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斯诺需要论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体会

浅谈马斯诺需要论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体会

徐娟1丁建华2(1莱西市人民医院内五科山东莱西266600;2莱西市市立医院手术室山东莱西266600)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已呈日渐上升的趋势,在临床护理中患者出现的各种形式的需要亦更多,患者的需要即护理问题,而需要理论可以预测患者的需要,理解患者的行为及心理,达到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

【关键词】马斯诺需要论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目前,在全球1700万死于心血管疾病者中,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为了降低患者的病死率,除了正确的治疗之外,高水平的护理是预防心力衰竭、心率失常,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应争取及早发现,及时抢救,提高心肌梗死的治愈率。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就该得到满足,否则会引起疾病,而满足了需要则可治愈疾病。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我们运用马斯洛需要理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08~2010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61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45岁。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我们应用了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电监护

2.1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心率,心律、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的变化,1~2h记录一次。

2.2大便及尿量的观察。对于便秘的患者,首先应向病人宣传便秘和用力排便的危害性,加强饮食护理,应适当给予缓泻药以保持大便通畅,以避免排便困难加重心脏负担而至病情恶化。同时注意观察记录24h尿量的的变化及有无电解质紊乱。

3护理

3.1入院时护理

首先应满足生理需要,解决危及生命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给止痛剂,并高流量供氧,以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况,缓解疼痛。其次是满足安全需要。应设法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应先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讲明病情与情绪的利害关系,安慰病人不要失望,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使其树立乐观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给镇静剂,使其得到身心两方面的安全保障。

3.2住院期间护理

3.2.1生理需要:包括氧气、食物、排泄,避免疼痛、休息与活动。其中,疼痛多已缓解,应继续满足心肌和其它组织对氧气的需求,持续吸氧1~2d。

体温护理:由于梗死后坏死组织吸收,多数病人发热约1周。应向病人解释发热原因,以消除心理上的不安,并积极退热,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饮食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下降,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力差,故宜进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饱食的危害,督促其配合。

排泄护理:用力排便会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必须保持大便通畅,保证每1~2d排1次大便。急性期给予缓泻剂,必要时可作低压清洁灌肠。

休息与活动护理:心肌梗死患者需要休息,也需要活动刺激。现代心脏康复模式认为,早期适量活动不仅不会使病情恶化,反而有利于心脏康复。我们据此理论实施的具体活动方案是:在无并发症时,根据患者具体的心脏功能决定活动量。第1周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活动由护士协助,护士每日帮助患者按摩下肢及旋转伸展足部。第2周可作床上活动,如洗脸、吃饭等。第3周可离床站立,自理二便,室内行走。第4周准备出院。

3.2.2安全的需要:安全需要包括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利用多种交流方式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活动,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讲明病情与情绪的利害关系,安慰病人不要失望,消除其心理上的不安,密切配合治疗。做好对家属及探视人员的工作,避免向患者讲述不愉快的事,以保持良好的情绪。同时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身体上的安全保障。

3.2.3爱与归属的需要:患者住院后,远离了家人及熟悉的生活环境,易产生孤独感。护士应耐心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转换角色,安心养病。急性期可运用触摸护理,运用正面鼓励和握手等心理支持方法,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允许陪伴与探视,使患者充分感受家庭的温暖,产生被爱与归属感。

3.2.4自尊的需要:这类需要虽非生命所必需,但它能促进生理机能更加旺盛,利于康复。因此,我们充分重视并加以满足,如对患者态度和蔼,不直接称呼其姓名等。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及参与性,使其认识到自身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产生受重视感。

3.2.5自我实现的需要:患者病情好转,生活可以自理时,允许其自理,以消除“无能力”感。并使患者明确认识到,配合治疗,战胜疾病,是住院期间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重要内容。

4出院护理

4.1安全需要:有些病人比较敏感,担心出院后得不到系统的治疗和护理,会复发。临床资料表明,心肌梗死病人再发的诱因中,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占43.8%.因为情绪起伏波动,能增加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加大,从而加重心肌负担,增加血液中血小板的聚集而易凝聚成血栓。因此,我们要耐心向患者解释家庭康复的必要性及消除危险因素,定期复诊的重要性,解除顾虑。必要时,可办理出院前院外过夜手续,养成在家恢复身体的习惯,适应后再出院。

4.2自我实现需要:多数患者担心不能胜任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因而忧心忡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真做好保健教育和出院指导,并具体做好工作方面的指导:逐步增加活动量,经过3~4个月渐进训练后,可酌情恢复部分轻工作,但短期内不骑自行车,不外出开会。一般6个月可恢复全天工作,但避免过度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5体会

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需要能否满足,对于心肌梗死的病程进展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把马斯洛的需要论灵活地运用于护理诊断的确立及护理计划的制订中,使护理人员能根据病人在病程发展过程中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不同,及时、准确、迅速地确立护理诊断,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护理质量。避免和减少了心肌梗死后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满足了病人各种不同的需要,为患者的顺利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安丽,王玉玲,王红红,等.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1.

[2]李爱军.知识型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其护理对策.实用护理杂志[J].1999.15(5):51-52.

[3]张海燕邸春敬.运用需要论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体会.实用护理杂志[J].2000.16(5):49.

标签:;  ;  ;  

浅谈马斯诺需要论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