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水系统堵塞论文-蒋雅君,杜坤,陶磊,赵菊梅,肖华荣

防排水系统堵塞论文-蒋雅君,杜坤,陶磊,赵菊梅,肖华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防排水系统堵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溶隧道,排水系统堵塞,岩溶水沉积,结晶机理

防排水系统堵塞论文文献综述

蒋雅君,杜坤,陶磊,赵菊梅,肖华荣[1](2019)在《岩溶隧道排水系统堵塞机理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岩溶隧道中普遍出现的排水系统堵塞的问题,调研部分工程实例并探讨相关问题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的作用。由岩溶发育和沉积机理可知,岩溶隧道排水系统的堵塞可分为化学结晶和碎屑沉积两方面的作用。从岩溶沉积的化学反应过程来看,岩溶动力系统是一个叁相动态平衡体系,当其中的变量发生变化即可能会造成岩溶隧道排水设施结晶堵塞,主要影响因素包括CO_2分压、流速、温度、pH值、离子种类和浓度。从工程影响因素来看,混凝土衬砌的溶出物、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隧道开挖造成地下水均衡状态都会造成岩溶隧道排水系统堵塞。(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9年07期)

李靖,李雪[2](2018)在《肾络症瘕 身体里堵塞的“排水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肾病已经成为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肾病是如何出现的?如何保肾护肾?"已成为全民尤其是肾病患者们格外关注的问题。众所周知,肾脏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生成尿液,维持水的代谢平衡。因此,有人将肾脏比作身体这栋"大楼"里持续工作的排水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医健康养生》期刊2018年11期)

刘坤,刘新荣,钟祖良,易立,王森[3](2018)在《隧道排水系统非对称堵塞对衬砌外水压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目前未见对隧道排水系统非对称堵塞后的衬砌外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的研究,以重庆中梁山某隧道为研究背景,建立了隧道及其排水系统的简化模型,通过模拟不同长度的排水系统非对称堵塞,研究了隧道衬砌结构受到的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并且在隧道工程中进行了现场模拟排水系统堵塞的试验,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可相互印证。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排水系统单侧堵塞后,堵塞侧二次衬砌背后的水压力在短时间内将上升,然后逐渐下降至稳定,但高于排水系统正常时的水压;(2)隧道排水系统非对称堵塞长度不断增加时,堵塞侧二次衬砌背后受到的外水压力峰值和稳定值也不断增加;(3)隧道排水系统非对称堵塞长度不断增加时,注浆加固圈承受的最大水压力绝对值不断在增加,但注浆加固圈分担水压力的能力将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刘坤[4](2017)在《隧道排水系统局部堵塞后的衬砌外水压力及其受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工程在穿越地下水丰富区域时,因面临高压地下水,由地下水引发的相关问题在隧道工程中时有发生。而隧道的排水系统可能因多种原因发生局部堵塞,造成其排水能力下降。目前,对隧道排水系统的局部堵塞问题进行相关的研究时,多假设在隧道同一个断面上的排水系统的堵塞程度完全相同,但实际工程中的情况并非完全如此。现将隧道同一个断面上的排水系统堵塞状态分为对称和非对称的两种情况分别进行研究,对比两种堵塞状态对隧道的影响。基于此,采用现场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隧道周边渗流场的分布规律加以研究,找出隧道衬砌结构的受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排水系统局部堵塞长度和注浆加固圈参数对衬砌外水压力、受力最不利位置和安全系数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进行隧道排水系统非对称堵塞和对称堵塞两种模式下的局部堵塞现场试验,随着堵水长度的加长,二次衬砌的外水压力逐渐增加。同样排水系统局部堵塞长度时,非对称堵塞时的外水压力最大值总是小于对称堵塞时的值。排水系统局部堵塞对二次衬砌各部位受力影响较大,随着堵塞长度增加,二次衬砌各部位受力值均有增加。非对称堵塞时,衬砌堵塞一侧的拱肩和拱腰位置受到影响最为明显,对称堵塞时则相对平均。对隧道衬砌的监测说明排水系统的堵塞模式对其受力的影响有很大关系。(2)结合渗流问题的Laplace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对多种隧道半径,多种地下水压力的情况进行大量的偏微分方程数值求解,在累积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排水系统堵塞侧背后的水压力分布情况进行了拟合,明确了排水系统堵塞侧的衬砌结构背后的水压力在特定路径上的分布规律。(3)针对隧道可能出现的半侧排水系统堵塞的情况,通过引入数学中的复平面保角变换、函数图象移动、Sturm-Liouville问题、分离变量法等方法进行计算,首先得出了隧道半侧排水系统堵塞后的周边渗流场分布计算式,进而给出了隧道半侧排水系统堵塞后的隧道渗流总量,并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4)在隧道排水系统发生局部堵塞后,两种堵塞模式下的二次衬砌外水压力均高于排水正常时的值。堵塞长度越长,堵塞区段上的二次衬砌外水压力越大,注浆加固圈分担的水压力值就越小,这与注浆加固圈的施作目的是截然相反的。排水系统对称堵塞模式下的二次衬砌外水压力明显高于非对称堵塞模式。(5)在排水系统局部堵塞长度不同或注浆加固圈设计参数不同时,衬砌安全系数的控制因素并非一定是能够引起更高二次衬砌外水压力的对称堵塞模式。因此当隧道设计时,若需要考虑排水系统局部堵塞对安全性的影响时,排水系统堵塞的两种模式均需要进行强度校核。(6)采用增大注浆加固圈厚度的手段提升隧道安全性时,应认识到当注浆厚度大于一定值后,两种排水系统堵塞模式都有可能成为隧道衬砌的安全性的控制因素,应当对两种排水系统堵塞模式下的隧道安全性都进行校核。采用增大注浆加固圈堵水能力的设计方案时,有相似的结论。(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10-01)

翟明[5](2016)在《灰岩区隧道排水系统结晶堵塞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也随之加快,传统的桥梁及道路建设已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隧道与地下工程开始建设。而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很多的隧道工程不可避免的要穿越灰岩地区,灰岩区富含碳酸盐与钙盐,使得隧道排水管中很容易形成难溶性碳酸盐结晶,堵塞排水管道,影响隧道结构的寿命和安全。目前国内外对灰岩区隧道排水系统结晶堵塞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依托重庆交通大学山区桥梁与隧道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材料实验室,采用模型实验的方法,对影响隧道排水系统堵塞的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对处于灰岩区的重庆中梁山隧道进行现场调研,取隧道排水管中的水溶液做离子成分分析,得到水样中离子种类及其浓度。从理论上解释灰岩区隧道在运营过程中发生的隧道排水系统结晶堵塞现象,综合分析了导致隧道排水系统堵塞的原因以及影响隧道排水管内结晶沉淀物生成的主要因素。2)以CO_2接触面、管径、形状、流速为主要研究因素,通过模型试验,采用多次单因素重复实验的方法,对比观察每间隔5天研究管道干重的变化,来分析研究这四个因素对排水管内结晶沉淀物生成的影响。3)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参考本次实验结果的基础之上,对灰岩区隧道排水系统结晶堵塞的防治提供一些参考建议。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从地质、工程、植物与微生物以及气候方面对造成灰岩区隧道排水系统堵塞的原因进行分析,正是在这四者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灰岩区隧道排水系统的堵塞。总结出隧道排水管内结晶沉淀物生成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CO_2、温度、压力、水溶液中的pH值以及地下水中其他离子的影响等因素,在这几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共同作用下,促使隧道排水管内结晶沉淀的析出。2)综合分析各实验结果可知,在其他实验条件及环境一致的情况下,CO_2含量越低,排水管管径越小,管道内表面越光滑,流速越快,排水管内结晶沉淀越难析出,结晶速率越慢,其中CO_2、管道形状和流速这叁个因素的影响更加显着。“管径越小,结晶沉淀越难析出”的结论仅是模型实验中得出的结果,而在实际工程中,排水管管径并不是越小越好,还需更多地考虑其他堵塞因素的影响。3)假定实验过程中,溶液中各离子均得到源源不断地补充,利用拟合曲线表达式对实验中最不利条件下管道堵塞时间进行预测,发现在流速实验中,流速设定为0.198m/s时,实验装置持续不断地运行164天后,实验管道将会被结晶沉淀物完全堵塞。4)参考实验结果和借鉴国内调研资料,提出通过优化隧道防排水系统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纵向排水管的坡度,加入高性能阻垢剂与固定CO_2的生物酶以及采用加压设备进行物理清除的方法,来达到防治隧道排水系统结晶堵塞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6-04-16)

李全收[6](2013)在《浅议一般民用建筑排水系统堵塞返溢的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一般民用建筑内排水系统的组成及形式,分析排水系统产生堵塞、返溢的原因,提出预防和克服排水系统堵塞、返溢的措施,改善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3年18期)

周晓琪[7](2012)在《试论建筑室内排水系统堵塞与渗漏问题的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屋建设工程水平的不断提高,给排水系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筑室内排水系统的基本要求是顺利通畅地排除建筑内部的污水和废水,从而避免排水管道系统在气压波动下水封遭到破坏。目前,大多数建筑室内排水系统采用下排水方式,即卫生器具坐落在卫、厨间的地面上,器具排水管穿过所在层的地面,然后与排水横支管在下一层楼面顶部汇合,最后流入排水立管。排水管道堵塞与渗漏是居民住宅小区中的常见室内问题,就其产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展开分析。(本文来源于《广东科技》期刊2012年23期)

程本强[8](2012)在《住宅小区排水系统堵塞原因及处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排水管道运行后排水不畅或堵塞不通会影响排水管道的正常使用,本文就住宅小区排水系统发生堵塞的原因从设计、施工到材料采用及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2年27期)

郑贞为[9](2012)在《住宅小区排水系统堵塞问题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住宅小区排水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及交付使用后堵塞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为预防排水系统堵塞,必须按有关规定及图纸要求施工,在土建及有关配合单位施工前要做好预防措施。(本文来源于《广东建材》期刊2012年07期)

王鼎鑫[10](2010)在《防止排水系统堵塞的施工措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安装施工单位必须为用户提供符合使用功能的舒适、卫生、安全、方便的卫生器具。室内给排水工程交付使用后,因管道堵塞造成污水到处滥流,污染生活环境。而且管道堵塞。管腔内充满水,使管内承受一定的水压,带来管道(特别是普通排水铸铁管)漏水,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本文来源于《今日科苑》期刊2010年04期)

防排水系统堵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肾病已经成为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肾病是如何出现的?如何保肾护肾?"已成为全民尤其是肾病患者们格外关注的问题。众所周知,肾脏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生成尿液,维持水的代谢平衡。因此,有人将肾脏比作身体这栋"大楼"里持续工作的排水系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防排水系统堵塞论文参考文献

[1].蒋雅君,杜坤,陶磊,赵菊梅,肖华荣.岩溶隧道排水系统堵塞机理的调查与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9

[2].李靖,李雪.肾络症瘕身体里堵塞的“排水系统”[J].中医健康养生.2018

[3].刘坤,刘新荣,钟祖良,易立,王森.隧道排水系统非对称堵塞对衬砌外水压力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8

[4].刘坤.隧道排水系统局部堵塞后的衬砌外水压力及其受力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7

[5].翟明.灰岩区隧道排水系统结晶堵塞规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

[6].李全收.浅议一般民用建筑排水系统堵塞返溢的成因[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

[7].周晓琪.试论建筑室内排水系统堵塞与渗漏问题的防治措施[J].广东科技.2012

[8].程本强.住宅小区排水系统堵塞原因及处理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9].郑贞为.住宅小区排水系统堵塞问题及对策[J].广东建材.2012

[10].王鼎鑫.防止排水系统堵塞的施工措施分析[J].今日科苑.2010

标签:;  ;  ;  ;  

防排水系统堵塞论文-蒋雅君,杜坤,陶磊,赵菊梅,肖华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