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认知论文-苏洪波

比较认知论文-苏洪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比较认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国卷,理科综合,差异性,相似性

比较认知论文文献综述

苏洪波[1](2018)在《“比较”认知目标题型的复习策略——基于对近四年全国卷Ⅰ生物试题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比较"认知目标介绍1.定义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是在1956年布鲁姆团队编写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一书中首次提出的。该分类体系认为思维的最低层次是知识,其上依次是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安德森等人于2001年对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进行了重要修改。修改后的教育目标分类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将教育目标分为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具体分类见表1:表1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修订版)(本文来源于《教学考试》期刊2018年51期)

刘晓平[2](2015)在《当代标志性建筑的比较认知与批评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叁十年进程中,一直伴随着对标志性建筑的追求和标志性建筑的争议。时至今日,依然产生诸多关于标志性建筑议题的原因,正是由于我们对标志性建筑缺乏一个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评价。本文从学理的层面上梳理了标志性建筑的定义和目的,比较了五组当代标志性建筑的效果差异,最后提出了对标志性建筑的批评模式,旨在对标志性建筑的决策和评价提供了理性框架。(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5年01期)

江山[3](2012)在《文化视野下的瑜伽与普拉提比较认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健身业中常见的对瑜伽和普拉提混淆认知的现象,提出回归社会文化土壤,从比较的角度分析其产生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时代背景、风俗习惯及个体生活的影响,探讨两种不同文化现象在当今中国娱乐健身中差异的根源,进行跨文化理解的尝试。(本文来源于《学园(教育科研)》期刊2012年19期)

王力蓉[4](2012)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宏大叙事——现代音乐舞蹈史诗的比较认知》一文中研究指出问题的提出一般意义上的"史诗",是指叙述英雄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如着名的古希腊《荷马史诗》、中国《格萨尔王传》、印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现代社会中,也把影响巨大的、相对系统地表现重大历史事件的艺术作品称为史诗或者史诗性作品。显然,史诗是关于民族与时代重大历史运动的宏大叙事,是主流意识形态对民族与时代重大历史运动的艺术表达。(本文来源于《音乐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费广洪,汪文娟[5](2011)在《竞争情境下社会比较认知偏差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考察社会比较的一个重要领域—学业竞争中的比较偏差。通过操纵竞争双方的实力(强VS.弱)以及竞争对手的信息清晰度(清晰VS.模糊)来考察不同的任务类型与信息清晰度对竞争中认知偏差的影响,以及探讨认知偏差对决策者决策意图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社会比较中,面对不同类型的问题,会出现不同的认知偏差;竞争双方信息清晰时"优于常人"效应会减弱;认知偏差会影响个体的决策意图和决策行为。(本文来源于《社会心理科学》期刊2011年09期)

程九清[6](2005)在《简评认知心理学流派中的无意识——兼评比较认知心理学与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无意识又回到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上。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背景下的无意识以及认知心理学与古典精神分析在无意识观点上的比较这两方面来对无意识加以探讨,旨在对无意识的研究尤其是认知领域背景下的研究有一个较客观的认识。(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莫书亮,赵迎春,苏彦捷[7](2004)在《心理理论的比较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人灵长类的心理理论是比较认知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揭示心理理论的起源和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心理理论比较认知的现场观察研究和实验室研究,分析了关于非人灵长类对视觉知觉经验的理解,对意图和目的的理解,以及对愿望和信念理解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许多研究关于实验设计,实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存在争议。如非人灵长类对意图和目的的理解,是运用心理表征,还是刺激-反应的联结,非人灵长类理解同种个体和理解人类个体的心理状态存在什么差异,实验设计是否可靠而有效地测量了非人灵长类的心理理论等。该文提出实验结果和理论解释的差异和争议,可能与研究者所持的理论假设,实验任务和设计等有关。关于非人灵长类的心理理论概念的界定,从社会生态学效度和文化差异等角度综合考虑,设计恰当的实验来考察非人灵长类的心理理论,是解决目前争议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心理理论比较认知研究面临的困难。(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04年06期)

田茹[8](2003)在《国际邮检“软肋”何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喜欢使用日本产化妆品的李女士其亲戚从日本邮寄的化妆品、张先生在国外打工为家人邮寄的熏肉和香肠、某企业从日本进口的马铃薯都先后被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截获。 …… 这个事实向人(本文来源于《国际商报》期刊2003/12/09)

庞跃辉[9](2003)在《中西美育“净化”说之比较认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中西的人文背景和历史文化传统不尽相同 ,中西美育思想家在论述“净化”的具体含义、途径及方式时 ,也便有所不同。比较中西美育“净化”说的异同 ,科学认知中西美育“净化”说的特征 ,对于深入把握美育“净化”功能的内涵 ,充分发挥美育“净化”的作用 ,积极促进人们构建正确的审美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具有重要的美学理论创新价值和审美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03年07期)

欧凤英[10](2001)在《比较·认知·感悟——语文阅读教学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能力"读"占鳌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心。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运用比较法是行之有效的。德国着名教育家希尔克说:"比较是表示两个以上同种现象的同一性、相似性、异质性的关系概念。"乌中斯基朗也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在阅读教学(本文来源于《西江教育论丛》期刊2001年02期)

比较认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叁十年进程中,一直伴随着对标志性建筑的追求和标志性建筑的争议。时至今日,依然产生诸多关于标志性建筑议题的原因,正是由于我们对标志性建筑缺乏一个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评价。本文从学理的层面上梳理了标志性建筑的定义和目的,比较了五组当代标志性建筑的效果差异,最后提出了对标志性建筑的批评模式,旨在对标志性建筑的决策和评价提供了理性框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比较认知论文参考文献

[1].苏洪波.“比较”认知目标题型的复习策略——基于对近四年全国卷Ⅰ生物试题的分析[J].教学考试.2018

[2].刘晓平.当代标志性建筑的比较认知与批评模式探讨[J].中外建筑.2015

[3].江山.文化视野下的瑜伽与普拉提比较认知[J].学园(教育科研).2012

[4].王力蓉.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宏大叙事——现代音乐舞蹈史诗的比较认知[J].音乐研究.2012

[5].费广洪,汪文娟.竞争情境下社会比较认知偏差实验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

[6].程九清.简评认知心理学流派中的无意识——兼评比较认知心理学与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J].苏州大学学报.2005

[7].莫书亮,赵迎春,苏彦捷.心理理论的比较认知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4

[8].田茹.国际邮检“软肋”何在[N].国际商报.2003

[9].庞跃辉.中西美育“净化”说之比较认知分析[J].学术研究.2003

[10].欧凤英.比较·认知·感悟——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西江教育论丛.2001

标签:;  ;  ;  ;  

比较认知论文-苏洪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