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测度论文-张荣荣,李永明

知识测度论文-张荣荣,李永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测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犹豫直觉模糊集,知识测度,态度特征,多属性群决策

知识测度论文文献综述

张荣荣,李永明[1](2019)在《犹豫直觉模糊集的知识测度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犹豫直觉模糊集集成了直觉模糊集与犹豫模糊集的优点,能够更好地处理决策者偏好不一致时的不确定性问题。通过考虑决策者提供信息的犹豫性与模糊性,给出了犹豫直觉模糊集上知识测度的公理化定义,并且构建出犹豫直觉模糊集上一类含参知识测度,这类知识测度可以有效地刻画犹豫直觉模糊集所包含的信息量和决策者的态度特征。接下来,基于对该类知识测度中的参数进行讨论,得到一系列代表决策者不同态度特征的知识测度,进一步验证了知识测度与决策者态度系数的变化成正比。最后,基于犹豫直觉模糊集的知识测度提出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某互联网公司的空调安装公司选择的案例中,证明了所提出的知识测度具有有效性与实用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陈友玲,张岳园,凌磊,高然[2](2019)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个体隐性知识测度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性知识是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源泉,因此对其进行合理的表达、转换、分享和测度,将会为企业带来无形却巨大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提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个体隐性知识测度方法,构建了包括特定情境的设定和分析,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节点概率的参数学习,贝叶斯网络的概率推理、排序和解释及其模型的有效性测试等在内的个体隐性知识测度模型。最后,以L企业研发部的招聘活动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算例模型的有效性约为75%~80%,验证了所提方法对隐性知识的客观量化测度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梁佩馨[3](2017)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隐性知识测度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背景下,知识经济时代早已到来。知识和与知识相关的管理理论越来越被社会各界重视,尤其是注重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现代企业通过知识保持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保持竞争优势。隐性知识是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源泉,因此对其进行合理地表达、转化、分享和测度,将会为企业带来无形却巨大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提出将贝叶斯网络方法引入隐性知识测度的研究领域中,形成了一种更加客观、科学和可行的隐性知识测度方法。本文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现有的隐性知识测度方法,发现了现有的管理人员隐性知识量表(TKIM)和基于认知地图(CM)的隐性知识表达方法等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贝叶斯网络(BN)的隐性知识测度方法;探索了基于BN的隐性知识测度方法的思想与主要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研究了利用BN方法进行个体隐性知识测度的过程;构建了包括特定情境的设定和分析,BN拓扑结构的构建,BN结点概率的参数学习,BN的概率推理、排序和解释,模型的有效性测试和学习更新等在内的隐性知识测度模型的六个关键步骤;在原BN概率推理的基础上,提出加入概率排序和解释,并将概率推理所得概率值定义为隐性知识的测度值;探索研究了基于BN的隐性知识测度方法的反映客观事实的BN拓扑结构构建、隐性知识测度模型的任务设计、组织隐性知识测度模型的BN拓扑结构构建和任务设计等关键问题。以研发人员为例,考虑情感和健康状态对个体测试结果的影响,挖掘探索出69项能够直接获取结果信息的活动指标项从而构建了反映客观事实的BN拓扑结构。探索了隐性知识测度模型的任务设计原则和步骤,论证分析了该方法对组织隐性知识测度的可行性。最后,以L企业研发部的招聘活动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算例模型的有效性约为75%~80%,证明论文提出的基于BN的隐性知识测度方法对隐性知识的客观量化测度具有较好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蒋一平[4](2015)在《图书馆粘滞知识测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关于粘滞知识的研究主要从粘滞知识成因出发,探讨粘滞知识转移的模式,提出降低知识粘滞的对策,粘滞知识的测度鲜有提及。图书馆情境下,本文根据DIKW层级模型,梳理了信息与知识的关系;借鉴Shannon信息熵理论,提出图书馆粘滞知识测度基本模型;并根据测度模型的特征,提出对图书馆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现代情报》期刊2015年02期)

徐赐军,李爱平[5](2014)在《基于本体的融合知识测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知识融合产生的新知识规模庞大的问题,提出一个基于本体的融合知识测度指标.利用默认关系强度分析知识单元之间融合的紧密程度,根据词汇链的构建规则定义语义相关度,由概念本体树的语义距离计算概念之间的语义相关度,并运用最大熵模型分析融合知识的语义熵.分析知识元素属性值对融合知识的影响,确定其相应效用权重系数;综合上述指标构建对融合算法具有特定趋势指导作用的融合知识测度,并分析该测度指标对称性、确定性、非负性和扩展性等性质.应用实例表明了所提出指标的有效性,并进一步说明了融合知识测度在知识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控制与决策》期刊2014年09期)

李永周,彭璟[6](2012)在《企业研发团队个体隐性知识测度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隐性知识测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出发,阐述企业研发团队个体隐性知识的特征及其表征行为,设计企业研发团队个体隐性知识测度的指标体系,并针对不同指标关联特征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测度隐性知识含量,为进一步开发与提高企业研发团队的隐性知识水平,构建基于"知识贡献分配"的激励机制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2年18期)

魏瑞斌,武夷山[7](2012)在《国内知识测度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测度是伴随知识经济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个研究主题。通过知识测度的研究,可以更加清晰地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为企业的知识管理,国家知识战略的制定等提供定量的数据支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既对现有成果从数量到内容层面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关于知识测度研究的一些想法。(本文来源于《情报杂志》期刊2012年07期)

闫霏,邓尚民[8](2009)在《多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模型研究——基于个体隐性知识测度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个体隐性知识测度,以个体隐性知识含量的相对值作为测度结果,选拔参与隐性知识转移模型的知识转移因子,并将其和各影响因素引入某一时刻基于个体隐性知识测度的多组织间知识转移的数学模型。最终,对此数学模型做稳定性分析,并结合实例,根据相关结果判断知识转移因子选取的合理性和多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模型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图书情报工作》期刊2009年06期)

杨仲山,屈超[9](2009)在《对信息经济测度中“知识测度”方法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经济方法测度研究中有一种"知识测度"的倾向。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这类研究予以剖析,进而认为:"知识测度"作为测度信息经济的一个技术手段或替代方案,本身是不成立的;这类研究会导致信息经济测度的研究走上方法哲学的"迷途"。(本文来源于《统计研究》期刊2009年02期)

田民格[10](2008)在《基于函数S-粗集的Bellman原理优化算法在知识测度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函数双向S-粗集理论实现参考模式和测试模式的动态模式匹配,用Bellman原理的动态规划算法实现全局约束定义下的Levenstein距离的计算,以此确定出参考模式和测试模式的距离测度,有明显降低计算复杂度的效果,并以无纸考试系统非标准化试题的智能评分为例进行说明。(本文来源于《叁明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知识测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隐性知识是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源泉,因此对其进行合理的表达、转换、分享和测度,将会为企业带来无形却巨大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提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个体隐性知识测度方法,构建了包括特定情境的设定和分析,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节点概率的参数学习,贝叶斯网络的概率推理、排序和解释及其模型的有效性测试等在内的个体隐性知识测度模型。最后,以L企业研发部的招聘活动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算例模型的有效性约为75%~80%,验证了所提方法对隐性知识的客观量化测度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测度论文参考文献

[1].张荣荣,李永明.犹豫直觉模糊集的知识测度及其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

[2].陈友玲,张岳园,凌磊,高然.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个体隐性知识测度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9

[3].梁佩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隐性知识测度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7

[4].蒋一平.图书馆粘滞知识测度模型研究[J].现代情报.2015

[5].徐赐军,李爱平.基于本体的融合知识测度分析[J].控制与决策.2014

[6].李永周,彭璟.企业研发团队个体隐性知识测度及其应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

[7].魏瑞斌,武夷山.国内知识测度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杂志.2012

[8].闫霏,邓尚民.多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模型研究——基于个体隐性知识测度方法[J].图书情报工作.2009

[9].杨仲山,屈超.对信息经济测度中“知识测度”方法的思考[J].统计研究.2009

[10].田民格.基于函数S-粗集的Bellman原理优化算法在知识测度的应用[J].叁明学院学报.2008

标签:;  ;  ;  ;  

知识测度论文-张荣荣,李永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