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伦理论文-秦亚勋,姚晓东

人格伦理论文-秦亚勋,姚晓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格伦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用身份,修辞人格,伦理语用学,情境化判断

人格伦理论文文献综述

秦亚勋,姚晓东[1](2019)在《语用身份与修辞人格的理论渊源及伦理之维》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用身份"作为当前语用身份研究的核心概念,与西方修辞学经典概念"修辞人格"有着深厚的学理渊源。一方面,语用身份与修辞人格均以言说效果为导向,都是话语主体通过特定话语策略在互动中构筑起的有利于实现说服目标的即时性身份,且均意识到诉诸情感对于诱发说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二者学科基础认定相异,后者可对前者构成理论补足。同时,语用身份伦理视角的开启也与修辞人格天然的伦理之维形成契合。修辞人格研究中对于言说者与受众在具体实践中应分别承担何种修辞责任、前者应作出何种满足后者"确定性"期待的"情境化判断"有着深入讨论,可望为尚待开启的语用身份伦理考察提供借鉴。本文最后简要展望了有待纳入未来语用身份与修辞人格界面研究议程的若干重要理论议题。(本文来源于《当代修辞学》期刊2019年06期)

郑娟,丁成际[2](2019)在《孔子君子人格思想的政治伦理价值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与民族向来都具有密切的关联性,自人类社会出现政治现象后,政治与伦理的联系日益紧密。在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丰厚价值的基础上,搭建出传统文明与现代政治发展的对话桥梁。立足伦理与政治的价值关联性,从政治伦理学的角度出发,孔子君子人格思想中丰富的政治伦理价值意蕴具有深远意义。明德至善的政治伦理理念、礼法之制的政治伦理原则和慎于治身的政治伦理规范构成了其思想的内核,在思想先行的价值导向下规范政治伦理制度,提高政治行为主体的治道底蕴。(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胡青青[3](2019)在《“女汉子”人格构建的困境及伦理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热词"女汉子"现象引发人们对现代女性性别角色的新关注和新思考。基于"女汉子"一词的历史缘由和社会内涵,分析了传统男权社会束缚和新时代男权观念等对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女汉子"人格建构的影响。然后从家庭和社会职场伦理引导入手,就实现女性主体的自主构建,扬弃传统伦理的禁锢;消除传统男权意识的束缚,重构家庭美德伦理;建立社会伦理的支持系统等叁个方面为新时代女性人格特质建构获得突破口和新视角,为两性平等提供努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孟勤国[4](2019)在《论人格权的伦理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格权的伦理价值即人的主体价值,人的主体价值包括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罗马法上的人格确认了部分人的主体价值。德国民法上的权利能力确认了本国人的主体价值,但权利能力以人的个体价值为本位,仅仅确立了人人生而平等这一主体价值底线,不能满足人的主体价值的现代需要。现代人格权旨在充分实现所有的人的主体价值,追求人的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的利益平衡。这一伦理价值是人格权的本质,决定着人格利益、具体人格权权利义务、人格权保护的正当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人的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的具体诉求与相互关系应当成为人格权编立法的基本依据。(本文来源于《财经法学》期刊2019年04期)

龚群,兰超[5](2019)在《共同体规则意识与人格尊严——对近来伦理事件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不同层次,规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这一要求是建构起共同体生活秩序的最起码的要求,霸座问题的出现表明一些社会成员无视共同体生活的这一最基本要求。一个人如果自己没有最起码的规则意识同时还要求他人更有道德,则是提出了一种类似于道德绑架的超义务道德要求。享有人格尊严是每个社会成员在生活世界中受到尊重的基本人格条件。每个社会成员的尊严是平等的,人格尊严是无价的。我们要维持共同体生活的最基本的道德条件,树立起规则意识和人格尊严意识。(本文来源于《道德与文明》期刊2019年04期)

黄媛媛,丛亚丽[6](2019)在《从人格同一性思考老年痴呆症预嘱中的伦理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心理连续性的人格同一性问题挑战了预嘱的道德合理性,布坎南尝试通过降低保留人格同一性的心理连续性阈值来化解这一挑战。在此基础上,分析老年痴呆症预嘱所面临的伦理困境,认为人格同一性并非论证预嘱道德合理性的充分条件。处于老年痴呆症早期阶段的患者能否修改预嘱中的决定取决于其当前的行为能力,而非他们与预立预嘱时自己的心理连续性程度;对于失去行为能力的人格个体与后人格个体,他们当前改变的意愿或利益仍然具有道德意义,对预嘱有效性的论证还需进一步探讨患者在不同阶段的道德地位。(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晓为,王尧[7](2018)在《生态人格的养成:大学生伦理道德培育的新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入开展大学生生态人格教育,利于大学生伦理道德的培育,亦符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要求。文章从生态认知、生态情感、生态行为叁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生态人格现状,在道德培育的路径上,从生态文化氛围、生态文化教育、生态文化体验叁个方面做出探索。(本文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陈淑萍[8](2018)在《论嵇康的伦理思想——理想人格与修养功夫》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行为上的展现到情绪管理和思考方式的论述,构建了嵇康的理想人格内涵。嵇康认为,君子应该"心无措乎是非",内心不埋藏预设的前见,怀有良善的行为动机,且总是愿意"释私显情",不隐匿自身,做到外在行为与内在动机和谐一致的才是君子。(本文来源于《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刘峥[9](2018)在《司法伦理是法官的人格底色》一文中研究指出良好的司法伦理是一个好法官的基础性条件。民国时期的法学家杨兆龙先生说:"法律伦理的重要,大概人所共知的。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或道德若是不好,那么他的学问或技术愈高,愈会损害社会。学法律的人若是没有人格或道德,那么他的法学愈精,愈会玩弄法律,作奸犯科。"从这一意义上讲,法官的专业技术与职业伦理,也就是"才"(本文来源于《人民司法(天平)》期刊2018年18期)

赵嘉林[10](2018)在《医师人格特征对伦理困境下医疗决策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问卷调查与数据对比分析的方式,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医师人格特征对伦理困境下医疗决策的影响,探索医师在伦理困境下的医疗决策如何能够做到更专业,科学的决策;针对医师人格特征对伦理困境下医疗决策的相关问题研究,提出改善建议。方法: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数据对比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辅以文献综述法和量表调查法。首先,查阅与医师人格特征,伦理困境下医疗决策相关的文献、图书和政策文件,准确的了解伦理困境,医疗决策概念,掌握人格特质理论,对多位学者的观点进行整合分析,形成了本研究基本的理论框架;其次,参考成熟的人格特征问卷,咨询多位心理学教授最终选用《中国大五人格量表简易版》,作为本研究人格特征维度的量表;在导师的指导下,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编制了医疗决策问卷,经过两次预调查,反复修订确定了最终的调查问卷。最后开始调查,问卷研究对象只针对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以及助理医师资格,且目前从事医疗行业的医师,调查范围包含全国各省,随机发放了583份问卷。通过SPSS19.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不同人格特征与伦理困境下医疗决策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其一,研究对象人口社会学特征中,医师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宗教信仰,家庭状况,收入等因素,均对伦理困境下的医疗决策产生影响。其二,人格特征影响因素中,除医师人格特征对决策冲突中应对方法认知问题研究,没有影响(F=0.671 p=0.645)外,其他研究都证明人格特征对伦理困境下医疗决策有影响。宜人性人格特征影响着医师对医疗决策主体的认知,以及对生命权、自主选择权的认知;严谨性人格特征影响着医师对医疗决策效果评价主体的认知,对决策冲突下责任的认知,对决策冲突中应对方法的认知,以及对生命权、自主选择权的认知;外向性人格特征,影响着医师对医疗决策主体的认知,对家庭意见分歧时医疗决策主体的认知,对医德、法律的认知,对决策冲突中应对方法的认知,对健康权、隐私权的认知;神经质人格特征,影响着医师对医德、法律的认知;开放性人格特征,影响着医师对决策冲突中应对方法的认知,以及医师对健康权、隐私权的认知。结论:医师人格特征对伦理困境下医疗决策有影响。目前我国医师在面对伦理困境下医疗决策难题时,重视程度不足,政府单位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医师在处理伦理困境下医疗决策难题时受人格特征因素影响严重,不同人格特征的医师面对相同的困境,决策却大相径庭,在临床医学这样精密的科学中是不能容许的。笔者在文中提出几个建议,(1)针对不同人格特征的特点,对不同人格的医师进行差异性培训;(2)根据不同的人格特征,协调人员配置,降低决策风险;(3)求助专业人员处理伦理问题;(4)完善医疗体系,法律法规,缓和伦理冲突。(本文来源于《广州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人格伦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化与民族向来都具有密切的关联性,自人类社会出现政治现象后,政治与伦理的联系日益紧密。在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丰厚价值的基础上,搭建出传统文明与现代政治发展的对话桥梁。立足伦理与政治的价值关联性,从政治伦理学的角度出发,孔子君子人格思想中丰富的政治伦理价值意蕴具有深远意义。明德至善的政治伦理理念、礼法之制的政治伦理原则和慎于治身的政治伦理规范构成了其思想的内核,在思想先行的价值导向下规范政治伦理制度,提高政治行为主体的治道底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格伦理论文参考文献

[1].秦亚勋,姚晓东.语用身份与修辞人格的理论渊源及伦理之维[J].当代修辞学.2019

[2].郑娟,丁成际.孔子君子人格思想的政治伦理价值探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胡青青.“女汉子”人格构建的困境及伦理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19

[4].孟勤国.论人格权的伦理价值[J].财经法学.2019

[5].龚群,兰超.共同体规则意识与人格尊严——对近来伦理事件的反思[J].道德与文明.2019

[6].黄媛媛,丛亚丽.从人格同一性思考老年痴呆症预嘱中的伦理困境[J].医学与哲学.2019

[7].王晓为,王尧.生态人格的养成:大学生伦理道德培育的新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

[8].陈淑萍.论嵇康的伦理思想——理想人格与修养功夫[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9].刘峥.司法伦理是法官的人格底色[J].人民司法(天平).2018

[10].赵嘉林.医师人格特征对伦理困境下医疗决策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8

标签:;  ;  ;  ;  

人格伦理论文-秦亚勋,姚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