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小说论文-汪晓慧

中国历史小说论文-汪晓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历史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科幻小说,新历史主义,科幻文学,新历史小说

中国历史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汪晓慧[1](2019)在《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新历史书写”——以新世纪前后中国历史科幻创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21世纪中国文学中最有潜力的文类之一,科幻文学逐渐发展壮大,并吸收了不同元素以拓宽其想象力边界。新世纪以降,一些科幻作家对历史素材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历史神话和太空歌剧、赛博朋克、人工智能等经典科幻题材一道成为了中国科幻小说关注和书写的重要内容,并形成了较为引人注目的分支,即历史科幻小说。在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看新世纪中国历史科幻小说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它直接或间接地汲取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新历史主义和主流文坛(本文来源于《当代作家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冯立华[2](2017)在《中日文化的兼容与吸收——井上靖中国历史题材小说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作家井上靖创作了大量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以中国历史为题材创作小说本身就可以看出井上靖对中国文化的偏向,或者说对异文化撞击中人物的自我人生定位与抉择的关注。中国历史文化成为作家创作的"源头",而作家的文化认知又必然带有自者和他者的双重性,既然这些作品能为中日读者接受,那么势必带有文化兼容的包容性和对他者的吸收、接受。(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7年24期)

王春林[3](2017)在《当代中国历史的精神症候式表达——关于李凤群长篇小说《大风》》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一部中国现当代小说史,我们就不能不承认,以"土改"和稍后的"农业合作化"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学作品,数量并不在少数。从起初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赵树理的《李家庄的变迁》,到后来"十七年"期间柳青的《创业史》、赵树理的《叁里湾》、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一直到"文革"后新时期以来张炜的《古船》、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陈忠实的《白鹿原》、莫言的《丰乳肥臀》与《生(本文来源于《南方文坛》期刊2017年02期)

张士立,雷迪[4](2016)在《井上靖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被日本评论界称为"日本文坛泰斗"的井上靖,在历史小说的创作方法上有一定的地位,同时也是日本战后中国历史题材小说的开拓者。通过阅读井上靖的这类历史小说,发现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某共性。即:这些人物形象都背负着悲壮的命运。本文就以井上靖的历史题材小说特别是以中国历史题材的小说为中心,来揭示井上文学中悲壮性的人物形象特征。一、中日古代文化交流题材的历史小说中的人物(本文来源于《剑南文学(下半月)》期刊2016年11期)

张涛,董子冰[5](2016)在《小说中国·历史想象·文学谱系——试论王德威的“文学政治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王德威在他的文章、着述中,不断地批评从梁启超到"五四"以来的文人学者,都欲借小说的"不可思议之力"来实现变革社会、强国富民的诉求。批评他们赋予小说难以承载的"历史使命",造成了现代中国小说(文学)独沽"感时忧国"精神一味,而大大忽略了或全然不顾在"感时忧国"之外的"涕泪飘零"、嬉笑怒骂和"鬼魅叙事",从而大大地窄化了现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多重可能性。尽管王德威在批评"五四"先贤欲借"无用"之小说达图强之"大道",而其自己亦未能逃脱这一赋予现代中国小说(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6年07期)

熊尧[6](2016)在《神佛安排范式下的中国历史演义小说创作探微——以《说岳全传》中岳飞悲剧的必然性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历史演义小说在"据正史"的基础上,往往总喜欢赋予其神化的色彩。这种神化的色彩在增加作品可读性的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很多的社会现实,它决定了故事结局的必然性:"冥冥"之中,似乎早有定数。该文以《说岳全传》(1)为例,旨在通过对"神佛"安排的探讨,把从中折射出的社会根源试做分类剖析,并阐述这种范式的形成。(本文来源于《梧州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钟响[7](2015)在《从“异域”到“任侠”——试论日本中国历史小说中班超形象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班超在中国西域历史上是一个功不可没的伟大人物。因为他的努力,使得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得以恢复并得到加固。在他身上发生的传奇故事传颂至今。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成语"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更是妇孺皆知。近代日本作家以中国历史为素材创作小说,在日本文坛并不罕见。从二战前的中岛敦、武田泰淳到战后出现的井上靖、陈舜臣、宫城谷昌光、冢本青史等作家均以创作中国历史小说着称。班超作为西域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本身所具有的传奇色彩,给日本作家提供了多种阐释的可能性。本论以井上靖《异域人》和陈舜臣《不入虎穴》这两篇小说为例,试图从两篇不同的创作时间来分析班超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在日本西域历史小说中的演变。(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曲竟玮[8](2015)在《从欧洲中心主义向中国历史情境的回归——论小说《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的电影改编》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法文小说《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改编的同名电影,不再以西方视角窥视中国"文革"时期的社会生活,删除了不必要的政治议论,弱化了法兰西文化背景的启蒙和女权思想,文明主题不再突出,知青记忆则成为叙事中心。这当然是为了符合电影审查制度的要求,同时也是小说作者兼导演为回归故土而做出的文化立场的必要调整。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损害了小说的艺术完整性,造成了阅读的"间离"感,因而电影的相应改编也是一种艺术提高和趋附市场之举。(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5年13期)

徐翔[9](2015)在《民间视野下的中国历史——评贾平凹长篇小说《老生》》一文中研究指出贾平凹的作品《老生》以新奇的视角、民间的视野描绘了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生活及其变化。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贾平凹写作中所渗透出的时代波澜起伏。小说采取了貌似"野史"的写法,对百年中国历史进行了一次重新梳理,解析了中国革命、土地改革、乡村的现代化进程中人间世态和人性本能,表现了作者的深刻批判和反思。(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5年09期)

沈家庄[10](2014)在《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咏西方小说的词——王鹏运咏茶花女》一文中研究指出王鹏运是清代词学集大成者,学界公认的晚清词坛"四大家"的领军人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挟光绪西奔长安,王鹏运与词友刘福姚、朱祖谋相聚北京四印斋寓所,以词相唱和,有时宋育仁也参入其事,后来他们将这个时期的唱和之作,编辑为《庚子秋词》。词中多有国破家亡之深仇剧痛、凄凉感喟,中国近代文学史专家阿英将其编入《近代反侵略文学》丛书之《庚子事变(本文来源于《文史知识》期刊2014年12期)

中国历史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本作家井上靖创作了大量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以中国历史为题材创作小说本身就可以看出井上靖对中国文化的偏向,或者说对异文化撞击中人物的自我人生定位与抉择的关注。中国历史文化成为作家创作的"源头",而作家的文化认知又必然带有自者和他者的双重性,既然这些作品能为中日读者接受,那么势必带有文化兼容的包容性和对他者的吸收、接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历史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汪晓慧.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新历史书写”——以新世纪前后中国历史科幻创作为例[J].当代作家评论.2019

[2].冯立华.中日文化的兼容与吸收——井上靖中国历史题材小说透视[J].芒种.2017

[3].王春林.当代中国历史的精神症候式表达——关于李凤群长篇小说《大风》[J].南方文坛.2017

[4].张士立,雷迪.井上靖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征[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6

[5].张涛,董子冰.小说中国·历史想象·文学谱系——试论王德威的“文学政治学”[J].文艺争鸣.2016

[6].熊尧.神佛安排范式下的中国历史演义小说创作探微——以《说岳全传》中岳飞悲剧的必然性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16

[7].钟响.从“异域”到“任侠”——试论日本中国历史小说中班超形象的变迁[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

[8].曲竟玮.从欧洲中心主义向中国历史情境的回归——论小说《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的电影改编[J].电影文学.2015

[9].徐翔.民间视野下的中国历史——评贾平凹长篇小说《老生》[J].高教学刊.2015

[10].沈家庄.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咏西方小说的词——王鹏运咏茶花女[J].文史知识.2014

标签:;  ;  ;  ;  

中国历史小说论文-汪晓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