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击波论文-黄霞,汤文辉,蒋邦海,郭弦

热击波论文-黄霞,汤文辉,蒋邦海,郭弦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击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X射线,热击波,各向异性材料,本构关系

热击波论文文献综述

黄霞,汤文辉,蒋邦海,郭弦[1](2011)在《各向异性材料中二维X射线诱导热击波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正交各向异性材料二维率相关的弹塑性本构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编写程序,对X射线辐照各向异性材料碳酚醛平板时诱导的热击波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讨论了热击波的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在软X射线和硬X射线的辐照下,材料中的X射线热击波表现出不同的形貌,材料中热击波形成的机理、热击波峰值、X射线穿透深度、汽化现象、拉伸强度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本文来源于《高压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陈华,汤文辉,张若棋,冉宪文[2](2008)在《电子束辐照下铝合金靶中热击波传播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了电子束辐照下铝合金靶中热击波的传播与衰减规律。首先给出了基于半径回归法的铝合金本构模型,并给出了将其应用于数值模拟的计算流程。然后,利用该模型以及自主编写的计算软件DRAM1D,模拟了脉冲电子束辐照铝合金的热击波效应。将计算结果与采用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得到的结果以及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比于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基于半径回归法的铝合金本构模型所得到的热击波衰减相对较快,与电子束辐照铝合金的实验结果符合较好,更适合于描述铝合金靶材中的热击波传播。(本文来源于《航天器环境工程》期刊2008年06期)

孙崇峰[3](1997)在《多孔材料在热击波压实下的本构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引入描述多孔材料中非零压状态基体体积占有比的承压系数αv,取代过去常用的多孔度α,对多孔材料的本构方程进行修正而得到p=αvF(αv,E),解决了多孔材料发生熔化时,本构方程不适用的问题。应用结果表明,这种修正是合理的和可行的,对多孔材料的数值模拟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高压物理学报》期刊1997年03期)

周益春,段祝平,杨奇斌[4](1997)在《电子束引起的热击波和层裂破坏效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强流低能相对论电子束引起LT-12铝产生的热击波和层裂进行了分析.电子束在靶材中的能量沉积是非常复杂的,通常都用Monte-Carlo数值模拟的方法来计算能量沉积,本文发展了一种新的半经验解析方法.在研究由电子束引起材料的动态响应时,对于靶材表面的熔化过程要进行适当考虑,本文使用了GRAY叁相状态方程,详细考虑了这种复杂的溶化过程.同时在研究层裂破坏效应及应力波的衰减规律时,放弃了通常的von—Mises流体弹塑性模型,而使用了应变率相关的本构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比较一致.(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汤文辉,张若棋,赵国民[5](1995)在《脉冲X射线诱导的热击波》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脉冲X射线诱导的热击波进行了一维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脉冲X射线热击波有两种不同的力学机制,其一是表面的汽化反冲,其二是热形变。(本文来源于《高压物理学报》期刊1995年02期)

赵国民,张若棋,陈吉斌[6](1995)在《圆柱壳体内X射线热击波的二维力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二维流体弹塑性模型及二维断裂处理方法,研究X射线热击波在圆柱壳体内的传播规律。计算结果揭示了圆柱壳体内热击波的一些二维效应。(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1995年02期)

彭常贤,王占江,王伟,王征,胥永亮[7](1995)在《“闪光二号”电子束辐照平板靶产生热击波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击波是电子束辐照靶材料时在其内产生材料响应的一个重要力学现象。论述了近两年来我们在“闪光二号”装置上进行电子束辐照平板靶产生热击波的实验研究。使用的靶厚为2.8~6.5mm,靶材为LY-12铝,靶上能通量为87~152J/cm ̄2。实验结果表明,实测热击波应力峰值为0.35~2.0GPa,热击波平均作用时间约为0.29μs,均半高宽约为0.14μs,平均上升时间约为0.10μs。(本文来源于《高压物理学报》期刊1995年01期)

孙崇峰,张若棋[8](1991)在《多孔铝中热击波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多孔铝在热击波作用下的力学效应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文中对用于描述多孔材料本构关系的p-a方程进行了改进,使其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和合理性,尤其是在描述多孔材料发生熔化出现零压时,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在处理压强p和多孔材料的多孔度α的关系时,我们采用了 M.M.Carroll 的空心球壳模型,并考虑到热辐射引起的能量沉积作用,对其进行了修正,使其能恰当地反映出在热辐射条件下所遵循的规律。描述材料状态变化的是 GRAY的金属叁相物态方程。由上所述建立起来的这套方程及其对多孔材料中热击波的处理结果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来源于《高压物理学报》期刊1991年02期)

彭常贤[9](1987)在《电子束辐照硬铝产生热击波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1MV电子束辐照L Y-12硬铝产生热击波的实验中所采用的石英压电测量系统,并给出了电子束热击波和层裂的实测结果。结果表明,层裂的实测值与计算值基本符合。(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1987年03期)

冷义顺[10](1984)在《X射线在材料中引起的热击波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 x射线在材料中形成热击波,能导致材料层裂,这从实验室冲击波试验结果和核爆时回收的材料样品得到了征实。为了搞清楚它的破坏机理,国内外科学工作者从理论和实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理论上的计算模型,由于忽略的因素较多,计算模型预示的冲击波衰减率比实验中测得的低很多。这就迫使专家们更加注重实验技术和测试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使用敏感元件嵌埋于材(本文来源于《强度与环境》期刊1984年04期)

热击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研究了电子束辐照下铝合金靶中热击波的传播与衰减规律。首先给出了基于半径回归法的铝合金本构模型,并给出了将其应用于数值模拟的计算流程。然后,利用该模型以及自主编写的计算软件DRAM1D,模拟了脉冲电子束辐照铝合金的热击波效应。将计算结果与采用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得到的结果以及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比于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基于半径回归法的铝合金本构模型所得到的热击波衰减相对较快,与电子束辐照铝合金的实验结果符合较好,更适合于描述铝合金靶材中的热击波传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击波论文参考文献

[1].黄霞,汤文辉,蒋邦海,郭弦.各向异性材料中二维X射线诱导热击波的数值模拟[J].高压物理学报.2011

[2].陈华,汤文辉,张若棋,冉宪文.电子束辐照下铝合金靶中热击波传播规律研究[J].航天器环境工程.2008

[3].孙崇峰.多孔材料在热击波压实下的本构方程[J].高压物理学报.1997

[4].周益春,段祝平,杨奇斌.电子束引起的热击波和层裂破坏效应(英文)[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

[5].汤文辉,张若棋,赵国民.脉冲X射线诱导的热击波[J].高压物理学报.1995

[6].赵国民,张若棋,陈吉斌.圆柱壳体内X射线热击波的二维力学计算[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5

[7].彭常贤,王占江,王伟,王征,胥永亮.“闪光二号”电子束辐照平板靶产生热击波的实验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1995

[8].孙崇峰,张若棋.多孔铝中热击波的数值模拟[J].高压物理学报.1991

[9].彭常贤.电子束辐照硬铝产生热击波的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1987

[10].冷义顺.X射线在材料中引起的热击波测量[J].强度与环境.1984

标签:;  ;  ;  ;  

热击波论文-黄霞,汤文辉,蒋邦海,郭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