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老港固废基地周边造林成活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老港固废基地周边造林成活的因素及对策

上海南汇生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浦东201315

摘要:通过对老港固废基地周边土壤、水质等立地条件检测,结合生态廊道建设实际,从生态廊道建设全生命周期分析影响造林成活的因素,提出从方案阶段的树种选择、技术措施、质量管理、资金投入、后期抚育等方面提高造林成活率。

关键词:老港固废基地周边造林对策

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海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确保达到18%,五年新增林地面积25万亩,大力推进生态廊道、农田林网等重点工程。为此,上海市制定了2016-2018推进林业健康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政策,先后推出在高速公路、骨干道路、市级河道两侧建设50-100米宽度林带,并结合环境整治重点推进老港固废基地、白龙港污水厂、金山化工区等隔离林建设,5年内建成生态廊道面积约9.5万亩,继续推进沿海防护林建设等。

成活率是影响造林项目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尤其老港固废基地周边造林,由于该项目紧临东海,紧贴东海0号大堤,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降雨量较多,地下水位高,土壤易于板结,透水性差,易发生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常年大风带来水汽,伴有海水中微量的盐分。2016年2月经检测该项目土壤pH值在8.6至9.1之间,有机质均值12.9克/千克,全盐量在2.0以上。成活率该项目成功的关键。根据以往沿海地区造林的经验,笔者作为老港固废基地周边生态廊道项目的项目经理,结合老港固废基地周边生态廊道建设成功的实践,按照“成活、成林、成景”建设目标,就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谈谈自己的经验。

1影响造林成活的因素

1.1地下水位高,含盐量大,伤害苗木组织。

上海地区夏季气温高,时间长、蒸发量大、缺少地表覆盖,土壤深层盐分随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土壤表层造成盐碱地土壤表层盐碱含量高,对苗木营养元素产生胁迫,使苗木对钾、磷和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磷的转移也会受到抑制,同时也使苗木根系不能从土壤吸收足够的水分,甚至还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

特别是低洼盐碱地地下水位高,易积水,由于根系长期处于盐碱水分的浸泡之中,树木栽植后根系通气不良,影响苗木的气孔关闭。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气孔保卫细胞内的淀粉形成受到阻碍,致使细胞不能关闭,因此苗木容易干旱枯萎。加之盐碱毒害根系,是造成低洼盐碱地造林成活低的主要原因;地势较高的盐碱地,由于地下水位相对较低可避免盐碱水侵蚀,成活相对高于低洼黏重盐碱地。

1.2浇灌水质差,浇灌不急时。

在沿海地下水位高,地表水的含盐碱大,PH值高,水质差,造林后用此水灌溉林地,影响苗木成活,即使成活了,长势也较弱,连年用此水灌溉,造成林木逐年死亡现象发生。可利用水源距离远,使用成本高,利用效率低,养护人员怕麻烦,浇灌不急时,造林地段没有灌水沟渠和排水沟,灌水、排水不及时,致使苗木缺水旱死,或者被水泡而淹死。也是影响造林成活、保存低的重要因素。

1.3追求景观效果,未做到适地适树

一是忽视实际情况,盲目追求档次。为了展现城市形象,追求国际设计、高价设计。为了迎合城市建设决策者的心理或是体现设计者的景观设计水平,一些造林方案往往大手笔地堆砌各种景观小品,大量引用外来新奇树种,亦或是人文景观的泛滥应用等。这不仅造成了各种资源的严重浪费,也违背了生态建设的要求。

二是重形式轻功能,设计脱离大众。在进行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等方面过于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力和形式上美观气派的吸引力,而不注重整个空间使用功能的营造,或是为了追求平面构图的美观,而运用繁杂多样的线条组合取代对立体多元化景观空间的探究,从而忽视了人们的使用和观赏需求,使空间缺乏变化,不能随实际需求而灵活设计。例如,在一些造林项目中追求大山、大水,光明大道,导致整个景观华丽而空洞,缺少使用感染力,使得景观变成“摆件”,使用功能大大减弱。

三是为了追求景观效果栽植不耐盐碱的乔木,或在没有垫土和换土较浅的地段栽植乔木,造成栽后成活率低。

1.4造林质量把关不严

一是苗木质量把关不严是影响盐碱地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用不合格苗、山地苗造林,树木适应性、抵抗盐碱能力差,导致苗木适应性差,存活率低,导致造林不见林。二是栽植技术管护措施跟不上。管理混乱,施工中分包单位多,施工前没有统一培训,造林水平参差不齐,造林环节中没有按照规范要求验收。栽植后踩实、扶正、苗木支撑等造林环节把关不严或脱节,是造成盐碱地造林成活率不高的人为因素。

1.5盐碱地造林投入资金不足

不论生态公益林,还是生态廊道都不考虑盐碱地土壤改良费用问题,只是分别按照公益林1.2万元/亩,生态廊道3.3万元/亩的建设标准给予适当补贴,明确了有林地面积应不小于区域面积的85%。水域面积应不大于区域面积的10%。其他基础设施所占面积之和应不大于区域面积的5%,造林成活率≥95%,郁闭度≥0.2;水系和其他基础设施占地比例及造价等指标,没有考虑盐碱地土壤改良、土方费用,导沿海地区造成成活率低。

2对策

目前对于盐碱土的改良措施已经比较成熟,针对老港固废基地周边生态廊道建设实际,以改水、换土、隔断返盐为中心,采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的措施提高盐碱地造林水平,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2.1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整平土地,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深翻改土,换土,淋洗,淤积等。整平土地可以降低水分蒸发量,同时有利于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地下水位一致。土地整平过程中还能够翻动土壤,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盐分上升。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使旱能灌,涝能排,并且灌水量适当,排水及时,是盐碱地改良最基本的要求。

本项目主要是每隔100米左右,就设有一条深的排水沟,沟深1.0-1.5米,沟宽至少1.5-2.0米。垄与垄之间,设置小的排水沟,沟宽0.8M左右,沟深50厘米。行距间需每行开挖排水浅沟,并尽量抬高树穴种植区的地势(即“马背状”);抬高树穴周边地势,形成树根区域“蓄水洼地”,以使高温季节出现连续干旱时浇灌水的蓄水保墒[1]。

2.2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主要是种植绿肥,进行地表“绿覆盖”。采取的人工种植耐盐碱草本植物和先锋树种把盐碱地表面覆盖起来。绿覆盖能有效抑制土壤水蒸发,减缓以至阻断含盐地下水随毛管水上升,防止“盐谁水来,盐随水上”[2]。绿覆盖能有效滞留雨水,防止地表径流,增加土壤重力水下渗,促进“盐随水下,盐随水去”。绿覆盖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固、气、液三气比,形成有利于植物生长和脱盐的小环境。生物措施不仅时使土壤脱盐,而且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颗粒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进一步改善土壤理化性能。

本项目绿肥种类以田菁、苜蓿、大麦、紫花苜蓿、蚕豆角、决明、紫穗槐等为主,主要是在乔木种植完工后,在10月份套种绿肥,第二年2-3月割、伐后深埋作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本措施需要大量人工进行割青、翻土处理,是盐碱地常用的一种改良土壤的措施。

2.3充分的考虑环境因素,坚持适地适树原则。

考虑环境因素,是保障造林成活的重要条件,如果盲目追求景观效果,选择外来树种造林,只会加剧造林成本,难以保证成活率。在开展具体的造林工程之前,必须做好相关的环境调查工作,并且充分的考虑到环境这个因素,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对造林当地的土质进行检验,比如说土壤的酸碱度、土壤的水分、土壤附近的植被等等,以更好的抉择苗木的种类;第二,根据造林当地的气候、环境选择出适合的树种,比如说香樟、银杏等不耐盐碱的植物尽量不用或少用,大规格苗木适应性差,减少使用量。第三,根据具体的造林需求选择不同的造林类型,以确保预期的造林目标得以实现。如在距离邻避设施500米范围内,以隔离林为主要建设类型,选择对污染物有较强吸附,树体高大、枝叶茂密、抗性和适应性强的乔木树种。并根据林地防护功能的需求,合理营造微地形。在在距离邻避设施500米范围外,选择景观林造林类型,苗木以色叶、观花、观果等景观效果较好的乔木树种为主,适当搭配其它乔木、灌木树种。

标签:;  ;  ;  

影响老港固废基地周边造林成活的因素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