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防腐剂论文-刘叶明,徐美娟,孙淑华,林景峰

合成防腐剂论文-刘叶明,徐美娟,孙淑华,林景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合成防腐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防腐剂,检测方法,食品,监测

合成防腐剂论文文献综述

刘叶明,徐美娟,孙淑华,林景峰[1](2016)在《食品合成防腐剂的检测方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食品添加剂的广泛应用,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步增强,对食品添加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食品添加剂中最为重要的一类是防腐剂,如果其超剂量的使用,被人体吸收后会造成潜在危害。因此,出于监测防腐剂滥用的目的,研究人员建立了许多有效的检测方法,本文对食用合成防腐剂的提取净化和检测方法进行了全面综述。(本文来源于《新农业》期刊2016年05期)

韩乐乐,郑丽荣[2](2016)在《化学合成防腐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防腐剂种类繁多,包括天然防腐剂和化学合成防腐剂,本文主要介绍化学合成防腐剂的种类及性能,以及现阶段由合成防腐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展望了化学合成防腐剂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6年02期)

姚晓青,唐永,巩育军[3](2014)在《硅钨酸催化合成防腐剂尼泊金辛酯的工艺及防腐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对羟基苯甲酸和辛醇为原料,以硅钨酸为催化剂,合成尼泊金辛酯。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6%(相对于酸用量),醇酸比为3∶1,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4 h。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经方差分析,发现反应物料配比对转化率影响最大,优化后的条件合成得到尼泊金辛酯的转化率达90.62%。(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4年03期)

杨大进[4](2009)在《食品中甜味剂和合成防腐剂的检测方法及保健食品限量标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食品添加剂生产量和使用量均位居前列的国家,虽然在1986年我国就颁布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86),而且于2007年又在大幅修订的基础上颁布新《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但其中涵盖的食品以及所对应的添加剂还存在较大缺陷,特别是在保健食品方面其使用标准尚属空白。保健食品自1996年确定其身份后,在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上至今只能参照相关食品。由于保健食品具有其特有的配方特色,且具有食用量小,食品添加剂相对使用量大的特点,必须针对产品实际使用量和膳食摄入食用量数据以及进行风险评估后方可制定相关卫生标准,本论文围绕这几个方面开展了相应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纽甜是目前甜度最高的人工合成甜味剂,针对其在保健食品中添加量较小,检测困难的问题,开展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首次采用固相萃取法对乳饮料等基质复杂样品进行样品净化及富集研究,对液相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基于国产通用色谱柱进行分析的色谱条件。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技术参数可靠,可满足基层检测机构开展相关分析的需要,该方法已作为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上报。(2)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利用柱切换(column-switching)色谱技术实现了样品的进一步净化、富集和组分的切割系列过程自动化。所建立的方法优点在于:(a)对于含量较低的样品,可以大体积进样,样品通过第一柱时待测物被富集,从而满足低含量待测物样品检测的需要。(b)通过色谱柱实现待测物和杂质的分离,完成类似于在线固相萃取(on-line solid phase extraction)纯化样品过程。(c)对目标成分进行2级分离,大大提高了方法的抗干扰性。所建立的固相萃取-柱切换-液相色谱法(SPE-column-switching HPLC)成功应用于饮料、蜜饯和糕点食品中纽甜的测定。(3)针对食品中食品添加剂混用现象突出的特点,依据待制定限量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建立了多成分同时分析方法,包括:(1)安赛蜜、阿斯巴甜、糖精钠、阿力甜、山梨酸、苯甲酸、纽甜、甜菊糖甙同时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2)针对甜蜜素,叁氯蔗糖分子结构中不含发色团而无法用紫外检测器进行分析的问题,建立了糖精钠、乙酰磺胺酸钾、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叁氯蔗糖、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阿力甜、纽甜、甜菊糖苷同时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并对相关样品前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由于目前文献报道的分析方法只能测定上述物质中的3—4种,特别是未见能同时测定新型甜味剂甜蜜素、阿力甜、纽甜、甜菊糖苷的报道,因此研究成果具有较为突出的技术优势。建立的3个方法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方法选择。(4)对饮料、罐头和糕点食品食品中阿斯巴甜、糖精钠、安赛蜜、纽甜、叁氯蔗糖、甜蜜素、阿力甜和甜菊糖苷8种非营养甜味剂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分析法(HPLC/ESI-MS),以50%甲醇作为提取溶剂,无需过多地进行净化,与传统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相比具有前处理简单,分析快速,特别是定性准确的特点,该方法是今后甜味剂的检测发展方向,完全可以在今后替代色谱分析方法作为常规分析方法使用。(5)为满足制定限量标准的风险评估需要,首次在我国设计并在8个城市居民中开展了加工食品膳食摄入量的调查,并建立了加工食品膳食摄入模式,为在我国开展相应研究提供方法依据。为全面了解我国居民食品添加剂的膳食摄入水平,将获得的基础数据分别使用我国第五次营养调查形成居民膳食数据以及使用自建的膳食摄入模式分别进行了摄入总量的评估,为下一步制定相应的标准提供了依据。(6)根据风险评估得到的摄入情况,综合考虑我国目前保健食品中添加剂的实际使用情况,首次提出了我国保健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限量标准,在参考生产企业、相关检测机构和业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标准进行修改后,已由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批准即将发布。该标准不仅是我国食品添加剂也是保健食品领域首次利用风险评估技术制定的限量标准,为今后制定相应标准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合成防腐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日常生活中,防腐剂种类繁多,包括天然防腐剂和化学合成防腐剂,本文主要介绍化学合成防腐剂的种类及性能,以及现阶段由合成防腐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展望了化学合成防腐剂的发展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合成防腐剂论文参考文献

[1].刘叶明,徐美娟,孙淑华,林景峰.食品合成防腐剂的检测方法综述[J].新农业.2016

[2].韩乐乐,郑丽荣.化学合成防腐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传播.2016

[3].姚晓青,唐永,巩育军.硅钨酸催化合成防腐剂尼泊金辛酯的工艺及防腐性能研究[J].广东化工.2014

[4].杨大进.食品中甜味剂和合成防腐剂的检测方法及保健食品限量标准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合成防腐剂论文-刘叶明,徐美娟,孙淑华,林景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