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枝论文-刘慧,孟爱荣,彭春喜,陈洪卫,徐文进

黄水枝论文-刘慧,孟爱荣,彭春喜,陈洪卫,徐文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水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水枝,成分,药理,临床应用

黄水枝论文文献综述

刘慧,孟爱荣,彭春喜,陈洪卫,徐文进[1](2014)在《黄水枝属药学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黄水枝属的成分、药理、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概述,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资料。(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35期)

岐琳,刘霞,刘宇凡,姜海[2](2013)在《黄水枝的生药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黄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 D.Don进行显微鉴别和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显微鉴别采用形态学和组织学鉴别方法,总黄酮含量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结果黄水枝茎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粉末中可见不定式气孔、腺毛和非腺毛。黄水枝总黄酮含量为2.5%~3.9%。结论上述显微特征及总黄酮含量测定可用于黄水枝药材的质量鉴定。(本文来源于《西北药学杂志》期刊2013年05期)

陈志萍,闵炜,虞志军[3](2011)在《野生地被植物黄水枝特性及引种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生地被植物黄水枝适于在林下或高架下作为地被植物栽植。经引种试验,在上海地区引种时,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中性沙壤土;适宜采用分株繁殖方式;黄水枝与其他园林植物配置应用栽培,创造适宜的小气候使其安全越夏是引种栽培成功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1年04期)

刘向前,张晓丹,郑礼胜,周新奇,吴世旭[4](2010)在《黄水枝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的GC-MS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使用GC-MS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研究云南产黄水枝根、茎、叶3个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方法以黄水枝根部位为例详细介绍了HELP的解析过程,应用总体积积分法测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3个不同部位(根、茎、叶)提取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8、37、38个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2.48%、99.16%、93.51%。结论黄水枝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有明显差异;利用GC-MS分析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鉴定挥发油化学成分,比单独使用GC-MS法结果更准确、可靠。(本文来源于《现代药物与临床》期刊2010年01期)

张晓丹,刘向前,李丽丽,金钟焕[5](2009)在《黄水枝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民间药黄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水枝8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Ⅰ)、十七烷酸(Ⅱ)、没食子酸乙酯(Ⅲ)、槲皮素(Ⅳ)、原儿茶酸(Ⅴ)、杨梅素(Ⅵ)、没食子酸(Ⅶ)、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Ⅶ)、芦丁(Ⅸ)。结论化合物Ⅰ~Ⅲ、Ⅴ、Ⅶ~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09年12期)

张晓丹[6](2008)在《民间药黄水枝药效物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水枝系虎耳草科黄水枝属植物,始载于《四川武隆药物植物志》,民间广泛使用,以全草入药,性寒,味苦,无毒,归心肝肺胃经,具清热解毒、活血去瘀、消肿止痛功效,主治咳嗽气喘,跌打损伤,肝炎,痈疖肿毒等疾病。黄水枝(T.polyphylla D.Don)为民间传统用药,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资源丰富,极具开发价值,其化学成分及药学研究少有报道。本文从药效物质研究和有效成分定量分析两方面对黄水枝进行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TLC等色谱手段和重结晶技术,从黄水枝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7个化合物。通过NMR、IR等波谱方法及物理、化学方法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化合物1~7依次为:豆甾醇(1)、脂肪酸十七烷酸(2)、没食子酸乙酯(3)、槲皮素(4)、原儿茶酸(5)、杨梅素(6)、没食子酸(7)。化合物8、9正在鉴定之中。其中化合物1、2、3、5、7为该种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分别以齐墩果酸叁萜苷元和杨梅素、槲皮素、山奈素等为指标成分,用RP-HPLC对黄水枝中主要活性成分叁萜及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经方法学验证,所建立的HPLC方法准确、稳定性好。在RP-HPLC基础上,采用了近红外光谱法对黄水枝药材中槲皮素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在建立的模型中得到预测值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适用于黄水枝提取物中低含量黄酮的定量分析,为制定黄水枝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黄水枝叁种不同部位(根、茎、叶)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直观推导演进特征投影法)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其共有成分,多含芳樟醇,α-松油醇,月桂酸,柏木脑,棕榈酸,植醇,γ-亚油酸等,为黄水枝属植物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对中草药黄水枝活性成分阐明、植物化学分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我国天然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中草药现代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8-06-30)

刘向前,张晓丹,骆振华[7](2007)在《黄水枝叁萜类成分的色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目的利用薄层色谱确定黄水枝药材含叁萜成分的有效部位,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该药材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方法黄水枝药材醇提后,经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干膏,利用 TLC 方法确定含叁萜成分的部位。对正丁醇的水解部位采用 HPLC 方法测定齐墩果酸含量,色谱柱为 LICHROM C_(18) (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mol·L~(-1)NaH_2PO_4溶液(85:1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 215nm,柱温为30℃。结果由 TLC 鉴别得出只有正丁醇的水解部分含有齐墩果酸。建立了测定云南黄水枝药材中齐墩果酸的 HPLC 方法,进样量在0.03224~0.1612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745),加样回收率96.93% (RSD=2.97%)。结论测定齐墩果酸含量的 HPLC 方法准确,稳定,重现性好,适用于黄水枝药材中齐墩果酸类叁萜的含量测定,其含量为:3.56mg·g~(-1)正丁醇干膏。(本文来源于《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7-08-01)

张艳芳[8](1994)在《栎叶黄水枝‘Oakleaf’》一文中研究指出栎叶黄水枝‘Oakleaf’黄水枝(TiarellaCordifoliaL·)是典型的多年生耐寒草本植物,在潮湿肥沃的森林中,它是一种优秀的观花地被植物。它土生于北美洲的东部海岸地区,范围从NavoScotia到Georgia。黄水枝的白色小花着生于...(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1994年01期)

黄水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黄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 D.Don进行显微鉴别和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显微鉴别采用形态学和组织学鉴别方法,总黄酮含量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结果黄水枝茎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粉末中可见不定式气孔、腺毛和非腺毛。黄水枝总黄酮含量为2.5%~3.9%。结论上述显微特征及总黄酮含量测定可用于黄水枝药材的质量鉴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水枝论文参考文献

[1].刘慧,孟爱荣,彭春喜,陈洪卫,徐文进.黄水枝属药学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14

[2].岐琳,刘霞,刘宇凡,姜海.黄水枝的生药学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3

[3].陈志萍,闵炜,虞志军.野生地被植物黄水枝特性及引种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1

[4].刘向前,张晓丹,郑礼胜,周新奇,吴世旭.黄水枝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的GC-MS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0

[5].张晓丹,刘向前,李丽丽,金钟焕.黄水枝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9

[6].张晓丹.民间药黄水枝药效物质研究[D].中南大学.2008

[7].刘向前,张晓丹,骆振华.黄水枝叁萜类成分的色谱分析[C].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8].张艳芳.栎叶黄水枝‘Oakleaf’[J].北方园艺.1994

标签:;  ;  ;  ;  

黄水枝论文-刘慧,孟爱荣,彭春喜,陈洪卫,徐文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