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伸长论文-李晓冰

茎伸长论文-李晓冰

导读:本文包含了茎伸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长素,不定根,茎伸长,乙烯利

茎伸长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冰[1](2018)在《生长素、乙烯利对大豆生根及茎伸长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长素、乙烯利以及生长素和乙烯利的互作对大豆的根、茎发育影响巨大,不仅促进根、茎的良好生长,更能对大豆的株型进行调控。同时,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物质完美的弥补了内源激素因含量少而给生产上应用带来的限制。目前利用化学调控使用激素来处理大豆改变形态来提高产量的途径已经成为热点研究方向。本文阐述了植物激素在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的应用以及我国大豆生产方面生长调节剂应用情况,同时对植物激素对大豆重要农艺性状改良进行了展望。本文对大豆插条外施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乙烯利、生长素与乙烯利混合液,对处理后不同的大豆品种不定根产生、茎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浓度不同的生长素与乙烯利对大豆不定根的产生效果相似,较高的浓度400umol/L表现为抑制,较低的浓度200umol/L表现为促进。生长素处理200umol/L时产生的不定根最多,乙烯利浓度在100 umol/L时数量最多。两个品种大豆受到处理后的反应是存在差异的,但反应的趋势大致相同。(2)生长素与乙烯的调控存在交互作用。两个品种大豆皆在生长素浓度为200 umol/L、乙烯利为100umol/L的混液中生根量达到最大,并且生长素和乙烯利混合溶液处理较单一激素处理间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3)生长素与乙烯利单一外施均可能抑制大豆插条下胚轴茎的伸长。(4)当生长素浓度为50umol/L时上胚轴伸长长度在激素处理中为最高,400umol/L时上胚轴伸长长度在激素处理中为最低水平,且低于对照。生长素的外施可能促进大豆插条上胚轴茎的伸长,可对大豆株型产生影响。作用效果显现为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变化规律。乙烯利的外施作用效果相似。(5)乙烯利对大豆插条上胚轴的伸长发育具有一定影响,浓度较高可能起到抑制的作用,低浓度范围可能起促进作用。(6)外施乙烯利与生长素混液对大豆插条上胚轴茎伸长发育总体来看可能起抑制上胚轴茎伸长的作用。且生长素浓度确定时,乙烯利浓度越大对大豆上胚轴的茎伸长抑制越强。(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12-01)

陈燕丽,冯利平,丁美花,莫伟华,匡昭敏[2](2016)在《气象因子对广西新植蔗和宿根蔗茎伸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0–2011年广西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甘蔗旬茎伸长量和气象资料,分析宿根蔗和新植蔗在气象因子影响下茎伸长的差异。结果表明,新植蔗和宿根蔗茎生长具有明显差异,新植蔗茎伸长期茎高明显大于宿根蔗,进入茎生长期时的茎高本底值较小,茎总伸长量较大但其伸长期较短。多数气象因子与新植蔗、宿根蔗旬茎伸长量极显着相关(P<0.05),且对新植蔗的影响大于宿根蔗。对新植蔗、宿根蔗茎伸长起直接正作用的主要因子均为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最高气温,起直接负作用的主要因子为平均气温、气压,积温、降雨量则通过其他气象因子起明显的间接作用。旬茎伸长量对降雨量存在较明显的滞后性,新植蔗滞后期多为2旬,宿根蔗多为1旬,新植蔗对日照时数的响应也存在滞后现象,两者对温度类气象因子及相对湿度均无滞后。(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吴炫柯,韦剑锋,刘永裕[3](2013)在《甘蔗茎伸长量与土壤水分含量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甘蔗各层土壤水分对甘蔗茎伸长量的影响,利用2009—2011年柳州市农业气象试验站甘蔗生育状况观测数据及同期的0~50cm各层土壤水分数据(土壤重量含水量、土壤相对湿度、水分总贮存量和有效水分贮存量),利用Excel软件对甘蔗蔗茎旬伸长量与0~50cm各层土壤水数据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1年旬甘蔗伸长量与20~30cm土壤水分关系最密切,呈极显着正相关,其次是30~40cm土层、10~20cm土层、0~10cm土层和40~50cm土层。有效水分存量与甘蔗生长关系最密切,其具有很好的指标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糖料》期刊2013年04期)

夏小曼,吴炫科[4](2012)在《柳州甘蔗茎伸长量与气象水分参数的关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气象水分参数对甘蔗茎伸长量的影响,应用2003-2007年柳州市农业气象试验站甘蔗生育状况观测数据及同期的气象水分参数(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水分盈亏量以及水分收入量),利用SPSS软件对甘蔗蔗茎旬伸长量与气象水分参数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7年各年旬甘蔗伸长量与旬水分收入量关系最密切,呈显着正相关,其次是旬降水量、旬水分盈亏量,最后是参考作物蒸散量,2003-2007年5年甘蔗旬伸长量与同期5年气象水分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各年基本一致;本旬水分收入量相比前1旬、前2旬、前3旬、前4旬与甘蔗茎伸长关系密切,本旬+前1,2,3旬的水分收入量相比本旬+前1旬、本旬+前1,2旬、本旬+前1,2,3,4旬与甘蔗茎伸长关系密切。结论:水分收入量是影响甘蔗茎伸长最重要的因子,水分收入量对甘蔗茎伸长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和累积性。(本文来源于《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期刊2012-09-12)

王玲,李昆,孟银萍,赵丽雅,李兆华[5](2012)在《华中神农箭竹更新幼龄地下茎伸长规律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华中神农箭竹更新幼龄地下茎的伸长规律。[方法]在神农架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凉风垭设置样地,选取六丛独立生长的神农箭竹作为研究样本,测量各龄级地下茎长度与直径,地下茎龄级采用倒逐龄法确定。[结果]通过样地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在神农箭竹的幼苗期,地下茎随时间序列快速延长,呈指数曲线增长。研究结果表明,克隆更新的神农箭竹幼苗虽然无性繁殖生长了15年,但是此新世代的种群还未达到稳定状态。[结论]该研究通过对神农箭竹地下茎伸长规律的探索,以期为掌握此物种生长周期的基本特性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2年05期)

钟楚,金莉莉,周臣,鲁正刚,李金惠[6](2011)在《云南耿马甘蔗茎伸长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其模拟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云南省耿马县2007-2010年新植甘蔗茎伸长量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气象因子对茎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积温(Ta)、平均气温(T)、降水量(R)和日照时数(S)是影响甘蔗茎伸长的主要气象因子,前3者与甘蔗茎伸长量均呈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正相关,说明较好的雨热光照条件对促进甘蔗茎伸长有利。利用2007-2009年甘蔗茎伸长期旬积温、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对应的生长天数(D),通过Rich-ards函数对甘蔗茎伸长量进行拟合,建立了综合预测模型;用该模型对2010年逐旬茎伸长量进行预测,绝对误差为0.0~11.0cm(平均3.4cm),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与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气象》期刊2011年04期)

吴炫柯,段毅强,陈利东[7](2011)在《甘蔗茎伸长量与气象水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气象水分参数对甘蔗茎伸长量的影响,用2003—2007年柳州市农业气象试验站甘蔗生育状况观测数据及同期的气象水分参数(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水分盈亏量以及水分收入量),利用SPSS软件对甘蔗蔗茎旬伸长量与气象水分参数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7年各年旬甘蔗伸长量与旬水分收入量关系最密切,呈显着正相关,其次是旬降水量、旬水分盈亏量,最后是参考作物蒸散量,对2003—2007年5年甘蔗旬伸长量与同期5年气象水分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各年基本一致;本旬水分收入量相比前1旬、前2旬、前3旬、前4旬与甘蔗茎伸长关系密切,本旬加前1,2,3旬的水分收入量相比本旬加前1旬、本旬加前1,2旬、本旬加前1,2,3,4旬与甘蔗茎伸长关系密切。水分收入量是影响甘蔗茎伸长最重要的因子,对甘蔗茎伸长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和累积性。(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期刊2011年01期)

罗鑫娟,徐全乐[8](2011)在《红叶甜菜的直接生芽和茎伸长组培苗内源激素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叶甜菜的茎尖外植体在含有BA15.0 mg.L-1的MS培养基上生长约45 d时,在膨大叶片的边缘可见不定芽的直接产生。石蜡切片观察结果显示,该过程为典型的器官发生途径。将不定芽切割后在相同配方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绝大部分组培苗表现出和野生型一致的表型,呈莲座叶;个别组培苗的茎伸长,呈螺旋叶序。HPLC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培苗和茎伸长组培苗的内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基本无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陈超君,黄敏,黄有总,杨丽涛,李杨瑞[9](2010)在《不同种植模式蔗茎伸长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田条件下,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为试验材料,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窄行宽株等行距、宽行窄株等行距、宽窄行窄株距和宽窄行宽株距4种种植模式下蔗茎的伸长特性。结果表明:(1)Logistic方程能够可靠的估计不同种植模式蔗茎伸长的进程。(2)不同种植模式蔗茎伸长的潜力值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宽窄行窄株距种植模式最大,且该差异的产生体现在蔗茎伸长持续时间或伸长速率上。(3)不同种植模式蔗茎伸长快增期的持续时间最短,但贡献率最大。因此,选择合理的种植模式和加强快增期的田间管理对蔗茎伸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11期)

尹昌喜,汪献芳,曾汉来,夏凯[10](2009)在《生长素对植物茎伸长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生长素调控植物茎伸长的研究进展作介绍。(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通讯》期刊2009年05期)

茎伸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2000–2011年广西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甘蔗旬茎伸长量和气象资料,分析宿根蔗和新植蔗在气象因子影响下茎伸长的差异。结果表明,新植蔗和宿根蔗茎生长具有明显差异,新植蔗茎伸长期茎高明显大于宿根蔗,进入茎生长期时的茎高本底值较小,茎总伸长量较大但其伸长期较短。多数气象因子与新植蔗、宿根蔗旬茎伸长量极显着相关(P<0.05),且对新植蔗的影响大于宿根蔗。对新植蔗、宿根蔗茎伸长起直接正作用的主要因子均为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最高气温,起直接负作用的主要因子为平均气温、气压,积温、降雨量则通过其他气象因子起明显的间接作用。旬茎伸长量对降雨量存在较明显的滞后性,新植蔗滞后期多为2旬,宿根蔗多为1旬,新植蔗对日照时数的响应也存在滞后现象,两者对温度类气象因子及相对湿度均无滞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茎伸长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冰.生长素、乙烯利对大豆生根及茎伸长的调控作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8

[2].陈燕丽,冯利平,丁美花,莫伟华,匡昭敏.气象因子对广西新植蔗和宿根蔗茎伸长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6

[3].吴炫柯,韦剑锋,刘永裕.甘蔗茎伸长量与土壤水分含量的相关性[J].中国糖料.2013

[4].夏小曼,吴炫科.柳州甘蔗茎伸长量与气象水分参数的关系初探[C].S10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2012

[5].王玲,李昆,孟银萍,赵丽雅,李兆华.华中神农箭竹更新幼龄地下茎伸长规律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2

[6].钟楚,金莉莉,周臣,鲁正刚,李金惠.云南耿马甘蔗茎伸长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其模拟预测[J].中国农业气象.2011

[7].吴炫柯,段毅强,陈利东.甘蔗茎伸长量与气象水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J].气象科技.2011

[8].罗鑫娟,徐全乐.红叶甜菜的直接生芽和茎伸长组培苗内源激素的检测[J].西北农业学报.2011

[9].陈超君,黄敏,黄有总,杨丽涛,李杨瑞.不同种植模式蔗茎伸长特性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

[10].尹昌喜,汪献芳,曾汉来,夏凯.生长素对植物茎伸长的调控作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

标签:;  ;  ;  ;  

茎伸长论文-李晓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