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的教学策略

探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的教学策略

余楠

〔摘要〕目前,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的历史教材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然而,这对于一些高中教师来说,不能很快的适应,导致历史教师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高中历史老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借鉴新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从而全面把握整个历史学科体系。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如今,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广泛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历史学科是沟通各门学科的桥梁,学习历史对于加强学科联系,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也很重要。对于高中历史教师来说,历史教学不仅要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而且要针对教学体系、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等各方面进行有效调整,推动高中历史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1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过程与方法”目标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2如何提高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2.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历史知识是时代与民族精神的沉淀,是劳动人民在无数的实践中积累的精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注重事件的发生经过,而是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由于每一件历史史实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如果单纯运用语言来描述,难以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思维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发生联系,通过对历史事件中生活元素的挖掘,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构建良好的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快速引入学习状态,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解“洋务运动”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代表洋务派,一组代表顽固派,然后让两个小组的成员分别准备自己所需的材料,在课堂上以竞赛的方式分析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两个派别的不同观点,以及不同观念与时代变革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态度看待历史问题。此外,教师可以联系洋务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与两组学生进行互相对接,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2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随着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教学评价方式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我们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应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多样性、可选择性,从而全方位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阶段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建立多元化、多方位的评价体系,从整体上提高学习素质。在原来的评价体系中,教师注重对学生掌握课本承载的传统知识体系的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充当了评价主体的角色,并承揽了所有的评价任务,最终成为权威的评价者和鉴定者;在评价方式上,主要通过考试和测验来鉴定学生的学习质量。由此可见,原有的评价体系不但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扭曲了教育功能。新课程教学改革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改变传统评价模式中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教学实践水平的功能。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历史评价体系中的定量评价比重要逐渐缩小,考试方式也可以从原始的闭卷方式走向开卷形式,从纸笔问答走向口头答辩,在学业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并树立积极向上的自信心。

2.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能够在乐于学习中自主探索、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对象,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久而久之,学生不但觉得历史教学枯燥乏味,而且会逐渐养成死记硬背、不主动思考的不良习惯,更不用说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了。这样不但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地位。甚至会使学生将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让学生看到历史就头疼,为了彻底改变这种被动接受的局面,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互动中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自主意识。

2.4通过深入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历史教师,要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和高尚情操,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知识中包含的文化璀璨,具有较强的人文特点,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教材资源,让学生切身感受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并在灿烂的文化熏陶下,形成积极的、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教学“秦始皇统一全国”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秦始皇四处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最终无果而终的故事,以引导学生理解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并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生命的贡献。

3结语

作为中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历史学科担负着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实践能力的三大任务。因此,上好高中历史课,可以更有效的进行历史教育,同时对于一个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执斌.实施高中历史课程改革面临困难和对策[J].中学历史教学,2005(7)

2王俊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初探[J].历史教学,2006(6)

作者单位:重庆市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__

标签:;  ;  ;  

探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的教学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