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1建筑工业化的概况

建筑工业化是指充分利用工业化、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管理的科学技术代替传统建筑业的手工作业生产方式。它的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流水化、施工机械化和管理控制科学化,但建筑工业化不是建筑工厂化,并非要求所有构件都是工厂制作,只要是高效、节能、环保并且利用现代工业化技术成果的方法措施都可以归为建筑工业化。

建筑业传统手工生产方式存在生产率低下、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质量控制水平低等问题,易引发社会矛盾。建筑工业化采用工厂化、流程化的施工方法,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产品质量按科学的方法控制;采用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还可降低造价,真正做到物美价廉;建筑工业化技术更新快、节能环保、可持续化,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首选方式。建筑工业化在我国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起步晚,发展比较慢,在施工技术方面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2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2.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特点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2.1.1建造成本

考虑到市场需求,相比于一般的制造业产品,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市场需求量较小,所以它没有被大批量地加工生产,无法享受“工厂化”带来的优惠,这也就带来了居高不下的生产费用,不仅如此,生产预制构件的企业还需缴纳17%的增值税,相比于土建施工领域的税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在上述因素的制约下,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比传统的现浇施工成本还要高。此外,装配式结构对现场施工设备和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还会产生额外的运输费用和构件节点连接成本。所以,相比于现浇结构,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建造成本较高。

2.1.2标准化、模数化和多样性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为加工生产预制构件提供便利,装配式建筑必须具备标准化、模数化特点,有利于项目设计和施工工作的开展。和民用建筑不同的是,在工业建筑中很容易实现模数化、标准化,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力度研究如何在民用建筑中实现模数化、标准化。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一味追求建筑标准化,很容易忽视建筑的差异性,由于建筑兼具工业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点,所以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推广时,一方面要做好模数化、标准化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恰当处理好标准化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追求建筑的标准化而忽略了建筑的多样化,也不能因追求多样化而不要求标准化,应该使建筑成为能够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艺术品。

2.1.3预制率和装配率

就目前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来看,装配率和预制率是重点的考核对象,它们只有达到一定比例才能够称之为工业化建筑,但是,应该在综合考虑建筑特性的基础上,来确定预制率和装配率的比例,发展装配式建筑可以将装配和现浇结合在一起,在预制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预制率,如果预制率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和费用。

2.2钢结构体系在工业化方面面临的问题

2.2.1建造成本

钢结构建筑相比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建造成本略高,因为钢结构构件制作时基本都采用按工程设计进行订单式加工制作,需要进行二次深化设计,由于构件为非标形式,构件加工不能实现标准化、定型化与批量化,导致加工成本稍高。对钢结构施工安装,其吊装设备相对投入较大,对安装技术工人的素质要求严,同时对项目管理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这也带来

工程费用的增加。但考虑到目前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钢材价格持续保持低位的情况下,钢结构应具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2.2.2钢结构设计队伍

与传统混凝土结构设计力量相比,国内能较好进行钢结构设计的工程技术队伍还是稍微薄弱,特别是钢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与构件的整体稳定与局部稳定验算、构件的节点连接设计等,这些工作相对较复杂,使得结构设计人员更偏爱设计混凝土结构,导致在建筑工程中采用钢结构的比例还是较低。

2.2.3现场焊接作业

钢结构体系采用最多的是框架体系,对梁柱连接节点,目前工程应用中均采用栓焊连接节点,即梁的腹板与柱用高强螺栓连接,梁的翼缘与柱采用坡口焊接,施工现场需要进行大量焊接作业,应研发减少现场施工焊接作业量的连接方式。此外超高层建筑钢柱均采用厚钢板,对厚钢板的连接,其焊接量更大、对焊工要求更高。另外现场焊接对环境污染较大,质量控制也有一定难度。

2.2.4钢结构住宅

要推广应用钢结构,必须将发展钢结构住宅作为一个重点。但由于钢材材料自身的特性,推广应用钢结构住宅必须解决防火与防腐问题,然而目前这方面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另外钢结构住宅通常采用框架体系,其房间内梁柱存在影响了使用性能与视觉效果;对于钢结构住宅还必须研发集结构、保温与外饰面功能于一体的外围护结构体系,但这目前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上述几个方面是制约钢结构住宅大面积应用推广的主要原因。

3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建议

我国推广建筑工业化具有独特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主体地位对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3.1在加大国家政策扶持的基础上,严控建筑质量标准。

当前我国建筑工业化水平不高,集约化生产方式的经济效益得不到体现,建筑企业习惯于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国家政策扶持成了建筑工业化的主要动力,但国家政策不应局限于构件的预制装配率,而要从经济效益的评价机制入手,把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社会效益纳入施工企业的成本范畴,如此才能体现出建筑工业化的高效、节能、环保优势。国家政策还应体现在严格执行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建筑设计和施工规范、标准多,但实际控制却不严,主要原因就是建筑业传统手工生产方式的质量很难达到规范要求,如果严格控制,则通过不了验收,引发社会矛盾,而建筑工业化以其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建筑产品质量,容易满足规范要求,通过国家严格控制质量标准,促进建筑企业向建筑工业化转型。

3.2重视装配式建筑的运行维护,提高建筑使用寿命

需要重视的问题还包括使用过程中钢构件的防火、防腐性能和建筑制品的更新维护。BIM技术不能仅仅作为三维建模工具,而更应作为实现集成设计、智能制造、虚拟建造和智慧运营的基本工具。因此需要在国家层面推广建筑产品说明书制度,建立基于BIM技术的产品信息溯源体系和产品数据库。对装配式住宅,强制推行住宅支撑体与填充体分离技术,完善装配式装修制品体系,提高业主的居住体验和住宅的实际使用寿命。

4结束语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当前建筑工业化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主体抗震结构现场现浇、楼板和附属构件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阶段建筑工业化的主要发展方向,通过学校和办公楼作为试点建筑,在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的基础上加快我国建筑工业化进程,提高建筑质量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连营,郑宏亚.建筑工业化发展障碍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02):9-13.

[2]亓霞,李洁,束晓东.基于国外成功经验的中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5(03):121-124+128.

[3]沈祖炎,李元齐.建筑工业化建造的本质和内涵[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5,17(05):1-4.

标签:;  ;  ;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