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方种质论文-徐敏,江瑞林,陆江,谭义川,颜勇刚

玉米地方种质论文-徐敏,江瑞林,陆江,谭义川,颜勇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玉米地方种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方种质,农艺性状,穗行数,遗传差异

玉米地方种质论文文献综述

徐敏,江瑞林,陆江,谭义川,颜勇刚[1](2018)在《乐山白玉米地方种质的初步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乐山27个白玉米地方种质为研究对象,测定株高、穗位高、茎粗、穗长、秃尖、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叶长、叶宽、雄花长、雄花分枝数、穗粒重、百粒重,对其遗传差异进行初步评价,对各农艺经济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将27个种质进行聚类。结果表明:27个白玉米地方种质农艺性状差异很大,其中秃尖长、雄花分枝数及穗粒重差异最大;各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其中穗(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与农机》期刊2018年04期)

王春梅,任洪,赵晓燕,沈建华,王竹[2](2015)在《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与贵州玉米地方种质的配合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挖掘和拓宽贵州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利用5个贵州玉米地方品种为父本,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的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为母本,按NCⅡ设计组配,对其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玉米地方品种中册亨Suwan黄包谷和地33综合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中中群11、中群24和中群27综合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40个杂交组合中中群27×册亨Suwan黄包谷、中群26×地33,中群23×地33,中群11×平塘黄包谷,中群22×马场小黄包谷,中群28×吊南早,中群25×平塘黄包谷,中群22×地33,中群23×平塘黄包谷,中群11×吊南早等组合具有较强的特殊配合力,可进一步组建新的群体和选择优良自交系。(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王春梅,任洪,曹绍书,赵晓燕,王竹[3](2015)在《贵州不同生态区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籽粒的品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挖掘地方种质资源的优质基因的方向和优质高产玉米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2009年从贵州的4个生态区(黔中及黔北,黔西北,威宁高寒,黔东及黔南边缘)搜集的123份材料,对其淀粉、蛋白质、油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玉米籽粒品质有一定的影响。1)黔西北地区收集的种质资源油分含量最高(5.26%),与黔中及黔北收集的和黔东及黔南边缘收集的呈现显着性差异;2)黔东及黔南边缘收集的资源蛋白质含量最高(11.87%),与黔西北和威宁高寒地区呈现显着性差异;3)4个生态区收集的地方种质资源淀粉含量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5年08期)

赵军华,吕学高,楼肖成,朱正梅[4](2015)在《浙江省玉米地方种质表型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浙江省99份地方玉米种质的农艺性状,并分析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抽雄天数、吐丝天数、散粉天数、叶片数、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Weaver指数为1.59~2.27。根据欧式距离,按离差平方和法进行系统聚类,将99份玉米地方种质划分为5个类群,说明浙江省玉米地方种质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具有较高的保护和利用潜力。(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苟才明,黄宁,余世权,荣廷昭[5](2015)在《17个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杂优类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杂优类群和杂优模式,可以为探明自交系的应用价值和优势杂交种的配制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以17个从玉米地方种质中选育的自交系和11个测验种(包括西南地区常用骨干自交系以及代表西南地区玉米核心种质的5个标准测验种)为供试材料,利用SSR标记,进行了杂优类群划分;以17个新选系和11个测验种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187个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单株产量测定,杂种优势估算,分析了杂优模式。结果表明,28个自交系间遗传相似系数较小,可分为4个杂种优势群,17个新选系有7个划入旅大红骨群,3个划入改良Reid群,4个划入PB群,3个划入四平头群;在各类群组配中,PB群地方种质选系(P1-1、P1-8和P1-10)与改良Reid群;PB群地方种质选系(P1-1、P1-6和P1-14)与旅大红骨群;改良Reid群地方种质选系(P1-15、P1-16和P1-17)与四平头群可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特别是PB群地方种质选系P1-1与改良Reid群组配获得强优势组合可能性更高。研究结果为新选系的应用和地方种质的进一步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苟才明,余世权,黄宁,荣廷昭,张吉海[6](2015)在《17个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配合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配合力,可以为探明自交系的应用价值提供技术支撑。选用11个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17个玉米地方种质新选的自交系的配合力、杂种优势以及主要性状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GCA表现突出,且构成产量因子性状GCA表现也较好的新选自交系有P1-1、P1-16和P1-14;SCA值高、杂种优势强的组合是P2-4×P1-10;在株高、穗位高、穗行数等4个性状中,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对F1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而穗长、秃尖长、百粒质量等5个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非加性效应。因此,对于高产组合的选配,至少要选择1个GCA高的材料作亲本,并在此基础上兼顾SCA的选择,而利用地方种质选系则应根据性状遗传特性决定其选择时期和选择强度。(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付梅,柏光晓,韩萌[7](2014)在《贵州玉米地方种质与5大类群玉米种质的配合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摸清贵州玉米地方种质的配合力,为其利用和改良提供参考,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以玉米5大类群代表系的T32(Suwan 3号群体选系)、黄早四(唐四平头群)、Mo17(兰卡斯特群)、78599(PB群)、478(瑞德群)为测验种,对16个有代表性的贵州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和产量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贞丰黄、五穗白(桐梓县)、滑石玉米、碑坊黄等8个贵州玉米地方种质的一般配合力较高。2)大黄×478、二黄早×478、二黄×478、五穗白(桐梓)×785 99、赫白×478、贞丰黄×478这6个组合的杂种优势较强。因此,贵州玉米地方种质与478(瑞德群)组配有较大的改良利用潜力。(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杨荣志,吴全一,贺玉兰,杨华勇[8](2013)在《玉米高原地方种质改良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验证高原地方种质的改良效果,探索其杂种优势类群。【方法】以国内6个主要杂优模式群的12个代表自交系为母本,5个含高原地方血缘的自交系为父本,按照NCⅡ设计组配60个杂交组合,通过田间种植鉴定,对F1的单株产量等11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各自交系的所有考察性状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的遗传差异。【结论】81111和8111沃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地方种质资源的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瑞德群体、旅大红骨与高原地方种质组配,易获得较强杂种优势。(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吴元奇,郑灵,荣廷昭[9](2013)在《西南地区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分布及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表型性状结合的主成分分析,SSR标记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对50个西南地区白玉米地方品种的种质资源分布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玉米地方品种农艺性状表现出很大差异,主成分聚类将其分为7个类群,大部分品种聚在一个群内,但也有少数品种单独成类;利用筛选出来的51对扩增条带清晰,具有明显多态性的SSR引物,共检测到515个多态性位点,SSR位点的平均多态性位点数为10.1个,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19个,平均为12个,多态信息量(PIC)分布范围为0.764~0.958,平均为0.885,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在0.574~0.840,平均为0.684,标记索引指数(MI)分布范围为3.820~18.208,平均值为9.775。SSR分析将所选品种分为8类,且84%的组合集中在前叁大类。从地方品种来源地分析来看,地理位置相似或接近的地方品种大多两两成类,遗传相似系数很高,而群体结构分析显示,白玉米地方品种的群体结构受其地理环境气候的影响。少数地方品种较独立,可以进一步从种质资源方面研究利用。(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王燕,张士龙,贺正华,万正煌,张再君[10](2013)在《湖北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来源于湖北省不同地区的1 318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以及其中833份材料的3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在地区及生态区间存在明显差异,玉米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以宜昌和恩施较丰富,多样性指数为1.988 0~2.082 9;黄石、武昌、孝感和鄂州多样性相对较低,多样性指数为0~0.562 3;鄂西生态区为多样性最集中地区,多样性指数为2.371 2,江汉平原生态区多样性最低,多样性指数为0.884 1。湖北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各地区间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差异也十分明显,9个性状在各地区的多样性有不同差异,多样性指数范围在1.98~2.10。种质资源份数多于40份的鄂西、鄂西南、鄂西北、鄂东南生态区9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具有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的特点,其中鄂东南生态区9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最大。研究表明,湖北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4期)

玉米地方种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挖掘和拓宽贵州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利用5个贵州玉米地方品种为父本,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的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为母本,按NCⅡ设计组配,对其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玉米地方品种中册亨Suwan黄包谷和地33综合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中中群11、中群24和中群27综合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40个杂交组合中中群27×册亨Suwan黄包谷、中群26×地33,中群23×地33,中群11×平塘黄包谷,中群22×马场小黄包谷,中群28×吊南早,中群25×平塘黄包谷,中群22×地33,中群23×平塘黄包谷,中群11×吊南早等组合具有较强的特殊配合力,可进一步组建新的群体和选择优良自交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玉米地方种质论文参考文献

[1].徐敏,江瑞林,陆江,谭义川,颜勇刚.乐山白玉米地方种质的初步鉴定[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8

[2].王春梅,任洪,赵晓燕,沈建华,王竹.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与贵州玉米地方种质的配合力[J].西南农业学报.2015

[3].王春梅,任洪,曹绍书,赵晓燕,王竹.贵州不同生态区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籽粒的品质研究[J].种子.2015

[4].赵军华,吕学高,楼肖成,朱正梅.浙江省玉米地方种质表型多样性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5

[5].苟才明,黄宁,余世权,荣廷昭.17个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杂优类群分析[J].核农学报.2015

[6].苟才明,余世权,黄宁,荣廷昭,张吉海.17个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配合力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5

[7].付梅,柏光晓,韩萌.贵州玉米地方种质与5大类群玉米种质的配合力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4

[8].杨荣志,吴全一,贺玉兰,杨华勇.玉米高原地方种质改良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3

[9].吴元奇,郑灵,荣廷昭.西南地区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分布及遗传多样性[J].草业学报.2013

[10].王燕,张士龙,贺正华,万正煌,张再君.湖北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J].湖北农业科学.2013

标签:;  ;  ;  ;  

玉米地方种质论文-徐敏,江瑞林,陆江,谭义川,颜勇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