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分离论文-杨茹,赵珍阳,龚子珊,汪曣,傅霜

微粒分离论文-杨茹,赵珍阳,龚子珊,汪曣,傅霜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粒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性微粒分离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Pb~(2+),血清

微粒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杨茹,赵珍阳,龚子珊,汪曣,傅霜[1](2019)在《基于Fe_3O_4磁性微粒分离富集的ICP-MS检测血清中铅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FeCl_3·6H_2O为原料一步合成了粒径为400 nm的Fe_3O_4磁性微粒,并用于人血清中Pb~(2+)的检测。用Zeta电位仪和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P-ICP-MS)对所合成的Fe_3O_4磁性微粒进行表征。通过微波消解法对血清样品进行预处理,经Fe_3O_4磁性微粒分离富集后,采用ICP-MS法检测。优化了Fe_3O_4磁性微粒分离富集Pb~(2+)的实验条件,并在pH 5.0,吸附剂用量400μL,吸附30 min的条件下,成功实现了血清中Pb~(2+)的定量检测,富集因子为10。Pb~(2+)的检出限为7 ng/L,定量下限为23.1 ng/L。(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蔡文莱,黄亚军,刘伟阳,彭浩宇,黄志刚[2](2019)在《柔性微粒介电泳分离过程的多尺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电泳分离是一种高效的微细颗粒分离技术,利用非均匀电场极化并操纵分离微流道中的颗粒.柔性微粒在介电泳分离过程中同时受多种物理场、多相流和微粒变形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仅用单一的计算方法对其进行模拟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采用有限单元-格子玻尔兹曼耦合计算的方法处理这一难题.介观尺度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将流体看成由大量微小粒子组成,在离散格子上求解玻尔兹曼输运方程,易于处理多相流及大变形问题,特别适合模拟柔性颗粒在介电泳分离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另一方面,介电泳分离过程的模拟需求解流体、电场和微粒运动方程,计算量相当庞大,通过有限单元法求解介电泳力,可提高计算效率.利用这种多尺度耦合计算方法,对一款现有的介电泳芯片分离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微粒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介电泳力,揭示了介电泳力与电场变化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微粒运动轨迹及其变形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微粒的变形主要与流体剪切作用有关.这种多尺度耦合计算方法,为复杂微流体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正涛,何玮琪[3](2015)在《基于新型3D电极的介电泳微粒分离微流控芯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生化分析以及疾病诊断等领域,微粒分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中,针对微流控芯片采用介电泳分离技术,与色谱分析法、离心法以及荧光筛选法等传统技术相比,以容易集成、消耗样片量少、较短时间分析等优势,在微粒分离方面,已成为新兴手段。(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5年35期)

靳彩虹[4](2015)在《微粒和粉末状氧化铝柱层析法分离胡萝卜素的实验效果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层析技术又称色谱技术、色层技术,该技术可用于定性、定量和纯化某些物质,具有分辨率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在各学科领域广泛应用。层析法的种类很多,但其原理一致,即都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的理化性质(吸附力、分子形状大小、极性、亲和力、分配系数等)的差异,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从而以不同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1]。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开设层析实验,要求学生掌握该技术的原理及用途,学会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5年23期)

穆晞惠,童朝阳,黄启斌,刘冰,刘志伟[5](2015)在《基于金磁微粒与酶标噬菌体抗体的磁分离免疫分析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金磁微粒(Gold-magnetic particle)兼有纳米金颗粒与磁微粒特性的优势,以相思子毒素(Abrin)为目标物,将蛋白A(SPA)包被金磁微粒偶联多抗作为功能化捕获探针,酶标噬菌体抗体作为特异信号检测探针,建立了一种检测相思子毒素的磁分离免疫分析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8~250μg/L,相关系数(r)为0.991 0,检出限为0.008μg/L,定量下限为0.008μg/L。该方法将蛋白A-金磁微粒功能化探针与酶标噬菌体抗体探针的优势结合,提高了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适用于各种环境样品中微量相思子毒素样品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龙天渝,肖星[6](2015)在《Dean涡的微粒分离原理在污水2级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弯道层流流动形成的Dean涡产生的微粒分离原理运用于污水的2级处理,通过研发水动力分离处理装置,采用投加适量絮凝剂后的某河水进行实验,研究在流道中不同体积流量和絮凝剂含量下装置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粒径在94.55~161.4μm时,分离效果最好;当体积流量小于600 m L/min时,体积流量越大则分离效果越高,而体积流量大于600 m L/min后,分离效果基本不变;在体积流量为600 m L/min时对浊度的去除率在90%以上,对TP和SS去除率分别在85%和50%以上,经装置分离后的清水的浊度大致为1 NTU;在体积流量为600 m L/min时,絮凝剂Fe Cl3的适宜投加质量浓度为21 mg/L。(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5年07期)

肖星[7](2015)在《Dean涡的微粒分离原理在污水二级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微粒分离技术包括:絮凝沉淀、电泳分离、免疫磁珠分离、膜分离、流体动力分离技术等,而各项技术都存在着不同的优缺点,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膜分离技术的发展也始终受到浓差极化和膜污染问题的限制。关于弯道层流Dean涡微粒分离原理已在动力等领域中应用,本研究尝试将弯道层流流动形成的Dean涡产生的微粒分离原理运用于污水的二级处理,开发一种可替代膜、仅依靠流体动力的分离装置。通过流道的流场数值模拟与设计,开发水动力分离(Hydrodynamic Separation,HDS)处理装置,根据流道长度与高度分为整圈1.1mm、整圈1.0mm和半圈1.0mm叁种HDS装置。应用HDS装置,分别采用投加椰壳活性炭的自来水和投加适量絮凝剂后的某河水进行试验,研究进水颗粒粒径分布、进水流量、混凝剂浓度和流道长度对流道装置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试验及理论分析获得以下成果:①椰壳活性炭HDS试验中,整圈1.1mm HDS和整圈1.0mm HDS装置对进水SS的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半圈1.0mm HDS装置达到75%左右,其中,整圈1.1mm HDS装置出水效果最好。当进水颗粒粒径分布在94.6~161.4um时,分离去除效果最好。②混凝HDS试验中,当流量小于600m L/min时,流量越大则分离效果越高,而流量大于600m L/min后,分离效果基本不变,HDS最佳工况流量为600m L/min。此时,整圈1.1mm HDS对浊度的去除率在90%以上,对TP、SS去除率分别在85%、50%以上,经装置分离后的清水的浊度约为1NTU,所研发的HDS装置应用于污水二级处理中有良好的处理效果。③混凝剂Fe Cl3所形成的絮体较为密实,粒径较大;PAC所形成的絮体粒径小,易破碎;HDS装置前混凝应采用混凝剂Fe Cl3,而不宜采用PAC。在最佳流量下,絮凝剂Fe Cl3的最佳投加浓度为21mg/L。④半圈HDS相对于整圈HDS,分离效率较低且不稳定,建议采用整圈HDS处理水质。⑤HDS仅仅适用于进水中存在非溶解性颗粒类物质的分离,不适用于对COD等溶解性物质的分离。(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5-04-01)

韦卫中,曹全梁,冯洋,韩小涛[8](2015)在《微通道磁泳分离系统中微粒的运动特性及分离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磁场力诱导微/纳米微粒定向移动实现分离的磁泳分离技术在生化分离及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其在微流控系统中的应用及微尺度下的分离特性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磁泳分离系统中磁性微粒的受力和运动方程,建立梯度磁场和流场共同作用下磁性微粒的二维动力学数值模型,对不同流速条件和管道结构下微管道内单/双磁性微粒的动力学特性和分离行为进行数值研究。研究表明:T型管道内不同流层的宽度可由入口流速比来调控,当流速比从1增加至6时,磁性微粒所在的流层宽度从100μm减小为53μm,大大降低不同微粒间的初始间距,可有效提高微粒群间的分离识别度;当不同粒子群间完全分离后,在微管道出口处引入扩张通道,可将微粒群间的分离间距从5.4μm提高至26.8μm。在此基础上,实现粒径2和3μm磁性微粒的有效分离。研究结果对于提高磁泳分离效率和优化微流控系统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袁君凯,胡延东[9](2014)在《数值模拟毛细管通道中微粒的介电泳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直流介电泳技术,采用一种具有叁维突扩、突缩截面的新型毛细管式微通道,对直径分别为8和12μm的聚苯乙烯微粒在通道中的分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微粒受到的电渗力、电泳力和介电泳力对其运动轨迹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微粒在突扩、突缩截面附近受到负介电泳力作用,运动轨迹不断向通道轴心偏移;电渗力和电泳力的作用方向相反,有效降低了微粒的运动速度,增加了介电泳力的作用时间。外加电压100 V时,可最有效地将直径为8μm微粒输运至出口内置套管外,而直径为12μm的微粒被出口内置套管接收,实现不同尺寸聚苯乙烯微粒的连续分离。(本文来源于《微纳电子技术》期刊2014年10期)

曹娜,赵彦保[10](2014)在《掺有M~(2+)(M=Zn、Cu、Mn、Fe)的NiO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亲和分离组氨酸融合蛋白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Ni2+对六聚组氨酸具有很高的亲和力,能够很好地分离纯化His-tagged蛋白质。为了进一步增强分离蛋白的效果,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分别掺有不同M2+(M=Zn、Cu、Mn、Fe)氧化物的NiO复合物,并采用XRD、TEM、FT-IR、TG等手段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NiO中掺入不同二价金属离子后,对其形貌影响较大,其中掺有Mn2+和Fe2+的复合物形貌较好,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并将其用以His-tagged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的分离效果,事实证明掺有Zn2+和Cu2+的复合物分离蛋白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期刊2014-08-04)

微粒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电泳分离是一种高效的微细颗粒分离技术,利用非均匀电场极化并操纵分离微流道中的颗粒.柔性微粒在介电泳分离过程中同时受多种物理场、多相流和微粒变形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仅用单一的计算方法对其进行模拟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采用有限单元-格子玻尔兹曼耦合计算的方法处理这一难题.介观尺度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将流体看成由大量微小粒子组成,在离散格子上求解玻尔兹曼输运方程,易于处理多相流及大变形问题,特别适合模拟柔性颗粒在介电泳分离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另一方面,介电泳分离过程的模拟需求解流体、电场和微粒运动方程,计算量相当庞大,通过有限单元法求解介电泳力,可提高计算效率.利用这种多尺度耦合计算方法,对一款现有的介电泳芯片分离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微粒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介电泳力,揭示了介电泳力与电场变化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微粒运动轨迹及其变形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微粒的变形主要与流体剪切作用有关.这种多尺度耦合计算方法,为复杂微流体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粒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杨茹,赵珍阳,龚子珊,汪曣,傅霜.基于Fe_3O_4磁性微粒分离富集的ICP-MS检测血清中铅的方法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9

[2].蔡文莱,黄亚军,刘伟阳,彭浩宇,黄志刚.柔性微粒介电泳分离过程的多尺度模拟[J].力学学报.2019

[3].张正涛,何玮琪.基于新型3D电极的介电泳微粒分离微流控芯片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

[4].靳彩虹.微粒和粉末状氧化铝柱层析法分离胡萝卜素的实验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

[5].穆晞惠,童朝阳,黄启斌,刘冰,刘志伟.基于金磁微粒与酶标噬菌体抗体的磁分离免疫分析法[J].分析测试学报.2015

[6].龙天渝,肖星.Dean涡的微粒分离原理在污水2级处理中的应用[J].水处理技术.2015

[7].肖星.Dean涡的微粒分离原理在污水二级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5

[8].韦卫中,曹全梁,冯洋,韩小涛.微通道磁泳分离系统中微粒的运动特性及分离效率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5

[9].袁君凯,胡延东.数值模拟毛细管通道中微粒的介电泳分离[J].微纳电子技术.2014

[10].曹娜,赵彦保.掺有M~(2+)(M=Zn、Cu、Mn、Fe)的NiO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亲和分离组氨酸融合蛋白质[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2014

标签:;  ;  ;  ;  

微粒分离论文-杨茹,赵珍阳,龚子珊,汪曣,傅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