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危险源论文-储莹,吉卫云

环境危险源论文-储莹,吉卫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境危险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大危险源,矿山,油气爆炸,数学模型

环境危险源论文文献综述

储莹,吉卫云[1](2019)在《某铁矿作业环境重大危险源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对矿山企业作业环境,特别是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的研究。通过建立油气(易燃易爆)爆炸的热辐射通量、冲击波能量模型,分析矿山企业的火灾、爆炸事故,为矿山企业的油气、动火等运行安全提供指导和借鉴,为其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9年S1期)

包祎[2](2018)在《环境边坡危险源稳定性及危险性等级划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环境边坡的危险源稳定性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以环境边坡危险源为研究对象,结合危险源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危险源稳定性定性评价;通过CSMR分类体系对环境边坡危险源进行半定量评价;同时以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可能受到的损害为研究对象提出危险源危险性等级划分方法,其研究结果对以后环境边坡危险源的评价及设计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洪和发[3](2017)在《水电站坝肩环境边坡危险源特性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江西省南部山区的长洲水电站,探析其坝肩环境边坡危险源发育规律。通过分析坝肩边坡危险源特征,得到危石、危岩体、松动岩带、冻融风化堆积等4类危险源,其百分比依次降低。分别对其左侧坝肩与右侧坝肩按照危险源种类、坡度分布、高程分布3个方面对其4类危险源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到左侧坝肩环境边坡危险源以带状相对聚集的发育在55°~75°坡度区间与1550.00~1700.00m高程区间范围内;右侧坝肩环境边坡危险源以带状相对聚集地发育在55°~75°坡度与1550.00~1700.00m(岩石、危岩体)、1700.00m以上(松动岩带、冻融风化堆积)高程范围内。本研究结论可为水电站建设安全及运行安全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能及电气化》期刊2017年12期)

刘涛[4](2017)在《环境风险管理中的危险源分析与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逐步进入了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许多污染企业虽然离市区较远,但是一旦发生污染事故,也会对产生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因此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管理,必须做好危险源的分析与辨识工作,防患于未然,消除环境事故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享有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本文就以化工生产企业为例,浅论企业生产中的环境风险管理与危险源辨识。(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7年23期)

张世殊,冉从彦,郑博文,祁生文,郭松峰[5](2017)在《川西地区水电站环境边坡危险源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边坡"开口线"以上的自然边坡在风化、卸荷、地震动等的影响下,其表层任一局部失稳均会对其下工程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对川西6座重要水电站的环境边坡危险源的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不同种类危险源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环境边坡岩体在顺倾、陡倾裂隙发育以及裂隙式和夹层式风化作用强烈等因素的控制下,形成危石、危石群和危岩体等危险源;危险源的体积集中在小型和中型规模范围内;危险源主要分布在环境边坡相对高程0~500m范围内,其中,危岩体的发育具有垂直分带性且集中分布在0~200m范围内;危险源所在环境边坡的坡度均大于25°,当坡度在35°~40°范围内时,危险源数量最多;对于相对高程0~500m、坡度35°~75°的环境边坡应进行重点勘察,根据危险源的种类和发育分布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刘永波,胡金山,曹建平[6](2016)在《长河坝枢纽区环境边坡危险源发育特征与治理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河坝水电站枢纽区谷坡高陡,岩体卸荷强烈,边坡危险源较多,为确保施工期施工安全及运行安全,需对边坡危险源发育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发育特征及工程特点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治理后通过巡视和监测,未发现有失稳现象,环境边坡处于稳定状态。(本文来源于《四川水利》期刊2016年05期)

张青宇[7](2016)在《四川某水电站坝肩环境边坡危险源发育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水电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云、贵、川、藏等地,这些地区河谷狭窄,谷坡陡峻,地质条件复杂。随着我国水电大开发的不断深入,环境边坡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工程进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水电工程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四川某水电站坝肩环境边坡勘察的基础上,研究该水电站坝肩环境边坡危险源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该水电站环境边坡危险源以危石为主,且其发育分布与环境边坡坡度、高程有关,具有一定的带性。(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6年S1期)

陈志强[8](2015)在《工业重大危险源安全与环境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重大危险源以其自身的危险性和对环境的影响等特点,一旦出现破坏或者爆炸,就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环境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文章从工业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概念出发,分别阐述了工业重大危险源安全与环境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工业重大危险源安全和环境分析模型,对工业重大危险源的安全和环境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企业技术开发》期刊2015年36期)

康亚[9](2015)在《基于云环境的重大危险源灾害时期应急救援路线优化与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加安全的生产环境,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要始终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以及可持续的发展作为首要的任务和宗旨,以尽可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将不断面临新问题和新情况,因而,如何实现我省乃至我国生产安全动态监督管理,创新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模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生产安全事故突发时,确定事故的影响范围以及应急救援路线的规划是指导救援物资高效调配,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实现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情况下,爆炸是突发事故中最为严重的情形,因而必须计算与分析出爆炸发生后的影响范围;同时当事故突发时,到达事故地点过程中,正确的、可行的路线是很重要的。然而,由于道路施工、交通事故、上下班高峰以及其他不可预知因素导致了寻找一个最便捷路径是非常困难的。因而,如何在灾害时期高效、合理的选择一个便捷的救援路径,从而为灾害时期的消防车辆抵达、救灾物资的运送以及救援专家的到场指挥提供可靠的保障,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论文针对国内外重大危险源监管与应急救援中需要解决的难题,重点对基于云环境的重大危险源灾害时期应急救援路线优化与抉择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1)阐明了应急云的概念,分析、探究了其组织特征、服务模式,阐述了新ICT环境给应急云的运行过程带来的优势,对应急云服务、组织模式和应急云的界定情况做出一定的分析,提出了按需提供的服务模式,并详细说明了该模式下的服务内容和运行过程,并对应急云的运作过程及组织变革优势的相关内容展开了讨论与分析。(2)研究不封闭空间可燃气体气云爆炸灾害影响范围及应力场分布情况,对不封闭空间可燃气体气云爆炸产生的应力场的分布规律进行推导,通过编制独立的方程求解程序,对不同尺寸大小的气云爆炸应力场内不同地点的应力值的大小进行计算。(3)通过本文建立的气云模型,系统地研究有障碍条件下可燃气体气云爆炸灾害影响范围及应力场分布情况,描述了爆炸过程中的压力场的变化情况及其外部板式障碍物处的压力变化分布情况,着重对气云内部的某些障碍物与爆炸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编制了计算机软件,并对开敞空间爆炸最大压力场分布以及气云内有无障碍物爆炸场条件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4)灾害时期应急救援路线与优化算法研究。设计了一种判断实时路况的方法,以GPS、GIS、GPRS叁种定位导航技术作为技术支持,监测救援车辆的行驶状况,并将其转化为数据信息由监控中心接收、过滤、分析,从而对当时路况做出合理的判断;针对Dijkstra算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各路况下的加权系数的选取及优化算法,在保证准确性及合理精确性的前提下,使得搜索最优路径的过程得以简化。(5)基于云环境的重大危险源灾害时期应急救援路线优化与抉择应用研究。以淮南市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了淮南市云环境下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设计并实现了淮南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系统,对这一系统实施过程中应满足的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编制了软件,为淮南市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研究成果有效的实现了云环境下重大危险源灾害时期应急救援指挥,为新形势下企业生产安全提供了保障。(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5-12-18)

赵东[10](2015)在《燃气管道顶管工作井施工环境危险源初始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危险源管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已经成为工程建设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危险源的初始辨识是危险源管理的基础。本文对顶管工作井施工环境危险源的初始辨识进行了研究,可以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城市燃气》期刊2015年06期)

环境危险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环境边坡的危险源稳定性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以环境边坡危险源为研究对象,结合危险源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危险源稳定性定性评价;通过CSMR分类体系对环境边坡危险源进行半定量评价;同时以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可能受到的损害为研究对象提出危险源危险性等级划分方法,其研究结果对以后环境边坡危险源的评价及设计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境危险源论文参考文献

[1].储莹,吉卫云.某铁矿作业环境重大危险源评价[J].中国矿业.2019

[2].包祎.环境边坡危险源稳定性及危险性等级划分探讨[J].四川地质学报.2018

[3].洪和发.水电站坝肩环境边坡危险源特性探析[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7

[4].刘涛.环境风险管理中的危险源分析与辨识[J].化工管理.2017

[5].张世殊,冉从彦,郑博文,祁生文,郭松峰.川西地区水电站环境边坡危险源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J].工程地质学报.2017

[6].刘永波,胡金山,曹建平.长河坝枢纽区环境边坡危险源发育特征与治理措施[J].四川水利.2016

[7].张青宇.四川某水电站坝肩环境边坡危险源发育规律研究[J].人民长江.2016

[8].陈志强.工业重大危险源安全与环境影响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

[9].康亚.基于云环境的重大危险源灾害时期应急救援路线优化与抉择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

[10].赵东.燃气管道顶管工作井施工环境危险源初始辨识[J].城市燃气.2015

标签:;  ;  ;  ;  

环境危险源论文-储莹,吉卫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