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杨论文-杜淑辉,王兆山,胡晓艳,张建国

中国山杨论文-杜淑辉,王兆山,胡晓艳,张建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山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山杨,单拷贝核基因标记,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

中国山杨论文文献综述

杜淑辉,王兆山,胡晓艳,张建国[1](2018)在《中国山杨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6个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对中国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14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山杨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各居群间基因流(Nm)为0.66;居群内的变异占总变异的百分比(71.82%)大于居群间(28.18%)。Mantel test检验结果显示居群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间没有相关性。失配分布检测显示中国山杨历史上曾经历过种群的扩张。复杂的种群历史动态、高度异交和较高的碱基突变速率是中国山杨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的原因;而较强的花粉和种子扩散能力及中国山杨的连续分布可能是其居群间遗传分化较小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郭树平,李春明[2](2012)在《中国山杨资源与发展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概括了中国山杨自然分布及资源情况,回顾了近几十年来山杨在遗传多样性评价,基因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介绍了山杨在工厂化育苗技术方面的突破与成就,分析了制约山杨研究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山杨今后利用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12年01期)

白卉,卢慧颖,曹焱,吴捷,李春明[3](2010)在《中国山杨与美洲山杨杂种腋芽离体快速繁殖与规模化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1植物名称中国山杨与美洲山杨杂种(Populus davidiana×P. tremuloides)。2材料类别腋芽。3培养条件(1)启动培养基:NT+6-BA 0.5mg·L-1(单位下同)+NAA0.01;(2)增殖培养基:WPM+6-BA0.5+NAA 0.05;(3)壮苗生根培养基:WPM+IBA(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通讯》期刊2010年01期)

邢亚娟[4](2005)在《中国山杨与美洲山杨杂交种新品系选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是我国首次采用国际先进的杂交育种程序“B-S-C-S”方法大规模地进行中美山杨地理远缘杂交育种,选育出了达到育种目标的新品系,改良了中国山杨遗传品质,拓宽了山杨的遗传基础,在山杨育种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对中美山杨杂种无性系的微体繁育技术的研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适于中美山杨杂种无性繁殖的优化系统,解决了山杨无性繁殖困难,繁殖率低的问题。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杂交育种和选择育种,选育出8个优良家系,分别为Ca、Dd、Gh、Id、Gd、Da、Bd、Df;选育出10个优良单株,分别为Gd42-1、Id42-1、Ca42-1、Gh32-2、、Gd31-1、If71-1、Dd51-1、Da31-1、Id42-2、Bd44-1;经过无性系评比,选育出4个优良杂种无性系,分别为Id42-1、Gd42-1、Ca42-1、Gh32-2,其中Id42-1、Gd42-1经过检验为叁倍体,这4个无性系生长速度快,7a平均高度达9.5m~10.5m,平均胸径8.7cm~10.9cm,材积生长量达0.0255m~3~0.0448 m~3。抗性强,没有冻害,病虫害极少。通过区域试验后可替代北方山地造林树种,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优良品系。 2、通过对山杨无性系微体繁育技术的研究,确定了较适宜的初始培养基为WM培养基,分化率达80%~95%;改良的WM培养基适合继代增殖,增殖倍数可达11~15倍;培养基中蔗糖和琼脂的含量以及培养条件对玻璃化的产生都有影响,最佳的蔗糖和琼脂配比为琼脂7g/l,蔗糖30g/l,高温、透气性差的封口膜、光强不足均显着促进玻璃化苗的发生;适于试管苗生根的培养基为中等无机盐浓度的1/2MS培养基和改良的WM培养基,生根率可达92.8%~93.3%。将嫩枝扦插方法引进组织培养中,繁殖速度提高1倍以上,解决了山杨无性繁殖难题,缩短了育种周期,优化了繁育程序。 3、利用5对特异引物对3个山杨杂种类型进行了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的分析,通过Shannon指数和Nei's期望杂合度估算其遗传多样性,证实中国山杨杂种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其次是中美山杨(母本来自小兴安岭),最小的是中美山杨(母本来自张广才岭)。利用遗传距离矩阵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一定的遗传距离基础上,中美山杨各杂种聚为一类,然后又与中国山杨杂种聚为一类。(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5-03-01)

李开隆,周光达,杨传平,刘桂丰,邢亚娟[5](2004)在《中国山杨与美洲山杨杂交育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山杨 7个种源 1 1株优树与美洲山杨 8个优树进行杂交 ,共进行 88个组合 ,其中 46个杂交获得成功 ,进行播种育苗 ,建立子代测定林。 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山杨作母本时 ,以苇河种源较好 ;美洲山杨作父本时T 32 5 7和T 2 8 5 6较好 ,其它亲本的杂交组合尚需进一步观察。而在部分山杨与美洲山杨杂交种无性系试验林中 ,Id42 3、Gd42 1、Ca42 1和Bd44 1生长速度快、光合能力较强 ,抗病虫能力强 ,是有希望的杂交种(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04年02期)

张成梁,李林英,李莲枝,郝向春[6](1993)在《欧洲叁倍体杨树嫁接改造中国山杨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山杨(P.davidiana Dode)是我国北方及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个树种,具有生长迅速,根蘖能力强的特性。我省共有51615ha 中国山杨,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5%。分布在海拔1200~2000m 的阴坡或半阴坡。中国山杨易受红心病及心腐病的危害,其危害程度极大,90%的植株受害。因此在现行的林业生产中中国山杨成了残次林的改造对象,林业生产千方百计消灭它,但由于其再生能力强而难以消灭。给生产带来了不利。如何变废为宝,使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是我们针对中国山杨改造利用的一个研究课题。在1991年和1992年进行了初(本文来源于《山西林业科技》期刊1993年04期)

中国山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简要概括了中国山杨自然分布及资源情况,回顾了近几十年来山杨在遗传多样性评价,基因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介绍了山杨在工厂化育苗技术方面的突破与成就,分析了制约山杨研究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山杨今后利用的发展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山杨论文参考文献

[1].杜淑辉,王兆山,胡晓艳,张建国.中国山杨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J].植物科学学报.2018

[2].郭树平,李春明.中国山杨资源与发展现状[J].林业科技.2012

[3].白卉,卢慧颖,曹焱,吴捷,李春明.中国山杨与美洲山杨杂种腋芽离体快速繁殖与规模化生产[J].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

[4].邢亚娟.中国山杨与美洲山杨杂交种新品系选育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

[5].李开隆,周光达,杨传平,刘桂丰,邢亚娟.中国山杨与美洲山杨杂交育种的研究[J].植物研究.2004

[6].张成梁,李林英,李莲枝,郝向春.欧洲叁倍体杨树嫁接改造中国山杨初报[J].山西林业科技.1993

标签:;  ;  ;  ;  

中国山杨论文-杜淑辉,王兆山,胡晓艳,张建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