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与体会

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与体会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一科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疾病与补充液体最常用、最重要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一个重要方法。静脉穿刺一次成功,不仅能及时、快速、准确地将所需药物输注到患者体内,又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护质量,增进护患关系,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笔者现将近4年来的静脉穿刺经验总结如下。

[关键词]:静脉穿刺;静脉输液;

1静脉穿刺前宣教

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中,患者的合作程度直接影响穿刺成功率,如果患者不配合静脉穿刺,不仅会影响护士的情绪,难以维持良好的心态,而且直接影响穿刺的过程。笔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对200例患者分成A组、B组两组考查,每组100人。A组患者进行穿刺前的宣教、引导,而B组患者则采取直接穿刺。结果显示,进行穿刺前宣教,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的A组患者,单次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8%,而对照组则为72%,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1]因而要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需要进行穿刺前宣教,取得患者的配合。

2静脉血管的选择

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选用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并采用交替注射法。有研究表明老年患者留置浅静脉套管时静脉炎的出现与血管管径有明显关系。管径越小,置管反应率越高,出现反应的时间也越早。特别是在管径<3mm的血管置套管针时,69.9%的患者置管时间不超过3d,有的只能留置1d,4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达100%。[2]因此,应选择血管径>3mm的静脉。若发现患者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者滴数减慢,经静脉走向出现红色条纹,静脉呈条状,穿刺点有脓性分泌物时,应立即停止在此静脉输液,并给予局部热敷,必要时予以抗炎处理。

3血管充盈显露的方法

3.1热敷法:适用于天气冷时,或某些患者血容量减少血管不显露时,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2—3Min,不宜太烫,以免烫伤,这样可使血管显露。[3]

3.2外涂血管扩张剂: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或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时,用棉签蘸l%的硝酸甘油或阿托品注射液,涂擦在患者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但青光眼、婴幼儿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3.3垂吊法或甩臂法:输液肢体下垂1~2min,扎上止血带或在上臂下垂状态下用力甩5~6次,下垂状态扎好止血带,而后平放行静脉穿刺。[3]

3.4拍打法:皮下脂肪丰富,血管较深,可采用拍打局部血管使其充盈,或用右手从患者肢体远心端向近心端用力推挤几下,使血液回流量整加,这样血管充盈快、充盈好。

3.5止血带代替拇指按压法:适用于浮肿患者,用止血带捆扎穿刺部位,使组织间液推向周围,使之显露,再快速松开止血带,距离穿刺点上方6cm处再扎好止血带,消毒穿刺处,进行穿刺。

4血馆的穿刺手法和技巧

①对于表浅、细、脆性大的血管,轻压使其充盈,在距离静脉清晰点后移0.3cm,将针头近似平行,一次性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即停止进针。②对于有些脂肪少、皮肤松的手背部血管,走向清晰但充盈不好,需反复多次轻压,也可让患者多次握拳再松拳,待血管显露后,让患者手握成掌空背隆的握杯状态,(不能紧握拳,紧握拳会使手背皮肤和血管被拉紧,血管上下壁紧贴,不易穿刺成功),护士左手固定好穿刺血管下方,成1O。~15。角进针,见回血后固定好。③对于走向清晰,但易滑动的血管,护士左手食指、拇指分别按压固定血管上下两端,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与皮肤成30。~4O。角进针,从静脉侧方采用直接进针法,有刺破或落空感,再沿血管进针少许即可。④对于有些较肥胖者,血管位置较深、走行又弯曲,完全依靠手指触摸去感觉其部位与走向的这类血管进针宦20。~30。角,上方直刺法进针入血管,见回血后立即停止进针即可。⑤多数患者前臂屈侧的血管只要隐约看到走向,就可10。~15。角进针,见回血后再平行进针少许即可,因这部位皮下脂肪偏多,血管较固定不易滑动,只要选定血管,穿刺成功率很高。⑥指问静脉穿刺法:手指间神经末梢丰富,皮下脂肪少,穿刺时有些疼痛,个别患者不易接受,因此要做好解释,讲明指间静脉交替使用保护血管的优点。食指压在血管上端,拇指固定穿刺血管下方,穿刺时应稳、准,用力要轻,平行进针,见同血后再进少许即可,固定时要特别注意,需用小夹板或硬纸板固定掌指关节使指间静脉呈伸直状态。[4]我科对670例患者根据血管的具体情况采用上述不同的穿刺手法和技巧,进行了观察和调查,与传统一律30。角进针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血管穿破后的补救方法

孔力等认为静脉穿刺扎破血管后,针头外撤有回血后,不应停止,还应将针头再前行少许,使针头超过扎穿部位,可避免渗漏。此方法得到王海平的赞同,并强调了在静脉穿刺时,输液针头应留1/4长度的针梗在皮肤外,才能实现穿破血管后加以补救。本人认为静脉穿刺时扎破血管后,对血管明显者,不必马上拔出针头,应快速沿血管前进,见回血后松开止血带,胶布固定针头,用棉签轻压穿破处,本组经1033例实践,成功补救1007例,成功率为97.5%[3];对穿刺成功后开始输液,发现静脉有渗漏者(渗液少,血管清晰可见),立即关闭输液调速器,不拔出针头,再次扎上止血带,将针头沿血管前进,见回血后松开止血带,经884例实践,成功补救856例,成功率为96.8%。

6拔针加压法

静脉输液完毕,抬高输液侧肢体,按汗毛方向依次揭开胶布,将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在血管上,棉签顶端超过皮肤针眼近心端1~2cm,针头与血管纵轴平行,先慢慢向外拔除,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再快速拔出,立即使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被压5min。静脉穿刺时,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往往不在同一点上,这种方法可以预防局部出血。

7体会

护士在静脉穿刺过程中,环境因素、其他因素是次要因素,操作者的水平和患者具体情况是主要因素。要不断学习研究,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及护理技术水平。保持良好的职业心态,爱心常在。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有条不紊,创造一种有利于穿刺的条件。应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穿刺水平,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应用以上不同方法并有机结合,可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8参考文献

[1]陆玉全.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A):62.

[2]张辉琴.再探提高静脉穿刺成功方法与进展[J].当代护士,2004,4:131.

[3]张华.提高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技巧[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4):59.

[4]何玲玲,刘荣.介绍一种持续静脉输液时的静推放法[J].实用全科医学,2004,2(3):257.

[5]谢延香,单伟颖,刘玲.静脉穿刺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8(3):74.

标签:;  ;  ;  

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与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