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社会课程教学研究论文-张金乾

小学社会课程教学研究论文-张金乾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学社会课程教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学教育,品德与社会,道德情感,教学策略

小学社会课程教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乾[1](2019)在《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小学生思想道德、道德情感和社会品质愈发受到社会关注,小学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质量也随之受到较多的关注。以往,教师在开展这一课程的教学时,更多的是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却忽略了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因此,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9年31期)

孙浩[2](2019)在《谈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社会性以及生活性特征鲜明的课程,单纯依靠教师与教材,能够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很难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把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整合起来,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整合与拓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资源,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也让学生在丰富资源的支持之下活跃思想,提高实践能力,完成从课堂到社会的应用。教师要积极顺应教育改革要求,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调动小学《品德与社会》当中的积极内容,在二者的整合中提升教育教学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小学电教(教学)》期刊2019年09期)

锁小会[3](2019)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为主要依据,从营造形象生动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实施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情感付诸行动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上)》期刊2019年09期)

崔晓琴[4](2019)在《畅谈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式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教学方式也应当进行改革,而在教学中要想体现出学生在学习阶段的地位,就要进行开放式教学,同时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来源于《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期刊2019年08期)

胡丽丽,郭文平[5](2019)在《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科学开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阶段,往往会用到体验式教学法,即一种结合教学现实情况,设置适当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同时使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以推动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机统一的教学方法。本文围绕情境设置的适当性和迫切性等在内的四个角度展开论述,重在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体验教学效率提升有所贡献。(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9年24期)

沈芳胜[6](2019)在《多媒体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文章从巧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小学生的表象记忆;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叁个方面阐述了多媒体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9年12期)

薛积香[7](2019)在《影视资源有效融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融入影视资源,借助其生动形象的画面、语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阐述了影视资源的类型和作用,分析了影视资源筛选和制作的方法,并就影视资源有效融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期刊2019年12期)

张健[8](2019)在《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并适应社会,逐渐成长为一名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公民。一、利用"抛锚策略"开展课堂教学的导入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在建构自主学习的环节中,一方面需要掌握结构类型的知识,另一方面需要掌握不属于结构性知识的经验,学习的人员可以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新教育》期刊2019年16期)

王朝霞[9](2019)在《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中,教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上)》期刊2019年05期)

赵冶[10](2019)在《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思想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经历的人和事物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当前许多小学对道德情感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教师由于过分关注学生成绩而忽视了道德情感教育,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引导,使学生很难保持正确的成长方向,甚至出现思想偏差。为此,本文从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出发,提出了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策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期刊2019年04期)

小学社会课程教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社会性以及生活性特征鲜明的课程,单纯依靠教师与教材,能够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很难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把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整合起来,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整合与拓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资源,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也让学生在丰富资源的支持之下活跃思想,提高实践能力,完成从课堂到社会的应用。教师要积极顺应教育改革要求,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调动小学《品德与社会》当中的积极内容,在二者的整合中提升教育教学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学社会课程教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张金乾.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

[2].孙浩.谈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整合[J].中小学电教(教学).2019

[3].锁小会.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上).2019

[4].崔晓琴.畅谈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式教学[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

[5].胡丽丽,郭文平.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科学开展[J].中华少年.2019

[6].沈芳胜.多媒体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

[7].薛积香.影视资源有效融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

[8].张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新教育.2019

[9].王朝霞.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上).2019

[10].赵冶.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

标签:;  ;  ;  ;  

小学社会课程教学研究论文-张金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