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相关基因类论文-李状,李力

转移相关基因类论文-李状,李力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移相关基因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表达谱,基因芯片

转移相关基因类论文文献综述

李状,李力[1](2019)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芯片数据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潜在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在GEO数据库中筛选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mRNA表达谱芯片数据,分析mRNA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生物学过程注释、生物信号通路富集、文本挖掘及蛋白/基因相互作用等综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再次分析,挖掘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信号通路和基因。结果:在GEO数据库获得GSE2109、GSE39099芯片数据,将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及信号通路富集,获得8条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显着相关的信号通路(type I interferon、interferon-gamma-mediated、PI3K-Akt、Rap1、TGF-beta、cGMP-PKG、Wnt、Ras)及调控这些信号通路的1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个基因与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并且形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信号通路,基因VEGFC、IRS1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结论:通过对芯片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8条信号通路及11个差异表达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邹慧敏,张莉莉,蔡懿婷,王碧君,许慈[2](2019)在《转移相关基因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 associated gene 1,MT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至2013年期间在我院经病理科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10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MTA1蛋白和mRNA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结果:在101例结肠癌组织中MT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其相应癌旁组织(P<0.01);MTA1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淋巴管浸润、神经浸润呈正相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在1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TA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其癌旁组织(P <0. 05)。结论:MT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相对高表达,其表达量的高低可影响患者预后,在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王洁,赵菊梅,魏晓丽,师长宏[3](2019)在《基于PDX模型的胃癌转移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临床肿瘤标本的胃癌异种移植模型(patient derived gastric cancer xenograft, PDGCX)较好地保持了原发肿瘤的异质性,进一步建立模拟临床特征的个体化转移模型对于胃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PDGCX转移模型的建立方法、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进行综述,归纳筛选胃癌转移相关基因的方法,最终分析PDGCX模型在胃癌治疗靶点的鉴定和转移潜能标志物筛选方面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胡婷婷[4](2019)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S100A4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的出现以及发展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存在一定的关系,研究表明S100A4起到的作用是促进肿瘤发展,属于钙离子蛋白,与钙离子结合后对肿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07期)

聂爱芹,谢宁,李强,李伟[5](2019)在《葡萄膜黑色素瘤高转移相关基因的筛选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葡萄膜黑色素原位瘤与转移瘤差异表达基因及其作用;探索乳腺癌1号基因相关蛋白1(BAP1)缺失的葡萄膜黑色素瘤(UM)差异表达基因以及预测BAP1靶标,探讨BAP1缺失对UM转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生信分析筛选UM转移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对公共数据库GEO中的数据集GSE27-831,GSE48863以及GSE39171中芯片数据以2为底数进行对数转换以及标准化(P<0.05,|logFC|>1)等预处理。为了进一步捕捉术语之间的关系,选择丰富的术语的子集,并将其作为网络图绘制,其中相似性>0.3的项由边缘连接。我们从20个簇中的每个簇中选择具有最佳P值的项,约束每个集群不超过15个术语,总共不超过250个术语。该网络用CytoSCAPE可视化插件,其中每个节点表示1个丰富的术语,并用其簇的名称着色。对于每个给定的基因列表,利用以下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富集分析:BioGrid、InWeb_IM、OmniPath。所得到的网络至少包含与另一个列表成员形成交互的蛋白质子集。如果网络中包含3~500个蛋白质,则进一步应用分子复合检测(MCODE)算法来识别紧密连接的网络组件。路径和过程富集分析被独立地应用于每个MCODE组件,并且保留3个最佳评分(按P值,P<0.05,FDR<0.001生物途径视为有价值)术语作为对应组件的功能描述。结果我们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转移性和非转移性UM组织样本和BAP1沉默和正常表达UM细胞样本基于微阵列对基因组数据进行基因本体富集(GO)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补体凝血级联途径。结论 BAP1在转移性UM的异常低表达,UM中BAP1突变可能通过影响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浸润转移。(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段铮,孙宏新[6](2019)在《化痰散结中药对肺癌转移过程相关基因及蛋白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化痰散结中药用于治疗癌症相关疾病已属历史悠久,现如今关于化痰散结中药对肺癌转移过程相关基因、蛋白等分子层次的作用机制更加深入、明确。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报道,从复方、单味药及其相关单体对肺癌转移有关基因及蛋白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中医药研究提供科研思路,并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7-05)

冯刚,李良平,崔蕾,樊友本,汪金凤[7](2019)在《乳腺癌脑转移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挖掘乳腺癌脑转移中关键基因,为乳腺癌脑转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乳腺癌脑转移相关数据集(GSE52604、GSE26338、GSE43837、GSE100534)基因表达谱。GEO2R分析乳腺癌原发肿瘤与脑转移瘤差异表达基因,韦恩图筛选4个数据集中共表达差异基因(DEGs),UALCAN和乳腺癌基因表达Miner分析差异基因与肿瘤分期、肿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Kaplan-Meier与cBioPortal分析差异基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TIMER分析差异基因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皮连蛋白(DPT)和软骨间层蛋白(CILP)为共表达下调差异基因,PDGFRA和CILP与肿瘤分期显着相关(均P<0.05),DPT和CILP与肿瘤病理分级明显相关(均P<0.001)。预后分析中,DPT和CILP下调与乳腺癌脑转移的总生存率(OS)显着相关(均P<0.05),PDGFRA、DPT和CILP共突变与乳腺癌脑转移的OS显着相关(均P<0.05),PDGFRA、DPT和CILP与肿瘤中CD4~+T细胞、CD8~+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浸润明显相关(均P<0.01)。结论:PDGFRA、DPT和CILP差异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相关可能是乳腺癌脑转移的分子机制,可以作为乳腺癌脑转移的预测和预后指标。(本文来源于《巴楚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李相辰[8](2019)在《根瘤菌中共生相关基因和真菌中次生代谢基因簇的水平转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水平转移是指生物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其它细胞而非其子代的过程,主要有接合、转导和转化等方式。基因水平转移可以使受体细胞快速获得新的分子功能,是微生物适应性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大规模微生物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可深化我们对基因水平转移过程和方式的认识和理解。本研究以基因水平转移为中心,提出了检测基因水平转移的新策略及其算法,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根瘤菌中的共生相关基因和真菌中次生代谢基因簇的水平转移的过程,并对Rhizobium属根瘤菌质粒进行了大规模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一种新的探测近期发生的基因水平转移的计算方法分析了两对分别发生过(测试组)和未发生过(对照组)基因水平转移的Rhizobium属根瘤菌,发现对照组中所有直系同源基因的序列一致性指标值近似服从Weibull分布;测试组中直系同源基因一致性指标值的分布与常规Weibull分布之间存在显着偏离的区段。该区段显示的序列相似性极高,其中蕴含大量的水平转移基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期望最大算法估计水平转移基因数量的模型(RecentHGT)。RecentHGT能够准确探测近期发生的基因水平转移事件,且能应用于全基因组层面上是水平转移事件的检测,稳健性较好。菜豆根瘤菌中基因水平转移的探测基于Rhizobium、Sinorhizobium和Bradyrhizobium属中32个基因种的共77个根瘤菌菌株的基因组数据,使用RecentHGT检测其中的基因水平转移事件,发现包含共生相关基因在内的大规模基因水平转移事件是造成菜豆根瘤菌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原因。Rhizobium属中的基因水平转移仅发生在菜豆根瘤菌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宿主专一性,而Sinorhizobium和Bradyrhizobium属菜豆根瘤菌则只与同属的大豆根瘤菌发生过基因水平转移,表现出大豆根瘤菌对菜豆的共生兼容性。Rhizobium属中的绝大部分的基因水平转移主要由共生质粒介导,且存在两种独立的转移类群。结合共生质粒的比较分析发现,其中一类不常见的基因水平转移类群可能与所在菌株对特定酸性土壤环境的适应有关。Rhizobium属根瘤菌质粒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构建“质粒-同源蛋白质簇”二分网络对49个Rhizobium属基因组完成图中的216个质粒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共筛选得到34个同源质粒簇,显示出Rhizobium属根瘤菌质粒的复杂多样性。同时,绝大部分菌株以其中4种成员最多的同源质粒簇(1个共生质粒簇和3个附属质粒簇)为基本组成。其余的同源质粒簇则不常见。进化分析表明共生质粒簇、不常见的质粒簇与4种常见质粒簇和主染色体之间的共同进化历史较短,很可能来源于近缘微生物质粒的转移。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共生质粒簇具有独特的和多样化的功能使其对宿主细胞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具有决定性作用;常见的附属质粒簇都有其各自特异的但又互相补充的对细胞生存至关重要的功能类别,其中一类附属质粒簇甚至编码了若干必需基因。此外,二分网络还提供了质粒之间基因交换、质粒的融合和分裂、宿主豆科植物对质粒的选择性以及质粒对环境的适应性等大量有意义的证据。真菌中fusidane型叁萜类化合物合成基因簇的进化研究系统分析了叁种fusidane型叁萜类化合物合成基因簇的组成和进化。结果表明真菌中烟曲霉酸、夫西地酸和头孢菌素P_1叁种合成途径的前期均由6个核心基因所催化的反应组成,具有共同的中间产物,后期则由各自特有的基因催化得到特定的产物。叁种合成基因簇的进化历史较为复杂:1)其成员基因通过祖先的环化酶、P450单氧酶和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基因复制事件以及叁种脱氢酶基因家族的定向分化后逐渐形成。2)夫西地酸和头孢菌素P_1合成基因簇可能由古老的烟曲霉酸基因簇衍化而来。3)叁种合成基因簇在真菌界中零星分布由合成基因簇整体的基因水平转移所致。综上,本研究系统分析了重要微生物中的基因水平转移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探测基因水平转移的方法,系统阐述了共生相关基因的水平转移以及不同类型质粒对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的影响,并提供了真菌之间次生代谢基因簇发生水平转移的证据。研究结果可深化对基因水平转移过程和机制的认识,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对微生物适应性进化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纪雪华,秦小洁,齐卫卫[9](2019)在《胃癌组织中轴蛋白、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轴蛋白(Axin)、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山东省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胃癌患者手术标本150例胃癌组织,随机抽取其中70例为癌旁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法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Axin、MACC1的表达;分析Axin、MACC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Axin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胃癌组织中MACC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Axin、MA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分期有关(P <0.01),且胃癌组织中Axin表达与MACC1呈负相关(P <0.05)。结论 Axin的表达降低及MACC1的表达升高都与胃癌发展相关,早期检测两项指标可为预测胃癌进展提供重要依据;Axin与MACC1的表达负相关,两者可能协同导致肿瘤的低分化、高侵袭、高转移性,提示两者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14期)

王永坤,李保国[10](2019)在《肝癌转移中脂代谢-免疫相关基因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癌转移是肝癌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寻找与肝癌发生转移相关的基因对于研究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及时诊断、防治肝癌转移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已经发现脂肪代谢可能与免疫微环境存在关联。本研究从GEO数据库下载27例伴有高低转移的肝细胞癌样本的表达谱信息,比较高低转移样本之间基因表达谱的差异,从中筛选出91个脂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脂代谢基因的表达谱数据,我们计算了22种免疫细胞在这27例转移样本中的免疫细胞占比,并通过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筛选出脂代谢-免疫相关基因,进一步探究脂代谢与与免疫微环境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KEGG通路Pathway功能富集分析以及预后分析发现CYP4A11、CYP3A5、CYP2C8、ALDH2、BDH1、ALDH7A1等脂代谢-免疫相关基因可能在肝癌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软件》期刊2019年03期)

转移相关基因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 associated gene 1,MT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至2013年期间在我院经病理科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10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MTA1蛋白和mRNA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结果:在101例结肠癌组织中MT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其相应癌旁组织(P<0.01);MTA1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淋巴管浸润、神经浸润呈正相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在1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TA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其癌旁组织(P <0. 05)。结论:MT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相对高表达,其表达量的高低可影响患者预后,在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移相关基因类论文参考文献

[1].李状,李力.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9

[2].邹慧敏,张莉莉,蔡懿婷,王碧君,许慈.转移相关基因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J].现代肿瘤医学.2019

[3].王洁,赵菊梅,魏晓丽,师长宏.基于PDX模型的胃癌转移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9

[4].胡婷婷.肿瘤转移相关基因S100A4的研究进展[J].名医.2019

[5].聂爱芹,谢宁,李强,李伟.葡萄膜黑色素瘤高转移相关基因的筛选和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

[6].段铮,孙宏新.化痰散结中药对肺癌转移过程相关基因及蛋白的研究进展[C].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摘要集.2019

[7].冯刚,李良平,崔蕾,樊友本,汪金凤.乳腺癌脑转移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巴楚医学.2019

[8].李相辰.根瘤菌中共生相关基因和真菌中次生代谢基因簇的水平转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9].纪雪华,秦小洁,齐卫卫.胃癌组织中轴蛋白、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9

[10].王永坤,李保国.肝癌转移中脂代谢-免疫相关基因的筛选[J].软件.2019

标签:;  ;  ;  ;  

转移相关基因类论文-李状,李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