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的生长点转化论文-邢小龙,常纪苹,胡德升,胡彦民,进茜宁

农杆菌介导的生长点转化论文-邢小龙,常纪苹,胡德升,胡彦民,进茜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杆菌介导的生长点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玉米,芽尖生长点,根癌农杆菌,遗传转化

农杆菌介导的生长点转化论文文献综述

邢小龙,常纪苹,胡德升,胡彦民,进茜宁[1](2016)在《农杆菌介导玉米芽尖生长点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5个优良玉米自交系的芽尖生长点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表达载体p CAMBIA3301转入玉米自交系中,研究了影响玉米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初步建立了良好的玉米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农杆菌侵染液浓度OD600值为0.6、共培养时间2 h、真空处理时间为10 min时,选用自交系郑58作为转化受体,可以明显提高遗传转化效率。(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邢小龙,常纪苹,付忠军,胡德升,杨慧丽[2](2016)在《根癌农杆菌介导GUS基因转化玉米芽尖生长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玉米(Zea mays)杂交种‘郑单958’的芽尖生长点作为农杆菌侵染受体,以β-葡萄糖醛酸苷酶基因(GUS)作为转化基因,吸水链霉菌草丁膦乙酰转移酶基因(bar)作为筛选标记基因,通过GUS颜色反应,分别从侵染液浓度、侵染时间和真空处理时间叁个方面分析了影响GUS基因转化率的因素,初步得出结论:当侵染液浓度(OD600)为0.6、侵染时间2 h、真空处理时间为10 min时,选用杂交种‘郑单958’作为受体材料将会达到较高的遗传转化率。(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郝金凤,荆培培,张丽,哈斯阿古拉[3](2014)在《应用农杆菌介导的生长点转化方法建立甜瓜遗传转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甜瓜的遗传转化技术,以甜瓜品种河套蜜瓜腋芽生长点做外植体,利用庆大霉素基因作为筛选基因,对影响农杆菌转化的菌液浓度、转化时间、共培养时间进行了正交试验。通过优化转化条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甜瓜腋芽生长点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采用培养20 d的无菌苗,以腋芽作为外植体,预培养1 d;用OD600=0.7的菌液转化10 min后,黑暗中共培养2 d,然后用40 mg/L庆大霉素进行筛选;移栽后在叶片上喷洒20 mg/L庆大霉素筛选转基因植株,效果最好。通过对庆大霉素抗性苗进行PCR检测,初步验证外源基因已经整合进甜瓜基因组,转化率达到76%,幼苗移栽成活率为76.3%。(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胡晓晴,郭丽羡,武海娜,赵艳红,王小龙[4](2013)在《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芽生长点和分蘖节遗传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小麦芽生长点和分蘖节为受体的农杆菌转化的可行性,以小麦品种‘河农827’和‘河农58-3’为受体材料,以来自水稻的OsDREB为供体基因,研究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芽生长点和分蘖节转化体系。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获得转基因植株:芽生长点侵染法T0代的成活率低(30.02%),转化率高(PCR检测转化率达13.79%);分蘖节注射法T0代成活率高(100%),转化率低(PCR检出率为3.25%),综合比较2种方法的转基因效率,芽生长点侵染法为2.65%,分蘖节注射法为3.25%。对野生型小麦卡那霉素抗性筛选,确定了转基因小麦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为90mg/L较为合适。芽生长点侵染法共培养过程中的抑菌,加入羧苄青霉素的最佳浓度为300mg/L,有利于共培养后外植体有较低的染菌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3年03期)

胡晓晴[5](2012)在《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芽生长点和分蘖节遗传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小麦转基因,遗传转化率低操作复杂、稳定性差等问题。本研究以小麦品种河农825、河农827、河农58-3和周麦18为受体材料,以来自水稻的OsDREB2.2为供体基因,探讨了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芽生长点和分蘖节转化技术,取得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以小麦芽生长点为受体,小麦萌动5h给予叁级和四级创伤,侵染后的再生芽率分别为69.35%、54.66%,转化率以四级创伤较高,为3.64%。小麦萌动15h掰除胚芽鞘,对芽生长点给予一级、二级和叁级创伤,侵染后的再生芽率分别为37.06%、30.02%和19.64%。转化率以二级创伤较高,为2.65%。2.分蘖节侵染法T_0代成活率100%,经PCR检测阳性株率为3.25%。对4株阳性株系后代单株检测,河农827两个株系的遗传传递率分别为35.71%和30.43%,河农58-3两个株系的遗传传递率分别为13.63%和16.33%。3.本研究共获得转基因植株58株,其中芽生长点侵染法获得转基因植株54株,分蘖节侵染法获得转基因植株4株。4.小麦芽生长点侵染,农杆菌浓度以OD_(600)=0.5为宜;抑菌剂羧卞青霉素以300mg/L效果较好,抗性植株筛选剂卡那霉素以90mg/L较为合适。(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2-05-25)

张丽更[6](2011)在《玉米黄质合成关键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玉米茎尖生长点的农杆菌介导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黄质,或称玉米黄素(Zeaxanthin,3,3-二羟基-β-胡萝卜素),脂溶性化合物,属叶黄素类类胡萝卜素。玉米黄质分子中含有40个碳和11个共轭双键,使其具有鲜明的颜色和强抗氧化性。由于其独特的化学性质,玉米黄质在预防眼睛黄斑退化所致失明与老年性白内障、预防部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减少某些心血管病的危险发生方面具有显着作用。作为叁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其籽粒中玉米黄质含量丰富,通过基因工程育种,培育富含玉米黄质的鲜食玉米,可以进一步发挥其保健应用价值,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转基因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日臻完善,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高品质玉米具有高效、快捷且针对性强的特点。目前,玉米规模化转基因主要以愈伤组织为受体,其诱导和培养受玉米基因型和取材季节的限制很大,且培养、转化、筛选和再生的周期较长,转基因操作的规模一般较小,难以保证转化成功。以茎尖生长点为受体的农杆菌介导的原位转化法,不依赖于组织培养,受基因型限制小,操作简单,实验周期短,可以从绝大多数材料中获得转基因植株。但是,转化效率还有待提高,而且所获转化体大多为嵌合体,后代分离鉴定较为困难,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玉米黄质的生物合成包括缩合、脱氢、环化、羟基化及环氧化等一系列反应。在此过程中β-胡萝卜素环羟化酶(β-Carotene Hydroxylase, BCH)与玉玉米黄质环氧酶(Zeaxanthin epoxidase, Zep)分别对玉米黄质的合成积累与氧化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探索构建BCH基因过量表达、Zep基因反义mRNA抑制和RNA干扰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茎尖生长点原位转化法转化玉米幼苗,以期调控BCH与Zep在玉米籽粒胚乳中的表达,使BCH基因表达量上升、沉默Zep基因或使其表达量下降,从而最终达到玉米黄质过量积累的目的。首先,分析NCBI上提交的BCH与Zep基因mRNA序列与所用载体的多克隆位点,用primer5.0分别设计引物并在5’端引入适合的酶切位点,扩增BCH基因mRNA全长序列与Zep基因mRNA反义链序列作为连入表达载体的目的片段。选择Zep基因:mRNA保守区域547 bp片段作为RNAi靶序列,用两对连有不同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进行扩增,将扩增得到的两个片段正反两个方向连入pSKintron载体内含子两端的多克隆位点中,得到正反向序列间间隔一段150 bp玉米内含子序列的反向重复结构,以便转录后形成发夹结构。最后,利用引物引入的酶切位点将BCH基因mRNA全长序、Zep基因mRNA反义链与反向重复结构分别连入经改造以Ubiquitin为启动子、T-NOS为终止子、Bar基因为筛选标记的表达载体pTF101.1M上,构建成本研究的叁个载体:BCH基因过表达载体BCHOE、Zep基因反义表达载体ZepAE和RNA干扰载体ZepRNAi。通过冻融法将表达载体质粒转入农杆菌菌株EHA105,以玉米自交系“18-599白”茎尖生长点为受体进行原位转化,BCHOE、ZepAE与ZepRNAi叁个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分别获得转化苗812、520和705株。经0.2g/L草丁膦筛选分别得到抗性植株64、42与74株,抗性率分别为7.89%、8.08%与10.50%。上述结果表明,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茎尖为受体的遗传转化体系操作简便,与依赖于愈伤组织为受体的转化相比,用时大幅缩短,具有可行性,转化获得的抗性植株经进一步鉴定后可用于富含玉米黄质转基因优良品种培育。(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荆培培[7](2009)在《应用农杆菌介导的生长点转化方法建立河套蜜瓜高效规模化转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基因工程技术把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是现代遗传育种的重要途径。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已建立了多种基因转化系统,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转基因植物。目前的转基因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学法。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点,但也都有不足之处,这就推动新的转基因技术的出现。利用植物分生组织直接进行基因转化,由于不经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过程,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小,能较好地保持受体植物的遗传稳定性,转化的外源基因也能实现稳定地遗传。本文首先以河套蜜瓜腋芽生长点做外植体,利用SPSS软件对农杆菌转化时的菌液浓度、转化时间、共培养时间设计16组正交实验。做法如下:切取河套蜜瓜腋芽茎段,用灭菌的细针刺伤腋芽萌发处,用带有外源基因的农杆菌进行转化处理。然后将腋芽萌发的茎段切下来,转到生根培养基上后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对16组实验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农杆菌转化河套蜜瓜生长点的最优体系为:使用OD_(600)=0.7的菌液转化10min之后,黑暗中共培养2d。在后期筛选转基因植株时选定:叶片上喷洒20 mg/L庆大霉素,诱导嫩茎和生根培养基中加入40 mg/L庆大霉素进行筛选。利用优化的转基因体系转化河套蜜瓜腋芽生长点,转化后阳性率达到76%,幼苗成活率为76.3%。在优化了的转基因体系的基础上,用农杆菌AGL1将植物表达载体pAMS-CTR1和pAMC-CTR1转入到河套蜜瓜茎顶端生长点中,分别转化50个植株,转化植株经PCR检测,分别获得35和34株转基因阳性植株,转化率达到70%和68%。(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09-06-10)

农杆菌介导的生长点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以玉米(Zea mays)杂交种‘郑单958’的芽尖生长点作为农杆菌侵染受体,以β-葡萄糖醛酸苷酶基因(GUS)作为转化基因,吸水链霉菌草丁膦乙酰转移酶基因(bar)作为筛选标记基因,通过GUS颜色反应,分别从侵染液浓度、侵染时间和真空处理时间叁个方面分析了影响GUS基因转化率的因素,初步得出结论:当侵染液浓度(OD600)为0.6、侵染时间2 h、真空处理时间为10 min时,选用杂交种‘郑单958’作为受体材料将会达到较高的遗传转化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杆菌介导的生长点转化论文参考文献

[1].邢小龙,常纪苹,胡德升,胡彦民,进茜宁.农杆菌介导玉米芽尖生长点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J].西南农业学报.2016

[2].邢小龙,常纪苹,付忠军,胡德升,杨慧丽.根癌农杆菌介导GUS基因转化玉米芽尖生长点的研究[J].植物生理学报.2016

[3].郝金凤,荆培培,张丽,哈斯阿古拉.应用农杆菌介导的生长点转化方法建立甜瓜遗传转化技术[J].华北农学报.2014

[4].胡晓晴,郭丽羡,武海娜,赵艳红,王小龙.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芽生长点和分蘖节遗传转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

[5].胡晓晴.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芽生长点和分蘖节遗传转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

[6].张丽更.玉米黄质合成关键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玉米茎尖生长点的农杆菌介导转化[D].四川农业大学.2011

[7].荆培培.应用农杆菌介导的生长点转化方法建立河套蜜瓜高效规模化转化技术[D].内蒙古大学.2009

标签:;  ;  ;  ;  

农杆菌介导的生长点转化论文-邢小龙,常纪苹,胡德升,胡彦民,进茜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