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物用于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

高血压药物用于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

周菲

(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200065)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高血压药物用于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1024例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的用药情况,对患者出现的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1024例高血压患者中,共有不良反应患者108例,占总人数的10.55%,其中男患者55例(50.93%),女患者53例(49.07%),男性和女性的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率差异不显著(P>0.05);40岁以下20例(18.52%);40-60岁26例(24.07%);60岁以上62例(57.41%),患者不同年龄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显著(P<0.05),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率为7.27%低于单用药物的14.80%(P<0.05);108例高血压不良反应患者中,头晕10例,头痛12例,恶心15例,咳嗽28例,低血压15例,出现低钾血症28例,支气管痉挛12例,水肿18例。讨论高血压患者服用抗高血压的药物时,应采用不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并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有针对性的额选用药物,提高用药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率。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075-02

随着现今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患者常常要长期服用高血压药物,以确保自身血压的好良好的控制,但由于各种原因,临床中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常常会出现不良反应,影响其健康及生活质量[1]。

因此,医护人员和患者应充分了解康血压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合理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我院对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1024例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和分析高血压药物用于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对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1024例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全部患者均经相关检测确诊为高血压,且入院后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其中男患者573例,女患者451例;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年龄(61.5±7.5)岁;最短病程5个月,最长病程15年,平均病程(10.5±1.5)年;平均舒张压为(102.25±10.65)mmHg,平均收缩压为(152.25±17.05)mmHg.

1.2方法

对1024例患者抗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3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则表示差异有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情况的分析

本次研究中1024例高血压患者中,共有不良反应患者108例,占总人数的10.55%,其中男患者55例,占不良反应的50.93%,女患者53例,占49.07%;男性和女性的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率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0岁以下20例,占不良反应的18.52%;40-60岁26例,占不良反应的24.07%;60岁以上62例,占不良反应的57.41%;患者不同年龄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患者情况分析

2.2联合用药及单独用药的对比

本次研究中1024例患者,其中联合用药578例,单独用药446例;联合用药的患者不良反应有42例,占所有联合用药患者的7.27%;单独用药的患者不良反应有66例,占所有单独用药患者的14.80%;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用药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的情况

1024例高血压患者主要服用的高血压药物有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例数如表2所示,其中,头晕10例,头痛12例,恶心15例,咳嗽28例,低血压15例,出现低钾血症28例,支气管痉挛12例,水肿18例。

表2不良反应的情况

3.讨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积极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药物治疗高血压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压,但由于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逐渐增多,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其不良反应率也逐渐增高[2]。本研究发现,患者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与患者的年龄有一定的联系,其中40岁以下20例,占不良反应的18.52%;40-60岁26例,占不良反应的24.07%;60岁以上62例,占不良反应的57.41%;即患者年龄越大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越高,符合范丽明等的相关研究结果。且本次研究发现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率为7.27%低于单用药物的14.80%,因此,采用联合用药可以有效的发挥药物的联合互补作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率。高血压药物有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3]。尿剂类药物通过其利尿和利钠作用减少循环血容量,不良反应主要为低钾血症。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可导致低血压、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钙离子拮抗剂类是应用最广的降压药之一,其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水肿,同时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头痛、皮疹、便秘等症状[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咳嗽。各药物的不良反应症状均和本次研究结果相吻合。在选用药物治疗高血压时,医护人员应谨慎选择合适药品。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服用抗高血压的药物时,应采用不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并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有针对性的额选用药物,提高用药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率。

参考文献

[1]郭航远,蒋峻,郑景霞,董梁,朱艳,冯金燕,金娜,雷晶.门诊和住院病人抗高血压药物用药情况及依从性调查[J].科技通报.2002(03)

[2]熊凤珍.166例常用钙拮抗剂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03)

[3]毛晓明.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机理与临床应用[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0(01)

[4]张爱珺.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J].北方药学.2011(08)

标签:;  ;  ;  

高血压药物用于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