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径光学系统论文-任晓坜

大口径光学系统论文-任晓坜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口径光学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动光学效应抑制技术,光线追迹,光线微分方程,大口径扩束系统

大口径光学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任晓坜[1](2019)在《大口径光学系统气动光学效应及抑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动光学效应是降低大口径光学系统或复杂环境气流下光学系统像质的重要因素。研究气动光学效应并提出相应的抑制措施可有效的提升像质。因此,研究气动光学效应及其抑制技术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工程意义。流体导致的气动光学效应主要是由流场密度变化产生的折射率分布不均引起的。本文针对某米级口径扩束系统,在叁级、四级和五级风力(4m/s、6m/s和9m/s),进风角度为0°、30°、45°、60°,进风温差为0 K、10 K、20 K情况下进行了流场分析。研究发现,环境气流进入扩束系统后,与系统内部复杂结构相互作用产生低速湍流。流场中包含了较多不易耗散的涡流团,从而引起气流密度变化,并最终导致介质折射率改变。流体密度场的分布与涡流的形状、尺度、位置有关,且随着环境气流风力等级和扩束系统口径的增加,流场的密度变化越复杂。同时,环境气流进风角度对流场的影响受到扩束系统镜筒的制约。当进风角度在在0°~45°之间时,大部分气流能够进入系统内部,对流场的影响较大;当进风角度为约60°时,由于镜筒的阻挡作用,进入内部流场的气流减少,造成的影响降低。环境气流同扩束系统之间的温差会导致气体流动,从而导致流场产生更多的涡流。将流场的密度分布映射为折射率场后,就可以对扩束系统中传输的光线进行追迹。常用的光线追迹方法是求解光线微分方程,它在求解上有较大的难度。本文针对该方程,推导出了一种新的求解方法。此方法采用拟合公式得到离散点的折射率分布,然后利用解析法计算折射率梯度。同时,在求解光线微分方程时,采用自定义过渡函数,直接将笛卡尔坐标下点的位置(x,y,z)与弧长s对应起来,得到光线微分方程的通用求解表达式。利用该表达式可以对任意折射率分布介质中的光线传输进行计算。通过光线微分方程的计算,就可以得到光线传输的光程(Optical Path Length,OPL)和光程差(Optical Path Difference,OPD)。采用波前面形、泽尼克多项式和斯特列尔比评价方法,基于光线追迹求得的光程差,对扩束系统内的气动光学效应进行了光学像质评价。通过分析可知,环境气流风速增大,以及扩束系统口径增大,流场中传输光线产生的波像差也越大。同时,环境气流进气角度的改变会引起流场中传输光线的波像差发生变化。其中,进风角度在0°到45°范围内OPD增加明显;进风角度达到60°以后,由于镜筒壁的阻挡作用,环境气流进入扩束系统内部的量减少,湍流动能降低,因此产生的波像差减小。环境气流同扩束系统之间的温差不但会产生低阶像差,还会产生高阶像差。研究气动光学的机理和产生条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设计合理的措施来抑制气动光学效应。本文针对米级口径扩束系统,采用增加镜筒长度(被动式)、主次镜进气优化(主动式)和镜筒壁进气优化(主动式)方式对环境气流引起的气动光学效应进行抑制。通过变换镜筒长度、变换进气孔位置、孔径和数量,将流场中涡流出现的位置压制在主通光孔径边缘,提高了光束传输质量。本文还对环境气流引起的气动光学效应进行了缩比模型实验研究。基于?520mm口径镜筒,研究了环境气流进风角度、风力大小对镜筒内流场的影响趋势。结果显示,该趋势同前述环境气流对米级口径扩束系统的影响一致。同时,采用本论文所涉及的流场分析、光线追迹、光程差(OPD)算法对该缩比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流场分析的结果可以充分的解释镜筒内环境气流所引起的湍流运动。同时,将计算得到的OPD与实验测得的进行对比,二者误差在7.43%~20.01%之间。(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张凯朋[2](2019)在《大口径光学系统的设计与公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需求也更加迫切。随着高分辨率的光学系统的出现,光学系统的口径也回随之增大,大口径光学系统将是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在2018年研究设计出了口径D=4.03m的碳化硅(SiC)单体非球面反射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要用该反射镜做遥感卫星成像的话,由于体积、重量和成本的限制,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很难实现。所以如果要进一步增大光学系统的口径,就需要采用主镜拼接的形式。目前主镜拼接比较典型的遥感光学系统有:以詹姆斯·韦伯为代表的6.5m JWST(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主镜反射望远镜和以MOIRE(Membrane Optical Imager Real-time Exploitation)为代表的20m薄膜衍射主镜望远镜。本文研究的目的设计4m、6.5m、9m口径的叁反射式光学系统和薄膜衍射光学系统(单层、双层和叁层),并对反射式主镜和薄膜衍射主镜使用Zemax软件进行拼接,最后分析了大口径光学主镜(包括整体口径反射镜、整体口径薄膜透镜、拼接镜面反射镜、拼接镜面薄膜透镜)的公差,进而分析大口径光学系统的公差,研究结果可为大口径光学系统的工程化研究提供参考。首先,简单地分析了一下采用同轴叁反射式光学系统相比于同轴两反射式和同轴四反射式的优势以及使用薄膜衍射透镜比传统折射透镜所存在的优点,并分析了同轴叁反射式光学系统的成像原理以及单层、双层和叁层薄膜主镜光学系统的成像原理。然后在序列模式下根据同轴叁反射式光学系统的成像原理,分别设计了4m、6.5m和9m的整体口径和拼接整体口径叁反射式光学系统;根据薄膜主镜光学系统的成像原理设计了整体口径和拼接整体口径的单层、双层、叁层薄膜主镜光学系统,并在非序列模式下,使用小的子镜对同轴叁反射式光学系统和薄膜衍射成像系统的主镜进行拼接。最后,分析了同轴叁反射式光学系统的主镜和光学系统的公差;分析了薄膜衍射主镜的单层、双层膜和叁层薄膜主镜光学系统的主镜和光学系统的公差,并在非序列模式下对拼接成的反射式主镜和薄膜衍射主镜的子镜进行公差分析。(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飞[3](2019)在《大口径衍射望远镜光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薄膜衍射成像技术是未来构建大口径太空光学望远镜的关键技术,薄膜衍射器件解决了传统望远镜主镜的大重量和高面形精度问题,为实现大口径甚至超大口径望远镜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目前大口径衍射望远镜光学系统中存在的若干关键问题,包括大特征尺寸菲涅尔校正板的设计、可见光范围内的光子筛望远镜成像系统设计以及大口径衍射望远镜的中心遮拦分析和频谱改进设计,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了两种大特征尺寸校正板设计方案,分别为混合调制透镜和谐衍射透镜,目的是通过增大校正板的特征尺寸,降低校正板的加工难度。仿真实验表明,混合调制透镜和谐衍射透镜均能作为校正板消除宽光谱衍射成像系统中衍射主镜引入的色差,但两个校正板有各自不同的光学和加工特性。混合调制透镜不仅可以增加校正板的特征结构宽度,还可以减小其微结构的坡度,而谐衍射透镜只能增加校正板的特征结构宽度,不改变其微结构的坡度,因此,混合调制透镜比谐衍射透镜更容易加工;然而,混合调制透镜的易加工性是以牺牲衍射效率为代价,其衍射成像系统的效率仅约为10%,相比之下,谐衍射透镜可以较好的保证衍射成像系统的衍射效率(>95%)。2.提出了两种RGB叁通道光子筛望远镜设计方案,分别为基于径向分区光子筛的RGB叁通道望远镜设计方案和基于随机分区光子筛的RGB叁通道望远镜设计方案,目的是将光子筛望远镜的成像频谱范围从几十个nm覆盖至可见光范围。仿真结果表明,随机分区叁通道设计可以更好的消除R、G、B叁个通道的色差,并且具有更好的聚焦特性,但随机分区设计的叁个中心波长受到谐衍射透镜谐波长的制约,以至于叁个通道的频段不能任意选择;相比之下,径向分区叁通道设计的叁段频谱相互独立,具有更高的设计自由度,但该设计的外通道像点具有较高的旁瓣,且不同通道像点的分辨率不同,因此径向分区叁通道设计的成像质量较低。3.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对称分布钢圈的薄膜支撑机构,用以支撑光子筛薄膜,并加工了用于支持100mm口径光子筛的薄膜支撑机构。分析表明,该支撑机构具有质量轻、结构简单、便于折迭和展开和自稳定特性等优点,非常有利于实现大口径衍射薄膜在太空中的高精度支撑和展开。4.分析了大口衍射望远镜中的中心遮拦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频谱平移设计方法,有效的减小了大口径望远镜中的频谱遮挡。另外,设计了静止轨道一米分辨率的衍射望远镜光学系统,用以评估我们的方法在避免频谱遮挡上的有效性。仿真实验证明,我们的设计不仅避免了对设计频谱的遮挡,并且改善了望远镜系统的MTF曲线,提高了望远镜的成像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4-30)

杜倩,章亚男,沈林勇,钱晋武[4](2019)在《大口径精密光学系统中调焦机构静态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ICF中终端光学组件的调焦机构作用是调整聚焦透镜的位置使激光准确地聚焦在靶点上。调焦机构的变形会使靶镜的位姿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光束的落点发生变化。本文介绍了调焦机构的结构特点,通过简化模型法分析其在真空负压、重力下的变形与应力,以及聚焦透镜在Z向(光轴)导轨不同位置的倾角。并且利用有限元法对调焦机构的静态稳定性分析,与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相对比,证明简化模型法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计量与测试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孙永雪,夏振涛,韩海波,王珂,陈刚义[5](2018)在《大口径红外离轴叁反光学系统设计及公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空间光学领域中,光学系统的发展趋势为长焦距、大视场、轻量化、大相对孔径、高成像质量等。为适应该发展趋势,对大口径反射式光学系统进行研究,在共轴叁反系统的成像理论基础上,为避免中心遮拦,提高成像质量,采用视场离轴方式,设计了一款大口径离轴叁反式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在奈奎斯特空间频率17lp/mm处,光学传递函数MTF大于0.75,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此外,光学系统公差的合理分配是影响相机总体性能的主要因素,运用公差灵敏度分析和反转灵敏度分析,计算各公差对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给出了合适的公差分配,经过模拟分析,按照给定的公差加工装调,系统光学传递函数大于0.55。(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8年06期)

徐萌萌,薛栋林,曾雪锋[6](2018)在《大口径超长焦距紧凑型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空间遥感光学系统结构紧凑、体积小以及高分辨率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长焦距紧凑型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基于高斯光学和初级像差理论,创建了同轴四反射镜系统的初始结构,通过视场偏置的方法避免二次遮拦。对设计的大口径超长焦距同轴偏视场四反射光学系统进行优化,系统口径1 800mm,有效焦距25 000mm,全视场角1°×0.1°。设计结果表明,系统设计波像差优于λ/50(λ=632.8nm),全视场相对畸变小于0.4%,光学筒长仅为有效焦距的1/10,结构简单紧凑,像质接近衍射极限,对大口径超长焦距空间遥感光学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8年05期)

白虎冰,缪礼[7](2018)在《大口径长焦距变焦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大口径长焦距的变焦光学系统在光电跟踪设备的需求,通过对变焦原理的分析与计算,进而确定出合适的初始结构。通过分析比较,确定采用机械补偿变焦型来实现整个变焦系统。整个系统需要设计实现100mm~600mm的连续变焦,同时保证其F数不发生变化,同时由于孔径较大,且焦距变化范围比较长,因此设计难度比较大。通过优化设计得到结果,该系统的设计结果表明整个系统的总长达到了563.956mm,F数基本保持不变,这样在实际的应用中该系统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成像。系统在中长焦距时,其MTF值在30lp/mm处都大于0.4,在短焦时性能略有下降,对于实际应用满足要求。(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8年05期)

卢鑫[8](2018)在《基于旋转扫描的大口径红外双视场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大范围远距离目标探测的难点,设计了基于旋转扫描的双视场大口径镜头,增大系统探测范围。设计中采用分组设计方法,将前组系统口径进行压缩,利用振镜摆动来补偿旋转过程中的像移现象,使生成的图像能够稳定,提高了探测精度。经过仿真模拟得到较为理想的系统传递函数和弥散斑,使大口径系统利用旋转扫描的方式可以实现大范围探测。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及思路,用以改善凝视系统探测距离或探测范围的不足等问题。(本文来源于《光电技术应用》期刊2018年03期)

魏海松[9](2018)在《基于扫描哈特曼的大口径空间光学系统检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光学系统是空间光学遥感相机的核心。为了实现空间相机的大视场、高分辨率以及宽覆盖的需求,空间光学系统的口径和焦距不断增大。制造相应的大口径空间相机对光学加工手段和高精度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间光学系统的检测是其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包括在实验室环境下用于系统装调的失调量检测以及在外场环境下光学相机发射前的成像质量检测。首先,传统的用于系统装调的检测方法为干涉自准直检测法,干涉仪发出的球面光波经光学系统和标准平面镜反射后沿原路返回干涉仪,完成自准直检测。这种方法具有简单、高效和高精度的特点,但是随着光学系统口径的不断增大,制造与光学系统口径相当的标准平面镜越来越困难,世界上两米以上口径的标准平面镜少之又少,限制了这种方法在大口径空间光学系统检测上的应用。其次,制造完成的空间光学相机在由实验室搬运到发射基地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震动的影响,其光学性能可能发生改变,在发射基地的外场检测是确保相机成像质量满足要求的最后一把标尺。然而光学系统在封装完成后无法再进行自准直检测,传统的方法是使用平行光管对光学系统进行检测,平行光管模拟无穷远处像点,经光学系统成像后在像面形成点扩散函数,计算调制传递函数(MTF)并以此作为评估成像质量的指标。但是随着光学系统口径的不断增大,制造与光学系统口径相当、焦距是光学系统焦距两倍以上的平行光管成本极高。因此,对于大口径空间光学系统的检测,迫切需要低成本、高效率的新手段。哈特曼检测自1900年提出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在这期间科学家们从未停止过对它的研究。哈特曼检测是基于光线的几何特性,通过测量表面面形或者波前的斜率信息,进而重构面形或者波前的一种方法,具有简单高效和高灵敏度的特点。如今基于哈特曼原理的波前探测技术在多个领域都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包括高精度光学检测、自适应光学以及生物识别等。本文提出了基于扫描哈特曼原理的大口径空间光学系统检测技术。以较小口径的平行光管扫描大口径光学系统的通光口径,避免了制造大口径平行光管所需的高额成本,具有简单高效的优势。并且针对扫描指向误差导致检测精度有所降低的缺陷,创新性地提出了使用多光束阵列扫描的拼接检测方法,利用重复区域的检测信息确定相邻采样位置的相对倾斜,解算扫描过程中的指向误差,修正重构波前,大幅度提高了检测精度。更进一步地,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多光束拼接检测系统,应用此系统检测实际空间光学望远镜,得到了高精度的检测结果,验证了基于扫描哈特曼的多光束拼接检测方法检测大口径空间光学系统的能力。本文针对应用于大口径空间光学系统的扫描哈特曼检测技术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介绍了传统哈特曼检测反射镜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用于大口径空间光学系统的扫描哈特曼检测方法,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和推导数学公式,研究了扫描哈特曼检测的理论模型。研究了扫描哈特曼检测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基于斜率信息的波前重构算法和高精度质心提取算法。分析了扫描哈特曼检测的特性,讨论了其应用于大口径光学系统检测的优势。2、对整个检测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和仿真,包括不同测量子孔径光斑质心能否准确识别与提取、低频波像差信息能否准确拟合,以此验证检测原理的正确性。并仿真分析了采样密度、平行光束口径和相邻子孔径重迭面积等参数的优选问题以及外来误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问题。同时,开展了扫描哈特曼检测的原理验证实验,搭建了检测光路,在规避了扫描指向误差的前提下,检测某200MM口径的光学系统的波像差,验证检测原理的可行性。3、针对扫描哈特曼检测过程中指向误差导致检测精度降低的缺陷,提出了多光束扫描的拼接检测方法,利用重迭区域检测信息,解耦扫描指向误差,大幅度提高了检测精度。研究优化了基于斜率Zernike拟合和波前斜率连续条件的指向误差解耦算法,并仿真验证了算法的解算精度。通过理论计算和计算机仿真,分析了多光束阵列参数和焦面图像传感器规格对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的影响。4、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基于扫描哈特曼的多光束拼接检测系统,集成了位移平台自动扫描模块、光源开关时序控制模块、图像采集与实时显示模块、光管阵列的扫描指向误差监测与反馈调节模块和数据处理与结果显示模块等多项模块。并对检测系统做了误差标定,分析了各项误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用此系统检测了某空间光学系统800mm口径的波像差,检测结果与干涉检测结果相比偏差接近1/50λ,重复性精度优于1/80λ,验证了其高检测精度和高可重复性精度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它抵抗环境干扰的能力,讨论了其应用于空间光学系统检测的实用意义。本文对基于扫描哈特曼的大口径空间光学系统检测技术的研究,从检测理论的提出、仿真分析和可行性验证到实际检测系统的设计开发、误差标定和检测实验,逐步实现了扫描哈特曼技术在大口径空间光学系统检测上的应用,为未来超大口径空间光学系统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8-06-01)

邢振冲[10](2018)在《灵巧型长焦多波段共口径光学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电系统在军事侦察,伪装识别,地质勘查,环境检测,防火救灾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跟瞄系统作为光电系统中的一类,通过探测并判定目标,进而对目标进行识别和跟踪。并在跟踪过程中,获取目标特征信息并反馈给处理系统进行结算。传统的分布式结构限制了光学口径的大小,从而限制了系统的探测范围,采用共口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探测能力,还可以减小体积,这对于机载设备是很有利的,采用激光发射与回波信号接收使用同一个口径即激光发射与接收共口径的实施方案,不仅可以提高元件的利用率、降低成本;而且可以精确对准激光的发射光轴与回波信号接收光轴,从而提高测量精度。而单一波段仅能反应目标的部分特性,为了准确全面并且不受干扰的获取目标信息,需要综合目标不同波段的图像信息,实现全天候准确跟瞄目标。激光发射与接收共口径,不仅可以扩大激光的国外很早就开展了灵巧型长焦多波段共口径光学系统成像系统的研制工作。本文以具体的创新项目为依托,研究了灵巧型长焦多波段共口径光学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部分问题。主要对多波段共口径光学系统的设计,检测,装调与分析,拼接式光学窗口研究,激光发射接收共口径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项目需求,设计了用于球型悬挂式光电系统和用于嵌入式光电系统的两种灵巧型长焦多波段共口径光学系统,球型光学系统采用卡塞格林系统作为共口径前端,实现了可见光,中波红外以及激光接收的共口径设计,焦距和F数分别为:嵌入式光学系统采用离轴叁反系统作为共口径前端,实现了可见光,中波红外以及激光发射,接收共口径设计。对设计好的光学系统进行了杂散光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合理的遮光罩和挡光环,两套系统的杂散光系数均满足要求。对红外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其冷反射,建立合适的冷反射数学模型,并结合实际的光学实用需求,分析灵巧型红外光学系统冷反射以及调焦过程中冷反射的变化情况,并指导光学设计进一步改进优化。据后向散射噪声的偏振特性,提出采用光学手段进行后向散射噪声抑制。在后向散射噪声抑制研究过程中,利用琼斯矩阵对共口径激光系统中后向散射噪声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依据共口径激光系统原理搭建实验光路对系统中后向散射噪声组成成分进行测量。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共口径系统中的后向散射噪声偏振态与激光照射脉冲偏振态相同,当激光发射脉冲主要为P偏振脉冲时,后向散射噪声由沿P方向与沿S方向振动的线偏振激光脉冲组成,其中P分量为偏振分光棱镜分光面反射能量,且为主要成分,S分量为激光发射脉冲中的小部分。因此,可应用提高发射激光脉冲的线偏振度以减小后向散射噪声中S分量,提高接收光路中元件偏振消光比消除P分量的方法,抑制系统内部后向散射噪声,且此方法具有系统结构简单,工作稳定高效,且拥有较大的带宽的特点。利用衍射光学相关知识以及傅里叶变换等数学方法,建立了拼接式光学窗口对光学系统传递函数影响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拼接窗口的参数,光学系统参数与光学系统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该数学模型可以根据光学系统需求指导拼接窗口的加工设计。针对灵巧型离轴叁反非球面设计制定合适的检测方案,设计对应的补偿器,并对加工好的非球面进行复检。完成了卡塞格林系统与离轴叁反光学系统的装调工作。综上所述,本课题为灵巧型长焦多波段共口径光学系统的研究储备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设计超长探测距离,多功能灵巧光电瞄准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8-06-01)

大口径光学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需求也更加迫切。随着高分辨率的光学系统的出现,光学系统的口径也回随之增大,大口径光学系统将是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在2018年研究设计出了口径D=4.03m的碳化硅(SiC)单体非球面反射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要用该反射镜做遥感卫星成像的话,由于体积、重量和成本的限制,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很难实现。所以如果要进一步增大光学系统的口径,就需要采用主镜拼接的形式。目前主镜拼接比较典型的遥感光学系统有:以詹姆斯·韦伯为代表的6.5m JWST(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主镜反射望远镜和以MOIRE(Membrane Optical Imager Real-time Exploitation)为代表的20m薄膜衍射主镜望远镜。本文研究的目的设计4m、6.5m、9m口径的叁反射式光学系统和薄膜衍射光学系统(单层、双层和叁层),并对反射式主镜和薄膜衍射主镜使用Zemax软件进行拼接,最后分析了大口径光学主镜(包括整体口径反射镜、整体口径薄膜透镜、拼接镜面反射镜、拼接镜面薄膜透镜)的公差,进而分析大口径光学系统的公差,研究结果可为大口径光学系统的工程化研究提供参考。首先,简单地分析了一下采用同轴叁反射式光学系统相比于同轴两反射式和同轴四反射式的优势以及使用薄膜衍射透镜比传统折射透镜所存在的优点,并分析了同轴叁反射式光学系统的成像原理以及单层、双层和叁层薄膜主镜光学系统的成像原理。然后在序列模式下根据同轴叁反射式光学系统的成像原理,分别设计了4m、6.5m和9m的整体口径和拼接整体口径叁反射式光学系统;根据薄膜主镜光学系统的成像原理设计了整体口径和拼接整体口径的单层、双层、叁层薄膜主镜光学系统,并在非序列模式下,使用小的子镜对同轴叁反射式光学系统和薄膜衍射成像系统的主镜进行拼接。最后,分析了同轴叁反射式光学系统的主镜和光学系统的公差;分析了薄膜衍射主镜的单层、双层膜和叁层薄膜主镜光学系统的主镜和光学系统的公差,并在非序列模式下对拼接成的反射式主镜和薄膜衍射主镜的子镜进行公差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口径光学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任晓坜.大口径光学系统气动光学效应及抑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9

[2].张凯朋.大口径光学系统的设计与公差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3].李飞.大口径衍射望远镜光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4].杜倩,章亚男,沈林勇,钱晋武.大口径精密光学系统中调焦机构静态稳定性分析[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9

[5].孙永雪,夏振涛,韩海波,王珂,陈刚义.大口径红外离轴叁反光学系统设计及公差分析[J].应用光学.2018

[6].徐萌萌,薛栋林,曾雪锋.大口径超长焦距紧凑型光学系统设计[J].应用光学.2018

[7].白虎冰,缪礼.大口径长焦距变焦光学系统设计[J].应用光学.2018

[8].卢鑫.基于旋转扫描的大口径红外双视场光学系统设计[J].光电技术应用.2018

[9].魏海松.基于扫描哈特曼的大口径空间光学系统检测技术[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

[10].邢振冲.灵巧型长焦多波段共口径光学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

标签:;  ;  ;  ;  

大口径光学系统论文-任晓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