸类药物自1967年起投入法国(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7-04-22)

常琦,任明山,吴元波[6](2016)在《抗癫痫药物的致畸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的致畸作用是指母体妊娠期间应用抗癫痫药物对其胎儿产生的任何有害效应。AEDs可产生各种毒副作用和致畸作用,并会对胎儿以后的认知和情感发育造成一定影响,如何为癫痫孕妇合理选择AEDs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周莉,孙祖越[7](2014)在《药物致畸实验中阳性对照组设立的意义和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Ⅱ段生殖毒性试验)是药物非临床生殖毒性试验的经典方法。一、阳性对照组设立的意义:①规范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6年发布的《药物生殖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设阳性对照组,如新的动物系统、较长时间未进行过试验、新的试验设施等"。②技术保障:当一个实验室或一个药物安评中心的技术人员对此类实验不很熟悉时,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数据不知道该如何分析时,阳性对照组的结果就显得更为重要。此时,典型阳性结果便成了一部"教科书";当出现一些模棱两可的数据时,阳性对照组的结果就更凸显其设定的重要性。二、阳性对照组设立的原则:①灵敏可靠: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第一是灵敏度,以保证实验的可信性。盲目使用阳性药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一方面未见阳性表现,一方面可能就是出现大量吸收胎、流产、死胎甚至导致母体动物死亡,而看不到致畸现象。②同行公认:由于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均不包括孕妇,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的结果往往就成为绝大多数新药是否具有致畸和发育毒性评价的唯一数据来源。目前各实验室对于大鼠Ⅱ段生殖毒性试验阳性对照药的选择比较一致,大多采用环磷酰胺,这是通过查阅文献以及口口相传,同行中比较认可的阳性对照药物;还有阿斯匹林和敌枯双等也可以作为合适的阳性药物。③逐案原则:对于家兔Ⅱ段生殖毒性试验中阳性药物选择方面,文献比较少,研究的也较少。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我们以环磷酰胺作为阳性药物,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灌胃、皮下和肌肉注射)、给药剂量(18、25和15mg/kg)、给药时间(GD6-20、GD10-13和GD6-18)和给药次数(共15、4和13次),比较家兔致畸的各种易感阳性模型。叁、阳性对照组的研究进展:近日,我们收集了本实验室十余年来的畸形标本,拍成约500余幅照片,配以手工绘图,并附中、英、日叁种文字注释,汇集成《实验用兔和大鼠常见畸形图谱》,即将出版。该图谱主要包含畸胎学的基本概念、实验用大鼠和兔常见畸形图谱以及标本制作方法等。一方面作为本实验室培训教材,一方面也期望提高我国生殖毒理学研究和生物安全性评价中,对各种动物畸形的甄别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文集》期刊2014-08-13)

夏曼,郁金泰,谭兰[8](2013)在《抗癫痫药物致畸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癫痫药物致畸作用为母体妊娠期间应用抗癫痫药物对其胎儿所产生的任何有害效应,大多在胎儿出生时就有明显的特征,有些则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甚至青春期或成年后才逐步表现出来。应用拉莫叁嗪的孕妇其胎儿发生唇腭裂的危险性为7.3‰,是正常对照发生率0.7‰的10.4倍。单药应用托吡酯的癫痫孕妇,其胎儿患有唇腭裂的危险性为14‰,显着高于普遍人群。母亲妊娠期间应用丙戊酸钠的幼儿,其IQ分数比母亲应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和拉莫叁嗪的幼儿大约低10分。单药应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的癫痫孕妇其小于胎龄儿的出生危险性高于苯妥英钠及拉莫叁嗪,而小于胎龄儿会增加胎儿死产、体温调节损害、胎儿低血糖症以及成年后发生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危险性。应用丙戊酸钠及苯妥英钠会暂时影响新生儿的Apgar评分。目前单药治疗的癫痫孕妇其胎儿的致畸率为丙戊酸钠9.3%,苯巴比妥5.5%,托吡酯4.2%,卡马西平3.0%,苯妥英钠2.9%,左乙拉西坦2.4%,拉莫叁嗪为2.0%。由于较低的致畸性及较好的耐受性,拉莫叁嗪有望成为癫痫妇女妊娠期间最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目前认为抗癫痫药物多药联用时的致畸危险比单药治疗时更大,研究表明多药治疗危险性的增加主要与丙戊酸钠的应用有关。当抗癫痫药物用药剂量增加时,其致畸危险性也相应的增高,研究指出拉莫叁嗪的安全剂量范围较大,丙戊酸钠≤700mg/天,苯巴比妥<150mg/天,卡马西平≤1000mg/天的致畸性也较低。抗癫痫药物的致畸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近来提出假说:抗癫痫药物能够影响胚胎基因特异的DNA甲基化过程,进而导致胎儿畸形的发生,该假说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上述研究我们可以为育龄期癫痫女患者提出以下建议:临床医师对有怀孕计划的癫痫妇女经合理评估后可以逐渐停药;怀孕期间仍须药物治疗时,应在怀孕前9个月对抗癫痫药物进行最优化选择;尽可能单药、最低的有效剂量治疗;密切的监测血药浓度波动:妊娠期间应避免停药或换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本文来源于《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期刊2013-09-07)

位坤坤,韩涛,刘学伍[9](2013)在《抗癫痫药物致畸性的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部分女性癫痫患者妊娠期仍需要接受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各种药物的对癫痫发作的控制率不同,对胎儿致畸形影响率也不同。传统药物,如丙戊酸在控制癫痫发作方面仍然具有其自身优势,但是致畸性风险也相对较高;相对而言,新型药物,如拉莫叁嗪的妊娠安全性比较高,虽然在控制发作上稍逊于丙戊酸等传统药物。妊娠期按照个体化选择合适的AEDs,补充叶酸以及进行必要的监测,可以有效地降低胎儿严重畸形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期刊2013年01期)

赵瑞,康晓刚,景芸芸,江文[10](2012)在《抗癫药物对妊娠癫癎患者子代的致畸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旨在评估抗癫癎药物(AEDs)对妊娠癫癎患者子代出现先天畸形的风险。方法:对妊娠癫癎患者采用登记和随访研究,分析其孕期AEDs用药情况、癫癎发作、妊娠结局及子代出现畸形的风险。结果:入选105例妊娠癫癎患者。服用AEDs患者79/105例(75.2%),未服用AEDs患者26/105例(24.8%)。单药治疗60/79例(75.9%),其中1/60例(1.7%)流产;患者子代中2/60例(3.3%)先天性畸形(1例服用卡马西平,出现先天性心脏动脉导管未闭;1例服用拉莫叁嗪,出现无胚心)。联合用药19/79例(24.1%),子代无先天畸形出现。未服用AEDs患者中有2/26例(7.7%)流产,其余患者子代未出现先天畸形。结论:妊娠癫癎孕妇多数于孕期仍服用AEDs,且以单药治疗居多;使用AEDs(分别为卡马西平和拉莫叁嗪)患者子代出现2例先天性畸形;丙戊酸钠易致畸但仍在妊娠癫癎中经常使用,本研究中服用丙戊酸钠孕妇未出现子代先天性畸形。(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期刊2012年04期)

致畸药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鲫鱼养殖中容易发生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感染,寄生虫大量寄生于鲫鱼鳃部,导致鳃丝上黏液增多,鳃丝浮肿呈灰白色,鳃盖难以闭合,病情严重时往往引发细菌感染,进而导致鲫鱼死亡。这类寄生虫病在鲫鱼苗种养殖阶段经常发生,严重时造成池养夏花鱼种大量死亡。目前,防治寄生虫类疾病主要还是通过泼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致畸药物论文参考文献

[1].朱少芳,周列民.OCM相关酶基因多态性与抗癫痫药物致畸作用的关系[C].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2019

[2].祭仲石,王中清,张木泓,宋丽芳.几种药物对鲫鱼鱼种的致畸研究[J].科学养鱼.2019

[3].林阳洋,潘博.先天性小耳畸形致畸药物机制初探[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8

[4].杨六香.对药物致畸说“不”[N].中国医药报.2017

[5].张雪飞.孕妇服用丙戊酸药物有高致畸性[N].健康报.2017

[6].常琦,任明山,吴元波.抗癫痫药物的致畸作用[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6

[7].周莉,孙祖越.药物致畸实验中阳性对照组设立的意义和原则[C].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文集.2014

[8].夏曼,郁金泰,谭兰.抗癫痫药物致畸作用的研究进展[C].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2013

[9].位坤坤,韩涛,刘学伍.抗癫痫药物致畸性的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3

[10].赵瑞,康晓刚,景芸芸,江文.抗癫药物对妊娠癫癎患者子代的致畸风险[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2

标签:;  ;  ;  ;  

致畸药物论文-朱少芳,周列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