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绿地系统论文-梁俊武

城乡绿地系统论文-梁俊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乡绿地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规划

城乡绿地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梁俊武[1](2019)在《浅谈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若干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是城乡一体化下绿地系统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城乡一体化的研究背景入手,分析国内外绿地系统规划发展,对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的定位、分类进行介绍,最后提出作者关于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考。(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9年10期)

金云峰,李涛,王俊祺,吴钰宾,杨丹[2](2019)在《基于协同度量化模型的城乡绿地系统布局调适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目前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十九大中央报告强调的"协同性"改革措施,迫切需要城乡范畴的绿地系统规划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布局应对。鉴于此,通过建构绿地系统内源驱动力、外源影响力的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函数模型,以佛山绿地系统布局调适为例,定量分析绿地系统内部子系统功效之间、绿地系统与外部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耦合协同作用的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异,并根据时空分异结论指出协同优化策略,进行功能结构性协同和生态骨架性协同的布局调适。测算结果表明,调适方案能够一定程度改良绿地系统综合功效的耦合影响及协同性能,基本实现整个绿地系统的协同有序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9年05期)

金云峰,李涛,吴钰宾,杨丹[3](2019)在《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上海城乡绿地系统空间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取上海2000—2015年的城乡绿地系统空间相关数据,通过耗散结构理论的熵值分析法,首先分析了上海城市建设用地多样性在全国处于中等的研究背景,其次总结了上海城乡绿地系统的3项空间演化特征,即游憩型绿地的开放性增强、绿地功能类型多样性增加、生态因子具有非线性作用,最后提出风景游憩绿地需提升综合品质,生态保育绿地应实施自然再生等优化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林业》期刊2019年01期)

张振威,郑晓笛[4](2019)在《土壤污染防治法背景下的城乡绿地系统建设:趋势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将形成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建立从污染土壤调查、修复、风险防控、监测到场地再利用,从环境标准到规划管理的全方位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宏观背景,再加上中国土壤污染严重、规模大、修复难、成本高、周期长等特征,将导致大量污染场地转变为绿地或生态用地,最终对绿地系统的数量与规模、布局与功能、规划与管理、环境质量标准等多个维度产生实质性影响。分析这一趋势,对其影响提出预判,最终提出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9年02期)

金云峰,李涛,王淳淳,沈洁[5](2018)在《城乡统筹视角下基于分形量化模型的游憩绿地系统布局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形理论是研究复杂巨系统典型形态特征的前沿理论,采用分形理论衍生的聚集维量化模型和形态维量化模型对上海游憩绿地系统进行演化特征的时空分析,基于演化特征和相关规划提出游憩绿地系统布局分形耦合重构的优化方案:8中心5级分形的结构布局优化和大尺度郊野公园的形态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测算出的演化特征结果更为符合实际情况,优化方案能进一步促成系统结构形态的分类分级演化、增强系统形态稳定性能、普遍提升服务水平并缩小空间差异,可被有效地用于城乡范畴下的游憩绿地系统规划中。(本文来源于《风景园林》期刊2018年12期)

贾媛媛,秦旭升[6](2018)在《应用型人才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城乡规划专业宏观视角出发,通过对安徽科技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绿地系统规划的教学过程进行初步分析与探索,实现学校应用型人才发展目标,并为城乡规划专业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8年19期)

孙雨[7](2018)在《基于城乡生态修复的北方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叁十年快速推进的城镇化,使我国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城镇人口剧增,建成区领地向外扩展,景观空间分布不断发生改变等等,这些变化使城镇内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城市建设也步入了转型期,2015年中央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再现城市青山绿水”,建设生态文明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良好的绿地环境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对绿地系统开展合理规划将有利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但是,我国目前关于绿地系统规划的相关法规、标准和研究大多是针对于大中型城市的,对于小城镇的关注较少。而小城镇无论经济发展水平还是自然环境条件都与大中城市不尽相同,继续沿用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将很难满足小城镇发展的实际要求。建立一套针对小城镇现状、响应国家“生态修复”要求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已成为应有之义。因此,本文重点聚焦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文献查阅、对比分析、跨学科综合和实验研究等方法。首先,提出将生态修复的理念运用于绿地系统规划。在明确生态修复的具体概念、原则和方向的基础上,总结出基于城乡生态修复的规划应具有的特点。进一步分析目前我国小城镇绿地系统的规划特征、规划方法、规划程序,发现现阶段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绿地功能单一、缺乏总体布局思维和特色风貌缺失的问题。通过分析借鉴日本镰仓市、英国克洛普希尔镇和佛山市优秀绿地系统案例,提出运用生态修复的理念可以解决目前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其次,建立基于生态修复的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框架。明确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应实现的目标、需要遵循的原则,并由此提出相应的绿地系统规划策略。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应当从“县域—城区”两个层面展开,明确县域和城区的规划范围、规划定位及规划内容,形成新的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程序和框架。通过对比与传统规划框架的区别,得出基于生态修复的绿地系统规划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最后,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运用新的规划框架,尝试进行绿地系统规划。怀来县绿地系统存在县域绿地与城区绿地脱节、县域绿地系统未形成明显地方特色、城区绿地分布不均且质量参差不齐、采空区和工业废弃地生态恢复不足等问题,导致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较差。以县域绿地系统规划为重点研究对象,划分生态功能区,确立县域绿地系统规划近期和远期目标,并展开生态系统保护规划。(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涛,金云峰[8](2017)在《生态修复指引下基于熵值分析的上海城乡绿地系统时空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叁五"期间中央"绿色发展新举措"提出"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并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因此"生态修复"的理念基础在于将"山水林田湖"构成的城乡绿地系统看作一个复杂协同生命体。本文基于这样的复杂巨系统视角,依据"耗散结构"理论与"信息熵"理论衍生出的能够度量复杂不确定性的熵值分析,在明晰上海城市扩张演化以及绿地资源优势背景的前提下,构建以熵流及熵产生为准则层的2000~2015年上海城乡绿地系统时空演化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熵权法权重以明确影响因子的重要性程度。通过对输入输出熵、代谢熵、熵流、熵产生以及总熵变的熵值分析,确定上海城乡绿地系统演化的熵变时序。结果表明,上海城乡绿地系统趋于集约紧凑、多功能复合的良性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4)

袁春雷[9](2017)在《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体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对城市建成区外乡村绿地进行梳理,重新界定"城乡绿地"的范围及其内涵,在区分城市绿地和乡村绿地的基础上对绿地功能重新加以解读,深入剖析现有城乡绿地规划体制下的同题,并从完善目标体系、扩展内容体系、创新技术体系等方面提出新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体系框架。(本文来源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4)

肖持纲[10](2017)在《建设山水相依诸景纷呈的城乡绿地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春季以来,临潼区上下紧紧抓住春季植树造林有利时机,各街办、各部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春季植树,深入开展“叁年植绿大提升、森林城市看临潼”活动,造林绿化工作已全面铺开,各项绿化工程正陆续实施。“截至3月7日,临潼区已经完成造林绿化1226亩,新栽侧柏、油松、(本文来源于《西安日报》期刊2017-03-11)

城乡绿地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目前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十九大中央报告强调的"协同性"改革措施,迫切需要城乡范畴的绿地系统规划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布局应对。鉴于此,通过建构绿地系统内源驱动力、外源影响力的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函数模型,以佛山绿地系统布局调适为例,定量分析绿地系统内部子系统功效之间、绿地系统与外部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耦合协同作用的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异,并根据时空分异结论指出协同优化策略,进行功能结构性协同和生态骨架性协同的布局调适。测算结果表明,调适方案能够一定程度改良绿地系统综合功效的耦合影响及协同性能,基本实现整个绿地系统的协同有序可持续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乡绿地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梁俊武.浅谈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若干思考[J].花卉.2019

[2].金云峰,李涛,王俊祺,吴钰宾,杨丹.基于协同度量化模型的城乡绿地系统布局调适方法[J].中国园林.2019

[3].金云峰,李涛,吴钰宾,杨丹.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上海城乡绿地系统空间演化特征[J].中国城市林业.2019

[4].张振威,郑晓笛.土壤污染防治法背景下的城乡绿地系统建设:趋势与对策[J].中国园林.2019

[5].金云峰,李涛,王淳淳,沈洁.城乡统筹视角下基于分形量化模型的游憩绿地系统布局优化[J].风景园林.2018

[6].贾媛媛,秦旭升.应用型人才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

[7].孙雨.基于城乡生态修复的北方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

[8].李涛,金云峰.生态修复指引下基于熵值分析的上海城乡绿地系统时空演化研究[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论文集.2017

[9].袁春雷.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体系探讨[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论文集.2017

[10].肖持纲.建设山水相依诸景纷呈的城乡绿地系统[N].西安日报.2017

标签:;  ;  

城乡绿地系统论文-梁俊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