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征论文-舒鸿倩

语言表征论文-舒鸿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言表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言表征,反刍,应对方式,冲动性

语言表征论文文献综述

舒鸿倩[1](2019)在《语言表征对个体冲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探讨语言表征对大学生个体冲动性的判别、预测及干预,以及反刍和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一和研究二共选取4262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巴瑞特冲动性量表》、《反刍思维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语言文本书写练习进行测试,了解语言表征对冲动性的预测和判别,以及应对方式和反刍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叁共选取120名被试进行组间前测后测干预实验,探索语言表征干预对冲动性的作用。得出结论如下:(1)被试的名词频率能预测个体反刍、应对方式和冲动性水平。动词频率能预测个体的应对方式和冲动性水平。(2)应对方式和反刍在语言表征与冲动性的路径上起着中介作用。应对方式和反刍两个中介变量在语言表征和冲动性间起的作用表现不一致,通过路径系数符号观察到反刍起着缓冲作用,而应对方式起着促进的作用。(3)个体的应对方式水平和冲动性水平能被语言表征干预影响,进行语言表征干预的个体,其应对方式水平和冲动性水平前后变化差异显着,且名词频率比动词频率更能影响个体应对方式和冲动性水平。个体反刍水平被语言表征干预影响,但动名词优势不明显。积极情境下的被试语言表征的干预对被试更加有效,个体心理特质水平变化明显。(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丁毅伟[2](2018)在《隐喻思维与语言表征的民族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一种民族现象,语言依赖它们所属的民族。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隐喻是人类思维的特征,人类通过隐喻认识世界,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不同民族理解世界的观点不同,形成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世界观差异。隐喻思维和语言始终相随相伴。离开了隐喻,语言研究的深层本质就难以深入。从隐喻思维的民族性来探寻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对比,是对语言意义的不断探求,揭示隐喻思维折射出不同民族特性和不同语言表征的内涵。在不同的民族的不断发掘之下,最突出的就是隐喻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正是由于不同民族隐喻思维的特性,孕育出了各自语言的独特性。(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8年12期)

秦元刚[3](2018)在《基于中医语言表征的汉英翻译策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医语言兼具的模糊性、歧义性、文学性、文哲性、民族性、文化性等多重表征,对中医汉英翻译策略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西部中医药》期刊2018年10期)

林家惠[4](2018)在《高中化学学困生语言表征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化学高考试题呈现出信息量大,情境类材料多,问题设置灵活的特点,将问题解决的关键信息融入在所给的情境材料中,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化学语言表征能力。化学语言表征能力是指学生面对文字、符号、图表叁种形式的化学语言时,在感知化学语言的外部表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已有的化学语言知识储备情况对文本信息进行输入、编码、加工、储存和提取的心理认知过程中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引导高中生提高化学语言表征能力是新高考试题特点的客观要求,是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是学生个体成长的内在需求。本文力求能在阅读训练的教学模式下,提高学困生的化学语言表征能力。主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1)化学语言表征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学生化学语言表征能力现状;(2)阅读训练方案设计;(3)阅读训练后学困生化学语言表征能力提升情况分析;(4)阅读训练实施效果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四个核心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展开研究。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问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文献综述,阐述本文中的化学语言表征能力核心概念的界定及具体的阅读训练方案,并分析了国内外对提升学生化学语言表征能力的研究现状。第叁部分是实验研究部分,通过系统的阅读训练后分析学生在叁次测试中的文字、符号、图表表征情况并根据具体数据分析原因。第四部分是阅读训练实施效果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最后一部分是对前文进行归纳、整理,总结研究结论,并概括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研究结论如下:1、已有研究表明,学生化学语言表征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有:(1)语言转换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水平较低;(2)对化学语言的严谨性的认识不足;(3)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化学语言能力的培养;(4)化学语言表征障碍导致的结果存在隐蔽性。在化学语言转换能力和应用能力上,学习能力越差,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水平就越低,学生在面对不同语言类型的表征时,对图像的表征能力最弱,对文字、符号的表征能力较好。2、阅读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从新课阶段和复习阶段的课前、课堂、课后叁个环节入手,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化学语言的识别、转换、表达和应用能力具有教学实践意义。3、经过系统的阅读训练,学生在文字表征能力、符号表征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图表表征能力没有明显进步,可见阅读训练对提升学困生文字表征能力和符号表征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对图表表征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受到图表表征的特点及学困生的学习能力的影响;同时,阅读训练的效果受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进度安排及教学内容难度的影响,使得学生在经过阅读训练后所获得的表征能力的提升情况有所差异。本研究在新高考的背景下,结合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和高中化学的教学实际,在对已有研究中提升化学语言表征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阅读训练方案,并对学困生在阅读训练后化学语言表征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化学语言表征能力提供了较全面的研究基础,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10-01)

丁雪华[5](2018)在《潮—普—英讲话者语言表征的共享非对称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潮—普—英讲话者为被试,通过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实验发现被试的叁种语(方)言词汇之间共享语义表征,并且叁种语(方)言之间的联系不对称,验证了心理词典的共享分布式非对称模型。(本文来源于《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期刊2018年08期)

邬德平,吴庸[6](2018)在《英汉服饰文化共性的语言表征及认知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汉服饰类习语很多,它们或对等或近似或相关,然而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国俗信仰趋向一致。基于前人研究,文章对服饰领域的跨文化共性系统梳理后将其分为四类,并详细列举各类在两种语言中的具体表现,分析语言间的对等性和差异性。最后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背景,在文化为总范畴的视野下构建了隐转喻套迭模型对这些英汉习语表达共性的概念化动因和生成理据作统一解释,以期对英汉语为二语的学习者在词汇学习策略和语言文化关系的理解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攀枝花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关丽燕[7](2018)在《语言表征对社会适应的影响:观点采择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表征是个体心理表征的符号现实,已有研究表明语言表征可以对个体心理水平产生影响,社会适应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从而与社会环境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社会适应作为心理活动,可以通过语言表征进行预测。观点采择作为一种在人际互动中理解与感受他人想法和情感的能力,存在于个体社会适应的过程中,而语言在个体观点采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故事法等,探讨语言表征对个体社会适应和观点采择水平的预测和语言表征干预对个体社会适应和观点采择水平的影响,以及观点采择在语言表征干预与社会适应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一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社会适应和观点采择状况,编制社会适应和观点采择问卷。研究二采用问卷法,得到个体的社会适应和观点采择水平,以及个体的语言信息,探讨与个体社会适应和观点采择水平对应的语言表征模式,以及语言表征对个体社会适应和观点采择水平的预报信号。研究叁采用故事法范式,探讨语言表征干预对个体社会适应和观点采择水平的影响。研究四在研究叁的基础上,考察观点采择在语言表征干预和社会适应的关系中起到了怎样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个体的名词使用频率能共同预测个体社会适应中的职业他我适应水平和观点采择中的认知观点采择水平。(2)语言表征干预能影响个体的职业他我适应水平,与不进行语言表征干预的个体相比,进行语言表征干预的个体,其职业他我适应水平前后变化差异显着。(3)语言表征干预对个体认知观点采择水平的影响不显着。(4)个体的认知观点采择能力在语言表征干预影响职业他我适应水平中起调节作用。高认知观点采择的个体,进行语言表征干预,表现出的职业他我适应水平比不进行语言表征干预的个体相对较高;而对于低认知观点采择者而言,无论是否进行语言表征干预,其职业他我适应水平并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8-06-01)

张佩雯[8](2018)在《中学生几何语言表征的调查及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对学生数学知识把握程度的检测仍是以测试为主,而这对学生的书面表达有较高的要求,几何部分是数学中、高考的重难点,几何语言表征对于学生呈现自己的知识习得程度非常重要,所以加强对几何语言表征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法、测试卷调查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几何语言表征进行了理论建构,并深入探究了几何语言表征的特点、几何语言表征错误的类型、原因等问题。本文共分为七章,各章安排如下:第一章,提出问题。本章从几何知识在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地位、几何语言在数学中的教育价值和表征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叁个方面来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以此为基础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并对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进行简单地说明。第二章,研究综述。本章主要分为两节,第一节对几何语言进行综述与评析,第二节对表征理论进行研究综述与评析,当前关于几何语言的研究多数是将其作为对数学语言研究的某一小节进行论述,对问题的研究分析还有待深化,而且把数学语言和表征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探究却很少。第叁章,中学生几何语言表征的理论分析。本文根据当前已有的相关定义,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研究的相关内容,对“几何语言”、“数学语言”、“表征”“几何语言表征”、“几何语言表征错误”等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界定,并对几何语言分类、功能及特征、几何语言表征分类和特征、几何语言表征错误等内容展开论述。第四章,中学生几何语言表征错误的实证研究。本章编制出中学生几何语言表征错误类型的测试卷,以把握中学生在几何语言表征中的错误类型,得出以下结论:中学生的文字语言表征错误类型有5种,分别为表述不清楚、漏写内容、多写内容、书写不规范、完全错误;符号语言表征错误类型有:符号书写错误、符号混淆、字母写错、符号书写不规范、字母书写不规范5种类型;图形语言表征方面的错误类型有:画图时虚线和实线混淆、字母标注有误、所画图形与文字描述不完全一致、所画图形与文字描述完全不符、漏标符号5种类型。第五章,关于中学生几何语言表征错误原因的实证研究。根据理论分析和对学生的访谈结果,编制《关于中学生几何语言表征错误原因的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中生出现文字语言表征错误的首要原因是学习习惯,且男女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学优生、一般生和学困生没有显着差异。(2)初中生出现文字语言表征错误的首要原因是学习习惯,且男女生之间与学优生、一般生和学困生之间均存在显着差异。(3)高中生出现符号表征错误首要原因是知识难度较大,男女生之间与学优生、一般生和学困生之间均存在显着差异。(4)初中生在符号语言表征错误上的首要原因是知识习得程度,且男女生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学优生、一般生和学困生之间存在显着差异。(5)高中生图形语言表征错误的首要原因是知识习得程度,且男女生间没有显着差异,学优生、一般生和学困生之间存在显着差异。(6)初中生图形语言表征错误的首要原因是学生对教材的依赖程度,男女生之间与学优生、一般生和学困生之间均没有显着差异。第六章,教学建议。笔者针对中学生几何语言表征错误类型和归因的分析,分别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最后,对本研究进行总结,指出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0)

罗雨欢[9](2018)在《高中生数学阅读中语言表征能力的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学习与应用中普遍存在的困难,本研究通过测量学生在数学阅读时的语言表征能力来暴露他们在数学语言表征转换过程中的不足,同时分析语言表征转换能力对学生数学成绩、思维和解题的影响以及研究性别是否对语言表征转换能力产生影响。首先,通过文献分析界定表征和变换能力的概念。其次,将现代数学模型方法、数学语言转换在数学解题中的心理机制和SOLO分类评价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设计调查问卷、测试卷和访谈提纲。测试对象为上海市某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测试目的如下:第一是调查学生学习态度和数学学习习惯的状况,学生学习困难的数学语言类型以及学生对数学语言表征和转换态度的状况。第二是利用SOLO分类原理评估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将文字语言转换为符号语言或图形语言的表征能力。第叁是探究性别对学生在数学阅读中语言表征转换能力的影响,同时对学生语言表征转换能力与学生成绩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第四是说明学生在数学阅读时语言表征转换中存在的问题,从思维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寻找原因。第五是说明学生在数学阅读中语言表征转换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和数学阅读中语言表征转换对思维发展的影响。第六是提出促进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语言表征转换的教学策略。最后,概括了本研究的结论:学生的数学语言表征转换能力与学生的数学成绩呈正相关;学生的数学语言表征转换能力与性别并无关系;学生在数学语言表征转换时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真正弄懂概念本身的外延及专业术语的内涵,难以将文字信息形式的数学内容本质抽象、提取出来;问题是否得到恰当的表征即学生的问题表征质量将影响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甚至能够成为问题最终成功解决的关键因素;数学语言表征转换有利于学生的直接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同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进行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提高解题能力,提出如下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强化学生多元表征能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加强文字语言简化练习,培养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注重多种数学表征类型的应用;积极鼓励学生运用直观图形表征。(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3-14)

叶礼[10](2018)在《培养物理阅读能力 突破语言表征障碍》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理语言自身的特点使得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障碍,这种障碍直接导致学生无法准确地理解题意,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通过培养阅读能力来突破语言表征障碍,并提出了培养阅读能力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学物理》期刊2018年01期)

语言表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言是一种民族现象,语言依赖它们所属的民族。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隐喻是人类思维的特征,人类通过隐喻认识世界,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不同民族理解世界的观点不同,形成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世界观差异。隐喻思维和语言始终相随相伴。离开了隐喻,语言研究的深层本质就难以深入。从隐喻思维的民族性来探寻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对比,是对语言意义的不断探求,揭示隐喻思维折射出不同民族特性和不同语言表征的内涵。在不同的民族的不断发掘之下,最突出的就是隐喻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正是由于不同民族隐喻思维的特性,孕育出了各自语言的独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言表征论文参考文献

[1].舒鸿倩.语言表征对个体冲动性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9

[2].丁毅伟.隐喻思维与语言表征的民族性[J].学术交流.2018

[3].秦元刚.基于中医语言表征的汉英翻译策略探讨[J].西部中医药.2018

[4].林家惠.高中化学学困生语言表征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5].丁雪华.潮—普—英讲话者语言表征的共享非对称特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

[6].邬德平,吴庸.英汉服饰文化共性的语言表征及认知机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8

[7].关丽燕.语言表征对社会适应的影响:观点采择的调节作用[D].广州大学.2018

[8].张佩雯.中学生几何语言表征的调查及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9].罗雨欢.高中生数学阅读中语言表征能力的转换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10].叶礼.培养物理阅读能力突破语言表征障碍[J].中学物理.2018

标签:;  ;  ;  ;  

语言表征论文-舒鸿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