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量论文-周晟,杨大兵,陈斌瓒,陈鹏,陈萱

残余量论文-周晟,杨大兵,陈斌瓒,陈鹏,陈萱

导读:本文包含了残余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选矿回水,尾矿沉降,絮凝剂,聚丙烯酰胺

残余量论文文献综述

周晟,杨大兵,陈斌瓒,陈鹏,陈萱[1](2019)在《选矿回水中絮凝剂残余量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金山店选矿厂在尾矿沉降中加入过量的絮凝剂,导致选矿回水中有残留絮凝剂。现有的絮凝剂测定技术的测定下限较高,无法准确测出回水中残留的絮凝剂的含量,因此通过试验模拟特定条件下回水中残留絮凝剂的情况,绘制出沉降曲线,再通过沉降曲线算出残留絮凝剂的相对含量,研究残余絮凝剂的相对含量与絮凝剂配制质量浓度、矿浆质量分数、磨矿细度、试验温度、放置时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对回水中絮凝剂残余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矿浆质量分数,回水放置时间、絮凝剂配制质量浓度、磨矿细度的影响依次降低,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19年12期)

朱利娟,张琳[2](2019)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GRV)在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研究纳入2018-01—2019-05期间我科收治的6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超声监测GRV)和对照组(胃液回抽监测GRV),根据GRV及临床症状调整营养计划,从而比较两组达目标喂养时间、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长、感染并发症、肠内营养(EN)并发症的区别。结果:实验组达目标喂养时间、机械通气时长、ICU入住时间均对照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EN并发症、感染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测GRV指导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可以降低EN并发症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缩短达目标喂养时间,减少ICU入住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长,有益于患者。(本文来源于《临床急诊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井文婷,吴玉燕,王平[3](2019)在《胃残余量监测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胃残余量监测常用来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监测胃排空及胃肠动力,指导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速度及量。该文综述了胃残余量监测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胃残余量监测的意义、监测标准及阈值、监测方法及相关性研究等,旨在为临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提供参考,降低和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2019年11期)

张静智,李欣晴,周凡,谢宁生,汤建华[4](2019)在《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评估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观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住院治疗的通过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测手段不同分为A、B、C叁组,每组患者88例,A组联合腹内压和胃残余量监测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 B组仅观察腹内压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 C组仅观察胃残余量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比较各组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腹胀、呕吐、腹泻)发生率,置入营养管术后第72 h、6 d和10 d的血清CRP、血清钙、腹腔内压、腹腔引流量,以及各组治疗效果(腹痛缓解时间、ACS发生率、达到目标喂养量的住院时间以及行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比率)。结果 A组腹胀、呕吐和腹泻发生率显着低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叁组患者术后第72 h的血清CRP、腹腔内压和腹腔引流量均开始下降,血清钙均开始升高,A组患者第6天和第10天的血清CRP、腹腔内压和腹腔引流量下降幅度较B组和C组更大,血清钙升高幅度较B组和C组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较B组和C组患者短,ACS发生率以及行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比率较B组和C组患者低,A组住院时间也显着少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通过加强监测腹内压和胃残余量来控制患者肠内营养的量及速度,能有效避免不耐受症状的发生,使患者早日达到目标喂养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期刊2019年10期)

张娜,杜莹莹,李月,常早荣,薛冲[5](2019)在《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与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中聚乙二醇1500残余量测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与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中聚乙二醇1500(PEG1500)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选择3个不同批次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与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原液作为供试品,采用聚乙二醇残余量测定法,参照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分别设计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性、精密性、定量限实验进行测定。结果:该实验方法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及5.05~50.50μg/mL范围的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1.94μg/mL。结论:该实验方法用于人血清白蛋白与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原液的PEG1500残余量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本文来源于《长治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超巧,金约西,程丹,卓然,姜爱芬[6](2019)在《B超探测胃内残余量分析两种禁饮禁食方式对斜视手术儿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B超探测胃内残余量分析两种禁食方式对斜视手术儿童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需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术3~6岁儿童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禁饮组与多维组,各50例。两组术前8 h禁食固体食物,禁饮组术前4 h禁止清饮,多维组术前2 h饮用5 mL/kg的多维饮料。两组均在麻醉前2 h及麻醉后即刻B超测定胃内残量;术前以及术后3 h测量血糖、胰岛素;麻醉前记录饥饿感指数;麻醉后记录患儿苏醒质量。结果 B超探测两组麻醉前2 h胃内残余量(多维饮料组在口服饮料之前),以及麻醉以后即刻查胃内残余量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维组患儿饥饿感评分降低(P<0.001);血糖及胰岛素比较,麻醉前,多维组高于禁饮组,而术毕禁饮组血糖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多维组(P<0.001),两组术后血糖胰岛素水平无差异(P>0.05);苏醒质量、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程度,多维组均优于禁饮组(P<0.001)。结论择期全麻斜视矫正手术患儿术前以及术后2 h口服多维饮料,并不增加胃内容量及反流误吸的风险。相反,患儿血糖胰岛素更趋于稳定,减少临床不适。(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9年21期)

胡惠敏[7](2019)在《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观察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观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内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重症早期肠内营养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与试验组(50例),其中对照组在肠内营养耐受性观察中运用常规胃残余量监测,而试验组采取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方式。对照两组耐受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达到目标喂养量、重症患者预后治疗和护理的指标APECHEⅡ评分、ICU留置时间、调整肠内营养时间。结果:试验组耐受性不良反应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而试验组达到目标喂养量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两组检测后APECHEⅡ评分明显降低,其中试验组APECHEⅡ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试验组调整肠内营养时间与ICU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观察中,采取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方式,可明显减少早期肠内营养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早期达到目标喂养量,改善患者预后,缩短调整肠内营养时间,缩短ICU内留置时间,效果理想。(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刘世锐,章俊[8](2019)在《一种取出塑件残余量的辅助工装》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辅助工装着眼于高效率处理断浇口、粘模等试模时产生的问题,就辅助工装而言,它有着成本小、制造方便、性能高等优点。以数控铣床加工不同规格、尺寸,不同用途的辅助烫焊工装,来解决试模过程中的柱脚、螺纹孔余量断裂残留在模具内的问题。相较于辅助烫焊工装,本辅助烫焊工装有着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易于操作等优点,以空心圆柱作为设计出发点,设计不同壁厚和直径的烫焊工具,以及前头梯形扁平状烫焊工装,高效处理试模过程中的塑件烫焊问题,并对该辅助烫焊工装的设计结构要点、应用以及优点做出进一步说明。(本文来源于《模具制造》期刊2019年04期)

任珊,龙玲,赵浩天,申丽旻,赵鹤龄[9](2019)在《床旁超声评估胃残余量在脓毒症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脓毒症病人常出现急性胃肠功能损伤,胃残余量监测目前仍然是临床中评估病人胃肠动力情况、肠内营养(EN)耐受情况及返流、误吸风险的重要指标,注射器间断回抽胃管测定胃残余量的方法已沿用多年,随着床旁超声在重症病人诊疗应用的逐步深入,超声测量胃窦面积间接估算胃残余量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肠外与肠内营养》期刊2019年02期)

田晶晶[10](2019)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床旁超声定性和定量评估健康人群胃内容物目的:胃内容物吸入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缺乏一种可靠的诊断工具来评估胃容量。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超声对胃内容物定性和定量鉴别的可行性。方法:4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4组,评估4种不同情况下的胃窦:禁食组、摄入等渗液体250ml(等渗组)、牛奶250ml(牛奶组)和固体食物250g(固体组)。对胃窦内的胃内容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并根据胃窦的横截面积预测胃容积。结果:对40名志愿者进行了70次胃窦超声检查,5名志愿者的数据被排除,最终35名志愿者相关的数据纳入分析。在所有志愿者的40次空腹检测中,有38次(95%)的检查结果认为符合空腹标准,胃窦呈圆形或椭圆形,类似“靶心”或“牛眼”的形状。等渗组10名志愿者中,8名符合液体影像特点,胃窦呈膨大圆形,薄壁的低回声影像。牛奶组7名志愿者胃内容物为固体影像表现,随着牛奶的摄入,胃窦呈圆形扩张,与透明液体有很大的不同,表现为回声增强。固体组摄入固体食物后,8名志愿者胃内均含有气态物质,固体食物的摄入会使图像看起来像“磨砂玻璃”。禁食组与等渗液组、牛奶组或固体组志愿者胃窦面积(F=10.93,P=0.01)和胃容积(F=11.20,P=0.01)均有显着差别,除禁食组外,其余叁组进食后胃容积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床旁超声可明确胃内容物的性质和量,这些信息可能有助于评估吸入性疾病的风险,特别是在膳食状况未知或不确定的情况下。第二部分重症患者胃窦面积与鼻胃管抽吸量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在住院的重症患者中,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需要定期经鼻胃管抽吸胃内容物以评估胃残余量(Gastric Residual Volume,GRV),特别是在那些不耐受的患者。本研究目的是使用超声对胃残余量与胃管抽吸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估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重症医学科住院、经鼻胃管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为标志物,同一检查小组对胃窦进行超声扫描。对入选患者每天进行4次超声扫描,即每6小时进行一次GRV检查,每次超声扫描结束后立即使用50ml注射器回吸胃内容物,直到完全吸出,并以“胃残余物”的形式记录下来,至少连续5d。记录每次的胃窦前后径、头尾径及胃窦面积,同时记录经鼻胃管抽吸量,分析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有52例患者的数据纳入分析。与IVC相比,以主动脉作为标志清晰显像频率更高(78%vs.58%),主要是由于肠腔或腹腔空气的影响。主动脉和IVC胃窦切面图像均清晰时,CSA相关性非常好,可互换使用(相关系数r=0.98,P<0.001)。以IVC为标志的胃窦CSA(r=0.92,P<0.001)和以主动脉为标志的胃窦CSA(r=0.86,P<0.001)均与抽吸量正相关。另外发现,以主动脉为标志进行胃窦扫查时,头尾径与抽吸量也呈明显线性相关(r=0.85,P=0.01)。头尾径<10cm预测GRV小于500ml。头尾径<5cm的时预测GRV<150ml。GRV<10ml时,抽吸前后测量CSA相同。结论:胃窦超声能够真实准确评估GRV,胃窦头尾径可作为GRV的简单替代。第叁部分重症患者腹部按摩对胃残余量的影响研究目的:营养支持是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的重要问题,如果患者得不到身体所需的每日热量摄入,就会出现营养不良及相关问题。腹部按摩是各种研究中用于改善消化功能的一种方法,但在重症监护病房开展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确定腹部按摩对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胃残余量(GRV)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对象为重症监护病房经鼻胃管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按摩组和对照组。按摩组采用系统性手法进行腹部按摩,干预时间为3天,每日2次,每次20分钟。每天首次按摩前及第二次按摩后1小时均使用超声测量胃残余量并记录。结果:共87例患者纳入研究,按摩组45例,对照组42例。按摩组与对照组干预前总GRV(观察期3天GRV总和)比较(125.76±53.38vs.122.67±30.5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P=0.74)。干预后按摩组总GRV呈下降,而对照组总GRV呈上升趋势,两组总GRV比较(100.44±50.25 vs.160.42±40.76ml),差值有统计学意义(t=6.01,P<0.01)。在不同观察时间,两组GRV比较:第1天、第2天和第3天腹部按摩干预前,两组GRV数值非常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腹部按摩干预后,第1天(35±14.35 vs.54±20ml,t=5.12,P<0.001)、第2天(40±14vs.55±19ml,t=4.21,P<0.001)、第3天(31±16vs.50±18ml,t=5.21,P<0.001)按摩组GRV较对照组每次GRV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按摩对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胃残余量的减少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建议该方法可作为此类患者日常营养管理方案中的一种护理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残余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GRV)在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研究纳入2018-01—2019-05期间我科收治的6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超声监测GRV)和对照组(胃液回抽监测GRV),根据GRV及临床症状调整营养计划,从而比较两组达目标喂养时间、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长、感染并发症、肠内营养(EN)并发症的区别。结果:实验组达目标喂养时间、机械通气时长、ICU入住时间均对照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EN并发症、感染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测GRV指导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可以降低EN并发症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缩短达目标喂养时间,减少ICU入住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长,有益于患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残余量论文参考文献

[1].周晟,杨大兵,陈斌瓒,陈鹏,陈萱.选矿回水中絮凝剂残余量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9

[2].朱利娟,张琳.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J].临床急诊杂志.2019

[3].井文婷,吴玉燕,王平.胃残余量监测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19

[4].张静智,李欣晴,周凡,谢宁生,汤建华.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评估价值[J].现代医院.2019

[5].张娜,杜莹莹,李月,常早荣,薛冲.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与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中聚乙二醇1500残余量测定方法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9

[6].陈超巧,金约西,程丹,卓然,姜爱芬.B超探测胃内残余量分析两种禁饮禁食方式对斜视手术儿童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9

[7].胡惠敏.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观察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9

[8].刘世锐,章俊.一种取出塑件残余量的辅助工装[J].模具制造.2019

[9].任珊,龙玲,赵浩天,申丽旻,赵鹤龄.床旁超声评估胃残余量在脓毒症肠内营养中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9

[10].田晶晶.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9

标签:;  ;  ;  ;  

残余量论文-周晟,杨大兵,陈斌瓒,陈鹏,陈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