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碑铭论文-阿不都外力·艾尔西丁

突厥碑铭论文-阿不都外力·艾尔西丁

导读:本文包含了突厥碑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古突厥语,现代维吾尔语,名词格,比较

突厥碑铭论文文献综述

阿不都外力·艾尔西丁[1](2019)在《古突厥碑铭语与现代维吾尔语名词格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一种现代语言的演变、发展,直到今天,总会与其先前语言残留下来的种种遗迹有关。维吾尔语历史时期分为5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对古代突厥碑铭文献语言与现代维吾尔语名词格范畴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试图从语法功能的角度对古今维吾尔语格位形式的发展作一探索。认清古今维吾尔语之间的一系列实质问题,不但有利于对现代维吾尔语语法范畴的深入了解,而且对加强研究古代突厥文献语言也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文化产业》期刊2019年01期)

[2](2016)在《第五篇 突厥石雕像、围墙、墓葬和碑铭》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含七篇文章。第一篇文章[苏联]费·哈·阿尔斯拉诺娃的《苏联额尔齐斯河上游的石雕像》(原文载[苏联]杂志《苏联考古学》[1974年,第3期,莫斯科]),对哈萨克斯坦额尔齐斯河畔古代突厥人遗留下的石雕像即我国考古界统称的"石人"进行了考释和断代。第二篇文章[苏联]弗·德·库巴列夫的《关于苏联东阿尔泰地区古代突厥人"围墙"的新资料》(原文载[苏联]论文集《西伯利亚与远东考古新发现》[1979年,新西伯利亚城]),对苏联阿尔泰地区东(本文来源于《蒙古高原考古研究》期刊2016-08-01)

谢·格·克里亚什托尔内依,弗·阿·里弗希茨[3](2016)在《中央亚古代突厥文和粟特文碑铭的发现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中央亚古代突厥碑铭的发现,与俄国人开发和移居西伯利亚这块长久以来不但为欧洲地理学者而且为莫斯科公文秘书所不知晓的广袤土地密切相关。对西伯利亚的研究,始于那些新土地的首批发现者们。在他们的信函、记述和呈文,中保存下了生动的记载材料。他们的兴趣很广,不但关注道路河流、金属矿藏、牧渔农业,而且关注当地居民的语言、风俗、习惯,甚至还留心通商的可能性与适宜性以及当地头人的相互关系~①。收藏于西伯利亚各省军(本文来源于《蒙古高原考古研究》期刊2016-08-01)

谢·格·克里亚什托尔内依[4](2016)在《蒙古却林古代突厥碑铭》一文中研究指出1928年,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委员会给苏联科学院送来4张照片。照片上照的是石滩上的古墓和古墓顶上的"石人"全景。石人正面,勉强可以认出刻有古代突厥如尼文字母。照片转给了谢·伊·马洛夫。1933年,他又收到了策·扎·扎木斯朗诺送来的铭文临摹图。1936年,谢·伊·马洛夫刊布了碑铭的初步释读结果和译文。遗憾的是,图形太不尽人意,远非所有的字母都能被释读出来。他所刊布的铭文中,甚至连某些明显可见的"半损字(本文来源于《蒙古高原考古研究》期刊2016-08-01)

李刚[5](2016)在《试析古代突厥碑铭分词符省略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阙特勤碑》《暾欲谷碑》为例,对古代突厥碑铭中省略的分词符进行统计、归纳、分类,以期对碑铭的释读和词法相关研究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语言与翻译》期刊2016年02期)

李刚[6](2015)在《浅谈突厥碑铭中“tiyin”一词——兼论现代突厥语之“dp”一词》一文中研究指出"tiyin"一词由动词词干ti-"说"+-yin(副动词的附加式)1,在整个阙特勤碑铭中总共出现过六次,在暾欲谷碑铭中出现过叁次,且含义不尽相同,而在现代突厥语中,ti-"说"的副动词形式为"dp",并且使用的范围和含义十分广泛,本文将通过古今突厥语言的对比研究去探索tiyin一词的用法及其功能,试分析该词与现代突厥语dp之关系。(本文来源于《吐鲁番学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米热古丽·黑力力[7](2015)在《试探回鹘汗国时期突厥文碑铭短语的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鹘汗国时期的突厥文碑铭是我国突厥语族非常重要的第一手语言历史资料。由于碑铭上的字母本身就很难解读,很多学者对这些文字的解读都不一样,同一个碑铭有很多解读版本。本文主要研究是通过各国的学者进行解读的版本联合在一起,里面找出最合适的,符合突厥语族语言结构的解读形式,然后对回鹘汗国时期突厥文碑铭短语的来源并按照历史语言学和古典文献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些短语在碑铭中的应用情况。(本文来源于《鸭绿江(下半月版)》期刊2015年10期)

洪勇明,剡启超[8](2015)在《古突厥文碑铭中ik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语言历史学派理论为基础,对比了汉文、古代突厥文、古藏文、和阗塞文历史记载,论述了不同语言文献对ik族属和来源的记述,认为ik不是ikil、Kiuk、t■ǐak、Kirkut,而是Km ik;在752年被回纥征服后,其部分迁至漠北、部分迁至焉耆、部分留居原地成为乃蛮的一部。(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米热古丽·黑力力[9](2015)在《回鹘汗国时期突厥文碑铭词汇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字是作为记录语言的独特的符号系统之一可以说人类文明的标志。认为人类最大特点的语言也在表达思想和发出信息等方面都需要文字的帮助。因此可以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表现。一般提出某一种语言的历史就指的是它的文字历史。创造文字之前的语言状况很难描写出来。虽然如今历史语言学的发展可以解决某一种语言最原始时代的状况,但是描写那些语言整个特征是无法可能的。我们伟大的祖先可能早就知道文字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于720年开始就把自己辉煌的思想、世界观、历史事件等内容按照符合我们语言结构的文字在巨大的石头上来记录的。因此这些碑文通过几千年的历史延续到今天。突厥碑铭文献的发现已经300多年了,文字系统被解读也快120多年了。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该领域先后涌现出了许多国际知名的学者,并且诞生了颇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涉及到了突厥文碑铭的文献研究语言、文字、历史、宗教、民俗、文化、文学等各个方面。以下按照古代突厥碑铭文献最早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这个过程当中在国外尤其是丹麦,俄罗斯,德国,土耳其,日本,法国,英国,芬兰,匈牙利,波兰,蒙古国等国家从19世纪期末开始有关突厥碑铭文献的研究并且发布了100多篇研究着作和5000多以上的论文1。在我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才真正开始。韩儒林,岑仲勉,王静如,马长寿等着名的历史学家把突厥碑文按照历史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回鹘汗国时期的突厥碑文是744-840年之间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回鹘人被使用的刻在石头上的一种文字。突厥文与回鹘语,察哈台语一样,同属于阿尔泰语系,词汇和语法结构大同小异。其语言的表意符号是使用叫成如尼文的一种文字。回鹘汗国时期的着名的《磨延啜碑》等一系列碑铭都是使用这种文字书写的。回鹘汗国时期的突厥碑文收录的词条多,内容丰富: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可谓是一部简明的小词典。它所包含的材料对于了解和研究8世纪突厥人的语言、历史、地理、文学、政治、军事、民族、历法、宗教、民俗等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属于回鹘汗国时期的七个主要碑文:《哈拉巴喇哈逊碑Ⅰ,哈拉巴喇哈逊碑Ⅱ》、《赛维列碑》、《铁兹碑》、《塔里亚特碑》、《磨延啜碑》、《苏吉碑》、《葛啜王子碑》等。 这7个碑文中约有六百条词语,它反映了回鹘汗国时期的语言应用状况。其中包括很多官名和军事有关的词语,这都是表现了当时的军事、战争等方面的情况,使我们观察回鹘汗国的物质水平、国家关系和治国概念的窗口。这些碑铭虽然与其他比较大的碑铭文献一样所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即全面地反应了回鹘人古老的宗教信仰、社会文化状况、文学、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民族来源等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这些碑铭上的文字不全并没有清楚等各种原因在国内没有系统的、全面的进行研究。回鹘汗国时期的这些碑铭文献,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部不可多得的巨着。我们应该对此书的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本人正是基于这种想法,在前入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要进行该文献的词汇研究。按照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来看,关于突厥碑文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文献的解读,注释和语法等方面的研究,另外还有一个个别词的词源研究问题等。由于碑铭上的字母本身就很难解读,很多学者对这些文字的解读都不一样,同一个碑铭有很多解读版本。本文主要研究是通过各国的学者进行解读的版本联合在一起,里面找出最合适的,符合突厥语族语言结构的解读形式,然后对这些解读进行词汇学方面的考释。在国内和国外关于突厥汗国碑铭文和回鹘汗国碑铭文进行的比较合格的研究当中,对回鹘汗国碑铭词汇没有一个以特殊的形式来进行词源研究。目前为止在突厥学术界还没出现关于回鹘汗国碑铭文词汇词源的研究成果,在这篇论文当中为了补充学术领域的这样一个缺乏作为研究目的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为了做出跟传统词汇研究不一样的主题研究想法的推动下开始准备收集研究材料。本文的主要结构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回鹘汗国时期突厥碑文词汇研究的意义,回鹘汗碑铭史和内容概论,回鹘汗国古突厥文碑铭研究概述,研究回鹘汗国厥文碑铭的方法。第二部分部分按照传统上的碑铭创作年代依次叙述,包括碑铭概况、研究概述、拉丁字母转写、汉语译文、词汇论证。第叁部分对回鹘汗国时期突厥碑文解读的词语进行考释和个别词语的词源研究,另外进行跟历史词和现代词的对比研究。第四部分附录,主要包括词汇索引、参考文献和后记。其中,前两部分是对碑铭的常识性介绍;转写、译文部分主要是综合各家所长,提出己方建议;词汇论证是指碑铭中比较突出的、具备代表性的词汇按照历史资料进行解释。这两部分属于本文的亮点,多采用词源学、词汇归纳、对照辨别的方式。前言部分略写,正文部分详写。文章还从词源学角度出发,对回鹘汗国时期的碑文的词汇进行词源研究,详细描述这一过渡时期的语言的词汇结构及特点。同时运用历史语言学的知识,对颇有争议的词句进行解释。此外,论文还根据碑铭词汇的意思,可以判断突厥语是从突厥时期到回鹘汗国时期的一个发展阶段,还有通过碑文所透露的信息,可以进一步的研究这一时期回鹘汗国的军事和政治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5-03-10)

热依拉·吐尔逊[10](2014)在《古代突厥文碑铭的发现与《暾欲谷碑》》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突厥文是在我国文字史上,尤其是突厥系少数民族文学史上具有影响力的文字之一。它具有历史悠久,使用范围比较广阔等特征。早在十七世纪被外国文学家开始发现与研究。本论文主要阐述古代突厥文碑铭的发现与相关《暾欲谷碑》的内容以及它的研究情况。(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4年18期)

突厥碑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篇含七篇文章。第一篇文章[苏联]费·哈·阿尔斯拉诺娃的《苏联额尔齐斯河上游的石雕像》(原文载[苏联]杂志《苏联考古学》[1974年,第3期,莫斯科]),对哈萨克斯坦额尔齐斯河畔古代突厥人遗留下的石雕像即我国考古界统称的"石人"进行了考释和断代。第二篇文章[苏联]弗·德·库巴列夫的《关于苏联东阿尔泰地区古代突厥人"围墙"的新资料》(原文载[苏联]论文集《西伯利亚与远东考古新发现》[1979年,新西伯利亚城]),对苏联阿尔泰地区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突厥碑铭论文参考文献

[1].阿不都外力·艾尔西丁.古突厥碑铭语与现代维吾尔语名词格比较研究[J].文化产业.2019

[2]..第五篇突厥石雕像、围墙、墓葬和碑铭[C].蒙古高原考古研究.2016

[3].谢·格·克里亚什托尔内依,弗·阿·里弗希茨.中央亚古代突厥文和粟特文碑铭的发现和研究[C].蒙古高原考古研究.2016

[4].谢·格·克里亚什托尔内依.蒙古却林古代突厥碑铭[C].蒙古高原考古研究.2016

[5].李刚.试析古代突厥碑铭分词符省略现象[J].语言与翻译.2016

[6].李刚.浅谈突厥碑铭中“tiyin”一词——兼论现代突厥语之“dp”一词[J].吐鲁番学研究.2015

[7].米热古丽·黑力力.试探回鹘汗国时期突厥文碑铭短语的考释[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

[8].洪勇明,剡启超.古突厥文碑铭中ik刍议[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9].米热古丽·黑力力.回鹘汗国时期突厥文碑铭词汇考释[D].中央民族大学.2015

[10].热依拉·吐尔逊.古代突厥文碑铭的发现与《暾欲谷碑》[J].科技致富向导.2014

标签:;  ;  ;  ;  

突厥碑铭论文-阿不都外力·艾尔西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