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机制论文-汪蓓

消解机制论文-汪蓓

导读:本文包含了消解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文化,流行机制,话语转向,语境

消解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汪蓓[1](2019)在《从消解到消费:体育明星表情包的流行机制与话语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近年来,表情包已经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道独特景观,体育明星表情包也是其中的重要代表。现有相关研究多强调表情包作为网络青年亚文化所具有的"抵抗"和"消解"意味,本文尝试透过对体育明星表情包流行过程与演变趋势的考察,总结其流行机制和话语模式的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方法:由于表情包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话语,其传播涉及到了编码、解码和语境等,因此,本文尝试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法来解剖体育明星表情包的流行机制和社会意义。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根据在热门表情包APP中表情包的流行度,选取研究样本。其次,借助数据挖掘工具,搜集样本表情包的数量和类型、产生的原型影像和语境、各明星参与其表情包生产与传播的情况,以及表情包在网友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状况,以此展开多模态话语分析。同时,对60名90后大学生进行访谈,以考查网友对体育明星表情包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一)语境迭加与意指升级是体育明星表情包的流行机制通过对体育明星表情包演变历程的梳理,研究发现,表情包是网络空间中集体分工协作生产出来的符号系统,其流行经历了叁重语境下的叁次"编码-解码"过程。1.第一重语境下的编码:作为模因的原型影像与场景。原型影像指的是引发表情包创作热潮的某明星原始表情瞬间,其根植于特定的场景之中,代表了那时那地那人的特定情绪,而场景的共同特征则是"正式场合"、"全民凝视",这是表情包生产的第一重语境。第一重语境有助于理解哪些体育明星的表情会被制作成表情包。第一重语境下的编码主体,是明星自身。2.第二重语境下的解码与编码:抽离与植入。表情包的原型影像一旦为网友所捕捉,就会被抽离出原来的场景、氛围和整体情绪,并重新解读——放大或者转译特定瞬间表情的含义,与时下的网络流行语结合,再植入当下的社会情绪,从而构成了新的符号——表情包。这一"抽离-再植入"的过程,就是表情包生产的第二阶段。第二重语境,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心态和集体情绪。能否契合社会心态是决定明星表情包流行的关键。第二重语境下的编码主体,主要是一些积极的网友和部分商业团队。3.第叁重语境下的解码、编码与再解码:日常应用。表情包生产的第叁个阶段,即被创作出来的表情包,逐渐被广大网友应用到社交媒体上的日常交流之中。这一过程,首先包含了表情包被筛选——即解码的过程,其中大多被淘汰、少数渐风靡。最终流行的表情包,是整个社会语境中网友集体心态和情绪的反映。第叁重语境下的编码主体,则是广大乐于使用表情包的网友。经过叁个阶段的"编码-解码"过程,叁重语境逐一迭加,公共话语与私人话语相互结合,体育明星表情包的意指内涵有了多重指向。而这,也赋予了体育明星表情包的一项社会功能——社会情绪的晴雨表。(二)体育明星表情包的话语模式从消解转向消费1.早期的消解模式。体育明星表情包发展的早期以姚明为代表。在表情包生产的第一重语境中,姚明的形象往往与国家、民族等宏大叙事相关联,经过叁重编码与解码,最终生产出来的姚明表情包则体现的是一种消解话语,即对精英、权威和主流价值观的消解,草根与主流的价值观对立体现较为明显,以此宣告青年群体的话语存在。2.里约奥运会之后,从消解模式转向消费模式。以2016年奥运会为转折点,体育明星表情包的话语模式开始充满了消费的意味。网友对明星的关注点转向了颜值、肌肉和乖巧可爱的表情;明星与网友的关系也不再二元对立,更多地是消费和被消费的关系。一方面体育明星和其经纪公司主动迎合网友的恶搞和改造行为,通过自我解构,把网友的消解转化成消费。另一方面,体育明星们及其表情包在消费文化中被粉丝甚至是各商家们消费。通过把消解转化为消费,明星们攫取了商业利益,而粉丝们则在符号消费中换取了娱乐产品和价值认同。同时,各种商业机构也助推了这场消费与被消费的互动,在获取商业利益的同时成就了粉丝经济的繁荣。研究结论:反思表情文化的出现,本身就预示着网络文化的后现代和娱乐化特征,而表情包话语模式从消解到消费的转变,则说明了网络文化的进一步转型,由最初的草根网友主导,转向资本主导。资本进入网络,逐渐掌握网络话语模式并熟练应用,一方面,给予网友充分的批判、发泄和解构的机会,另一反面,则成功的把网友的批判变成其产业链条的一个环节,成为配合消费而进行的表演。网络曾是反抗主流的自由阵地,如今则逐渐变成了被权力和资本接管的驯化场所,反抗、抵制、消解等都被当成一种表演,纳入消费文化的逻辑。体育明星表情包生产模式转向的原因,或有两种解释。从宏观上看,近年来,体育理念由体育英雄与国家梦想变为平凡人与个体参与,体育明星走下神坛。从微观上看,90后网友的政治效能感正逐渐降低,在消费文化中浸润出来的群体满足并沉迷于被消费文化所生产出来的娱乐产品,强调视觉快感和感性的愉悦,而不再热衷于深究严肃的意指。(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程昊熠,李培峰,朱巧明[2](2019)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事件同指消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事件同指消解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它在事件抽取、问答系统、阅读理解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局和局部信息,并具有全局推理机制的可分解注意力神经网络模型DANGL(Decomposable Attention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Global and Local information),用于文档级的事件同指消解。神经网络模型DANGL与过去大部分以概率模型和图模型为基础的传统方法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DANGL首先使用Bi-LSTM和CNN分别获取每个事件句的全局信息和局部信息;然后使用可分解注意力网络获取每个事件句中相对重要的信息;最后使用文档级全局推理模型进一步优化同指链。在TAC-KBP语料库上的实验显示,DANGL使用了少量的特征,且平均性能优于目前最好的基准系统。(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方杰,李培峰,朱巧明[3](2019)在《基于多注意力机制的事件同指消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事件同指消解是信息抽取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信息融合、问答系统、阅读理解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的CorefNet方法,用于消解文档级事件同指。该方法通过深层卷积网络抽取事件特征,并使用多种注意力机制获取重要信息。相比过去大部分建立在概率模型和图模型上的传统方法,所提方法仅使用了少量特征;与目前主流的神经网络模型相比,文中方法可以提取深层的事件特征,明显提高了事件同指消解的准确率。在ACE2005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了CorefNet优于目前最优的基准系统。(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祝天智[4](2019)在《退出成本视角下征地冲突的爆发机制及其消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退出成本与冲突的爆发频度和激烈程度有密切关系。在当前我国农村征地冲突中,农民和地方政府的退出成本都非常高昂,这是征地冲突频繁爆发为暴力冲突和恶性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高退出成本推动征地冲突升级的机理表现为:虽然开始的时候双方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但一旦冲突发展到一定阶段,双方都不得不为避免更多损失而坚持下去,甚至到最后都不得不为使对方承受同样的损失而引爆冲突。为避免征地冲突频繁爆发为暴力事件,需要从改革征地程序,降低双方退出成本;完善征地矛盾解决机制,为双方提供更多退出机会;实行法治化维稳,使双面避免承担冲突之外的成本等叁个方面入手。(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赵炜,汪毅刚,王兴[5](2019)在《以高校辅导员为枢纽的高校协同育人机制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消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极大地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损害高校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根源在于高校教职工对育人工作普遍存在思想观念误区和育人工作本身权责划分不清。转变高校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误区,建立"以高校辅导员为枢纽的高校协同育人机制",从根本上消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为高校辅导员的晋升和转型创造契机,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专家化和职业化提供科研基础。(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马柳颖,黄小龙[6](2019)在《监察留置措施的立法隙缺及其消解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留置取代"两规"彰显了法治反腐思维,较"两规"而言具有较大的法治进步意义。但是,由于留置措施立法的单一化缺陷,其在理论上与比例原则和人权保障原则有待进一步衔接;同时,监察机关在监察调查实践中也面临权力恣意或者权力萎缩的两难困境。为此,学者提出了留置措施内部控制或强制措施外部借用两种方案,试图化解留置措施面临的理论与实践困境。而基于法治反腐的理论需求与现实考量,监察机关宜在监察解释或实施细则中对留置措施作广义与狭义区分。广义留置具体可包括留置盘问、留置取保、留置监视以及紧急留置,狭义留置则仅指《监察法》第22条规定之情形。(本文来源于《山东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秀华[7](2019)在《追责与容错机制的冲抵效应及消解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对行为失误中追责与容错两种机制无论是在处理方式、理念思想方面,还是立场态度、关注焦点上都截然不同,存在客观的效应冲抵性。弱化冲抵效应,就是要把握内涵,避免将追责等同于责罚;了解本质,避免将容错理解为免罚;权责对应,丰富具体追责方式;宽容谅解,但始终坚守行为底线;提升认知,科学理解原则与方式的兼容性。(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李东欣,禹龙,田生伟,李圃,赵建国[8](2019)在《注意力机制的LSTM-DBN维语人称代词指代消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维吾尔语中人称代词指代歧义问题,结合维吾尔语言的词法、语法、词间位置等关系,以及注意力机制、长短时记忆网络和深度置信网络,提出了一种维语人称代词指代消解模型。首先,分析维语中人称代词指代的特点和表达规律,提取出相应词向量特征;其次,借助长短时记忆网络挖掘维吾尔语人称代词的语义特征,并利用注意力机制的相似性度量、权重调节能力,避免信息在层间传递的丢失,实现特征编码向量的信息整合;最后利用深度置信网络(DBN)进一步挖掘出隐藏在维语上下文中的深层语义特征,完成维语人称代词指代消解。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挖掘深层语义信息和识别效果上优于传统的深度学习模型,准确率达到了81.14%,F_1达到了78.83%。(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19年07期)

万宗节[9](2019)在《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成因机制与消解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进入网络社会后,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也随之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的虚拟性特性。网络摆脱了具体的物理时空的限制从而导致舆论的消解,内心信念(良心)的削弱,道德合力减弱,出现道德失范现象。因此,需要通过网络主体实名化,德法规范一体化,网络内外统一化,重新树立起规范权威,将网络行为纳入到规范权威的合力控制之下,减少甚至消除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本文来源于《集宁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陈仕国,曹静雯[10](2018)在《戏曲女班的运作机制及活力消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时期,由女伶组成的戏班活跃于南北城市,在上海、江苏、浙江一带被称为"髦儿戏",而在北京、天津、济南等地则被称为"档子班"。民国初年,由于官方下令禁止男女合演,从而使男女分班演出合法化,而此时的戏曲女班不断涌向北京演剧市场,被称为"坤班"。至此,江浙沪等地报刊亦改称"髦儿戏"、"档子班"为"坤班"。戏曲女班在晚清时期,才真正发展成为独立性的职业班社,并由露天搭台走向私人堂会,继而迈向商业戏园公演。而此演剧场所的转变,对探究近代戏曲演剧形(本文来源于《中华戏曲》期刊2018年01期)

消解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事件同指消解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它在事件抽取、问答系统、阅读理解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局和局部信息,并具有全局推理机制的可分解注意力神经网络模型DANGL(Decomposable Attention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Global and Local information),用于文档级的事件同指消解。神经网络模型DANGL与过去大部分以概率模型和图模型为基础的传统方法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DANGL首先使用Bi-LSTM和CNN分别获取每个事件句的全局信息和局部信息;然后使用可分解注意力网络获取每个事件句中相对重要的信息;最后使用文档级全局推理模型进一步优化同指链。在TAC-KBP语料库上的实验显示,DANGL使用了少量的特征,且平均性能优于目前最好的基准系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消解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汪蓓.从消解到消费:体育明星表情包的流行机制与话语转向[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程昊熠,李培峰,朱巧明.基于注意力机制的事件同指消解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9

[3].方杰,李培峰,朱巧明.基于多注意力机制的事件同指消解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9

[4].祝天智.退出成本视角下征地冲突的爆发机制及其消解[J].兰州学刊.2019

[5].赵炜,汪毅刚,王兴.以高校辅导员为枢纽的高校协同育人机制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消解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

[6].马柳颖,黄小龙.监察留置措施的立法隙缺及其消解机制[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9

[7].刘秀华.追责与容错机制的冲抵效应及消解策略[J].领导科学.2019

[8].李东欣,禹龙,田生伟,李圃,赵建国.注意力机制的LSTM-DBN维语人称代词指代消解[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9

[9].万宗节.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成因机制与消解方法分析[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9

[10].陈仕国,曹静雯.戏曲女班的运作机制及活力消解[J].中华戏曲.2018

标签:;  ;  ;  ;  

消解机制论文-汪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