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材论文-梁晓玲

传统教材论文-梁晓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教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统文化,部编版教材,低年级,语文教学

传统教材论文文献综述

梁晓玲[1](2019)在《让传统文化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熠熠生辉——以部编版教材的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目前广泛使用的部编版教材呈现出浓浓的中国风,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激发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采用的方法有追本溯源,在识字中渗透传统文化;感受意境,在古诗中领略传统文化;联系生活,在语文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本文来源于《课外语文》期刊2019年34期)

阮平章[2](2019)在《论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语文教学一直承载着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任务,从来都是基础教育的活性元素。高中语文课程与生活、时代、社会、文化、历史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因此,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关注语文的人文性,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一、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内涵的意义1.促进学生文化品格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9年33期)

包天花[3](2019)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中学汉语文校本教材建设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中学汉语文校本教材的研发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汉考取消古诗文而带来的消极影响,强化了蒙古族中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汉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应当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基础,同时要有语文课程理论依据。汉语文校本教材应遵循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并且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本文来源于《课外语文》期刊2019年33期)

万祎[4](2019)在《统编教材插图传统文化元素及教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插图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研读统编教材的插图,我们发现其中蕴含不少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学统编一年级语文教材,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整合教材插图,并引导学生赏析工艺品、中国画、民俗民风等,让他们走进插图,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从而自觉地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产生家国情怀。(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31期)

范宿[5](2019)在《小学生礼射校本教材中传统射箭故事的选编》一文中研究指出礼射作为我国传承已久的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射箭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礼射课程开展过程中教材的选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生礼射校本教材中选用传统射箭故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选用传统射箭故事的原则,从而确定所选用故事在校本教材中的编排方法。(本文来源于《安徽教育科研》期刊2019年20期)

陈建源[6](2019)在《统编教材“教读/自读”与传统“精读/略读”之辨——兼与黄厚江老师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统编教材将单元阅读的课型"精读/略读"改为"教读/自读",重新构建了"叁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黄厚江老师认为改变这两个概念是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精读/略读"这组概念由叶圣陶先生提出,已经为广大语文教师所熟知。实际上,叶老所说的"精读/略读",恰恰就是"教读/自读"这两种课型。如果仍然采用"精读/略读"这样的说法,很容易与课标的精读能力和略读能力混为一谈。用"教读/自读"好,能较好地改变"精读/略读"所产生的"教什么""怎么教""考什么"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福建基础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7](2019)在《北外英语教育传统——教学改革、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改革祝珏:1958年"大跃进"后开始进行教育改革。一年级试行课堂阅读,取消了精读和泛读,我觉得这个办法是很好的。过去我们管精读叫"豆腐干儿",文章范围太小了,教师不好开展听、说、读、写的练习。泛读又太泛了,学生抓不住要点,特别是有的同学跟不上进度,只好走马观花。改革后的课堂阅读材料的长度是一两(本文来源于《英语学习》期刊2019年10期)

王巧慧[8](2019)在《从蒙学教材中挖掘德育的内涵——传统“蒙学经典”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良好的品德可以使人健康成长,从社会层面上讲,只有社会上的每个人或大多数人都有良好的品德,国家才能有强大的向心力,整个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才能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上)》期刊2019年10期)

黄文娟[9](2019)在《传承传统文化,培养语文素养——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的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那些经过时代的洗礼依旧不褪色的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学生们的精神食粮。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古诗文,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家国情怀,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语文素养。下面,笔者就介绍几种具体的方法:一、巧妙点拨近年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少教多学"的思想应运而生。不过,有必要指出的是,此种教学思想并非要求语文教师完全放手不管,而是应当科学地利用教学时间,巧妙地点拨和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揣摩和品读古诗词。以《念(本文来源于《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期刊2019年10期)

张韶闻[10](2019)在《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出版的研发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小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出版,市场需求大,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日益成为各地教育出版社的主攻方向之一。然而,随着传统文化教材出版的兴起,教材品种日益繁多、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教材在实际使用中逐渐暴露出概念定位不准、内容结构失调、实践指导缺失等问题。本文就如何避免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出版误区,探讨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出版的研发路径。(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8期)

传统教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中语文教学一直承载着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任务,从来都是基础教育的活性元素。高中语文课程与生活、时代、社会、文化、历史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因此,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关注语文的人文性,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一、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内涵的意义1.促进学生文化品格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教材论文参考文献

[1].梁晓玲.让传统文化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熠熠生辉——以部编版教材的教学为例[J].课外语文.2019

[2].阮平章.论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J].中学语文.2019

[3].包天花.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中学汉语文校本教材建设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研究[J].课外语文.2019

[4].万祎.统编教材插图传统文化元素及教学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9

[5].范宿.小学生礼射校本教材中传统射箭故事的选编[J].安徽教育科研.2019

[6].陈建源.统编教材“教读/自读”与传统“精读/略读”之辨——兼与黄厚江老师商榷[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

[7]..北外英语教育传统——教学改革、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J].英语学习.2019

[8].王巧慧.从蒙学教材中挖掘德育的内涵——传统“蒙学经典”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表现[J].新课程(上).2019

[9].黄文娟.传承传统文化,培养语文素养——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的教学为例[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19

[10].张韶闻.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出版的研发路径[J].新闻研究导刊.2019

标签:;  ;  ;  ;  

传统教材论文-梁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