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风险论文-樊贤进

需求风险论文-樊贤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需求风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体育产业,体育场馆,公私合作

需求风险论文文献综述

樊贤进[1](2019)在《供给侧改革推进下体育产业PPP模式中需求风险因素的识别分析——以大型体育场馆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供给侧改革下风险管理是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需求风险是影响PPP特许权的主要风险之一。由于影响需求风险的因素是以复杂的方式相互影响,需求风险识别应考虑到其复杂的相互作用来确定影响因素的优先级。因此,优先识别PPP大型体育场馆特许权中的需求风险因素,将有助于确定每个集群下最重要的因素。文章采用问卷调查、ANP方法来确定、评估和优先识别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已被分为用户特征、设施特征和区域特征叁组。分析表明,付费愿意和意愿支付的历史经验是用户特征集群中最重要的因素,使用设施的费用在设施特征集群下最为重要,而就业水平在区域特征下最为重要。(本文来源于《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谭雅妃,徐和清[2](2019)在《实物期权视角下污水治理PPP项目需求风险分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PP模式在污水处理领域中运用广泛,然而由于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得社会资本方参与污水处理PPP项目面临较大的需求风险。在风险分担策略研究中,政府与社会资本方设置相应条款,协商政府提供担保的程度,确定共担需求风险责任。当项目实施收入低于最低收入担保时,政府提供补贴;当项目实施收入高于最高收入担保时,政府按约定比例分享收益。考虑到政府担保的或有负债性质,在传统净现值基础上考虑了实物期权的价值,运用Black-Scholes模型构建政府担保上下限,并将该风险分担策略应用于江西省S市的污水处理项目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9年13期)

李静媛[3](2018)在《基于实物期权的供水工程PPP项目需求风险分担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城市供水工程关乎民生民息。近年来,国家组织建设南水北调大型调水工程,解决了水资源的时空调配,缓解了沿线多个城市需水要求。但是由于供水工程建设成本巨大,政府引入社会资本,签订特许协议,由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共同组建项目公司,在缓解财政压力的同时,发挥私人部门在资金实力、技术革新、服务质量、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供水工程PPP项目具有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不确定因素多等特征,在整个项目周期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在实践中,为了吸引社会资本,城市供水工程PPP项目往往设置单边供水量保证,在需求量不足的情况下政府给予项目补贴,而忽略了随着项目的持续,社会和经济发展使需水量不断增加,应将项目获得超额利润的情况作为另一种需求风险发生的状况,通过利润分享的方式进行分担。本文提出通过设置合理的供水量上下限,来决定政府补贴和政府利润分享的节点,来达到风险共担的目的,即供水量双边保证机制。供水量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故城市供水工程PPP项目的收益具有实物期权的特征。利用实物期权的思想,把与项目收益有关的政府补贴和收益分享看做是看跌期权和看涨期权的组合,基于改进的Black-Scholes实物期权定价公式,并考虑供水量动态漂移属性,建立了政府双边供水量保证风险分担模型。该模型将实物期权的思想引入到PPP项目的风险分担中,为PPP项目的合作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政府双边供水量保证下,在风险分担的基础上进行利润分享,构建了政府部门利润与消费者净福利之和的控制决策模型,研究分析了私人部门的最优努力程度及利润的最优分配比例。同时,对控制决策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做了进一步分析讨论。本研究成果可为PPP项目特许合同设计、实施及再谈判提供一定依据,为项目顺利进行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8-05-01)

信聪聪[4](2018)在《基于期权契约的“农超对接”供应链需求风险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农业改革不断向市场化推进,农产品供应链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以“农业生产合作社+超市”组成的农产品直采模式逐渐发展起来,这种模式可以解决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供需冲突,但随着流通环节的减少,原有的由于流通环节冗长导致的风险发生频率降低,但同时也将个别风险转移、甚至扩大化,如需求风险。为此,本文引入金融衍生工具期权,据此建立一种供应链契约机制,以协调“农超对接”供应链中风险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期权契约使得“农超对接”供应链能够以一定的成本来减少因缺货带来的潜在利润损失,或者降低因期末库存积压导致的成本上升,赋予“农超对接”供应链一定的订货数量柔性,实现供给、需求相匹配。从风险管理角度来讲,利用期权服务农业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具体研究以下问题:首先,对“农超对接”供应链进行了系统性分析。通过对“农超对接”供应链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从契约化与一体化视角阐述“农超对接”运行模式,并梳理了近年来一些供应链契约理论及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表明,需求风险是“农超对接”供应链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其次,对“农超对接”供应链需求风险进行识别。从“农超对接”供应链的定义出发,在深入剖析已有的“农超对接”供应链运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的“农超对接”供应链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超市”的契约化模式。同时,基于需求形成过程和供需影响需求两个维度,对“农超对接”供应链需求风险的来源进行归纳总结。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Logit模型,使用SPSS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消费者购买行为是影响“农超对接”供应链需求风险的关键因素。并对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进行梳理归纳,分别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3个理论角度分析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再次,本文引入期权契约机制,建立基于期权契约的“农超对接”供应链需求风险控制模型,并讨论超市的最优农产品初始订购量和期权购买量,运用MATLAB数值分析和ExtendSim实例仿真,研究结果表明:(1)策略型消费者占比的增加,以及农产品市场需求波动性的增大,使得“农超对接”供应链面临的需求风险越大;(2)在基于期权契约的“农超对接”供应链需求风险控制模型中,超市的最优期权购买量与农产品期权价格和执行价格呈负相关,并且超市最优期权订购量对期权的执行价格变化更敏感,当期权执行价格变化幅度超过10%时,超市的最优期权订购量迅速下降,直至放弃执行期权。总之,期权契约可以有效控制“农超对接”供应链需求风险。最后,依据“农超对接”发展现状以及本文研究结论,从深化农产品期权价格机制改革、推进农产品期权市场建设和创新农产品期权服务模式叁个角度提出推动期权有效控制“农超对接”供应链需求风险的建议,并提出防范“农超对接”供应链需求风险的配套措施,即开放信息共享、上下游企业互联互通,以及搭建绿色通道、完善农产品流通模式。(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8-04-01)

胡媛媛[5](2018)在《基于延迟策略的敏捷供应链需求风险防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不单单满足于统一的标准的产品,而是更加追求个性化定制化,这些因素都使需求风险状况发生的越来越频繁。敏捷供应链以其高效性和敏捷性备受青睐,但是由于敏捷性供应链有更高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其需求风险大大增加。敏捷供应链需求风险防范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本文以供应链风险管理、延迟策略等相关知识为理论基础。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立足于敏捷供应链,对敏捷供应链需求风险进行识别。依托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借助理论分析和数学模型解析法,建立了两个基于延迟策略的敏捷供应链风险防范模型:延迟策略的精确响应模型、延迟策略和信息共享价值模型。并通过案例对两个模型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论文首先以敏捷供应链为对象,对敏捷供应链需求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了其需求风险形成机理、特征以及来源。并由此选定两个高频且影响严重的风险来源:需求不确定以及信息不对称为后续主要研究对象。对延迟策略能否能有效防范需求风险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结论如下:延迟策略通过降低敏捷供应链变化复杂性、终端复杂性、系统复杂性、过程复杂性而实现降低敏捷供应链复杂性。同时延迟策略还可以通过提升供应链柔性,并且混合使用信息共享策略来应对供应链不确定性。而敏捷供应链的复杂性和需求的不确定性正是需求风险形成的机理。对于这两点延迟策略都可以应对,证明基于延迟策略的敏捷供应链需求风险防范从理论分析是可行的。使用延迟策略可以有效降低供应链需求风险,但是常常会使成本增高,所以延迟策略的启用的最优条件变得非常重要,而精确响应又是敏捷供应链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通过构建数学模型产生了基于延迟策略的精确响应模型。通过该模型得到了延迟策略的最优使用条件,最优生产数量。并且通过案例的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这一模型不仅能使企业在相同产能情况下生产更多的定制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从而降低需求风险,而且即使在延迟策略成本增加的前提下,依然使企业利润增加。敏捷供应链普遍采用信息共享策略应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该策略也可以解决一部分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延迟策略和信息共享策略都要投入很大的成本,两者迭加使用的效益是否大于投入成本仍然不清楚。本文并分别建立了不使用延迟策略,仅适用延迟策略,延迟策略和信息共享机制共同使用的叁种价值模型。并对叁种模型价值进行判断,确定了如何使用延迟策略和信息共享模型从而使价值最大化。研究发现,使用两种策略混合的效益明显大于只使用其中一种。虽然成本有所增加,但是其带来的效益远大于成本的增加量。本文选取案例分析也同样证明了以上结论,并且在使用两者混合策略时,供应链可以不用选取提前定价模式,而是可以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响应定价。这也很好的进行了需求风险防范。(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4-01)

施国洪,胡媛媛[6](2018)在《基于延迟策略的敏捷供应链需求风险防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敏捷供应链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高效性和敏捷性加大了供应链的竞争力,但是由于敏捷性供应链有更高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其需求风险大大增加。风险防范措施是降低供应链风险的重要方法。文章研究发现,延迟策略可以通过降低敏捷供应链的复杂性进行其需求风险的防范。但是常常使用延迟策略又会使成本增高,所有延迟策略的启用点变得非常重要,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计算出使用延迟策略的最优条件以更好地进行需求风险防范。(本文来源于《物流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王均山[7](2017)在《PPP项目市场需求风险与分担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目前,国家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力推行PPP模式,而市场需求是PPP项目的关键风险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整理归纳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了我国PPP项目市场需求风险的产生原因、影响、理论依据和风险分担偏好,结合项目实例,提出了风险分担建议。研究结论:(1)市场需求风险产生受竞争风险、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缺陷不足和政府决策变化等诸多方面影响,不仅直接影响项目实际收益,而且间接影响投资者对项目和政府的信心;(2)基于市场需求风险分担需坚持最适宜原则(由谁分担、何时分担以及如何分担),项目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叁阶段的需求风险分担侧重点不同;(3)不同的PPP项目面临的现实问题不同,市场需求风险分担比例及实现路径需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研究细化和科学决策;(4)本研究成果对提高PPP项目风险管理效率具有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铁道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朱东伟[8](2017)在《基于物有所值评价的PPP项目市场需求风险分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满足经济增长需求的基础设施项目逐年加速落地,各级政府都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满足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因此政府财政中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压力不断的增长。为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加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投融资效率,2014年我国颁布《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鼓励各级政府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构建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合作模式。PPP模式是当今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型项目投融资模式,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由政府、社会资本等多方合作完成,面对项目参与各方的利益诉求不同,可持续收益和合理收益分配成为PPP项目成功的基础,市场需求风险直接影响收益和收益分配情况,因此对于PPP项目市场需求风险分担研究是PPP项目可行性论证的重中之重。我国政府采用PPP模式时日益注重财政承受能力和项目可行性论证分析工作,我国财政部2015年颁布《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将物有所值评价体系(Value For Money)引入到PPP项目的论证阶段。物有所值评价是判断是否引入社会资本形成PPP模式代替政府传统投资运营模式提供公共服务项目的一种评价方法,更明确了市场需求风险等主要项目风险的分担原则,提供了规范化政策以保障PPP项目的成功落地。本文通过对PPP项目市场需求风险分担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在研究中使用演化博弈的仿真模型,对PPP项目市场需求风险的分担模型展开研究,输出PPP项目的市场需求风险分担政策机制,为政府部门PPP模式理论论证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和为后续PPP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较强的实践参考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是PPP项目带来的政府财政资金压力、研究意义是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上创新研究PPP项目市场需求风险分担理论,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架构和可能存在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是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从PPP项目风险识别、PPP项目风险评估、物有所值评价研究、PPP项目合理风险分担四个方面出发,搜集本文研究领域中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第叁部分是基于物有所值评价的PPP项目市场需求风险研究理论分析,识别和阐述PPP项目市场需求风险因素,分析以我国财政部颁布的《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为依据的PPP项目物有所值量化风险转移的形式和定性分析市场需求风险的分担原则。第四部分是构建PPP项目市场需求风险分担仿真模型。阐述演化博弈理论在风险分析研究的实用性并讨论PPP项目市场需求风险分担的主体——核心利益相关者和一般利益相关者;从全部利益相关者和核心利益相关者(政府和社会资本)两个方面构建市场需求风险的分担模型,利用演化博弈论进行分析,尝试解释市场需求风险分担理论;面对PPP项目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进行重点研究,在不同的博弈初始状态下研究风险分担比例,其中借用风险收益率代表参与方风险承担的能力和意愿、贴现率代表博弈过程的耐心程度和学习速度,构建了基于博弈理论的风险分担稳定决策模型。第五部分是PPP项目市场需求风险分担模型的分析结论。基于PPP项目市场需求风险分担仿真模型,进行不同博弈初始状态的支付函数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合理化PPP项目市场需求风险分担的政策,从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角度出发构建分担机制使得政府和社会资本效用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展望。针对本文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加以高度总结,思考本文的不足之处,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7-11-01)

王昶,宋慧玲[9](2017)在《切实防范我国优势金属供应全球需求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中南大学金属资源战略研究院会同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矿产资源专业委员会联合撰写的《中国优势金属供应全球需求的风险评估报告2017》在长沙发布。报告从可依赖性、可持续性、可承受性叁个方面构建了一套金属资源供应风险评估体(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报》期刊2017-06-22)

魏栋[10](2016)在《我国交通类PPP项目的回报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作为公共产品的一种供给方式,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交通类PPP项目是最适宜且投资额最大的门类之一。在实践中,由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并没有针对交通类PPP项目的独特性在需求风险分配和收益分享方面明确思路,导致PPP项目的回报机制(包括支付方式和收益方式)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造成了不少项目失败的案例。因此,有必要对交通类PPP项目的回报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本论文基于理论研究,对回报机制做出了概念界定及运作机理的详细阐释。然后,对我国交通类PPP项目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明确了这类项目的重要性,并通过专家访谈确定了交通类PPP项目的需求风险特征,即外生性和乐观性。在此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交通类PPP项目的需求风险会导致项目公司倾向于承担超过预期且无法控制的需求风险,并最终影响回报机制的合理设置方式的假说。其次,通过数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交通类PPP项目中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委托代理关系模型,并通过数学方法对模型进行变换、化简与求解,探索了模型中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对支付方式成本效率的分析以及收益方式合理性的分析。再次,本论文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交通类PPP项目——大成西黄河大桥进行了案例研究,从需求风险和回报机制的角度对案例的失败原因进行剖析,并基于之前建模分析结论提出了对项目回报机制的优化建议。最后,本论文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者付费确实相对于政府付费支付效率更高,这由于税收的分配成本导致,而非征收成本;而在收益方面,区间浮动收益是整体上最适合的方式,且浮动区间宜小不宜大,全浮动收益方式是最不合理的做法。本论文提出并分析了交通类PPP项目需求风险特征,之后通过建模分析和案例研究,证明这种需求风险特征的PPP项目所适用的回报机制,从而提出叁点政策建议,为我国交通类PPP项目建立合理的需求风险分配方式以及科学有效的回报机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11-01)

需求风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PPP模式在污水处理领域中运用广泛,然而由于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得社会资本方参与污水处理PPP项目面临较大的需求风险。在风险分担策略研究中,政府与社会资本方设置相应条款,协商政府提供担保的程度,确定共担需求风险责任。当项目实施收入低于最低收入担保时,政府提供补贴;当项目实施收入高于最高收入担保时,政府按约定比例分享收益。考虑到政府担保的或有负债性质,在传统净现值基础上考虑了实物期权的价值,运用Black-Scholes模型构建政府担保上下限,并将该风险分担策略应用于江西省S市的污水处理项目进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需求风险论文参考文献

[1].樊贤进.供给侧改革推进下体育产业PPP模式中需求风险因素的识别分析——以大型体育场馆项目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9

[2].谭雅妃,徐和清.实物期权视角下污水治理PPP项目需求风险分担研究[J].会计之友.2019

[3].李静媛.基于实物期权的供水工程PPP项目需求风险分担机制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

[4].信聪聪.基于期权契约的“农超对接”供应链需求风险控制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

[5].胡媛媛.基于延迟策略的敏捷供应链需求风险防范研究[D].江苏大学.2018

[6].施国洪,胡媛媛.基于延迟策略的敏捷供应链需求风险防范研究[J].物流科技.2018

[7].王均山.PPP项目市场需求风险与分担机制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7

[8].朱东伟.基于物有所值评价的PPP项目市场需求风险分担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7

[9].王昶,宋慧玲.切实防范我国优势金属供应全球需求风险[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7

[10].魏栋.我国交通类PPP项目的回报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6

标签:;  ;  ;  ;  

需求风险论文-樊贤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