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接触模型论文-刘良军,曹智,王俊杰

线性接触模型论文-刘良军,曹智,王俊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线性接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石,细观参数,线性平行粘结接触模型,数值模拟

线性接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刘良军,曹智,王俊杰[1](2017)在《基于线性平行粘结接触模型的岩石细观参数选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研究线性平行粘结接触模型中的细观参数与单轴压缩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及试样破坏形式的对应关系,将细观参数分为四类。Ⅰ类,对峰值应力及其应变量敏感,但对初始弹性模量不敏感;Ⅱ类,对应力峰值和初始弹性模量E0均敏感;Ⅲ类,对试样应力-应变曲线的各特征值均不敏感;IV类,对试样破坏形式敏感。利用上述分类结论,制定了岩石细观参数的选取方法:拟合初始弹性模量E0;拟合应力峰值及其对应的应变量;调整破坏模式;结果微调。(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曾长女,于航[2](2015)在《基于线性接触模型的小麦叁轴试验细观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PFC3D离散元技术,采用线性接触模型,建立小麦叁轴试验细观模型,模拟了小麦叁轴试验.通过对比叁轴室内试验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对小麦的细观参数进行标定,并反算宏观参数.结果表明,PFC3D数值方法可很好地模拟小麦的叁轴试验.小麦的宏观参数弹性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剪胀角与细观参数颗粒刚度、颗粒间摩擦系数等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周美涛[3](2013)在《一类具有双线性接触率与常数治疗函数的SIRS传染病模型的分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考虑了具有双线性接触率和常数治疗函数的SIRS传染病模型的全局动力学行为,并且研究了治疗能力对疾病传播的影响.通过数学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平衡点的存在性与稳定性不仅与基本再生数肴关,而且与治疗能力也密切相关.同时显示当地方病平衡点不稳定时,没必要采用过大的治疗能力就能够根治疾病.此外,还得到了模型不存在极限环的充分条件.同时还表明模型有Bogdanov-Takens产生,即鞍结点分支,亚临界Hopf分支和同宿分支.(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徐小敏,凌道盛,陈云敏,黄博[4](2010)在《基于线性接触模型的颗粒材料细–宏观弹性常数相关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观参数的正确选取是离散元模拟成功的关键,然而,目前细观参数的选取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分析结果的不可比性。利用颗粒材料单元体宏观力学参数和颗粒细观参数间的相关性,通过室内叁轴试验的PFC3D模拟和结果的回归分析,基于线性接触模型建立了颗粒材料初始杨氏模量、初始泊松比等宏观弹性常数与颗粒法向刚度、颗粒刚度比等细观弹性常数间的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线性接触模型,颗粒材料的初始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约与围压的1/10次方成正比,并约与颗粒粒径的0.9次方成反比。初始泊松比则约与颗粒刚度比的1/14次方成正比,而与颗粒粒径几乎无关。常见砂土的颗粒刚度比为2.0~20.7。(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章培军,李维德,李自珍,程雷虎[5](2009)在《具有连续预防接种的双线性接触率的SEIQR流行病模型的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具有隔离仓室、预防接种及双线性接触率的高维自治微分系统的SEIQR流行病模型,得到决定疾病绝灭与否的阈值:基本再生数R_0,证明了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及全局渐近稳定性,揭示了隔离和预防接种对疾病控制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马鑫[6](2008)在《非均匀介质接触问题的新线性分层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梯度材料具有随空间位置呈梯度变化的材料属性。用作涂层或过渡层,它能够减小由于材料失配所导致的应力集中,提高粘接强度,改进表面性能和在恶劣的热、化学环境中提供保护层。这一概念给材料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来设计结构组件以满足工业领域中一些特殊的应用目的,例如航空航天、汽车、生物医学、核能、燃气涡轮发动机等领域。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将功能梯度材料用作涂层能够提高接触表面抵抗接触变形和损伤的能力,而这种效果是常规均匀材料所无法达到的。因而,功能梯度材料的接触力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本文中利用新的线性分层模型来模拟材料参数按任意函数形式变化的功能梯度材料。该模型基于任意一条连续曲线可用一系列的分片连续直线段来逼近的事实,在本文中是将剪切模量的倒数(即柔度系数)做逼近,将梯度材料层分成若干子层,在各子层界面处材料参数连续并且等于实际值。利用该模型分别研究如下的一些问题:(1)求解了功能梯度材料涂层半平面在法向和切向线集中力作用下的应力和位移场。其中在平面应变情况下,杨氏模量或剪切模量按任意函数变化,但泊松比为常数。(2)以上述解为基本解,求解了不同形状的刚性压头作用在功能梯度材料涂层半平面的无摩擦接触问题。利用传递矩阵方法和Fourier变换技术,将上述混合边值问题化为奇异积分方程(组)。数值求解这些奇异积分方程(组)得到问题的解。在本文中,材料参数首先假设以指数函数形式变化,与已有结果进行了比较。然后考虑了材料参数按其它连续函数形式变化的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线性分层模型允许按照任意函数形式变化的材料参数。用本文模型求解功能梯度材料接触问题十分有效,与已有的线性分层模型相比,本模型方程推导过程简单,大大减少计算时间。一般来说,只要将梯度材料层划分成6个子层即可保证结果有足够的计算精度。(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8-06-01)

线性接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PFC3D离散元技术,采用线性接触模型,建立小麦叁轴试验细观模型,模拟了小麦叁轴试验.通过对比叁轴室内试验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对小麦的细观参数进行标定,并反算宏观参数.结果表明,PFC3D数值方法可很好地模拟小麦的叁轴试验.小麦的宏观参数弹性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剪胀角与细观参数颗粒刚度、颗粒间摩擦系数等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线性接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刘良军,曹智,王俊杰.基于线性平行粘结接触模型的岩石细观参数选取方法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

[2].曾长女,于航.基于线性接触模型的小麦叁轴试验细观模拟[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周美涛.一类具有双线性接触率与常数治疗函数的SIRS传染病模型的分支[D].东北师范大学.2013

[4].徐小敏,凌道盛,陈云敏,黄博.基于线性接触模型的颗粒材料细–宏观弹性常数相关关系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

[5].章培军,李维德,李自珍,程雷虎.具有连续预防接种的双线性接触率的SEIQR流行病模型的定性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6].马鑫.非均匀介质接触问题的新线性分层模型[D].北京交通大学.2008

标签:;  ;  ;  ;  

线性接触模型论文-刘良军,曹智,王俊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