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核苷酸重复论文-孔啸兰,李敏,陈作志,龚玉艳,张俊

四核苷酸重复论文-孔啸兰,李敏,陈作志,龚玉艳,张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四核苷酸重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长体圆鲹,高通量测序,微卫星标记

四核苷酸重复论文文献综述

孔啸兰,李敏,陈作志,龚玉艳,张俊[1](2019)在《基于RAD-seq技术的长体圆鲹二、叁核苷酸重复微卫星标记开发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长体圆鲹(Decapterus macrosoma)基因组进行RAD-Seq高通量测序,共获得58 180条微卫星序列,选取112条二、叁核苷酸重复的微卫星序列设计引物,经筛选后,共获得27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利用一个长体圆鲹群体对通过筛选的微卫星标记的种群遗传学特征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7对引物扩增的序列中18个位点为二核苷酸重复,重复次数为9~14次,9个位点为叁核苷酸重复,重复次数为6~10次,等位基因数(Na)为5~17 (平均10.6),表观杂合度(Ho)为0.342 9~0.857 1 (平均0.631 7),期望杂合度(He)为0.538 3~0.911 8(平均0.796 8),多肽信息含量(PIC)为0.497~0.886 (平均0.780 9),除1个位点外,其他位点PIC值均大于0.500,表明开发的微卫星位点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哈迪-温伯格"平衡(HWE)检测结果显示,19个标记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WE。连锁不平衡检测表明各位点间无连锁不平衡现象。该研究开发的27个微卫星标记可为长体圆鲹种群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南方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任子奇,朱小倩,何汉平,张修华,王升富[2](2017)在《小分子功能化磁性纳米探针的合成、表征及其在CGG叁核苷酸重复序列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核酸识别分子萘啶衍生物也被成功应用到电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叁核苷酸重复序列中去~([1-3])。本文合成了羧基功能化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作为纳米载体,将末端含有氨基的核酸识别分子(NC-linker)和二茂铁衍生物(AFFA)通过酰胺反应同时固定到磁珠表面上,成功制备了双功能小分子修饰磁性纳米粒子探针。并且基于上述双功能磁探针构建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对CGG叁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检测。首先,将巯基DNA(SII-DNA)通过Au-S键固定在金电极表面。然后用巯基己醇(MCII)封闭电极表面上的空余活性位点。最后目标DNA(Target-DNA)与电极表面上的SH-DNA进行可补配对从而固定到金电极表面上。由于双功能磁探针可通过磁珠表面上的核酸识别分子NC-linker与目标DNA中的G碱基特异性结合,因此可通过方波伏安法(SWV)检测二茂铁衍生物的电化学信号,从而实现了对CGG叁核苷酸重复序列的选择性检测。(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墙报)》期刊2017-09-23)

何文智,李少英,王晓蔓,王燕超,马晓燕[3](2017)在《叁核苷酸重复引物PCR和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在脆性X综合征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脆性X综合征(FXS)产前基因诊断的方法。方法采用叁核苷酸重复引物PCR法(TP-PCR)及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S-MLPA)检测2个FXS家系及30例正常对照胎儿样本FMR1基因CGG重复数、AGG排布及FMR 1基因Cp 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正常对照FMR1基因(CGG)n重复数介于23~40之间,频数最大的重复数为29,AGG排布式以9A9A9最为常见。2个FXS家系中前突变等位基因向子代遗传过程中均发生了CGG扩展。正常对照及前突变携带者FMR1基因Cp G岛均为低甲基化状态,全突变患者Cp G岛为高甲基化状态。结论 TP-PCR和MS-PCR联合应用能够检出胎儿FMR1基因CGG重复数和Cp G岛甲基化状态,从而判断胎儿是否为脆性X综合征患儿,为优生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张瑜[4](2017)在《Purα修复GGGGCC六核苷酸重复扩增非编码RNA介导的神经细胞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和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均呈渐进性发展最终导致瘫痪或死亡,在临床表现、遗传特征以及病理特征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重迭性。ALS/FTD患者的9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72基因(C9ORF72)的非编码区存在大量的GGGGCC六核苷酸重复扩增,且GGGGCC六核苷酸重复扩增是ALS/FTD最常见的遗传病因。然而其具体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已有研究发现GGGGCC六核苷酸重复扩增抑制下游基因转录,且GGGGCC六核苷酸重复扩增非编码RNA(r(GGGGCC)_n)可导致神经退行性变。本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探讨GGGGCC六核苷酸重复扩增突变对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我们构建野生型质粒pEGFP-(GGGGCC)_3(3个六核苷酸重复片段)和突变型质粒pEGFP-(GGGGCC)_(30)(30个六核苷酸重复片段)。将pEGFP-N1(空载体),pEGFP-(GGGGCC)_3,pEGFP-(GGGGCC)_(30)叁种质粒分别转染到小鼠成神经瘤细胞株(N2a)48h,MTT实验结果显示:pEGFP-(GGGGCC)_(30)组细胞活性最低,另外两组没有明显差异;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内生长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阳性表达,并对阳性细胞突起的数量及长度进行定量分析发现,pEGFP-(GGGGCC)_(30)转染组细胞突起最短,突起数量也最少,pEGFP-(GGGGCC)_3转染组和pEGFP-N1转染组无明显差异。免疫印迹技术发现叁组细胞的细胞周期依赖的蛋白激酶5(cell 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和MAP2总的蛋白水平没有变化,而突变组的CDK5活性(Phospho-Tyr15-cdk5)明显增加,生长发育相关蛋白MAP2的Ser136磷酸化水平(Phospho-Ser136-MAP2)也明显增加。说明突变组pEGFP-(GGGGCC)_(30)细胞可能通过激活CDK5,使MAP2磷酸化,导致细胞毒性。多种寡核苷酸重复扩增是通过富集RNA结合蛋白(RBPs)介导神经退行性变,且富集的RNA结合蛋白的主要成分是嘌呤丰富单链DNA结合蛋白alpha(purine-rich single-stranded DNA-binding protein alpha,Purα),从而干扰Purα的正常功能。为探讨Purα对r(GGGGCC)n介导的神经毒性的影响,我们在N2a细胞中过表达Purα,比较control(不转染组),EV(Purα的空载pcDNA3.1)+pEGFP-N1,EV+pEGFP-(GGGGCC)_(30),Purα+pEGFP-(GGGGCC)_(30)四组细胞活力,突起生长和MAP2蛋白含量和活性的变化(由于在一系列实验研究中pEGFP-(GGGGCC)_3组与空载体pEGFP-N1组结果都没有明显差异。所以后续研究去除了pEGFP-(GGGGCC)_3实验组)。结果发现,过表达Purα可以明显升高突变型pEGFP-(GGGGCC)_(30)细胞活力,抑制CDK5的活性,并且减少MAP2Ser136位点的磷酸化,说明过表达Purα可以修复GGGGCC六核苷酸重复扩增序列介导的细胞毒性。我们的研究表明GGGGCC六核苷酸重复扩增可以通过激活CDK5导致N2a细胞的MAP2发生过度磷酸化,抑制细胞突起生长,过表达Purα可抑制这种细胞毒性。为进一步研究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李娇[5](2017)在《针对CAG叁核苷酸重复序列分析检测的电化学传感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核苷酸重复疾病是指致病基因内叁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稳定地异常增多而导致的遗传病。因为叁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在世代传递中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是一种基因动态突变。目前已发现有30多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发生可能与这种叁核苷酸重复序列拷贝数扩增所导致的动态突变有关,例如脆性X综合征、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亨延顿病(HD)、精神分裂症、孤独症等。而发生在致病基因编码区域内的CAG叁核苷酸重复扩展突变,导致基因的编码蛋白产生多聚谷氨酰胺扩展突变,此种突变造成的疾病统称为多聚谷氨酰胺(PolyQ)疾病。目前已发现的Poly Q疾病至少有9种,包括亨廷顿病(HD),齿状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DRPLA)与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等。所以对叁核苷酸重复序列CAG的检测尤为重要。当前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将电化学分析方法与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型的生物传感器。通过测定适体与目标物作用前后电化学信号的变化来实现对目标分析物的定量检测,比较容易实现微型化、集成化及原位、实时、在线的检测,具有响应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本文利用电化学传感器对叁核苷酸重复序列CAG进行检测,主要研究工作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构建了简单的单信号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检测叁核苷酸重复序列d(CAG)_n。首先是将巯基修饰的捕获DNA通过金硫键固定在金电极表面,然后用巯基己醇进行封闭,当存在目标物叁核苷酸重复序列d(CAG)_n时,目标DNA的一端可以与捕获DNA进行杂交反应,而另一端与Reporter DNA杂交,叁条核苷酸链形成叁明治夹心结构,从而将目标DNA和Reporter DNA修饰到金电极表面。最后辣根过氧化酶通过生物素-亲合素连接到Reporter DNA上,采用电流-时间法测量HRP的电催化反应的电流。实验过程中,优化其杂交顺序、温度以及时间等条件已得到最佳信号。结果表明此传感具有良好的序列选择性和灵敏度,在1 pM到100 nM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达到了0.21 pM。同时HRP信号与n值也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2)为了提高对重复序列中重复数目检测的可信度和稳定性,我们提出了双信号技术,并以此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双信号电化学传感器。这种双重信号是:二茂铁标记的电化学分子信标和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Reporter DNA。首先是将二茂铁标记的电化学分子信标发夹型DNA通过金硫键固定在金电极表面,然后用巯基己醇将电极进行封闭。当存在目标DNA叁核苷酸重复序列d(CAG)_n时,目标DNA的一端可以与分子信标进行互补配对,分子信标发夹型DNA将会打开,二茂铁远离金电极表面,导致二茂铁信号降低。而目标DNA的另一端可以与Reporter DNA进行互补配对,这样Reporter DNA被富集到修饰电极表面,通过催化H_2O_2氧化TMB产生电化学信H。结果表明该传感拥有优秀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检测范围为1 pM-100 nM,并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15 pM。更为重要的是,双信号技术在检测重复数目方面具有更好的优势,通过分析两个变量即二茂铁信号的变化F和HRP信号H,使得重复数目分析更为准确和稳定。结果表明,H/F的比值与重复序列n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实现重复数目的检测诊断。(3)利用成本低廉、简洁方便的丝网印刷电极分析检测了叁核苷酸重复序列d(CAG)_n。实验中,通过联合四氧化叁铁磁性纳米粒子设计了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电化学传感体系用于检测叁核苷酸重复序列d(CAG)_n。利用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分离领域的独特的优势,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修饰羧基,连接DNA,以便于捕获目标DNA,杂交信号DNA,之后进行磁分离,直接滴到丝网印刷电极表面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从100 pM到1μM二茂铁的电信号与d(CAG)_n的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42 pM。同时可以对叁核苷酸重复序列d(CAG)_n的重复数目进行检测,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本工作主要研究了电化学方法分析检测叁核苷酸重复序列d(CAG)_n,利用核酸杂交、双信号技术、磁性纳米粒子等构建了简单便捷的电化学传感体系,结果表明都具有很好的线性范围,检测限较低,并具有优秀的选择性。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双信号技术可较为准确地分析信号与重复数目之间的关系,检测出重复数目n值。这些研究为d(CAG)_n重复序列的分析诊断提供了一种可行性较高的技术方案,也被期望用于神经遗传疾病中其它重复序列的检测。(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7-05-01)

朱小倩[6](2017)在《磁性纳米粒子在CGG叁核苷酸重复序列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核苷酸重复序列在致病基因内的扩展与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因此叁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检测在基因诊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FMR1基因中5'-非翻译区的CGG叁核苷酸重复序列的动态扩展引起的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是导致遗传性精神损伤最常见的一种原因。纳米材料在DNA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磁性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比如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以及在磁场作用下很容易进行磁性分离与富集等等,目前在生物医学、生化传感、磁性分离、成像、靶向药物传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一方面利用磁性纳米粒子作为纳米载体,结合核酸识别分子萘啶衍生物设计制备双功能纳米探针,探讨了此探针在电化学传感器检测CGG叁核苷酸重复序列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利用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分析分离中的优越性,捕获分离目标DNA,有效提高检测灵敏度,利用荧光分析法对CGG叁核苷酸重复序列进行检测。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双功能纳米探针,并利用该探针构建了一种简单、快速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CGG叁核苷酸重复序列的选择性检测。我们制备的新型双功能纳米探针是以羧基化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作为纳米载体,通过酰胺键将氨基末端的萘啶衍生物(NC-linker)和二茂铁衍生物(AFFA)同时固定到磁性纳米粒子表面。由于萘啶衍生物能够选择性识别CGG叁核苷酸重复序列,二茂铁衍生物有电化学活性,因此制备的纳米探针同时具备核酸识别功能和提供电化学信号两种功能。基于这种双功能纳米探针构建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通过方波伏安法检测二茂铁衍生物的信号来检测CGG叁核苷酸重复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该传感体系可以选择性识别CGG叁核苷酸重复序列,具有简单、快速、操作简便、灵敏及环境友好等优点。而且,该方法为与叁核苷酸重复酸序列相关的神经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2)成功设计了一种简单、灵敏的基于核酸修饰磁性纳米粒子的荧光分析法用于CGG叁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检测。首先通过酰胺键将链霉亲合素修饰到羧基化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然后通过链霉亲合素-生物素结合将生物素修饰的捕获DNA固定到链霉亲合素修饰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得到磁分离捕获探针。在目标DNA存在的条件下,其两端可以分别与羧基荧光素标记的核酸探针即荧光信号探针和磁分离捕获探针进行杂交形成夹心叁明治的结构,通过外加磁场的变化进行分离纯化。最后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去杂化,磁性纳米粒子表面的荧光信号探针被释放到溶液中,磁分离留取上清液进行荧光检测。随着加入目标DNA浓度的增加,该体系检测到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并在100 pM到150 nM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86.5 pM。同时该体系检测了具有不同拷贝数的CGG叁核苷酸重复序列(d(CGG)_n),结果表明,随着CGG叁核苷酸重复序列中拷贝数即n值的增加,检测到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该方法简单、灵敏,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为基因疾病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7-05-01)

周波,刘长东,耿艳艳,朱广[7](2016)在《与ALS/FTD相关联的C9orf72六核苷酸重复扩增所形成G-四链体DNA的拓扑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和额颞叶痴呆(FTD)是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家族性或散发性ALS/FTD患者中,位于9号染色体第72个开放阅读框基因(C9orf72)的GGGGCC(G4C2)六核苷酸重复扩增(HRE)是最常见的遗传致病因子。以往研究表明,C9orf72 HRE无论是作为DNA或转录的RNA产物,均可折迭成具有不同结构的G-四链体,并与ALS/FTD的致病机理密切相关。由于缺乏相关G-四链体的高分辨率结构信息,C9orf72 HRE形成G-四链体的分子机理仍不清楚。为了研究C9orf72 HRE DNA所形成G-四链体的结构,我们首先筛选了不同的d(G4C2)重(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8-17)

顾卫红,陈园园,郝莹,张瑾,金淼[8](2015)在《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与克隆测序在叁核苷酸重复动态突变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叁核苷酸重复疾病(triplet repeat disease,TRD)是指致病基因内叁核苷酸重复序列拷贝数在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动态突变,引起异常扩展而致病的一组遗传病。我们针对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s)中9种致病基因动态突变类型进行分析,分别为SCA1,SCA2,SCA3,SCA6,SCA7,SCA8,SCA12,SCA17,DRPLA,对于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和克隆测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进行分析比较。(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期刊2015-09-18)

于爱清,杨晓文,胡培,严世荣[9](2014)在《雄激素受体基因中GGN叁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前列腺癌风险的相关性研究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雄激素受体(AR)基因中GGN叁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前列腺癌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进行总结并得出一致性的结论。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PubMed/Medline、Embase和The Cochrance Library等电子数据库中关于AR基因GGN叁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前列腺癌风险相关性研究的文献。以16个GGN序列为临界值,对GGN多态性重复长度与前列腺癌风险的相关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共组成2 438个病例和1 968个对照。GGN重复序列小于或等于16个者有更高的患前列腺癌的风险(OR=1.15,95%CI:1.00~1.31,P=0.04)。结论 AR基因中的重复GGN序列小于或等于16个与前列腺癌风险的增加有关。(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17期)

陶现明,王鹏飞,王阳,梁兴国[10](2014)在《四核苷酸重复序列单链扩增特性及机理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单重复序列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基因组中,其生物学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简单重复序列易于扩增变长,某些重复序列的异常延伸是造成一些遗传疾病的直接原因.本研究以20 nt的60种四重复和6种二重复序列单链为模板,系统研究了它们在嗜热DNA聚合酶作用下等温扩增的特点.电泳结果显示,多数单链模板能扩增变长,即使链内没有互补碱基的序列也可被扩增,如(AGGA)5.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回文序列扩增最快;二重复序列比相同碱基组成的四重复序列有更宽的适于扩增的温度范围;G和C含量多的DNA较G和C含量少的序列更易扩增,而且G和C含量越多越适于在较高的温度下扩增;重复单位含两相同嘧啶的链多数比其互补链更易扩增;产物浓度与时间基本呈线性关系.限制性酶切产物结果显示,扩增产物与模板具有相同的重复单位,是重复序列的简单延伸.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和相关文献,提出了包括链内滑动扩增和发卡DNA介导扩增两阶段的重复序列单链扩增模型,以对重复序列非特异扩增和相关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14年07期)

四核苷酸重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核酸识别分子萘啶衍生物也被成功应用到电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叁核苷酸重复序列中去~([1-3])。本文合成了羧基功能化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作为纳米载体,将末端含有氨基的核酸识别分子(NC-linker)和二茂铁衍生物(AFFA)通过酰胺反应同时固定到磁珠表面上,成功制备了双功能小分子修饰磁性纳米粒子探针。并且基于上述双功能磁探针构建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对CGG叁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检测。首先,将巯基DNA(SII-DNA)通过Au-S键固定在金电极表面。然后用巯基己醇(MCII)封闭电极表面上的空余活性位点。最后目标DNA(Target-DNA)与电极表面上的SH-DNA进行可补配对从而固定到金电极表面上。由于双功能磁探针可通过磁珠表面上的核酸识别分子NC-linker与目标DNA中的G碱基特异性结合,因此可通过方波伏安法(SWV)检测二茂铁衍生物的电化学信号,从而实现了对CGG叁核苷酸重复序列的选择性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四核苷酸重复论文参考文献

[1].孔啸兰,李敏,陈作志,龚玉艳,张俊.基于RAD-seq技术的长体圆鲹二、叁核苷酸重复微卫星标记开发与评价[J].南方水产科学.2019

[2].任子奇,朱小倩,何汉平,张修华,王升富.小分子功能化磁性纳米探针的合成、表征及其在CGG叁核苷酸重复序列检测中的应用[C].第十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墙报).2017

[3].何文智,李少英,王晓蔓,王燕超,马晓燕.叁核苷酸重复引物PCR和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在脆性X综合征产前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17

[4].张瑜.Purα修复GGGGCC六核苷酸重复扩增非编码RNA介导的神经细胞毒性[D].华中科技大学.2017

[5].李娇.针对CAG叁核苷酸重复序列分析检测的电化学传感体系研究[D].湖北大学.2017

[6].朱小倩.磁性纳米粒子在CGG叁核苷酸重复序列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大学.2017

[7].周波,刘长东,耿艳艳,朱广.与ALS/FTD相关联的C9orf72六核苷酸重复扩增所形成G-四链体DNA的拓扑结构[C].第十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8].顾卫红,陈园园,郝莹,张瑾,金淼.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与克隆测序在叁核苷酸重复动态突变检测中的应用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2015

[9].于爱清,杨晓文,胡培,严世荣.雄激素受体基因中GGN叁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前列腺癌风险的相关性研究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

[10].陶现明,王鹏飞,王阳,梁兴国.四核苷酸重复序列单链扩增特性及机理探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4

标签:;  ;  ;  

四核苷酸重复论文-孔啸兰,李敏,陈作志,龚玉艳,张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