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发展手段之一,也是全面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措施。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基地,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了解创新能力价值内涵及构成,明确创新培养的目标和责任,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策略,以期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创新;现状;培养途径;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只有致力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品格的培养才能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要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创新能力培养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大学实行素质教育的归宿。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现状问题

1.大学生对创新观念的认识偏差与动力不足

正确的创新观念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部分大学生往往对自身综合素质缺乏自信,认为创新是一种高不可攀的天才行为,而自己只是平庸之辈,和创新完全扯不上关系。大学生们的眼界过于狭窄,看待问题时只顾眼前利益,对于创新的重要性只囿于对自身带来的好处上。这种对创新观念的误解可能会导致大部分人的创新意识过于淡薄,没有稳定持久的内驱力,有的大学生进行了一些初期的创新尝试,但缺乏创新毅力与信心,挫折承受力较低,导致其停滞不前,久而久之,创新意识消磨殆尽。

2.高校对“软实力”的重视不够

近些年,国内大学普遍有“重硬件设施建设,轻软实力建设”的倾向。各地高校纷纷斥巨资大兴土木,使高校的教学建筑以及各项硬件设施等得到迅速完善。这本是好事,但是过多的追求硬件设施,对学术氛围养成、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及人格魅力等“软实力”的培养投入不足。

3.国家高等教育的应试化特征明显。

我国高校长久以来都实行以“记忆力教育”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行传授知识,学生则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培养方案上,往往重知识灌输而轻能力培养,重理论记忆而轻实践创新;在课程设计上,教学形式呆板、教学方法单一。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偏重于对学科知识的一味灌输与逻辑思维能力的过分强调,却忽视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有创新潜质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地意识到并去捕捉那些一闪而过的金点子,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创新氛围不浓,采取封闭式教学,缺乏开放性,没有权衡理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关系,制约了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的培养。

4.创新实践与意识脱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创新的意识,也认识到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但是明显表现出创新实践活动与意识脱节,无法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导致大学生都希望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而在行动上却始终滞后,出现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并且在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与校园文化等方面并没有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给予充分的支持,这种消极的反应使学生在学校活动与日常学习中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接触过少,使许多学生即使具有创新的意识但是苦于没有合适的外界环境作为支撑[4]。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途径

1.完善创新评价管理机制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合理的激励制度和评价体系。只有建立系统的、完善的激励制度和评价体系,才能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健康、有序的发展。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创新,政府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创新政策,为创新活动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作为支持从而营造一个良性的创新学术氛围,进一步激发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增加对创新教育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研发和投入,改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型竞赛、增加学生参加竞赛与学术交流活动的经费等。

2.充分利用就业和创业指导课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类认知不断向纵深拓展,观念创新层层推进,落后的模式不断被淘汰和摒弃。传统经典理论和模式不断被人们重新解读和认识,并通过网络快速获得认同。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把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和MOOC等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搭建与现实对接更紧密的课程体系。可邀请业界精英、行业专家参与网络教学,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并通过面对面交流、网络微专栏等形式的互动形式,切入学生关心的就业创业等现实问题。

3.提倡交往互助的学习方式

各院校要想根本打破死读书、学死书的现状,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当提倡学生采用同伴交往互助的学习方式。学生同伴交往互助的学习方式就是只在同龄学生之间搭建一个小团体,以团体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参加创新文、体、科技活动。文、体、科技活动开展的是否有吸引力是否取得成功,其中创新性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与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思考,学会动脑筋、想办法,最终实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树立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与能力。

4.加大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

加强校企合作,重视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重视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改革毕业设计教学,坚持筛选综合性、应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课题,尽可能地让大学生更多地参与科研实践。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大支持力度对教师进行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见多识广、博闻强记、创新实践的教师会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地影响着学生。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大学生科研创新营造教育环境

高校应积极举办内容广泛的学术报告,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通过感悟和比较不同的思维方法和学术流派,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其创新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小结

“‘互联网+’的实施,为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根本性的变革力量,促进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是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核心所在。”罗马非一日建成,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非一日之功,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我们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进一步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在教育过程中要积极调动大学生参与创新教育的积极性,并利用网络技术大力宣传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新创新教育内容,以此培养出适应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金华,向红军.慕课背景下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科教导刊,2016(12):120-121.

[2]李润生,徐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考[J].教育研究,2004,(12):109-110.

[3]汪卫琴.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对策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21):95-97.

[4]李旭日.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J].才智(实践与探索),2011(25):250.

作者简介:郭佳璐(1997-),女,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人,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标签:;  ;  ;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