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场杀球技术论文-郑楚生

后场杀球技术论文-郑楚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场杀球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羽毛球,后场杀球,运动学分析

后场杀球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郑楚生[1](2019)在《羽毛球后场杀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羽毛球比赛中,后场杀球技术使用频率较高,是技术性较强的运动技术。本文主要针对羽毛球后场杀球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为羽毛球训练和教学提供借鉴。由于动作结构不同,可将杀球技术分成原地杀球与起跳腾空杀球两种,可从运动学分析角度出发,对羽毛球杀球动作的技术特征及规律有所了解。(本文来源于《灌篮》期刊2019年11期)

袁丽鑫[2](2019)在《浅析核心力量在羽毛球后场腾空杀球技术中的重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羽毛球运动作为隔网对抗的项目,它的运动特点和负荷强度决定了运动员必须要有非常好的体能和身体素质来支撑。核心力量是当今竞技体育训练研究的焦点,而提高核心力量的实质就是提高人体在运动中的核心稳定性。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实践,分析核心力量在羽毛球后场腾空杀球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得出核心力量可以改善羽毛球技术为取得比赛胜利的奠定基础;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步伐移动速度,减少杀球过程中机体能量的消耗;提高运动员对身体平衡的控制力,加快杀球速度;延缓比赛中的疲劳,预防在腾空杀球中造成的损伤。本文的目的旨在为当前运动员训练及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02期)

刘萍萍[3](2018)在《后场进攻之后场杀球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后场杀球技术是后场技术中最重要的得分手段之一,能够和平高球技术、吊球技术、网前搓、推、勾球技术结合运用形成拉吊突击战术,起到通过多拍快速拉开调动对手、创造进攻机会的作用。杀球技术和吊球技术一样,是以高远球技术的熟练掌握为基础,同样也是羽毛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中教练们需要重点掌握的一项技术。了解更多有关技术的考核要求,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项技术,大家可在公众号"羽毛球社体指导员职业鉴定培训"上获取具体内容。(本文来源于《羽毛球》期刊2018年07期)

王月芳[4](2018)在《体育院校羽毛球专选班学生后场头顶杀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文采用测试法对羽毛球后场头顶杀球的技术动作进行测试,并进行运动学分析,通过对学生在击球前的移动取位、击球前的引拍和挥拍击球叁个阶段进行测试,对所测的运动参数进行分析,发现羽毛球后场头顶区杀球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及原理,为羽毛球运动训练的技术指导作参考,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改进和学习技术动作提供实验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本文采用测试法对广州体育学院9名羽毛球专修班的学生,在后场头顶杀球的技术动作进行测试以及运动学分析。本研究采用Vicon叁维运动捕捉系统,对羽毛球后场头顶杀球技术动作过程进行测试,拍摄对象为广州体育学院9名羽毛球专选班学生(男生均为右手持拍)。依据周宵[1]的研究结果:移动取位阶段将肩角度控制在60°到80°这样有利于在引拍阶段增加引拍距离,从而增加挥拍的速度。所以根据运动员的运动等级以及实验前所测9名学生在移动取位阶段的肩关节角度将9名学生分为叁组,A组肩关节角度:70°——80°、二级运动员,B组肩关节角度:60°——70o,C组肩关节角度:60°以下,每组各叁名学生。在拍摄时,每个学生拍摄十次后场头顶杀球技术动作,通过羽毛球专选班老师的评价,选取他们一致认为效果和动作最好的一次作为研究分析的动作录像,对后场头顶杀球技术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1.在后场头顶杀球移动取位阶段的肩关节角度都是呈增大的趋势,其中A组(肩关节角度73.66±2.15)(肘关节角度53.15±1.87)比B组(肩关节角度68.86±1.25)(肘关节角度57.29±3.30)、C组(肩关节角度56.91±0.62)(肘关节角度66.80±7.78)、肩关节角度大,肘关节角度小,前臂离身体近,挥臂时间短;移动时间短,移动距离长,移动速度快,为引拍阶段做好充足的准备;而B组、C组的肩关节角度小,肘关节角度大,挥臂的时间长,移动的时间长,距离短,移动速度慢,为引拍阶段的准备做的不充分。2.在后场头顶杀球引拍阶段,通过对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A组(右踝角度116.88±4.90)(右膝角度137.59±8.36)比B组(右踝角度104.64±1.11)(右膝角度116.15±2.48)、C组(右踝角度93.82±3.77)(右膝角度127.63±1.97)踝关节角度大,膝关节角度大。踝关节角度大说明A组学生蹬伸充分,膝关节角度大说明A组学生蹬地时间短,为挥拍击球阶段做好准备;而B组、C组踝关节角度小,蹬伸不充分、膝关节角度小,说明蓄力蹬地的时间太长,时间太长会影响击球点的选择。3.在后场头顶杀球挥拍阶段,通过对叁组学生挥拍击球动作的运动参数进行分析得出:叁组学生的击球过程都符合“鞭打原理”,但是叁组学生之间还是有差异的,A组(28.73±5.56)挥拍速度大,击球时刻肩关节角度小(72.75±2.74)、击球点靠前,腕关节角度小(85.06±2.43)、击球时压腕明显;而B组(18.24±2.95)、C组(13.05±0.29)的挥拍速度慢,击球时刻B组(83.66±9.79)、C组(98.65±0.79)肩关节角度大,击球点靠后,B组(92.56±1.08)、C组(98.81±1.12)腕关节角度大,压腕不明显,杀球的质量较差。研究结论:1.后场头顶杀球技术动作越好,在移动取位阶段呈现出肩关节角度大,肘关节角度小,前臂离身体近,挥臂时间短的运动学特征。2.后场头顶杀球技术动作越好,在引拍阶段呈现出肩关节角度增大,肘关节上抬,拍头向下,髋关节角度大,右膝关节比左膝关节角度小的运动学特征。3.后场头顶杀球技术动作越好,在挥拍击球阶段呈现出肩关节角度减小,击球点靠前,腕关节角度小,压腕明显,挥拍速度大,遵循鞭打原理的运动学特征。(本文来源于《广州体育学院》期刊2018-06-01)

苏岚[5](2018)在《对羽毛球男子运动员后场反手击高远球技术运动学及肌电特征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针对不同水平羽毛球男子运动员展开后场反手击高远球技术的运动学和肌电特征分析,期望能够得到健将级别运动员和二级级别运动员的运动特征以及二级运动员所存在的欠缺,对二级运动员以及其他运动员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价值。研究方法:采用APAS叁维影像解析系统与MEGAWIN表面肌电测试系统对羽毛球运动员进行后场反手击高远球技术测试,从运动学和表面肌电活动两个方面同步测试,采集运动员的影像资料以及运动过程中各肌群的肌力及肌电参数,分析羽毛球男子运动员完成后场反手击高远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肌电学特征及不同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1)健将组运动员在引拍阶段左侧膝关节角度为139.3°,在挥拍阶段球拍位移1.19m,球拍运动速度0.06s,在击球阶段躯干扭转角度为52.3°,说明能够储存更多的弹性势能,更有利于击球。(2)健将组各阶段肌肉贡献率:引拍阶段肱二头肌贡献率为56%,挥拍击球阶段指伸肌贡献率为31%,随挥阶段肱二头肌贡献率为74%。(3)二级组运动员在引拍阶段右侧下肢髋关节角度106.8°,膝关节角度96.8°,踝关节角度110.8°,在挥拍击球阶段肘关节角度为139.3°。(4)二级组各阶段肌肉贡献率:引拍阶段叁角肌中束贡献率为28%,挥拍击球阶段叁角肌中束贡献率为43%,随挥阶段叁角肌中束贡献率为38%。研究结论:(1)健将组运动员在引拍阶段左侧膝关节角度蹬地发力更充分,在挥拍阶段球拍位移大,球拍的运动时间少,在击球阶段躯干扭转角度稍大,能够储存更多的弹性势能,更有利于击球。(2)健将组各阶段肌肉贡献率:引拍阶段肱二头肌贡献率最大,挥拍击球阶段指伸肌贡献率最大,随挥阶段肱二头肌贡献率最大,可以看出健将组运动员各阶段技术动作更为流畅,击球前肢体较为放松,击球阶段动作流畅,结束随挥阶段也较为放松。(3)二级组运动员引拍阶段右侧下肢跨步幅度过大,影响重心稳定。在挥拍击球阶段肘关节伸展不充分,影响击球点位置及能量传递效果。(4)二级组各阶段肌肉贡献率:引拍阶段叁角肌中束贡献率最大,挥拍击球阶段叁角肌中束贡献率最大,随挥阶段叁角肌中束贡献率最大,可以看出二级组运动员在整个技术动作过程中,肩关节均存在严重的紧张现象,不利于流畅击球动作及回位准备动作。(本文来源于《沈阳体育学院》期刊2018-05-01)

郅季炘[6](2018)在《羽毛球后场正手高远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两台CASIO FH-25高速摄像机,运用生物力学等研究方法,对陕西省6名羽毛球运动员后场正手高远球技术进行研究。发现:1)该级别羽毛球运动员在引拍阶段右肩关节角度呈规侓性变化,右肩关节角度随引拍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而相对应的右侧肘关节角度并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种无规律的肘关节角度调整,能够在引拍阶段使手臂达到最佳击球效果的姿势,前臂在引拍结束前均会做一些内旋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效果。2)在击球瞬间,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角度达到全过程最大值,各个关节点的速度呈时序性变化,表现为右手、右腕关节、右肘关节依次递减的速度变化规律。这种手臂不同部位的速变化规律可以聚集更多的动能用于击球,以获得高的击球点。(本文来源于《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明明[7](2017)在《第21届羽毛球世锦赛谌龙中后场球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谌龙在第21届羽毛球世锦赛中重要比赛的视频资料进行后场球技术分析与统计,发掘谌龙在比赛中后场击球技术运用情况。得出,谌龙身高臂长,步伐灵活,防守稳健,属于拉吊突击型打法,擅长防守反击,比赛中通过有效地控制网前球并结合杀中路使其成为获胜的主要得分手段。从中得出谌龙的优势所在,并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人们认识羽毛球运动及其技战术的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运动》期刊2017年23期)

唐静[8](2017)在《羽毛球后场杀球技术及教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后场杀球技术在羽毛球比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羽毛球后场杀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以期为各种羽毛球教学、比赛、训练等活动提供可靠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7年10期)

李树宝[9](2015)在《不同层次羽毛球运动员后场腾空杀球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后场腾空杀球技术具有速度快、力量大、线路多、角度大、易得分等特点,鉴于此,本文选取5名不同层次的羽毛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进行了文献资料的积累与实验数据的采集,通过实验数据结果对后场腾空杀球技术进行运动生物力学的分析。经过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对比得知:普通高校羽毛球专修学生的引拍和挥拍击球阶段时间长、速度慢,而国家二级以上级别运动员这个阶段完成时间较短、速度较快;国际级运动员的右肩关节角度变化曲线波动在125°±5°—175°±5°,变化最小且最大角度接近180°有利于上臂的发力和获得较高的击球点;国际级和国家二级运动员在跳杀瞬间,出现肩、肘同时制动的现象,而专修运动员的肩、肘制动现象并不明显,影响羽毛球的杀球速度;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转体角速度都接近400°/s,2名专修运动员的转体角速度在350°/s和310°/s,转体角速度存在速度较慢现象;国际级、国家二级运动员,杀球起跳时人体与地面的摩擦力要大于专修运动员。依据实验结果,提出如下建议:1在训练中应加强小肌肉群桡侧腕屈肌、鱼际肌、掌长肌的力量练习,善于利用手腕、手指的爆发力;2专修运动员应该在形成杀球技术的动力定型之前将动作的幅度进行相应的控制,固定肩、肘的关节角度处于相应的范围,使杀球动作更加稳定、流畅;3应该在击球前尽早伸展肘关节,使前臂、手腕充分的外旋和伸展,在击球瞬间前臂快速内旋,手腕迅速内收,以提高鞭打速度;4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腰腹肌肉群的训练,从而提高转体角速度,提倡“以腰带手”的引拍方式;提高髋、膝关节周围肌肉群柔韧性,增大膝关节活动范围,促进下肢关节的灵活性,有利于加快能量向上传递速度.(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期刊2015-06-13)

周宵[10](2014)在《对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羽毛球选手后场头顶击高远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运用运动学的研究方法对江苏青少年男子羽毛球队的五名2001年年龄段的运动员在后场头顶区域击打高远球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对运动员在移动取位,引拍和挥拍击球叁个阶段人体各环节的运动参数进行分析,揭示羽毛球后场头顶区域击打高远球技术的运动学特征,为教练员今后指导训练,运动员改进技术动作提供参考。目的:通过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后场头顶击高远球技术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出技术的量化数据,并分析找出青少年运动员此技术的常见问题,分析症结所在,使其克服运用该技术的难点,掌握科学合理的动作要领,提到其实战能力。方法:本研究用高速摄影机,拍摄频率50HZ;拍摄对象为江苏羽毛球队男子青少年队五名运动员(均右手持拍),选取专家和教练员一致认为击球动作最好的一次为研究动作录像,完成叁维解析,对技术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通过对5名运动员后场头顶高远球动作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移动取位阶段五名运动员肩关节角度总体上差别不大,尽量将肩角大约控制在60。到75°之间,这样有利于在引拍阶段增加引拍距离,从而增加挥拍的速度;肘关节角度应尽量控制在50°到60°之间,过大的肘角不利于引拍时鞭打动作的完成;在移动取位时,李响、梁永旺、汪芯丞的重心变化的趋势先是上升在后下降直到基本在一个水平面上,而黄荻和徐俊彦的重心起伏程度较大。2.引拍阶段五名运动员髋关节角度逐渐减小,扭转角分别为4.689°、5.693°、2167°、4.421°以及9.244°,减小幅度不大.说明蹬转不够充分;肩关节角度逐渐增大,下肢右侧与左侧的膝关节角度都在逐渐增大,且左膝关节角度大于右膝关节角度。3.挥拍击球阶段,李响的挥拍速度最快,达到32.983m/s;右侧上肢各环节最大速度出现的顺序为髋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球拍,此活动顺序符合鞭打原理。(本文来源于《南京体育学院》期刊2014-06-02)

后场杀球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羽毛球运动作为隔网对抗的项目,它的运动特点和负荷强度决定了运动员必须要有非常好的体能和身体素质来支撑。核心力量是当今竞技体育训练研究的焦点,而提高核心力量的实质就是提高人体在运动中的核心稳定性。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实践,分析核心力量在羽毛球后场腾空杀球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得出核心力量可以改善羽毛球技术为取得比赛胜利的奠定基础;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步伐移动速度,减少杀球过程中机体能量的消耗;提高运动员对身体平衡的控制力,加快杀球速度;延缓比赛中的疲劳,预防在腾空杀球中造成的损伤。本文的目的旨在为当前运动员训练及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场杀球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郑楚生.羽毛球后场杀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灌篮.2019

[2].袁丽鑫.浅析核心力量在羽毛球后场腾空杀球技术中的重要作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3].刘萍萍.后场进攻之后场杀球技术[J].羽毛球.2018

[4].王月芳.体育院校羽毛球专选班学生后场头顶杀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D].广州体育学院.2018

[5].苏岚.对羽毛球男子运动员后场反手击高远球技术运动学及肌电特征对比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8

[6].郅季炘.羽毛球后场正手高远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

[7].李明明.第21届羽毛球世锦赛谌龙中后场球技术分析[J].运动.2017

[8].唐静.羽毛球后场杀球技术及教学探讨[J].山西青年.2017

[9].李树宝.不同层次羽毛球运动员后场腾空杀球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

[10].周宵.对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羽毛球选手后场头顶击高远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南京体育学院.2014

标签:;  ;  ;  

后场杀球技术论文-郑楚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