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写作过程论文-董楠

母语写作过程论文-董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母语写作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言迁移,母语思维,英语写作

母语写作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董楠[1](2019)在《母语思维对英语写作过程的影响研究——基于二语习得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语言迁移理论,探究母语思维对英语写作过程的影响,实验对象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本科生。主要探讨母语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过程的哪一阶段的影响最大?以及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所受到的母语影响有何不同?研究打算采用写作测试,有声思维实验,以及后续访谈等方式,并对得到的各项数据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09期)

张俊杰[2](2018)在《母语与二语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母语(汉语)与二语(英语)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产生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七名某大学英语系二年级学生进行了回忆访谈和一项"有声思维"实验,实验表明: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母语即汉语的主要功能为:头脑风暴、整合思维、评估文章结构、监测写作过程和分析写作题目;而二语即英语的主要功能为:重复,翻译,整合句子结构以及纠错单词拼写。可见,两种语言在二语写作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发挥着一系列不同的重要作用,该项实验不仅对外语写作的研究提供了有效价值,而且对其教学也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刘宁,孙洪花,高明霞[3](2016)在《母语在高中生外语写作过程中的介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听、说、读、写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的四个重要方面。其中写作作为一项输出性的活动,越来越被认为是衡量外语学习者语言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学习外语的初级阶段,不同水平的外语学习者倾向于参考他们的母语(第一语言)来习得该外语的各个方面,包括写作在内。就写作而言,创作过程包含了很多个体活动,涉及解题、结构构思、内容构思及修改。(本文来源于《吉林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刘宁[4](2016)在《母语在高中生外语写作过程中的介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听、说、读、写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的四个重要方面。其中,写作,作为一项输出性的活动,越来越被认为是衡量外语学习者语言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学习外语的初级阶段,不同水平的外语学习者倾向于参考他们的母语(第一语言)来习得该外语的各个方面,包括写作在内。就写作而言,这个创作过程包含了很多个体活动,涉及解题,结构构思,内容构思及修改。就外语学习者而言,在其整个外语写作过程中,他们是如何参考第一语言的?作为一项实证研究,本论文,旨在弄清中国高中生外语学习者外语写作过程中的母语介入情况,通过包含问卷调查,六名高中生英语写作的有声思维报告和回顾性访谈在内的多种数据收集方法,试着来回答以下五个研究问题。第一,中国高中生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写作过程中是否使用母语?如果使用,使用量是多少?第二,在不同的写作活动中,他们是如何使用母语的?第叁,随着学习者外语水平的提高,母语的介入是如何变化的?第四,外语写作质量和母语介入的关系如何?最后,在外语写作过程中,外语学习者在哪些方面倾向于使用母语?在对已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后,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外语写作过程是一件双语事件。第二,在不同的思维活动中,母语的使用量也是不同的,母语大量地被使用在解题和结构构思活动中。第叁,总体来说,随着学习者外语能力的提高,母语的使用量有所降低。第四,学习者的外语写作质量越高,母语的参与量越少。最后,高中生外语学习者在思考写作内容和实体词,尤其是名词和动词时,会倾向于使用母语。母语的作用是很复杂的,它不能简单地被描述成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在不同的思维活动中,母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建议英语教师们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指导学生何时使用母语,何时直接用外语写作。(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6-05-16)

张永文[5](2015)在《高职学生二语写作过程中的母语思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高职学生在二语写作过程中的母语思维情况及其与二语写作成绩之间的关系,采用有声思维的方法对6名高职学生的二语写作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在二语写作过程中普遍使用母语思维,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成绩之间呈负相关。对于二语水平较低的高职学生来说,二语写作过程中的母语思维是一种自然的习惯性的认知行为。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教学建议。因此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英语思维,但是当他们遇到认知困难时,教师应该容忍并接受其使用母语思维。(本文来源于《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黄竽笙,陆燕敏[6](2015)在《母语在二语写作过程中的使用——一个双语应用的体验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二语写作过程中写作者是如何运用两种语言完成写作任务的。研究采用了定性多个案研究方法,运用有声思维、访谈等手段收集数据,进行主题分析。本研究分别在中澳两个国家的,叁所大学中,对24名二语写作者的写作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指出,二语写作中非认知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二语写作是一个双语应用的体验过程。(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期刊2015年06期)

纪佳琪[7](2015)在《母语思维策略在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母语是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运用母语思维来进行外语写作的相关问题,前人大多集中于研究母语写作输出的结果,以及母语思维在二语写作过程中所起到的正负迁移作用和影响,忽略了写作的过程,并且研究对象多为单一普通的英语学习者。本研究通过有声思维,回顾性访谈的方法,记录了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内蒙古民族大学)的50名非英语专业且母语是蒙汉语两种语言的学生的英语作文写作过程,并对其中4名英语水平不等的学生进行了单独的有声思维测试。旨在回答以下几个研究问题:1.哪一种母语思维(蒙语思维/汉语思维)模式对英语写作更有帮助?2.蒙古族学生具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3.蒙古族学生依赖哪些母语思维因素来完成写作?4.通过研究结果对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及老师教学有何启示?通过研究其在两种母语思维作用的情况下的外语写作,作者主要计算了其在英文写作过程中汉语和蒙语两种母语思维量的使用,并分别将两种母语思维量和作文总成绩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显示母语思维的使用量与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紧密相关,但母语思维量与作文总体成绩却呈负相关关系。通过回顾性访谈和半学期的接触了解,作者总结了蒙古族学生独有的思维特点,诸如图示化的思维模式,拥有游牧民族向往简单自由的自然理念以及他们在学习中所体现的开拓进取,自由开放,英雄乐观和崇信重义的蒙古精神。同时尽管母语思维对外语的学习存在干扰,但在很大程度上却依赖于母语,同时也得出了英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对其影响的六大因素,它们分别是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习惯,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和语言的转换。最后,作者提出要结合当时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自身情况来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魏富霞[8](2015)在《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中,母语负迁移对学习者外语学习的影响一直是个热门话题。这种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就叫做语言迁移。语言学家认为,如果不考虑语言迁移情况,要分析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是不可能的,虽然语言迁移不能解释所有的错有的错误类型,但它无疑是引起错误的最大因素。语言迁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另外一种是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语言正迁移会促进学习者外语的学习,而语言负迁移则会阻碍学习者外语的学习。语言迁移的研究主要基于对比分析理论、错误分析理论以及中介语理论的研究。这些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母语迁移现象,从而推动外语教学的发展。大部分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已经熟练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汉语,另外,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这种影响会严重阻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因此,笔者想从错误分析的角度去分析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并找出引起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有叁个:(1)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中存在哪些错误?(2)这些错误中由母语迁移引起的错误可以分为哪几类?(3)高中生写作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了关于母语负迁移的相关理论知识,这为本次实验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作者仔细收集了所有数据,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了仔细的统计分析,找出每类错误发生的原因。本研究尝试为中学英语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笔者主要通过对研究对象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收集、分类、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母语负迁移现象在学生的写作中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习惯用语、文化及思维等方面。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对英语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第一,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学生写作中的错误,教师应该明确错误是学习语言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第叁,鼓励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增加语言输入量;最后,应该加强写作实践的训练。(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王玲[9](2015)在《二语写作过程中母语使用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语写作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大多数的研究强调一语写作与二语写作的共性,而忽视了二语写作的特点。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二语写作,以及为二语写作教学有所启示,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以下问题。1.非英语专业文科大学生在二语写作中的母语使用量是多少?2.英语写作过程中的母语使用与学生的二语水平是何关系?3.大学生如何使用母语来帮助二语写作?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6名(3男3女)来自山西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在校文科学生,根据他们的二语水平,把他们划分为高、中、低叁个水平组。数据收集过程分为四个步骤:有声思维方法培训、正式写作实验、回顾性访谈和问卷调查。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者数出每篇写作中的中英文词数,并根据有声思维报告,借鉴前人研究(Wang&Wen,2002),将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分为五大类:解题、内容构思、结构构思、文本输出、过程控制,并分析研究对象如何通过使用母语来帮助其二语写作。通过比较不同的二语水平学习者在上述五大类中的母语使用比例来研究母语使用和二语水平的关系。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第一,二语写作是一个双语的过程。第二,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母语在二语写作中的使用量降低。第叁,在文本输出活动中,母语使用对二语写作有负面的影响,但在其它活动中没有明显的影响。最后,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和访谈,发现大多数学生把二语写作中母语的使用归结于二语水平低、习惯了母语思维、缺乏写作练习以及长期处于母语环境。基于以上的一些结论,本研究对英语写作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了一些建议。首先,在英语教学中不应完全禁止使用母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二语水平来决定在二语写作中是否允许使用母语。其次,老师应该指导学生什么时候使用母语使其有利于二语写作,并在二语教学中进行翻译策略的培训。再次,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外语学习和应用环境对其写作中的英语思维能力有影响吗?需要教师更多地营造这样的环境吗?(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3)

蒋颖超[10](2014)在《高中生英语写作过程中母语心译的使用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高中生已基本形成了用汉语母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方式,所以在进行英语写作时,一定程度上依赖母语,无法完全脱离母语思维,而这种依赖的常见表现形式就是“心译”,或者也可称“母语心译”。母语心译既是一种语言迁移策略,也是一个认知心理过程,更是跨语言影响的表现。本文通过对6名高中生写作过程的有声思维测试、即时访谈和文本分析,发现了母语心译在英语写作过程中的功能,分析了母语心译对其写作结果的影响,明确高、低水平学生在母语心译使用上的差异,得到了本文的研究成果,证实了本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对收集的数据作定量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从总体上看,母语心译量和作文成绩之间呈负相关,说明在写作思维过程中母语心译比例越高,学生作文的得分越低,母语心译对外语作文的质量起负作用;同时,英语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导致母语心译使用的原因,英语作文水平越高,母语心译量越少,水平越低,母语心译量越多。(2)母语心译在高中生英语写作过程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解题、内容构思、结构构思、文本输出和过程控制五类思维活动中。从母语思维平均量看,高分组在结构构思和过程控制思维活动上比低分组使用的母语要多,在文本输出和解题思维活动上比低分组使用的母语要少,而在内容构思活动中和低分组使用的母语心译比例差不多。(3)各类思维活动中母语心译量与最后得分的相关分析:学生在遣词造句过程中,母语心译量使用越多,作文成绩越低;用母语去组织思想,构思内容,安排文章结构不影响作文的质量和最后得分,可能还对英语作文思想的明确、内容的丰富、结构的清晰和最后作文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帮助。(4)母语心译从形态、词汇、句法和语篇四方面干扰写作结果,引起母语语言知识和使用在英语作文上的负迁移,导致本次学生英语作文模式呈复杂化,既有英语作文的直线型模式特征,也有汉语作文的螺旋型模式特征。以上结论对全面认识母语心译在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也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4-03-05)

母语写作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索母语(汉语)与二语(英语)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产生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七名某大学英语系二年级学生进行了回忆访谈和一项"有声思维"实验,实验表明: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母语即汉语的主要功能为:头脑风暴、整合思维、评估文章结构、监测写作过程和分析写作题目;而二语即英语的主要功能为:重复,翻译,整合句子结构以及纠错单词拼写。可见,两种语言在二语写作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发挥着一系列不同的重要作用,该项实验不仅对外语写作的研究提供了有效价值,而且对其教学也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母语写作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董楠.母语思维对英语写作过程的影响研究——基于二语习得视角[J].校园英语.2019

[2].张俊杰.母语与二语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刘宁,孙洪花,高明霞.母语在高中生外语写作过程中的介入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

[4].刘宁.母语在高中生外语写作过程中的介入研究[D].延边大学.2016

[5].张永文.高职学生二语写作过程中的母语思维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6].黄竽笙,陆燕敏.母语在二语写作过程中的使用——一个双语应用的体验过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

[7].纪佳琪.母语思维策略在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8].魏富霞.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9].王玲.二语写作过程中母语使用的调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10].蒋颖超.高中生英语写作过程中母语心译的使用调查[D].南京师范大学.2014

标签:;  ;  ;  

母语写作过程论文-董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